庐陵传统民居建筑的美学研究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x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钓源古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西郊,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后裔的聚居地。在历史的洗礼中村落的兴衰与变迁可谓一部浓缩的古代庐陵文化史,目前该村保存明、清古建筑大约有150多处,融合山、水、古建筑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成为典型庐陵民居代表。建筑不同于其他艺术,既非个人作品,又兼顾功能性质,包含地域性、公共性、技术性等特征。故建筑美学的研究方法不仅是对建筑本身进行鉴赏,还包括了对形式美、空间序列美、自然与人文和谐美、个性美等的研究,其中形式美还包括了建筑的比例、尺度、结构等因素。从建筑美学的角度出发,以江西钓源古村为例对传统庐陵民居的美学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为现代建筑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庐陵;钓源古村;民居建筑;建筑美学
  庐陵传统民居作为我国民间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美学思想与艺术形式。这些的思想和形式深刻体现在村落布局、建筑造型、空间结构与色彩运用等方面,暗含着当地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等丰富内容。钓源古村作为庐陵传统民居的代表,彰显着庐陵民居的艺术特色与美学特征。
  一、钓源古村的历史概况
  位于吉安西郊的钓源古村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后裔聚居的古村。“钓源”二字源于“姜太公渭水池边垂钓”的典故。唐末博士欧阳弘(欧阳修叔叔)在此开基,世代繁衍。欧阳修编写的《欧阳氏谱图》记载:“自通三世生琮,琮为吉州刺史,子孙因家焉。琮八世生万,为安福令……托生皇高祖府君。”①充分说明了欧阳氏先祖早年在吉安当刺史,晚年定居,为史迁祖。后人欧阳万在安福定居,到五世歐阳弘定居钓源,成为开基祖。清乾隆十五年(1750)安福君的后人也迁入钓源居住,自此九世五祖始分仁、义、礼、智、信五派。
  钓源民风淳朴,人才辈出,曾先后进士及第9人,明代出巡抚,后因受“东林党案”牵连,多数族人弃儒从商。商户、商贾遍及两湖、两广地区。外地经商的族人将大量财富运回钓源修建村落。据清道光年间记载:“钓源人口曾万余,建大量祠堂、住宅、商铺、钱庄、跑马场等百余家。”②因此有着“小南京”的美称。清咸丰年间,太平军攻入吉安,为筹集军饷派小股部队进驻钓源,村民们殊死抵抗,太平军在震怒之下派大军破村,昔日繁华的“小南京”在战火中化为灰烬,此后又历经土地革命时期的红白割据、“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现存的钓源村落规模是原来面积的1/4,即便如此现在的钓源古村仍拥有明、清古建筑150余幢,其中祠堂5座、庙宇1间、石桥2座、书院3座、别墅式住宅1栋、其他民居120余座。这些建筑静静地伫立在古村中,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受着洗礼,目睹着钓源的兴衰与发展。
  二、钓源古村的形制美学特征
  “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苏东坡描绘的正是中国古代村落的优美图画。为营造理想的人居空间,传统的村落规划充分吸取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物我为一”的思想,因此,村落布局一般都是选择依山傍水、枕山环水、背山面水、负阴抱阳、随坡就势的地带进行规划与营造。
  (一)“天人合一”的布局之美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理念历来受到思想家们的重视,为多数建筑巨匠所守悟。“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是把自然看做一个有机整体,人作为自然界中的一个部分。因此,在建筑营造方面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气候、水土质量等因素,正所谓:“相形取胜、相土尝水、辩方正位。”
  钓源村落表现了“天人合一”的美:首先,在建村初期,村落的选址就是按照依山傍水、随坡就势的方法来规划。地处吉安西部的钓源现有庄山、渭西两个自然村组成,是典型江南丘陵地貌。俯瞰整个村庄,起伏的山冈被植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犹如一个绿色的挂毯。村落两个相连的山冈环抱,向西的庄山自然村南北隆起、中部呈低洼状、东西走向为“带状盆地”的渭西村东西高、中部低,形成自西向南的“坡谷地”。村中有一条东北向西南的溪流,还有一条约3里多长的“S”形长安岭从东向西延展。犹如太极八卦一般,分别将庄山、渭西两个村至于太极图中分线的“太阳”中心区“少阴”位与“太阴”位。这种布局不但将良好的风水理念植入村落,而且打破了传统建筑“坐北朝南”的布局模式,丰富了建筑的空间形式;其次,受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钓源的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有利于樟树这种大型乔木的生长。进入古村,万樟环绕的植被林之间曲径通幽。一条鹅卵石的驿道缓缓通向山冈,不远处古民居在樟树林中若隐若现,使自然生态与人文空间有效结合,樟树林的作用不仅可以纳凉、“固气”,还避免了寒风、湿气对村庄的侵扰。使村民获得稳定的居住需求。
  综上所述,钓源古村的布局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为营造适宜的居外空间,将“天人合一”的理念发挥实处,突出了“形式美”的特征。真所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二)钓源民居的“雅致美”
  除了用“天人合一”的理念规划布局之外,钓源民居也有着它独特的“典雅之美”,指通过几何的形体、隽丽的色彩来营造它本身的艺术雅致。
  1.形体几何之美
  柏拉图说过“几何是最美的形体”。③在钓源,单栋民居的平面几何形体基本为方形,普遍是“一明两暗三开间”的布局。前厅宽敞,后厅较小,左右房对称,结构紧凑。此外,依据房主的地位、财力、身份的不同,部分民居的布局形式丰富多样,有一进两厢式、两进四厢式、庭院式、边宅式等。一般两进四厢式的民居居多。占地约160平方米,除正厅外,还有两层高的后厅,前、左各有边宅是仆人的住所。财力更雄厚的,其建筑面积能达到500平方米。村中欧阳增祥的老屋占地约800平方米,是村中现存最大的建筑。
  钓源民居的立面结构为一层或两层,一层的立面结构规整、布局紧凑、体态轻盈,两层的民居堂皇富丽、气势不凡。通常庄山村居多,这种气势的凸显归功于钓源古村特有的重檐屋面。重檐屋面是在传统“人”字形屋面的檐部下方横向隔断,形成两个层次,从而增加了房屋的高度并取得了良好的通风与采光效果。丰富了建筑的体量感并与整体性,并与单体建筑形成鳞次栉比的空间氛围。
其他文献
1985年生,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人。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获硕士学位。师从丁中一、袁汝波等先生。多次参加省级美术展览,作品先后获河南省第四、五届人物画展一等奖。
期刊
【摘要】阿尔珀斯美术史研究对艺术人类学方法的使用非常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为艺术作品有时必须要放到当时的社会历史语境当中才能解释清楚,所以学者应当重视艺术的发生现场、艺术家、艺术作品在当时的意义和作用,关注当时的文化和社会生活。本文以阿尔珀斯美术史研究为例,尝试让那些没有读过阿尔珀斯著作的读者也能了解艺术人类学在美术史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对读者的研究和写作产生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艺
期刊
【摘要】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在于人生。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而线条又是艺术表现符号的方式之一。本文将以埃贡·席勒为例,来阐述线条符号在绘画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本篇将主要分四个方面介绍:1.埃贡·席勒的艺术经历;2.线条是艺术创作中情感的表现符号;3.席勒对线条符号的情感追求;4.席勒的绘画对当下艺术创作的启示。  【关键词】席勒;线条符号;绘画创作;创作情感  一、埃贡·席勒的艺术经历
期刊
【摘要】河南文化的显著特性决定了河南文化对于历史进程的推动,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历史上诸多优秀的艺术都诞生或发展于河南,从出土的实物证明剪纸艺术也起源于河南。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剪纸历史悠久,通观河南民间剪纸,从某种意义上讲,已逐渐突破地域文化的小空间,进入到现代文化的大空间;在继承传统精神的基础上,进入到
期刊
【摘要】在中国,受19世纪艺术精神影响的艺术家及其绘画团体不计其数,其中有这样一个特别的存在,它既有印象派的风格又形成于中国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它就是无名画会。本文旨在通过对无名画会和印象派的组成成员和背景、活动方式和活动周期以及艺术观点和艺术理念的对比分析,研究不同国度和不同政治背景下的先锋艺术家们的创作之欲,通过写生表达了无名画会和印象派艺术家们对自然之爱。  【关键词】印象派;无名画会;风景写
期刊
读李兴杰的作品,第一感觉是时尚的笔墨,干干净净、文文雅雅,一派书生文弱。再看一层是隐隐的一股倔强力量,他的构图新颖,奇崛豪放,灵巧聪慧,似曾相识又隐现着八大、齐白石、潘天寿的某些东西。越往里看,越多的气息感觉就会显现出来,停顿细品就会恍然大悟:原来他是辛勤的创造者,他敢于“吃螃蟹”,创立新象,打破山水与花鸟的界限,技法相融,花鸟像山石一样奇绝,在形与气上文武同势、巧拙相生。再加上精于用笔用墨,笔墨
期刊
您觉得中国画在现代社会面临怎样的处境?您是如何看待刘进安老师的水墨在当代艺术中的位置的?  介甫:我喜欢说一个词叫“真相”。我们来探讨一下当代艺术的“真相”,中国画在现代社会的处境的“真相”。“真相”就是探究这个事情本来的面目。  回到艺术的“真相”上来,我个人并不反对传统的梅兰竹菊、高山流水、高士童子。很多人孜孜不倦地在这个领域里埋头苦干,我也很尊敬。其中有一些人像北京的衲子先生,內心极为安静,
期刊
1983年生,广西南宁人。2008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获硕士學位。现任职于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工艺美术师。设计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及区内艺术设计竞赛并获奖。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于中文核心期刊。2016年参加“全区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荣获艺术设计类作品二等奖;参加“第八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吉祥物征集荣获优秀奖。
期刊
2015年深秋的一个静夜,我在昏昏的灯光下打开一本画册《再造厚土》,一页页地慢慢翻阅,我又一次走进刘建国的水墨人物画世界!  在那一幅幅满含深情的画作中我嗅到了一股源于泥土的芬芳,感受到了一种来自笔墨的力量。其实,对建国我并不陌生。我们同为陈钰铭老师“水墨家园”研修班的学员,又是河南老乡,彼此间沟通与了解自然就多了些。但比较全面地看他一个时期完整的探索之作,这还是第一次。  建国生长于豫西北“山水
期刊
作为一位年轻的女畫家,杨平善于思考,想法诸多,有着敏锐的艺术感觉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更为可贵的是总能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稳步攀登。  她主攻水墨人物画,在关注当代现实生活,创作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中倾注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她试图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体验切入当下,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与角度进行表现,用极富中国传统意味的水墨为媒介,传达对现实的切身感受。在她经历的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情里,讲述与自己有关的生活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