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问题,是长期困扰人类的历史问题,也是当今世界普遍关心的时代课题。马克思晚年提出的俄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蕴含着落后国家如何解决发展问题的科学思路和方法论原则,为我们今天探讨落后国家发展道路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和重要的理论平台。《“跨越论”与落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一书,是武汉大学出版社推出的“武汉大学学术丛书”之一,是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孙来斌教授在其博士后出站报告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新作。该书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个新的视角,对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设想作了新的解读,对其蕴含的发展思想及现实意义作了深入探讨。该书是一部富有创新性的学术论著,出版前后赢得了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梅荣政教授在本成果作为博士后出站报告时的评审意见中认为,该成果“具有填补相关课题研究某些空白的科学意义,是一部富有创新性的学术论著”。以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陈继勇教授为组长的考核小组认为,该成果“研究视角新颖,理论体系和理论观点具有一定的创新”。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颜鹏飞教授在该书序言中认为:“孙来斌同志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结合点上,对‘跨越’理论作了开创性的研究,自成一家之言。”研读全书后,笔者受益良多。
1、新视角:突显“跨越论”的经济学意蕴。
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前人和他人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基础上的。就“跨越论”的研究而言,国内外学界对此集中关注了近三十年,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已然的“跨越论”研究多局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学科领域,而已然的发展理论研究缺乏对马克思发展思想的应有关注。《“跨越论”与落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一书既继承前人又有所突破,将马克思的“跨越论”与落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联系起来,突显马克思的经济社会发展思想和“跨越论”的经济学意蕴,研究视角新颖。
一方面,该书研究是对学界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研究呼吁的积极回应。二战以来,发展研究成为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显学,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马克斯·韦伯、塞缪尔·亨廷顿、罗斯托等人的思想,一时风靡全球,而对发展问题有着深刻见解的马克思,似乎被人们遗忘了。有鉴于此,张培刚教授、谭崇台教授等我国发展经济学界的知名学者多次呼吁:应该重视马克思和恩格斯经济社会发展思想的研究。目前,从《资本论》角度研究马克思经济社会发展思想的成果渐增。该书从马克思晚年思想的角度进行这一研究,既是对前述研究的拓展,也是对有关呼吁的积极回应。另一方面,该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马克思晚年思想研究的不足。近20年来,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的晚年设想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但是,这些成果一般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或者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角度来探讨问题的。以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马克思主义发展经济学的角度进行有关研究的成果,可谓凤毛麟角。就此而言,该书的研究视角新颖。
2、新体系:展现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逻辑。
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迫切需要理论的回答与指导。“理论是灰色的,而创新之树常青。”如果理论不结合实践而创新,就不会有生命之花绽放。展卷细读,笔者认为,《“跨越论”与落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一书,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史论结合、总分合璧、立中有破,对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体系作了新解读。
发展问题是世界关注的焦点,“跨越论”是理论研究的热点,将这两个彼此需要、双向互补的研究趋向结合起来,从落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的角度研究“跨越论”,将“跨越论”与发展问题结合则是该书理论研究的新视点,该书从总、分结合,历史、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来构建全书。在五章正文中,第一章相当于全书的总论,侧重于从历史的角度探讨马克思“跨越论”的提出动因、形成与发展过程、历史地位与经济学意蕴。第二至五章是分论,分别论述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社会道路、国际背景、经济体制、发展战略,从落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的角度概括并阐发“跨越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这一部分构成该书的主干。与此同时,在第二至五章中,又分别探讨非资本主义道路思想、世界市场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科学的赶超战略思想的历史发展、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如,第二章“非资本主义: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社会道路”,从非资本主义道路设想与村社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资本主义道路与非资本主义道路的辩证关系出发,探讨了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对俄国、中国非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其主要贡献,并结合当代国外依附论有关思想进行了深入挖掘;再如,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经济体制”,针对落后国家在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以后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经济体制这个问题展开论述。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可以与市场经济结合,是蕴含在“跨越”设想之中的深层意蕴。列宁、邓小平等人则从东方国家社会主义实践出发,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先后对马克思的有关思想作了丰富和发展,并最终将其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同时揭示了诸章节内在的本质联系,逻辑地展现了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体系。
3、新观点:提出关于“跨越论”与落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问题的一系列独到见解。
一本著作的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其进行研究、分析的方法论基础如何,还取决于其能否在该领域有所突破,能否发掘出科学而令人信服的新提法、新观点和新论断。《“跨越论”与落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一书,在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1)对“跨越论”的提出动因、历史地位的新分析。作者不仅从理论发展和实践发展的双重需要的角度概括了“跨越论”的提出动因,还根据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资料的深入考察,提出要按照马克思的科学方法对待“跨越论”,既不能拔高也不能贬低“跨越论”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立论稳,立意高,见地深。(2)五形态论与三形态论的新解读。该书对社会五形态论与三形态论等学界存在重大分歧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性阐释,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作者从理论动因、思想进程、理论基点几方面,论证了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论的一致性、互补性,认为两者是剔除各种偶然性以后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理论图式。而落后国家到底选择资本主义道路还是非资本主义道路,这要依据并体现“现实的差别”。马克思先后提出的两种设想,反映了落后国家经济发展的两种可能性,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般和个别、渐进与非渐进等不同路径。(3)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 新阐述。作者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思想来源、理论内容、方法论特征等迄今还缺少充分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学理阐述。如从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和亚当·斯密等人的世界主义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世界市场的思想来源,从批判性、历史性、辩证性等方面概括了世界市场理论的特征,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思想源头的新发掘。马克思到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反对者还是提倡者?作者既不赞成对马克思的传统解释,也不简单地认同某些市场社会主义者的“现代解释”。作者提出,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经济体制有两种设想:市场经济已经充分发展了的西方发达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将扬弃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本身没有发展起来的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而走向社会主义,在世界市场存在的条件下,则应该利用市场经济。后一种设想,蕴含在马克思晚年设想的深层次之中,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思想源头。(5)“跨越论”所包含的后发优势思想的新思考。作者探讨了“跨越论”所包含的后发优势思想,提出了当代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赶超的后发优势战略。作者提出,现实社会主义国家要解决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悖论,必须按照“跨越论”的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后发优势,采取科学的赶超战略。该书选取韩国、苏联等不同社会制度条件下实施经济赶超的国家为样本,总结了后发国家经济社会赶超的经验和教训。在系统回顾中国经济赶超的历程、辩证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当代中国还要不要实施赶超战略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并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同经济赶超战略并不矛盾,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确定当代中国的经济赶超战略。从后发优势的角度探讨“跨越论”的理论价值,从经济赶超的角度阐发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理论切入点和研究结论都具有一定的新意。
总之,《“跨越论”与落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一书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化人们对若干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笔者将之归纳为“四个有助于”:(1)有助于弄清马克思早先思想与晚年思想的关系,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从而按照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历史道路,从经济学和哲学的结合中,探索社会历史发展的奥秘;(2)有助于进一步弄清楚“跨越”设想提出的历史背景、理论动因,正确理解“跨越论”与亚细亚生产方式、《资本论》、东方社会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问题的关系,澄清目前存在的种种模糊认识;(3)有助于深入认识落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4)作为前者的具体和深入,探讨“跨越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助于深化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艰巨性的认识,深化和拓展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研究。
综观全书,笔者认为该书在个别地方还有待完善。例如,从世界市场的角度探讨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国际环境,这是该书的一大亮点。但作者在有关章节中花了较多的笔墨论述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而非“跨越论”,理论侧重似乎有所偏移。当然,作者探讨的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任务是很艰巨的,我们不能苛求作者在该书中解决和回答所有问题。愿该书在给读者带来思想启迪的同时,能引起学界的思想争鸣,从而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跨越论”的理论研究。
最后,还需特别提出的是,该书凝结了作者近10年的相关研究成果。作者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相关课题的研究,并先后主持和参加了4个直接相关的研究项目,先后在权威和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跨越论”研究论文20余篇。这说明作者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责任编辑:文 义]
1、新视角:突显“跨越论”的经济学意蕴。
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前人和他人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基础上的。就“跨越论”的研究而言,国内外学界对此集中关注了近三十年,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已然的“跨越论”研究多局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学科领域,而已然的发展理论研究缺乏对马克思发展思想的应有关注。《“跨越论”与落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一书既继承前人又有所突破,将马克思的“跨越论”与落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联系起来,突显马克思的经济社会发展思想和“跨越论”的经济学意蕴,研究视角新颖。
一方面,该书研究是对学界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研究呼吁的积极回应。二战以来,发展研究成为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显学,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马克斯·韦伯、塞缪尔·亨廷顿、罗斯托等人的思想,一时风靡全球,而对发展问题有着深刻见解的马克思,似乎被人们遗忘了。有鉴于此,张培刚教授、谭崇台教授等我国发展经济学界的知名学者多次呼吁:应该重视马克思和恩格斯经济社会发展思想的研究。目前,从《资本论》角度研究马克思经济社会发展思想的成果渐增。该书从马克思晚年思想的角度进行这一研究,既是对前述研究的拓展,也是对有关呼吁的积极回应。另一方面,该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马克思晚年思想研究的不足。近20年来,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的晚年设想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但是,这些成果一般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或者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角度来探讨问题的。以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马克思主义发展经济学的角度进行有关研究的成果,可谓凤毛麟角。就此而言,该书的研究视角新颖。
2、新体系:展现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逻辑。
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迫切需要理论的回答与指导。“理论是灰色的,而创新之树常青。”如果理论不结合实践而创新,就不会有生命之花绽放。展卷细读,笔者认为,《“跨越论”与落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一书,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史论结合、总分合璧、立中有破,对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体系作了新解读。
发展问题是世界关注的焦点,“跨越论”是理论研究的热点,将这两个彼此需要、双向互补的研究趋向结合起来,从落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的角度研究“跨越论”,将“跨越论”与发展问题结合则是该书理论研究的新视点,该书从总、分结合,历史、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来构建全书。在五章正文中,第一章相当于全书的总论,侧重于从历史的角度探讨马克思“跨越论”的提出动因、形成与发展过程、历史地位与经济学意蕴。第二至五章是分论,分别论述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社会道路、国际背景、经济体制、发展战略,从落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的角度概括并阐发“跨越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这一部分构成该书的主干。与此同时,在第二至五章中,又分别探讨非资本主义道路思想、世界市场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科学的赶超战略思想的历史发展、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如,第二章“非资本主义: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社会道路”,从非资本主义道路设想与村社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资本主义道路与非资本主义道路的辩证关系出发,探讨了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对俄国、中国非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其主要贡献,并结合当代国外依附论有关思想进行了深入挖掘;再如,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经济体制”,针对落后国家在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以后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经济体制这个问题展开论述。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可以与市场经济结合,是蕴含在“跨越”设想之中的深层意蕴。列宁、邓小平等人则从东方国家社会主义实践出发,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先后对马克思的有关思想作了丰富和发展,并最终将其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同时揭示了诸章节内在的本质联系,逻辑地展现了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体系。
3、新观点:提出关于“跨越论”与落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问题的一系列独到见解。
一本著作的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其进行研究、分析的方法论基础如何,还取决于其能否在该领域有所突破,能否发掘出科学而令人信服的新提法、新观点和新论断。《“跨越论”与落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一书,在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1)对“跨越论”的提出动因、历史地位的新分析。作者不仅从理论发展和实践发展的双重需要的角度概括了“跨越论”的提出动因,还根据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资料的深入考察,提出要按照马克思的科学方法对待“跨越论”,既不能拔高也不能贬低“跨越论”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立论稳,立意高,见地深。(2)五形态论与三形态论的新解读。该书对社会五形态论与三形态论等学界存在重大分歧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性阐释,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作者从理论动因、思想进程、理论基点几方面,论证了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论的一致性、互补性,认为两者是剔除各种偶然性以后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理论图式。而落后国家到底选择资本主义道路还是非资本主义道路,这要依据并体现“现实的差别”。马克思先后提出的两种设想,反映了落后国家经济发展的两种可能性,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般和个别、渐进与非渐进等不同路径。(3)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 新阐述。作者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思想来源、理论内容、方法论特征等迄今还缺少充分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学理阐述。如从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和亚当·斯密等人的世界主义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世界市场的思想来源,从批判性、历史性、辩证性等方面概括了世界市场理论的特征,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思想源头的新发掘。马克思到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反对者还是提倡者?作者既不赞成对马克思的传统解释,也不简单地认同某些市场社会主义者的“现代解释”。作者提出,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经济体制有两种设想:市场经济已经充分发展了的西方发达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将扬弃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本身没有发展起来的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而走向社会主义,在世界市场存在的条件下,则应该利用市场经济。后一种设想,蕴含在马克思晚年设想的深层次之中,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思想源头。(5)“跨越论”所包含的后发优势思想的新思考。作者探讨了“跨越论”所包含的后发优势思想,提出了当代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赶超的后发优势战略。作者提出,现实社会主义国家要解决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悖论,必须按照“跨越论”的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后发优势,采取科学的赶超战略。该书选取韩国、苏联等不同社会制度条件下实施经济赶超的国家为样本,总结了后发国家经济社会赶超的经验和教训。在系统回顾中国经济赶超的历程、辩证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当代中国还要不要实施赶超战略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并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同经济赶超战略并不矛盾,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确定当代中国的经济赶超战略。从后发优势的角度探讨“跨越论”的理论价值,从经济赶超的角度阐发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理论切入点和研究结论都具有一定的新意。
总之,《“跨越论”与落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一书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化人们对若干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笔者将之归纳为“四个有助于”:(1)有助于弄清马克思早先思想与晚年思想的关系,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从而按照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历史道路,从经济学和哲学的结合中,探索社会历史发展的奥秘;(2)有助于进一步弄清楚“跨越”设想提出的历史背景、理论动因,正确理解“跨越论”与亚细亚生产方式、《资本论》、东方社会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问题的关系,澄清目前存在的种种模糊认识;(3)有助于深入认识落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4)作为前者的具体和深入,探讨“跨越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助于深化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艰巨性的认识,深化和拓展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研究。
综观全书,笔者认为该书在个别地方还有待完善。例如,从世界市场的角度探讨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国际环境,这是该书的一大亮点。但作者在有关章节中花了较多的笔墨论述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而非“跨越论”,理论侧重似乎有所偏移。当然,作者探讨的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任务是很艰巨的,我们不能苛求作者在该书中解决和回答所有问题。愿该书在给读者带来思想启迪的同时,能引起学界的思想争鸣,从而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跨越论”的理论研究。
最后,还需特别提出的是,该书凝结了作者近10年的相关研究成果。作者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相关课题的研究,并先后主持和参加了4个直接相关的研究项目,先后在权威和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跨越论”研究论文20余篇。这说明作者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责任编辑:文 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