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迎来了一个全新的高科技、高水平人才的时代。学生思维发展的最重要阶段是小学阶段。学生是否具有创新的潜能和思维发展的意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至关重要。
  [关键词]创造意识 创造精神 创造性思维 创造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060
  这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知识型的时代,需要具有知识积累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学术型人才。教师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而培养创造力的核心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有新意和逻辑的独特思考方式。具备这样的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深入事物的内部,看清其实质,还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有创见、有新意的想法。更确切地说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之养成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思维习惯,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发散——体现思维的活力
  发散思维,就是对事物进行发散性探究,寻求不一样的结论的思维过程,具有创造性、发散性、多样性、流畅性等特征。根据心理学理论,一个人的发散思维能力是这个人创造力的重要体现,发散思维能力有多强,他的创造力就有多大。教师可以把发散思维的训练作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加强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
  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某工程队要修一条全长40千米的道路,前4天已修完整条道路的20%,按照这样的进度,还需几天才能修完这条道路?并要求学生发散思维,尝试用多种方法解题。学生自主完成,方法多种多样:1.40×(1-20%)÷(40×20%÷4)=16(天);2.40÷(40×20%÷4)-4=16(天);3.1÷(20%÷4)-4=16(天);4.(1-20%)÷(20%÷4)=16(天);5.4÷20%×(1-20%)=16(天);6.4÷20%-4=16(天)……这样教学,促使学生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开阔思路,教学效果显著。
  二、诱发——显现思维的丰盈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思维,想别人没有想到的方法,找别人没有找到的窍门,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不同的角度积极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求异中创新。
  例如,教学“圆锥体积的公式”时,教师先让学生分小组去验证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经过探究,学生发现这种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 / 3。这时有学生提出疑问:“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时,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又会有什么关系呢?”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学生激烈地争辩,各抒己见。此时,教师及时安排学生做等高不等底、等底不等高以及不等底不等高的实验,学生都兴致勃勃地投入探究活动当中。最后,他们发现:“等高不等底、等底不等高、不等底不等高时,圆锥体积不一定是圆柱体积的1 / 3。”有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不等底不等高时,圆柱与圆锥的高和底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使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 / 3?”
  上述案例中,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究,诱发学生提出问题,不仅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深化了认知,提升了能力。
  三、独创——实现思维的创新
  要想让学生有所创造,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勤于探究,敢于创见。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才能使课堂碰撞出数学思维的火花。数学程课标准提出要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独创性的思维能力。独创性的思维是新颖、独特、有创见的思维,是更高层次的思维模式。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发学生培养有创见的思维,并善于运用这种思维模式去解决数学问题。
  例,执教“环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设计了一道题目:张工程师设计了一个圆环形产品,它的内圆半径为3厘米,外圆半径是5厘米,那么这个圆环形产品的面积是多少?一般的方法是先算S外=3.14×(5×5)=78.5(平方厘米),然后再计算S内=3.14×(3×3)=28.26(平方厘米),最后S环=78.5-28.26=50.24(平方厘米)。可是有学生采用这样的方法:S=3.14×(5×5-3×3)=50.24(平方厘米),他的思路是内圆面积等于π乘以内圆半径3的平方,外圆面积等于π乘以外圆半径5的平方,所以可以先算出外圆半径平方与内圆半径平方的差,再乘以π就能得到结果。方法不同,结果却相同,这是一种很有思维创见的方法。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学生,鼓励大家向他学习,勇于创新思维。
  思维创造是最具特色的思维过程,它是一种高级的创新思维活动。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将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去开展自主探究和创新实践的活动,要针对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进行思维训练,引领学生“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将创新意识渗透到教学中,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责编 吴美玲)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俯卧推肩法配合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40例患者均采用俯卧推肩法配合针灸进行治疗。结果:治愈37例,好转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俯卧推肩法配合针灸治
目的:观察超短波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超短波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超
目的:研究老年粗隆部骨折内固定的方法选择及早期功能锻炼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我院骨科收治老年粗隆部骨折26例,均行Gamma钉内固定手术并结合早期功能锻炼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362例患者均采用针刺配合推拿、复位手法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293例,良48例,好转17例,无效4例,优良率为94.2%。结论:针刺
目的:观察按摩配合中药封包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按摩加中药封包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口服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加电脑中频治疗仪治
目的:观察针刺为主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刺、特定电磁波照射、拔罐、推拿综合治疗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愈67例,好转12例,无效1例,总有效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
目的:探究胃肠内科急危重症患者应用外源性白蛋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ICU病房88例胃肠内科急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治疗和营养支持疗
目的:探讨推拿整脊配合针刺治疗内牧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内收肌损伤患者采用推拿整脊配合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效果。结果:治愈45例,好转7例,未愈4例,治愈率为80.3%,总有效率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与口服西药治疗慢性便秘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将65例慢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穴位埋线组)34例,对照组(西药组)31例,经1个疗程治疗后按便秘症状评估标准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