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123456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教育的特征是创新教育。创新源于问题,问题推动发展。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有专家在中西方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曾说:“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成没问题,全懂了,所以中国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学生年级越高,越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一、为学生创造环境,让学敢于发问,乐于发问。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请保留出处。
  “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眼前发生的事都要问“为什么”,甚至打破沙锅问到底,而我们家长、教师有时觉得反感、不屑一顾,这样很有可能扼杀了一个学生。其实这种好问的精神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也是一个创新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但是天真可爱的孩子跨入校门,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越来越少了。其问题在于我们教师,以及传统的教学模式。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创设问题情境应是一个由教师具体引导到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渐进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教学目的设置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发生冲突但又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徘”状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探究欲望。情境的创设,可采用知识生活化,演示的比较,故事诱思、图片操作、竞赛或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感到喜闻乐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同时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中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发问,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尤其是学困生。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大胆地问。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提问中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新课程强调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而又充满活力的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倾听,即使个别学生的问题有明显的错误也要积极帮助,而不是嘲讽,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教师还要努力寻找学生提问中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被尊重的快乐,进而养成爱提问的习惯。对于学生各种奇怪的想法,教师要客观耐心地引导学生,同时营造出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就敢于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就会提出自己的疑问。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后,要留给学生一段等待的时间,让学生明确“问题”到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由问题到目的应扫除哪些障碍,要联系到哪些已有知识。学生明白这些以后,才可能提出问题。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以使学生明确提出问题的努力方向。等待的时间,应由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对问题的熟知程度而定,提出问题的机会,也应均等地分给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提出中来。应尽量让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是锻炼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阶段,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真正把握了问题的特征。学生若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则说明学生已把握了问题的真谛,反之,则要分析原因,继续引导,直至学生能够在总体上准确把握问题。
  三、培养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问。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问题,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具有很高的价值。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如果教师的教学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定会事半功倍。它是创造的起点,没有这种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性。
  1、找题眼。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学生问:①谁向谁借?②为什么借?③怎样借?这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激起探究欲望。学生有了求疑解题的心理,就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积极举手发言。
  2、抓中心词句。如《草船借箭》一课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一学生由此提出:①诸葛亮敢于用草船借箭,他算对了什么?②从“神机妙算”中看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3、揭矛盾。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说:“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句中老奶奶为什么焦急?为什么又能耐心地等待?我启发学生很好地动一番脑筋来解决这个矛盾。学生的思考从谬误一步步走向正确,从浅薄一步步走向深刻。可见,对矛盾处进行质疑是解决问题的不谒动力。
  4、比好坏。如《荷花》一课有句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学生问:“为什么不用‘长’而用‘冒’”?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5、抓感兴趣的部分。如《田忌赛马》一文,有学生问:“同样的马匹,为什么只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呢?”再如《凡卡》这篇课文,最后凡卡寄出一封信。由此,一学生问:“凡卡的信能收到吗?”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
  四、鼓励学生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
  传统的教学是把问题在课堂上弄懂,走出课堂没有问题了。其实,这是片面的教学观。从现代的教学理论认为,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在获得结论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新的问题,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并想办法解决,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1、结课的艺术。在给一堂课下结束语时,有意识的给学生留下“言尽而意无穷”的意境,让学生去思考、去幻想。如学习《观潮》一文时,做了如下结尾:“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你们学得真棒,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潮来前,潮过后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设计拓展性练习。如《称象》结课时,教师可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反映人的智慧的故事?(司马光、诸葛亮)还想知道曹冲的其他故事吗?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寻找。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岩脚镇第一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对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外语学习的重要性日趋突出,如今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普遍地进入英语课堂,使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英语的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本人的语音、语调要准确,特别要避免由于方言而造成的语言错误;尽可能在课堂上多用英语来开展教学活动,用英语与学生交流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体育运动、流行歌曲、热门电影、时尚服装等。比
期刊
摘要:不恰当的演示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再创造思维;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创设教学情境的同时有时也会无意扼杀课堂的生动性;淡化了语文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规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扬长避短,合理运用。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语文课堂 弊端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大量地进入初中语文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
期刊
摘要:多媒体教学,又称CAI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已经在各类学校得到普及,其应用已逐步进入教育领域。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走向生动活泼的“屏幕教学”。高中数学是集数形关系知识与一身的学科,而CAI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等特点恰恰符合了这一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高科技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高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 小
期刊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学习的愿望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有了合适的问题情境,会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数学情境可以说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怎样精心设置和有效利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创设得好,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主动地学习,他们会体味到数学的魅力和趣味。优秀的教学情境设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我认为新课程下数学的教学情境设计应从
期刊
唱歌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当他们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的唱起歌来,用以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然而,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在唱歌时表现的很被动,只是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边又一边的唱;虽然在老师问“喜欢不喜欢唱这首歌”时,孩子们能条件反射似的给予回答:“喜欢”,但仍表情默然东张西望,在老师的言语提醒下虽有所表示,但这些不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悦。这种“师教我学、师说我听”的教学模式已很不适
期刊
摘要:成功的导语,如同深深拉开的大幕,让学生一眼就看到精美的置景;犹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又像是打开了殿堂的大门,引导着学生竞相登堂入室。用诙谐幽默、机巧睿智的个性化语言作导语,不但能引人发笑、活跃气氛,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 导语设计 教学艺术  良好的课堂导语不仅能先声夺人,磁石般吸引住学生,而且能有效地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为新课的展开预设良好
期刊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作业布置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应是教师的“专利”,也可以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一个试验区,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作业题目,可以有优生命题、同桌互选、学生自选等多种形式,这样更能
期刊
摘要:根据目前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质量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兴趣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责任。教师应该结合化学本身的神奇奥妙之处,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将化学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有效地联系起来,全面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育工作者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上的教学质量,来达到高效果高水平的教学成果。本文通过对初中化学的趣味教学法进行研究和分析,深入探
期刊
摘要:引入新课,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如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生动活泼、引人人胜地导入新课,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就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对新课引入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新课引入无足轻重,也有的是没有掌握引入新课的方法和技巧,缺少必要的知识和资料。为解决好这些问题,有必要探讨一下新课引入在教学中的意义及其所采用的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