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角·新体系·新观点

来源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taolove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问题,是长期困扰人类的历史问题,也是当今世界普遍关心的时代课题。马克思晚年提出的俄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蕴含着落后国家如何解决发展问题的科学思路和方法论原则,为我们今天探讨落后国家发展道路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和重要的理论平台。《“跨越论”与落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一书,是武汉大学出版社推出的“武汉大学学术丛书”之一,是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孙来斌教授在其博士后出站报告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新作。该书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个新的视角,对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设想作了新的解读,对其蕴含的发展思想及现实意义作了深入探讨。该书是一部富有创新性的学术论著,出版前后赢得了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梅荣政教授在本成果作为博士后出站报告时的评审意见中认为,该成果“具有填补相关课题研究某些空白的科学意义,是一部富有创新性的学术论著”。以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陈继勇教授为组长的考核小组认为,该成果“研究视角新颖,理论体系和理论观点具有一定的创新”。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颜鹏飞教授在该书序言中认为:“孙来斌同志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结合点上,对‘跨越’理论作了开创性的研究,自成一家之言。”研读全书后,笔者受益良多。
  
  1、新视角:突显“跨越论”的经济学意蕴。
  
  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前人和他人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基础上的。就“跨越论”的研究而言,国内外学界对此集中关注了近三十年,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已然的“跨越论”研究多局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学科领域,而已然的发展理论研究缺乏对马克思发展思想的应有关注。《“跨越论”与落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一书既继承前人又有所突破,将马克思的“跨越论”与落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联系起来,突显马克思的经济社会发展思想和“跨越论”的经济学意蕴,研究视角新颖。
  一方面,该书研究是对学界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研究呼吁的积极回应。二战以来,发展研究成为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显学,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马克斯·韦伯、塞缪尔·亨廷顿、罗斯托等人的思想,一时风靡全球,而对发展问题有着深刻见解的马克思,似乎被人们遗忘了。有鉴于此,张培刚教授、谭崇台教授等我国发展经济学界的知名学者多次呼吁:应该重视马克思和恩格斯经济社会发展思想的研究。目前,从《资本论》角度研究马克思经济社会发展思想的成果渐增。该书从马克思晚年思想的角度进行这一研究,既是对前述研究的拓展,也是对有关呼吁的积极回应。另一方面,该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马克思晚年思想研究的不足。近20年来,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的晚年设想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但是,这些成果一般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或者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角度来探讨问题的。以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马克思主义发展经济学的角度进行有关研究的成果,可谓凤毛麟角。就此而言,该书的研究视角新颖。
  
  2、新体系:展现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逻辑。
  
  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迫切需要理论的回答与指导。“理论是灰色的,而创新之树常青。”如果理论不结合实践而创新,就不会有生命之花绽放。展卷细读,笔者认为,《“跨越论”与落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一书,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史论结合、总分合璧、立中有破,对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体系作了新解读。
  发展问题是世界关注的焦点,“跨越论”是理论研究的热点,将这两个彼此需要、双向互补的研究趋向结合起来,从落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的角度研究“跨越论”,将“跨越论”与发展问题结合则是该书理论研究的新视点,该书从总、分结合,历史、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来构建全书。在五章正文中,第一章相当于全书的总论,侧重于从历史的角度探讨马克思“跨越论”的提出动因、形成与发展过程、历史地位与经济学意蕴。第二至五章是分论,分别论述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社会道路、国际背景、经济体制、发展战略,从落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的角度概括并阐发“跨越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这一部分构成该书的主干。与此同时,在第二至五章中,又分别探讨非资本主义道路思想、世界市场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科学的赶超战略思想的历史发展、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如,第二章“非资本主义: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社会道路”,从非资本主义道路设想与村社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资本主义道路与非资本主义道路的辩证关系出发,探讨了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对俄国、中国非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其主要贡献,并结合当代国外依附论有关思想进行了深入挖掘;再如,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经济体制”,针对落后国家在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以后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经济体制这个问题展开论述。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可以与市场经济结合,是蕴含在“跨越”设想之中的深层意蕴。列宁、邓小平等人则从东方国家社会主义实践出发,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先后对马克思的有关思想作了丰富和发展,并最终将其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同时揭示了诸章节内在的本质联系,逻辑地展现了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体系。
  
  3、新观点:提出关于“跨越论”与落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问题的一系列独到见解。
  
  一本著作的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其进行研究、分析的方法论基础如何,还取决于其能否在该领域有所突破,能否发掘出科学而令人信服的新提法、新观点和新论断。《“跨越论”与落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一书,在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1)对“跨越论”的提出动因、历史地位的新分析。作者不仅从理论发展和实践发展的双重需要的角度概括了“跨越论”的提出动因,还根据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资料的深入考察,提出要按照马克思的科学方法对待“跨越论”,既不能拔高也不能贬低“跨越论”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立论稳,立意高,见地深。(2)五形态论与三形态论的新解读。该书对社会五形态论与三形态论等学界存在重大分歧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性阐释,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作者从理论动因、思想进程、理论基点几方面,论证了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论的一致性、互补性,认为两者是剔除各种偶然性以后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理论图式。而落后国家到底选择资本主义道路还是非资本主义道路,这要依据并体现“现实的差别”。马克思先后提出的两种设想,反映了落后国家经济发展的两种可能性,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般和个别、渐进与非渐进等不同路径。(3)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 新阐述。作者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思想来源、理论内容、方法论特征等迄今还缺少充分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学理阐述。如从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和亚当·斯密等人的世界主义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世界市场的思想来源,从批判性、历史性、辩证性等方面概括了世界市场理论的特征,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思想源头的新发掘。马克思到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反对者还是提倡者?作者既不赞成对马克思的传统解释,也不简单地认同某些市场社会主义者的“现代解释”。作者提出,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经济体制有两种设想:市场经济已经充分发展了的西方发达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将扬弃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本身没有发展起来的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而走向社会主义,在世界市场存在的条件下,则应该利用市场经济。后一种设想,蕴含在马克思晚年设想的深层次之中,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思想源头。(5)“跨越论”所包含的后发优势思想的新思考。作者探讨了“跨越论”所包含的后发优势思想,提出了当代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赶超的后发优势战略。作者提出,现实社会主义国家要解决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悖论,必须按照“跨越论”的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后发优势,采取科学的赶超战略。该书选取韩国、苏联等不同社会制度条件下实施经济赶超的国家为样本,总结了后发国家经济社会赶超的经验和教训。在系统回顾中国经济赶超的历程、辩证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当代中国还要不要实施赶超战略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并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同经济赶超战略并不矛盾,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确定当代中国的经济赶超战略。从后发优势的角度探讨“跨越论”的理论价值,从经济赶超的角度阐发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理论切入点和研究结论都具有一定的新意。
  总之,《“跨越论”与落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一书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化人们对若干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笔者将之归纳为“四个有助于”:(1)有助于弄清马克思早先思想与晚年思想的关系,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从而按照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历史道路,从经济学和哲学的结合中,探索社会历史发展的奥秘;(2)有助于进一步弄清楚“跨越”设想提出的历史背景、理论动因,正确理解“跨越论”与亚细亚生产方式、《资本论》、东方社会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问题的关系,澄清目前存在的种种模糊认识;(3)有助于深入认识落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4)作为前者的具体和深入,探讨“跨越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助于深化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艰巨性的认识,深化和拓展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研究。
  综观全书,笔者认为该书在个别地方还有待完善。例如,从世界市场的角度探讨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国际环境,这是该书的一大亮点。但作者在有关章节中花了较多的笔墨论述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而非“跨越论”,理论侧重似乎有所偏移。当然,作者探讨的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任务是很艰巨的,我们不能苛求作者在该书中解决和回答所有问题。愿该书在给读者带来思想启迪的同时,能引起学界的思想争鸣,从而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跨越论”的理论研究。
  最后,还需特别提出的是,该书凝结了作者近10年的相关研究成果。作者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相关课题的研究,并先后主持和参加了4个直接相关的研究项目,先后在权威和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跨越论”研究论文20余篇。这说明作者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责任编辑:文 义]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近几十年来,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提出的俄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设想(简称“跨越论”),成为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长盛不衰的热点。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歪曲的、教条式的理解,才能科学阐释“跨越论”的理论内涵,发挥其指导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 恩格斯 跨越论 卡夫丁峡谷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
期刊
[内容提要] 十月革命是影响20世纪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自从它爆发的那天起,人们对它的评价、看法就褒贬不一、内容各异。在同一时期,不同国家、不同的政治派别,甚至同一国家的政府、学术界和普通大众对它的评价存在着很大差异。在不同时期,人们对它的评价是和自己所处的历史时代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关注的内容和角度不断发生变化。这些看法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历史现象”。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
期刊
[内容提要]越南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的战略措施主要有七个方面:坚持“社会主义是惟一选择”是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制度依托:构建“越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体系”是党巩固执政地位的理论基础;“发展和经济增长”是党巩固执政地位的经济基础;“建设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是党巩固执政地位的政治基础;建设“先进的、具有浓厚民族本色的文化”是党巩固执政地位的文化精神基础;实行“独立、开放、全方位、多样化的外交政策”是党
期刊
[内容提要]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环节,消费的运行状况直接决定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促进消费、扩大有效需求成为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国民经济有效治理的中心内容。完善公共政策供给是开拓消费、扩大内需和提升国民经济增长质量进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经济发展 居民消费 公共政策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
期刊
年初收到周作翰教授赠书《求实笔谈》,不久又看到《湖南社会科学报》2008年第9期整版报道了湖南师大举行周作翰教授八十华诞暨学术思想研讨会盛事。阅读之后,深为感奋。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这个学科,有过复苏、发展、繁荣和短暂“辉煌”,后来由于国内外局势的变化、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苏东剧变,出现了学科分流、重组,队伍缩小,明显被“边缘化”了。在这种“困境”下,我们这个学科一批毕业于20世纪50年代,现
期刊
[内容提要] 新近公布的俄罗斯以及东欧国家(东德和匈牙利)的档案表明,1953年斯大林逝世以后的最初几个月,贝利亚在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地进行苏联国内改革的同时,积极强力地授意并推动东欧国家进行了局部的经济改革,匈牙利便是早期推行“新方针”的国家之一。然而,由于苏共党内的权力斗争与在苏联授意和推动下的东欧国家的早期改革进程紧密相连,因而匈牙利的改革势必受到来自于苏共党内权力斗争势力消长的不断影响。
期刊
庞 娟 编译  中国政治研究的诞生    美国的中国政治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从当代中国史学研究中分离出来,此后经历了一系列概念和方法的转变。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最初是在冷战政治研究的推动下,由一小部分著名的亚洲学家发展起来,包括费正清(John.K.Fairbank)(哈佛)、白鲁恂(Lucian Pye)(麻省理工学院)、史乐伯(Robert A.Scalapino)(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亚历山
期刊
[内容提要]大国兴衰及其霸权更替或转移一直是西方国际政治的中心课题。美国将在“去单极霸权”,进而“去霸权化”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普通世界大国,欧洲将继续内部的“非霸权化”与对外被迫率先开始的“去霸权化”,最关键的是中国、印度为代表的“非霸权化”大国群体的和平崛起,而将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因此21世纪将既没有长盛不衰的美国和西方霸权,也不会出现新的霸权挑战、更替与转移,将是一个霸权终结的世纪。  [
期刊
陈 浩 编译  中国政治变化的影响    大多数研究当代中国的日本学者认为,对中国政治进行研究非常重要,这是认识中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很难得出下面的结论:日本关于中国政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足够的成绩,并促进了对中国的认识。当我们在与欧洲或美国的研究状况进行比较时,可以发现,日本对中国政治的研究显得非常有限。其中一个比较显著的原因是,日本的中国研究具有内省性的特质。  当代中国既是
期刊
[编者按]2007年总统大选结束后,法国社会党于同年夏季在拉罗谢尔大学举行了一次题为“为了革新的诊断”的全国性论坛。论坛汇集了哲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等社会各界精英,共同讨论研究法国社会党的症结所在,为左派今后的革新奠定基础。法刊《社会主义杂志》2007年总第29期刊登了此次论坛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法国民调公司CSA负责人、巴黎政治学院教授斯蒂芬·罗泽(stéphane Rozès)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