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宁波市孝闻街小学 浙江宁波 315000
作为数学教师,我一直在探索,如何尽己所能,使干巴巴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活泼,使平平淡淡的“白开水”变成香甜可口的“咖啡与果珍”,让孩子乐意学数学,感受到数学的多彩,激起探索的欲望,享受成功喜悦。所以本人对教材进行了研读,感觉有以下几个方面体会:
1 选材更富童趣
贴近儿童生活和以往教材不同的是,教材以孩子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了丰富的人物、情境。过去书中架着眼镜的严肃的教师形象被颇具学者风度的茄子先生和文质彬彬的白菜先生所取代,学生的形象更受小朋友欢迎:大声嚷嚷的辣椒、一脸惊讶表情的西红柿娃娃、带着眼镜的蘑菇娃娃,迎合了孩子喜欢卡通的天性。在这册教材中,还创设了丰富的故事情境,安排了许多的游戏情节,如:猜数游戏、套圈、抛画片等。如此种种,都极大的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为孩子学习数学形成了良好的情感态势。
2 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
与生活亲密接触新教材和过去的数学书相比,更注重引导孩子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感悟数学的作用,更加着力于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认识“0”一课中让学生说说在哪见过0(温度计、计算器上、电话号码等);“认识钟表”一课利用情景图让学生辨认上午10时和晚上10时。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3 开放求知与探索空间,发展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3.1 取消了原来意义上的“应用题”的概念,摈弃了“分题型,套公式”的陈规。不再安排单独的应用题教学单元,而是结合四则运算的教学合理编排,多以生活场景出现,如图画、对话、表格等。让孩子就场景提出问题,并探寻解决方法。解题的格式也不再过于格式化。3.2 提倡方法策略的多样化,引入开放题,打破了“方法单一、答案唯一”的陈规对孩子思维发展的禁锢。如《分一分》想想做做的第4小题(分水果、蔬菜),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分类。学生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种类分、有的按内里有无种籽分、有的从能否生食分……处处体现出孩子们那与众不同的独到眼光。因此在平时学生完成作业时,教师都要善于换个角度想问题,看看学生的答案是否合理。
3.3 提倡算法多样化。孩子的早期教育程度及各自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也就会有所不同。因此现行教材允许孩子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择自己喜欢或适合自己的方法计算。如“139”的教学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方法:(1)先拿出10个,再从10个里拿1个与3个合起来,一共剩4个。(2)从10个里拿走9个,1再与3合,还剩4个。(3)1个1个拿,拿走9个,还剩4个。(4)从13个中先取走3个,再取走6个。(5)由4+9=13推想出139=4……。从中可以看出,不同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思维过程,这正是学生面对一个问题最自然最真实的感受。不将教材列出的算法强加给学生,而让学生选择自己适用的方法;不评价算法的优劣,以充分体现了“让每个学生学自己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有了熟练的加法计算基础,不少学生感受到想加算减这一方法的快捷,改用此方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又水到渠成地实现了算法的优化所以我们平时在对孩子的计算方法指导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方法。
3.4 安排了不少探索规律的练习。
如在《一下》的找规律中,按规律的排图形、排数字。
总之,此套教材要求起点很高,知识点间的跳跃性较大,知识点间系统性及逻辑性很不够,数学的灵活性大,要求高,入门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思维及计算方法、数学常识及规律总结等书上都没有特别注明强调,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所以,对老师、对学生都是一种探索、创新和挑战。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研读数学教材对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数学新教材的实施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数学教师,我一直在探索,如何尽己所能,使干巴巴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活泼,使平平淡淡的“白开水”变成香甜可口的“咖啡与果珍”,让孩子乐意学数学,感受到数学的多彩,激起探索的欲望,享受成功喜悦。所以本人对教材进行了研读,感觉有以下几个方面体会:
1 选材更富童趣
贴近儿童生活和以往教材不同的是,教材以孩子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了丰富的人物、情境。过去书中架着眼镜的严肃的教师形象被颇具学者风度的茄子先生和文质彬彬的白菜先生所取代,学生的形象更受小朋友欢迎:大声嚷嚷的辣椒、一脸惊讶表情的西红柿娃娃、带着眼镜的蘑菇娃娃,迎合了孩子喜欢卡通的天性。在这册教材中,还创设了丰富的故事情境,安排了许多的游戏情节,如:猜数游戏、套圈、抛画片等。如此种种,都极大的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为孩子学习数学形成了良好的情感态势。
2 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
与生活亲密接触新教材和过去的数学书相比,更注重引导孩子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感悟数学的作用,更加着力于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认识“0”一课中让学生说说在哪见过0(温度计、计算器上、电话号码等);“认识钟表”一课利用情景图让学生辨认上午10时和晚上10时。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3 开放求知与探索空间,发展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3.1 取消了原来意义上的“应用题”的概念,摈弃了“分题型,套公式”的陈规。不再安排单独的应用题教学单元,而是结合四则运算的教学合理编排,多以生活场景出现,如图画、对话、表格等。让孩子就场景提出问题,并探寻解决方法。解题的格式也不再过于格式化。3.2 提倡方法策略的多样化,引入开放题,打破了“方法单一、答案唯一”的陈规对孩子思维发展的禁锢。如《分一分》想想做做的第4小题(分水果、蔬菜),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分类。学生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种类分、有的按内里有无种籽分、有的从能否生食分……处处体现出孩子们那与众不同的独到眼光。因此在平时学生完成作业时,教师都要善于换个角度想问题,看看学生的答案是否合理。
3.3 提倡算法多样化。孩子的早期教育程度及各自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也就会有所不同。因此现行教材允许孩子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择自己喜欢或适合自己的方法计算。如“139”的教学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方法:(1)先拿出10个,再从10个里拿1个与3个合起来,一共剩4个。(2)从10个里拿走9个,1再与3合,还剩4个。(3)1个1个拿,拿走9个,还剩4个。(4)从13个中先取走3个,再取走6个。(5)由4+9=13推想出139=4……。从中可以看出,不同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思维过程,这正是学生面对一个问题最自然最真实的感受。不将教材列出的算法强加给学生,而让学生选择自己适用的方法;不评价算法的优劣,以充分体现了“让每个学生学自己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有了熟练的加法计算基础,不少学生感受到想加算减这一方法的快捷,改用此方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又水到渠成地实现了算法的优化所以我们平时在对孩子的计算方法指导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方法。
3.4 安排了不少探索规律的练习。
如在《一下》的找规律中,按规律的排图形、排数字。
总之,此套教材要求起点很高,知识点间的跳跃性较大,知识点间系统性及逻辑性很不够,数学的灵活性大,要求高,入门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思维及计算方法、数学常识及规律总结等书上都没有特别注明强调,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所以,对老师、对学生都是一种探索、创新和挑战。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研读数学教材对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数学新教材的实施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