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数学活动课特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培智数学活动课,改变了空洞的说教模式,注重从学生生活与需要出发,让智障学生参与和感受数学,在过程中生成自己的经验,在操作中明白数学的学理,让智障学生自己获得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完整地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培智学生数学活动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149-02
   活动课程是指“以儿童的主体性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也叫做生活课程、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新课程背景下的培智数学活动课,是以培智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由教师组织、在课内或课外进行的课程。
   以学生为主体的培智数学活动课,必须与生活和学生需要紧密相连,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自主体验数学活动的奥妙,在过程中自己认知、建构,在不同的差异、层次要求中得到个性的发展,既学习、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更让学生具备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培智数学活动课,有以下几个特质:
   一、与生活和需要紧密相连
   陶行知先生提倡“在生活里找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指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在智障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把数学与生活以及他们的需要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很有用,这样能很好地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符合智障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与参与和体验紧密相系
   新课程理念认为:“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体验”作为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之一,并指出:(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智障学生基于他们的生理缺陷,认知水平有他们的特殊性,如何让他们在有限的认知能力下,获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让他们自己参与,自己体验,对于认知的提升,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笔者设计了数学活动课《做年历》。在了解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后,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通过“答一答”相关习题、“读一读”年月日儿歌、“算一算”每月第一天是星期几、“做一做”每个月的月历等环节,每个环节都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动起来、做起来,这样获取来的,是他们自己的体验、感受,而不是教师凭着自己的感觉,告诉给学生结果。当最后把12个月的月历按顺序组合起来,粘贴到年历底板上挂起来的时候,学生由衷发出的“真漂亮”,就是他们对自己参与、体验的最好报答。
   体验是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它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体验使学习进入了生命领域,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使学习过程成为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三、与过程和差异紧密相扣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经历数学,强调“活动”、从自身的行为中去经历数学的过程,并且在经历过程的过程中找到学习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智障学生同样是独特的人,独特的人就有差异,就会产生层次。怎样关注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学有所获?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怎么关注每一位学生,是教师的教学智慧的体现。
   一位老师设计的数学活动课《小小采购员》,从过“五一”劳动节要买东西去看望亲戚的情境延伸:认识人民币,请C组同学给大家介绍1元、5元、10元……人民币互换:C组学生把100元换成10元的,再把一张十元的换成一元的;B组学生把100元换成三种纸币;A组学生把100元换成五种纸币。从购物时的取钱,到列式计算,教师把学生分成三类,每一类学生的要求都不同,使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不同的发展。这样的活动设计,充分体现了智障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过程、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特质。
   “课堂是涌动着的生命”。学生是独特的人,“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珍视学生的独特性,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由差异带来的层次性,在智障学生中特别明显,在过程经历中,教师必须特别珍视和开发,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得到最好、最大的自由发展。
   四、与合作和操作紧密相伴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新课程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它不仅表现在师生互动上,更表现在生生互动中。智障学生的知识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在智障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上,凭借学习材料,在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帮助下,特别是在合作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
   数学活动课《漫游知识宫》,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的基础上,让智障学生初步感知这四种形体的特征。教师在第二宫“体验宫”中,把学生分组,合作操作,让学生通过“滚一滚”,知道了圆柱体、球体可以自由滚动,长方体正方体不可以自由滚动;让学生通过“搭一搭”,知道这些图形的美和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合作操作,去探索、去感知、去构建,让每个学生都有动口动手动脑的锻炼与积累。
   在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与竞赛。同学之间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活动中,每个人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学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当智障学生在一起合作融洽、操作出色时,他们学到的就会更多。在合作中建构,在交流中理解,不仅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3]俞淑娟、吴亚英、谢芬.《小猪的生日(复习6以内数的认识)》活动课实录及评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3(7).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141-01  初中的英语学习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时期,但也是一个关键的时期。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精心地备好课,这能保障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另外,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外辅导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这都离不开教师在主观上的努力。检验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教学内容的
摘 要  小学英语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游戏的热爱,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通过开展游戏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有效性。实践教学中,教师须充分认识到游戏对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促进作用,开展具有操作性、趣味性、合作性的游戏教学,引导学生乐学,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游戏;兴趣;操作性;趣味性;合作性  英语作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作为一名小学英语基
【摘要】数学知识抽象性的特点和小学生思维形象性的差异,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认识障碍,因此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植根于形象思维的土壤,成为教师在数学课堂上面临的一大问题。  【关键词】回归生活生活世界数学世界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148-02  一、回归生活— 小学数学课堂的必由之路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数学教育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