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重灾区之食品 网购稻香村都是傍大牌

来源 :科学新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an7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工商局投诉中心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接收网购投诉25649件,食品类位居商品投诉的前五。投诉主要集中在商品品质、消费合同、售后服务三大方面,包括三无产品、食品内杂有异物、过期变质、破损变形、包装过脏、货不对板、虚假打折、私自删单、遭遇平台电商和卖家互推责任等。”
  案例追踪
  食品网购:安全竟成真空地带
  方便、价廉、种类多,这些优点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网购食品,但这些食品的安全性如何,有无保证?
  近日,有记者调查了“网上稻香村”的真相:
  在淘宝网首页输入“稻香村”3个字,共显示出347家有此类食品销售的店铺。在一家网店页面,主打大米、蔬菜、干果的同时,也销售有十余种稻香村点心,包括酥口松、枣泥松、糖火烧等。卖家表示,所售稻香村点心和专柜“一模一样”,均为当天稻香村专卖店购买,冬天保质期25天左右。
  网上“稻香村”和实体店什么关系?食品质量是否过关?北京稻香村总部的工作人员表示,公司所有糕点都是通过门店销售,从未在网上开店或授权任何人在网上经营其公司产品,此前也接到过消费者来电咨询“网店是否是其真身”,不排除“挂羊头卖狗肉”者。因网上销售多属个人行为,一方面,消费者很难“分辨真伪”;另一方面,糕点会在购买、储存、运输过程中存在卫生安全隐患。
  不难看出,如何在网上众多店铺和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吸引眼球和更多点击量,“傍大牌”是常见的套路之一。
  网购因为无法直接看到商品,加之口味差异和食品本身的差别,引发了一系列消费纠纷,同时也反映出食品网购问题的复杂与多样。
  王小姐投诉说:“网购的松茸怎么一股怪味,我担心是质量问题,可卖家说是我自己吃不惯。”网民“椰汁西米露”也投诉说:“我网购的即食烤鳗鱼应该是保鲜,但老板只抽了真空,却没有加任何处理就快递了。收到后没有在意,也没放冰箱,等到想吃时已经发粘了。”她希望相关部门,能对网购食品质量进行监控。
  我国对食品生产实行准入制度,但在鱼龙混杂的网络食品销售大军中,商家往往用各种噱头和精美包装来掩盖产品的安全保障“身份证”——由质监部门发放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有无,消费者们并不那么重视,而是主要看卖家信誉度和买家评价。
  记者调查发现一款在产品图片上标有“热卖”字样的“台湾特产黑糖麦芽饼”的产品介绍里,只显示厂址、配料表、保质期等内容,但生产许可证编号和产品标准号两栏则为空白。
  专家支招
  谨防杂牌食品混迹其中
  姚建芳提醒消费者在网购食品时,一定要注意以下细节:
  尽量选择大型正规的网上商城或是信誉好、评价好的卖家。
  下单前,仔细查看食品的出产地,尽量购买有品牌的食品,这样安全更有保障,对杂牌食品要提高警惕,尽量不要购买。
  下单前,仔细查看商品介绍,包括食品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是否适合个人体质食用等。
  仔细询问卖家发货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方式、运输大致时间以及运输中可能出现的磨损等。
  特殊商品,例如酒类、牛奶、生鲜等对物流要求相对较高,收货时,务必先验货再签字,对于已经破损的快件最好拒签。
  相关链接:
  六大隐患浮出水面
  工商部门通过对各类网购投诉分析后发现,网购食品主要存在六大隐患:
  1、“三无”食品混迹其中
  不少网上销售的预包装食品没有任何标签,很多进口食品则没有中文标识。一些食品的外包装上虽然有部分标识,却只是简单的经营者的网店名称和QQ号码,对于品牌、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QS认证标志等信息,消费者只能得到卖家的口头承诺。
  2、自制食品卫生堪忧
  自制食品销售红火,卫生状况堪忧。自制食品卖家一般既无健康证件,也无专门的生产经营场所,往往是在自己家中用简单的工具制作并自行包装。其中大多不具备消毒、检疫等卫生检测手段,无论是生产场所还是经营条件都难以达到卫生、环保部门的许可条件。
  3、进口食品来源不明
  网上销售的进口食品中很大一部分都不是来自正规的进口食品代理商等规范的渠道,海外代购甚至是走私而来的“水货”不在少数。这些“洋食品”是否经过合格的检验检疫手续不得而知,至于国家要求的进口食品发现问题后“同步召回”“监管联动”等就更是无从谈起了。
  4、储运条件无法保证
  储存运输条件无法保证,二次分装造成污染隐患。网售的食品对储存和运输的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一旦因受到挤压、遭遇高温等情况而破包、胀气,便会彻底变质。此外,一些经营者将整箱、整瓶、整包的食品拆开后再分装,致使直接入口的食品很容易受到肉眼看不到的二次污染,严重地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
  5、欺诈售假时有发生
  虚假宣传、欺诈售假情况时有发生。不少卖家通过盗用他人的实拍图或虚构官方授权等信息,在网上发布虚假的产品介绍及宣传广告。有的则利用消费者对商品信息的不了解,交付假冒伪劣、质价不相符的商品,甚至出现订购此物而交付彼物的情形。
  6、网购消费者维权难
  网售食品的消费者在维权方面处于绝对的弱势。发生食品质量纠纷,不少消费者会因畏难情绪而选择放弃追讨赔偿。即使有的消费者会采取留言、恶评、发帖曝光等舆论监督的方式,但对于网购而言,这样简单薄弱的监督办法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其他文献
时下正是吃草莓的季节,可是有的草莓一泡就把水染红了,这让不少人惊呼:“莫非草莓也化妆了?”不过,专家告诉您,大自然本就多姿多彩,其实食物掉色这事儿,有时候真没那么邪乎。  特邀专家 李广平  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员,国家公共营养师。  五颜六色 天然色素连连看  大自然本来就丰富多彩,每种食物除了有自己独特的味道之外,还有很多好看的颜色:红的樱桃、紫的葡萄、绿的蔬菜、紫的紫薯……每种食物又有好多品种,
期刊
黑天鹅  好利来的高端店,店面环境高端优雅,精致奢华,一切都以黑天鹅元素为主,服务生的衣着举止也都很讲究。最值得推荐的是意大利手工冰淇淋,原料都是意大利进口过来的,味道也不同凡响,很多美食达人都推荐过。偶尔小奢侈一下来吃一顿冰淇淋,实在是夏天一大乐事。  特色推荐:开心果味儿冰淇淋  人均消费:70元  吴裕泰圆筒冰淇淋  没错,就是吴裕泰出的冰淇淋。第一家开在前门大街的吴裕泰老店里,后来陆续开了
期刊
由健康时报社主办、北京营养师俱乐部承办的首届两岸营养与健康高峰论坛将于本月20、21日在京举办,届时来自海峡两岸营养健康领域的知名专家,将围绕两岸民众营养与健康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以期通过本次活动为两岸提供营养与健康领域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促进建立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  据悉,本活动的与会人员将有大陆营养专业资质营养师、协办企业代表、20家主流媒体和患者等250 人,从宏观政策与社会角度探讨两岸展
期刊
1979年,蒋雯丽的姥爷驾鹤西归了。不能火葬,是姥爷的临终遗言,为了满足老人家的遗愿,蒋雯丽的爸妈颇费了一番苦心。可下葬那天,被姥爷一手带大的蒋雯丽却与姥爷入土为安那一瞬间擦肩而过。  我其实没有妈妈想象的那么悲伤,  不是爱不够深,  而是我相信姥爷的灵魂去了天上,  他在那里等我。  不能声张的葬礼  为了给姥爷弄一个像样的棺材,毫无积蓄、对花卉又一窍不通的妈妈,只能卖掉姥爷的许多盆景,来付棺
期刊
不得不承认,现如今,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孩童,都被网购“俘虏”了。  但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披露的《201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2012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销售服务投诉39005件,其中网络购物投诉占销售服务投诉量的52.4%。  可见,网购并非看上去那么美……  特邀专家 姚建芳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助理分析师,主持开展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
期刊
如果猛蹦出一个人对着我说:“你真是美女啊!”我一准儿认为这人没安好心眼。自己长什么样,就算不照镜子,好歹摸摸也知道个大概了。可是当这话传到范如花耳朵里,她真信。范如花的自信心是胎里带的,无论我怎么打击她,她都认为我是纯嫉妒。  满怀自信掉进爱情陷阱  前几天,范如花在网上特别兴奋地问我,最近有词儿写吗?我顺坡就下了,生活那么平淡就等她主动往我这锅里撒韭菜呢。她还拿上劲儿了,怎么问都不说,只重复“特
期刊
“据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统计,涉及手机数码类投诉占网购产品投诉比约为13.7%。”  案例追踪  手机网购:仿冒、翻新大行其道  如今在网络中“淘宝”已逐渐成为了年轻人购物的一种新兴流行趋势,而购买手机产品同样亦不例外。  近日,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接到网友代先生对淘宝网以及淘宝卖家的投诉:  我在淘宝卖家dongbai0417处购买了一部苹果4代手机,订单号为1249
期刊
大摇大摆吃大餐  看到高端餐厅就心里打鼓?赶紧把心放到肚子里吧!国家遏制三公消费后,京城卖燕窝、鲍鱼的高端餐饮如今也开始走平民路线了……  宫廷大菜  仿膳饭庄  慈禧家的菜有套餐  仿膳的宫廷菜不仅在网上推出了团购,还为顾客特别准备了每位138元的套餐。套餐中包括4道凉菜拼盘、4款宫廷点心,还有7道招牌菜。  7道招牌菜中,最有名的当属宫廷抓炒虾和清蒸蛤仕蟆。相传,慈禧本人还是有名的“吃才”,随
期刊
看到疙里疙瘩的东西就头皮发麻——我有密集恐惧症;从小就不敢一个人走楼梯——我是幽闭恐惧症……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似乎都得上了奇怪的“恐惧症”,殊不知,恐惧症也不是谁都能得的!  特邀专家 李斌彬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博士  密集恐惧症?别装了!  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号称患有“密集恐惧症”,马蜂窝、莲蓬头、癞蛤蟆,甚至是草莓都不能进入他们的视线,只要看一眼就会感到恶心、头皮发麻……然而,在心理
期刊
他们是卖房人,在只收到1/3房款后就将名下房产过户给了买主。过户后,他们蓦然发现买方已消失不见。  尽管目前中介公司答应先垫付卖主的剩余房款,可是而房屋市场所遭遇的信任危机以及交易背后的漏洞、问题依然引发诸多热议……  特邀专家 李松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房地产法律事务部首席律师,北京市律师协会房地产法律委员会委员。  事件回放——  卖方:  收首付就过户 后果无法承受  “一辈子能有多少个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