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医疗服务是保障人们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新环境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临床医学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地方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影响地方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因素出发,详细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215-01
一、前言
进入新世纪以后,与医学相关的学科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人类疾病也发生了一定改变,并且在高科技的带动下,传统的医学模式逐渐朝着“预防保健、综合治疗”的现代化医学服务模式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显得十分重要。临床医师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主体,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因此,在进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时,必须中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影响地方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因素
(一)医学教育本身的社会性
对于医学,其本身研究的就是疾病和健康,医学的服务对象就是社会中的人,而对于人类健康,除了受生物学自然发展规律的影响外,还深受社会因素的影响,鉴于此,医学不仅具有自然性,还具备社会性的特点,医学不仅仅是关系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还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道德等各个方面。对于地方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更加专业、优秀的临床医学人才,从而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受医学教育本身社会性的影响,在进行临床医学人才教育时,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临床知识教学,还需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政治形势教育、人生观教育、医学伦理学教育、医学法学教育等,这样才能培养出临床医学技术精湛、医德高尚、医风良好的临床医学人才。
(二)教育内容的复杂性
医学的是一门对人体进行研究的科学,其本身具有多种结构和功能,由于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医学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存在,近年来在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下,生物医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也使得医学、临床都有了惊人的进展,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及信息的激烈增长下,使得高等医学教育内容越来越多,同时由于现代医学和社会的发展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人们逐步认识到身体健康不仅和自然、疾病有关系,还与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系,这也使得医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等各学科有了紧密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临床医学人才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也更加复杂,从而对地方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造成一定影响。
(三)临床医学教育的实践性
强实践性也是医学的一个重要特点,研究医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预防疾病,保证人的身体健康,提高人的寿命,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医学人才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才能真正的实现学到的医学知识、医疗技术的价值。对此,地方本科院校在进行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时,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虽然设有自己的附属医院及临床教学基地,但是由于临床学习的学生比较多,而学校的临床教学基地比较少,从而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造成一定影响。
三、地方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在新环境下,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不仅要具有深厚的基础知识,还需要有良好的实际服务能力,并且要具有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所以地方本科院校在培养临床医学人才时,要在培养学生基础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要从以往的“知识型”人才转变成“知识、素养、能力”为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此外,在确定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还应该结合当地社会对医疗服务人才的需求、学校定位进行,一般而言,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临床医学人才,应该具有良好的医学基础知识、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医学实践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等。
(二)构建合理的课程及教学内容
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在于课程的实施及蕴含的教学内容,地方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在确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时,应该仅仅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社会需求,因材施教,遵守医学教育规律,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在新环境下,临床医学课程体系应该适当的增加自然科学、医学综合课程、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等,从而为全面型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三)改革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只能被动的听教师讲解知识,无法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获取,这就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一定影响,鉴于此,地方本科院校应该积极主动的改革临床医学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改革临床教学
在临床教学中,实践教学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改革临床教学体系,要适当的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或者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理论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教学中传授理论知识,从而全方位的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总结
在新环境下,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培养全面型、应用型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对此,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合理的课程及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临床教学,全方位促进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发展,从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地方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从具体实践出发,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医学人才为目标,对临床医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摸索和实践,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推进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对国内教学科研探索和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崔华贞,战海艳,邓卫红.临床医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0):15-17.
[2]苏菁.中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4):21-22.
[3]孙钰,郑葵阳,刘莹.地方院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2):50-51.
[4]蒲永莉,王丹,孙萍.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04):36-37.
关键词: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215-01
一、前言
进入新世纪以后,与医学相关的学科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人类疾病也发生了一定改变,并且在高科技的带动下,传统的医学模式逐渐朝着“预防保健、综合治疗”的现代化医学服务模式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显得十分重要。临床医师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主体,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因此,在进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时,必须中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影响地方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因素
(一)医学教育本身的社会性
对于医学,其本身研究的就是疾病和健康,医学的服务对象就是社会中的人,而对于人类健康,除了受生物学自然发展规律的影响外,还深受社会因素的影响,鉴于此,医学不仅具有自然性,还具备社会性的特点,医学不仅仅是关系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还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道德等各个方面。对于地方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更加专业、优秀的临床医学人才,从而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受医学教育本身社会性的影响,在进行临床医学人才教育时,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临床知识教学,还需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政治形势教育、人生观教育、医学伦理学教育、医学法学教育等,这样才能培养出临床医学技术精湛、医德高尚、医风良好的临床医学人才。
(二)教育内容的复杂性
医学的是一门对人体进行研究的科学,其本身具有多种结构和功能,由于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医学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存在,近年来在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下,生物医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也使得医学、临床都有了惊人的进展,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及信息的激烈增长下,使得高等医学教育内容越来越多,同时由于现代医学和社会的发展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人们逐步认识到身体健康不仅和自然、疾病有关系,还与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系,这也使得医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等各学科有了紧密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临床医学人才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也更加复杂,从而对地方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造成一定影响。
(三)临床医学教育的实践性
强实践性也是医学的一个重要特点,研究医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预防疾病,保证人的身体健康,提高人的寿命,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医学人才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才能真正的实现学到的医学知识、医疗技术的价值。对此,地方本科院校在进行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时,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虽然设有自己的附属医院及临床教学基地,但是由于临床学习的学生比较多,而学校的临床教学基地比较少,从而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造成一定影响。
三、地方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在新环境下,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不仅要具有深厚的基础知识,还需要有良好的实际服务能力,并且要具有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所以地方本科院校在培养临床医学人才时,要在培养学生基础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要从以往的“知识型”人才转变成“知识、素养、能力”为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此外,在确定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还应该结合当地社会对医疗服务人才的需求、学校定位进行,一般而言,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临床医学人才,应该具有良好的医学基础知识、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医学实践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等。
(二)构建合理的课程及教学内容
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在于课程的实施及蕴含的教学内容,地方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在确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时,应该仅仅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社会需求,因材施教,遵守医学教育规律,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在新环境下,临床医学课程体系应该适当的增加自然科学、医学综合课程、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等,从而为全面型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三)改革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只能被动的听教师讲解知识,无法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获取,这就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一定影响,鉴于此,地方本科院校应该积极主动的改革临床医学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改革临床教学
在临床教学中,实践教学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改革临床教学体系,要适当的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或者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理论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教学中传授理论知识,从而全方位的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总结
在新环境下,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培养全面型、应用型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对此,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合理的课程及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临床教学,全方位促进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发展,从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地方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从具体实践出发,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医学人才为目标,对临床医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摸索和实践,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推进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对国内教学科研探索和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崔华贞,战海艳,邓卫红.临床医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0):15-17.
[2]苏菁.中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4):21-22.
[3]孙钰,郑葵阳,刘莹.地方院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2):50-51.
[4]蒲永莉,王丹,孙萍.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0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