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工程项目超限高建筑越来越多,施工技术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在提高,施工技术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技术方法、手段、经验已经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要求。本文结合某高层商住楼工程实例,阐述了框剪结构转换层施工的方法,并通过计算验证了支撑受力体系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荷载验算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城市人口的快速成长,城市用地的紧张的矛盾日益凸显,而高层建筑由于其用地少,城市基础设施费用低,可提高城市面貌等众多优点,得到了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就上海而言,16层以上高层建筑幢数已排名世界第一,目前上海就有4000多幢高層建筑,其中10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就有1000多幢,中国已逐步成为世界建造高层建筑的新中心。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的一些施工经验,就高层框剪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以期后续的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帮助。
1 工程背景
某大厦结构形式为框剪双塔结构工程,共27层其中1~4层设为裙楼做商业用途,5层为架空转换层,高为4.7m,以上部分设为塔楼形式的住宅。建筑面积共1442.3m2,结构框架梁最大截面1400mm×2200mm,梁的最大跨度为9m,见图1-1。
图1-1 结构模型图
2 施工工艺
2.1 模板工程
(1)梁板全部采用MF1219型多功能门式钢管架作支撑,梁底模板采用18mm厚的木夹板,侧模及楼面平板均采用18mm厚的木胶合板,整体采用在支撑系统上增加水平纵横拉杆及剪刀撑加固的方法。
(2)楼面放线、测引标高,并用红漆标记水平点和轴线中心点等。
(3)放置梁底及板底的门式架和顶托,调正标高位置,钢管加固支顶交叉撑、剪刀撑确保稳定,安装大、小木枋和底模等。
(4)用尼龙线调平梁底板,长度≥4m的梁按规定提供,检查墙柱、板的轴线及标高以及几何尺寸。
(5)钢筋安装后,安装侧模和对拉螺栓加固,检查其几何尺寸,配合楼板支撑系统及模板系统进行加固验收。
(6)模板的拆除一定要根据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来确定,必须达到规范要求的条件,遵循“分层拆卸,支架、水平拉杆及剪刀撑同步安装与拆除”的原则,大面积模板不得同时撬落。
2.2 钢筋工程
(1)钢筋应严格按施工图纸及规范进行下料,制作后按物件先后顺序编号放置以备使用。
(2)复查标高轴线,按构件编号布放绑扎,大截面梁应先搭设好辅助架,将钢筋分层布放绑扎。
(3)梁内主筋分层放置部位及钢筋保护层均采用Φ32@1200短钢筋,短钢筋长度按梁宽进行放置代替保护层垫块,梁侧保护层采用砂浆垫块。
(4)注意大梁钢筋与原柱钢筋交接处的钢筋安装顺序,预留交接处柱头箍筋,待转换梁筋安装后均匀调正、绑扎或焊接。
(5)按规范及设计要求检查截面尺寸及各种钢筋布放位置、搭接长度、保护层等并进行隐蔽验收。
2.3 混凝土工程
(1)采用2台混凝土输送泵(一用一备)进行施工,分2段进行,浇筑方向如图2-1,转换层梁采用三次浇筑成型的方法,每次间隔约2h,每次浇筑高度为600~700mm,最后一次与楼板混凝土一同浇筑,以减小梁侧模板的侧压力和模板支点的承载力,因开始浇筑时与底板部位接触的混凝土呈液态,需要梁底木枋将线荷载均匀分布于支撑。但当第3次浇筑时,最初浇筑的混凝土已放置6h~7h并已初凝,此时混凝土以固态形式与梁底部钢筋结合,达到一定强度后承受后面两次可塑性混凝土荷载,并将荷载均匀地传递给支顶,该法让梁侧面模板始终保持1m高左右的侧压力。
图2-1 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浇筑方向示意图
(2)浇筑施工顺序为由下至上和由外至内,在后浇带部位收口,钢筋、木工跟班作业。
(3)混凝土楼板采用振动棒结合平板式振动器进行振捣,其余结构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时应避免与模板接触,注意要快插慢拔,避免出现漏点或漏振、过振导致的变形现象,并做好混凝土试件。
(4)混凝土养护应由专人负责,用麻袋或草袋覆盖并浇水养护,避免暴晒和吊运材料在梁板上。
3 荷载验算
(1)材料力学性能
木枋[s]=10N/mm2,E=900N/mm2,I=6.7×105mm4,W=1.3×104mm3;胶合板f=15N/mm2,E=1×104Nmm2;Φ48钢管f=215Nmm2,E=2.1×105Nmm2,(A=489mm2),I=1.48×05mm4,W=5810mm3;门式脚手架f=205Nmm2,E=2.1×105Nmm2,I=6.08×104mm4;混凝土g=24KN/m3。M12螺栓[s]=170N/mm2;[N拉]=12.9kN。
(2)梁模板(最大梁高2.2m,最大梁宽1.4m)
梁模板侧压力F=gH=24×2.2=0.0528N/mm2;采用18mm厚木夹板,龙骨间距250mm,q=250×0.0528=13.2N/mm,模板厚18mm,M=0.125×13.2×2502=1.03×105N·mm,W=bh2/6=500×182/6=2.7×104mm3,s=M/W=3.81Nmm2<15Nmm2。νmax=0.007×13.2×2504/(1×104×2.43×105)=0.155mm<3mm,满足要求。
(3)竖向龙骨(100×100木枋)
当间距为50cm时,q=500×0.0528=26.4N/mm,Mmax=8.25×105N·mm,s=Mmax/W=6.2Nmm2<15Nmm2,νmax=0.22mm<3mm,满足要求。
(4)水平压檩(2Φ48×3.5钢管)
P=0.0528×450×250=5940N,M=0.25×5940×250=3.7×105N·mm,s=M/(5810×2)=31.95Nmm2<215Nmm2, νmax=0.012×M×2503/(2.1×1.09×105×1.48×105)=2.06<3mm,满足要求。
(5)对拉螺栓(间距500×500)
最大外荷下拉力P=0.0528×500×500=1.32×104N,Φ12螺栓允许[P]=1.12×104×2.4=26880N>13200N(满足),但考虑梁宽1.4m,故底层螺栓改用Φ16,其余用Φ12。
(6)梁底板(18mm厚木夹板)
模板自重(2×2.2+1.4)×500=2900N/m,钢筋混凝土重1.4×2.2×2.5×104=7.7×104Nm,施工活载1.4×2500=3500N/m,振动荷载1.4×2000=2800N/m,总荷载为86200×1.2=103440N=103.44N/mm。
底模板弯矩q=103.44×140=14481N/m,W=140×182/6=7560mm3,[s]=15Nmm2,故最大抗弯能力M=W×[s]=7560×15=1.13×105N·mm;最大跨度。考虑挠度对底模的影响,采用@300加设底枋木100×100。
(7)梁底模板下双木枋横楞(间距300)
梁下第1层木枋(100×100)横楞承受的荷载q=1.03×105×0.3=3.1×104Nm=31.0N·mm,Mmax=31×6102/12=9.61×105N·mm, W=100×1002/6=1.67×105mm3,s=Mmax/W=5.76N/mm2<10Nm2;R=31×610=18910N。
(8)木枋横楞下的木枋纵楞
第2层木楞100×100,每条长1.2m以上,则M=18×18910×600=1.42×106N·mm,W=1.67×105mm3,s=M/W=8.5Nmm2<10N/mm2
(9)多功能脚手架承载力
对于最大截面梁支撑,采用2个Φ42×2.5门式架组合,其允许承载力为40.16×=80.32kN,而P=1.03×105×0.61=63.1kN<80.32kN,满足承载力要求。
对于除最大截面梁以外的梁采用1个Φ42×2.5个门式架+1条Φ48×3.5钢管的组合,其允许承载力为40.16+40=80.16kN,最大荷载63.1kN<80.16kN,同样满足要求。
4 质量技术及安全技术措施
4.1 质量技术措施
(1)按照该转换层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各分项的质量要求,并进行技术交底,落实责任人,严格签字制度。
(2)安排做好各分项样板,以点带面地进行施工。
(3)严格履行岗位责任制,每道工序完工后必须按照国家规范及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否则应进行督促整改。
(4)对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的结构部位,应派专人进行运作,甲方、监理、施工各方共同研究解决技术难题,以确保工程质量。
4.2 安全技术措施
(1)确立转换层施工安全负责任,对施工用电箱必须采用“三级箱”,绝缘电缆必须架空,不准在作业层上拖拉,以确保用电安全。
(2)对施工班组进行施工前的技术和安全交底,严格按审定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不得修改变更,每道工序前应先检查原材料的质量情况,不合格则不得使用,每道工序完成后要进行自检并通知施工员复检,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3)施工前必须先进行施工外围脚手架,以确保周边环境的安全,施工现场应搭设工作梯和操作台,严禁攀爬支撑系统。
(4)作业区内不准吸烟或动火,并适当配置灭火器,以确保防火安全,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现场配备安全员监护管理。
(5)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负责检查,观察支撑及模板系统的稳定和强度、变形情况,发现问题立即暂停施工,疏散现场人员和排除险情后方能继续施工。
(6)为了确保转换层施工安全,保障4层结构的模板及支撑系统,在4层针对转换层荷载较大的梁部位在下面梁底进行支顶卸载,并加设八字斜撑形成45°至下层梁头柱脚,使转换层的荷载通过八字斜撑转换到下面混凝土柱上。
5 结论
工程项目施工階段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的核心,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没有质量就没有投资效益和工程进度,也没有社会效益,因此,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实现三大控制目标的(质量、投资、进度)重点。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冯嘉纯,梁晓川.大型框架剪加墙壁结构清水砼施工技术的应用[J].广西交通科技,2001,(03).
[3]胡志军.常见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施工难点与技术措施[J].包钢科技,2002,(04).
[4]肖峰,孟凡彪.框架-剪力墙的设计[J].鞍钢技术,1999,(09).
作者简介:沙加存,生于1973年10月,江苏兴化人,工程师,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关键词: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荷载验算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城市人口的快速成长,城市用地的紧张的矛盾日益凸显,而高层建筑由于其用地少,城市基础设施费用低,可提高城市面貌等众多优点,得到了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就上海而言,16层以上高层建筑幢数已排名世界第一,目前上海就有4000多幢高層建筑,其中10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就有1000多幢,中国已逐步成为世界建造高层建筑的新中心。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的一些施工经验,就高层框剪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以期后续的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帮助。
1 工程背景
某大厦结构形式为框剪双塔结构工程,共27层其中1~4层设为裙楼做商业用途,5层为架空转换层,高为4.7m,以上部分设为塔楼形式的住宅。建筑面积共1442.3m2,结构框架梁最大截面1400mm×2200mm,梁的最大跨度为9m,见图1-1。
图1-1 结构模型图
2 施工工艺
2.1 模板工程
(1)梁板全部采用MF1219型多功能门式钢管架作支撑,梁底模板采用18mm厚的木夹板,侧模及楼面平板均采用18mm厚的木胶合板,整体采用在支撑系统上增加水平纵横拉杆及剪刀撑加固的方法。
(2)楼面放线、测引标高,并用红漆标记水平点和轴线中心点等。
(3)放置梁底及板底的门式架和顶托,调正标高位置,钢管加固支顶交叉撑、剪刀撑确保稳定,安装大、小木枋和底模等。
(4)用尼龙线调平梁底板,长度≥4m的梁按规定提供,检查墙柱、板的轴线及标高以及几何尺寸。
(5)钢筋安装后,安装侧模和对拉螺栓加固,检查其几何尺寸,配合楼板支撑系统及模板系统进行加固验收。
(6)模板的拆除一定要根据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来确定,必须达到规范要求的条件,遵循“分层拆卸,支架、水平拉杆及剪刀撑同步安装与拆除”的原则,大面积模板不得同时撬落。
2.2 钢筋工程
(1)钢筋应严格按施工图纸及规范进行下料,制作后按物件先后顺序编号放置以备使用。
(2)复查标高轴线,按构件编号布放绑扎,大截面梁应先搭设好辅助架,将钢筋分层布放绑扎。
(3)梁内主筋分层放置部位及钢筋保护层均采用Φ32@1200短钢筋,短钢筋长度按梁宽进行放置代替保护层垫块,梁侧保护层采用砂浆垫块。
(4)注意大梁钢筋与原柱钢筋交接处的钢筋安装顺序,预留交接处柱头箍筋,待转换梁筋安装后均匀调正、绑扎或焊接。
(5)按规范及设计要求检查截面尺寸及各种钢筋布放位置、搭接长度、保护层等并进行隐蔽验收。
2.3 混凝土工程
(1)采用2台混凝土输送泵(一用一备)进行施工,分2段进行,浇筑方向如图2-1,转换层梁采用三次浇筑成型的方法,每次间隔约2h,每次浇筑高度为600~700mm,最后一次与楼板混凝土一同浇筑,以减小梁侧模板的侧压力和模板支点的承载力,因开始浇筑时与底板部位接触的混凝土呈液态,需要梁底木枋将线荷载均匀分布于支撑。但当第3次浇筑时,最初浇筑的混凝土已放置6h~7h并已初凝,此时混凝土以固态形式与梁底部钢筋结合,达到一定强度后承受后面两次可塑性混凝土荷载,并将荷载均匀地传递给支顶,该法让梁侧面模板始终保持1m高左右的侧压力。
图2-1 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浇筑方向示意图
(2)浇筑施工顺序为由下至上和由外至内,在后浇带部位收口,钢筋、木工跟班作业。
(3)混凝土楼板采用振动棒结合平板式振动器进行振捣,其余结构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时应避免与模板接触,注意要快插慢拔,避免出现漏点或漏振、过振导致的变形现象,并做好混凝土试件。
(4)混凝土养护应由专人负责,用麻袋或草袋覆盖并浇水养护,避免暴晒和吊运材料在梁板上。
3 荷载验算
(1)材料力学性能
木枋[s]=10N/mm2,E=900N/mm2,I=6.7×105mm4,W=1.3×104mm3;胶合板f=15N/mm2,E=1×104Nmm2;Φ48钢管f=215Nmm2,E=2.1×105Nmm2,(A=489mm2),I=1.48×05mm4,W=5810mm3;门式脚手架f=205Nmm2,E=2.1×105Nmm2,I=6.08×104mm4;混凝土g=24KN/m3。M12螺栓[s]=170N/mm2;[N拉]=12.9kN。
(2)梁模板(最大梁高2.2m,最大梁宽1.4m)
梁模板侧压力F=gH=24×2.2=0.0528N/mm2;采用18mm厚木夹板,龙骨间距250mm,q=250×0.0528=13.2N/mm,模板厚18mm,M=0.125×13.2×2502=1.03×105N·mm,W=bh2/6=500×182/6=2.7×104mm3,s=M/W=3.81Nmm2<15Nmm2。νmax=0.007×13.2×2504/(1×104×2.43×105)=0.155mm<3mm,满足要求。
(3)竖向龙骨(100×100木枋)
当间距为50cm时,q=500×0.0528=26.4N/mm,Mmax=8.25×105N·mm,s=Mmax/W=6.2Nmm2<15Nmm2,νmax=0.22mm<3mm,满足要求。
(4)水平压檩(2Φ48×3.5钢管)
P=0.0528×450×250=5940N,M=0.25×5940×250=3.7×105N·mm,s=M/(5810×2)=31.95Nmm2<215Nmm2, νmax=0.012×M×2503/(2.1×1.09×105×1.48×105)=2.06<3mm,满足要求。
(5)对拉螺栓(间距500×500)
最大外荷下拉力P=0.0528×500×500=1.32×104N,Φ12螺栓允许[P]=1.12×104×2.4=26880N>13200N(满足),但考虑梁宽1.4m,故底层螺栓改用Φ16,其余用Φ12。
(6)梁底板(18mm厚木夹板)
模板自重(2×2.2+1.4)×500=2900N/m,钢筋混凝土重1.4×2.2×2.5×104=7.7×104Nm,施工活载1.4×2500=3500N/m,振动荷载1.4×2000=2800N/m,总荷载为86200×1.2=103440N=103.44N/mm。
底模板弯矩q=103.44×140=14481N/m,W=140×182/6=7560mm3,[s]=15Nmm2,故最大抗弯能力M=W×[s]=7560×15=1.13×105N·mm;最大跨度。考虑挠度对底模的影响,采用@300加设底枋木100×100。
(7)梁底模板下双木枋横楞(间距300)
梁下第1层木枋(100×100)横楞承受的荷载q=1.03×105×0.3=3.1×104Nm=31.0N·mm,Mmax=31×6102/12=9.61×105N·mm, W=100×1002/6=1.67×105mm3,s=Mmax/W=5.76N/mm2<10Nm2;R=31×610=18910N。
(8)木枋横楞下的木枋纵楞
第2层木楞100×100,每条长1.2m以上,则M=18×18910×600=1.42×106N·mm,W=1.67×105mm3,s=M/W=8.5Nmm2<10N/mm2
(9)多功能脚手架承载力
对于最大截面梁支撑,采用2个Φ42×2.5门式架组合,其允许承载力为40.16×=80.32kN,而P=1.03×105×0.61=63.1kN<80.32kN,满足承载力要求。
对于除最大截面梁以外的梁采用1个Φ42×2.5个门式架+1条Φ48×3.5钢管的组合,其允许承载力为40.16+40=80.16kN,最大荷载63.1kN<80.16kN,同样满足要求。
4 质量技术及安全技术措施
4.1 质量技术措施
(1)按照该转换层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各分项的质量要求,并进行技术交底,落实责任人,严格签字制度。
(2)安排做好各分项样板,以点带面地进行施工。
(3)严格履行岗位责任制,每道工序完工后必须按照国家规范及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否则应进行督促整改。
(4)对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的结构部位,应派专人进行运作,甲方、监理、施工各方共同研究解决技术难题,以确保工程质量。
4.2 安全技术措施
(1)确立转换层施工安全负责任,对施工用电箱必须采用“三级箱”,绝缘电缆必须架空,不准在作业层上拖拉,以确保用电安全。
(2)对施工班组进行施工前的技术和安全交底,严格按审定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不得修改变更,每道工序前应先检查原材料的质量情况,不合格则不得使用,每道工序完成后要进行自检并通知施工员复检,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3)施工前必须先进行施工外围脚手架,以确保周边环境的安全,施工现场应搭设工作梯和操作台,严禁攀爬支撑系统。
(4)作业区内不准吸烟或动火,并适当配置灭火器,以确保防火安全,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现场配备安全员监护管理。
(5)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负责检查,观察支撑及模板系统的稳定和强度、变形情况,发现问题立即暂停施工,疏散现场人员和排除险情后方能继续施工。
(6)为了确保转换层施工安全,保障4层结构的模板及支撑系统,在4层针对转换层荷载较大的梁部位在下面梁底进行支顶卸载,并加设八字斜撑形成45°至下层梁头柱脚,使转换层的荷载通过八字斜撑转换到下面混凝土柱上。
5 结论
工程项目施工階段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的核心,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没有质量就没有投资效益和工程进度,也没有社会效益,因此,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实现三大控制目标的(质量、投资、进度)重点。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冯嘉纯,梁晓川.大型框架剪加墙壁结构清水砼施工技术的应用[J].广西交通科技,2001,(03).
[3]胡志军.常见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施工难点与技术措施[J].包钢科技,2002,(04).
[4]肖峰,孟凡彪.框架-剪力墙的设计[J].鞍钢技术,1999,(09).
作者简介:沙加存,生于1973年10月,江苏兴化人,工程师,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