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正在采编本文之际,传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的消息,面对重大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全国人民再次发扬5·12四川地震中锻造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抗震救灾精神,爱心如潮水般涌向灾区。随着救援工作暂告一段落,灾后恢复重建即将展开,援建四川灾区的经验必将成为玉树重建的重要参考。“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5·12四川地震中胡锦涛总书记铿锵有力的声音犹在耳边,我们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重建一个美丽新玉树的目标也必然能顺利实现!江苏人民将一如既往赤诚奉献自己的爱心,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繁荣兴旺承担起自己的使命。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江苏与绵竹相隔千里,却有着一衣带水的亲密关系。2008年5月12日,特大地震突袭四川,绵竹大地刹那间山河失色,11000多人遇难,经济损失1400多亿元。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我省对口援助绵竹市重建家园,两年来,援建队伍践行省委书记梁保华提出的“江苏绵竹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要求,按照“规划为龙头、民生是根本、创新求突破、输血更造血、帮忙不添乱”的基本思路,全力推进“群众安居、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振兴、智力支持、就业援助”六大工程,援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绵竹这颗昔日的“川西明珠”仿佛经历了浴火重生,愈益进发出夺目的光彩。
新生:废墟上崛起靓丽新城
“江苏对口支援绵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给绵竹人民带来了安宁、带来了幸福”——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震后的绵竹,百废待兴,重建工作面广量大。按照中央提出的重建工作力争“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我省援建工作者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重建项目进度,一个个美丽宜居的居民小区拔地而起,一座座现代化的学校、医院、敬老院交付使用,一条条平坦宽敞的公路建成通车,截至目前,江苏已安排援建项目290个,援建资金达101.3亿元(如果加上中组部返还绵竹市的“特殊党费”、前期用于绵竹市板房建设资金等,援建资金总额达110亿元),其中,已竣工项目220个,完成投资84亿元。到今年5月12日,竣工项目将达277个,完成投资95亿元,基本完成对口援建任务;到今年9月底,所有项目将竣工交付。
清平乡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小乡村,风景旖旎秀丽,地震发生后,这个乡镇大部分农房被毁,群众流离失所。这时,江阴的援建者来了,他们克服交通不畅、语言不通等困难,从2008年10到2009年10月,短短一年时间,打造了一座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幸福家园”。走进“幸福家园”,220多户别具风格的两层“小别墅”沿着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排开,黑瓦白墙加上醒目的红色线条,川西风情和江南韵味有机融合在一起,在四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这个山中小乡村犹如世外桃源。在地震中失去了右腿的农家妇女付元春住进了新居,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花了两个月时间用千针万线绣成一幅字:“感谢江阴,援建清平”。
清平人的“幸福”生活也是经历了大地震创伤的绵竹群众现在新生活的缩影。民生为本,安居为重,让群众尽快离开简陋的板房,住进舒适的永久性住房是江苏援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整个援建资金中,用于安排城乡住房(包括农房重建和城镇居民廉租房等)的援建资金达42亿元。截至目前,江苏已帮助13.9万户受灾农户完成农房重建,今年春节前全部搬进新居;建设城市廉租房、安置房1.2万套99万平方米,春节前交付使用9000套67.5万平方米。此外,还陆续对33419套城镇住房进行了维修加固。
在城乡住房重建全面推开的同时,江苏援建工作以提升功能品质为重点,以公共服务城乡均衡为目标,同步推动社会事业重建。目前,教育类项目投资15.26亿元,去年秋季开学交付了56所学校,90%的学生告别板房教室;今年春季开学前,所有学校交付使用,全市5万多名学生全部进入崭新的教室上课。卫生类项目投资4.42亿元,今年3月底前所有卫生项目交付使用。安排文化类项目13个,投资4.48亿元;民政等公共服务设施类项目28个,投资3.83亿元。现在,绵竹镇乡的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条件不仅领先四川,而且普遍超过江苏同类水平。
着眼于增强区域竞争能力,提高后续竞争力,江苏还援建绵竹道路、桥梁、水利等基础设施类项目135个,投资26.5亿元,已竣工60个。20公里长的二环路工程顺利通车,马尾河水系经过整治重现秀丽姿态,“三馆三中心”等地标性建筑初显雏形,绵竹未来承载发展的能力得以不断增强。
小到一所学校、一个居民小区,大到一个村镇,江苏的援建成果无不体现了规划之“美”。高起点规划设计有力提升了重建的品质和水平。汉旺、孝德两镇分别是绵竹市北面和南面的门户,地震中受损严重。对口援建的无锡和苏州两市立足当地的地理人文特点,无锡的重建规划突出“川流不息、生态家园”的主题,苏州的重建规划则力求把苏州元素有机融入。随着建设项目的一一落成,现在的汉旺新镇居民区、商业区、公共设施区各个功能区划分有致,占地0.5平方公里的镇中心绿地广场气势磅礴,成为城市的“绿肺”,一个现代化生态新城的形象呼之欲出。苏州援建的孝德新城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相得益彰,全新打造的“水街”成为集居住、商贸、休闲、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新兴小镇,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孝德镇视察时高兴地说:“你们把苏州的理念带来了,川西风格和苏州元素融合得很好!”广济是绵竹经济最薄弱的乡镇之一,原来镇区规模很小,也谈不上什么功能,地震中96%的房屋倒塌,对口援建的昆山市从东南大学规划设计学院请来专家做规划方案,该方案将“震后重建与先进城市设计理念”融入其中。如今,一个功能健全的现代化小城镇初步形成,水厂、学校、幼儿园、卫生院、福利站、文化站、便民中心、农贸市场、廉租房、安置房、垃圾站、公共厕所等一应俱全,仅仅1.5亿元资金,昆山为广济打造了援建受灾乡镇中最为齐全的设施。镇区中心的住户从地震前的40多户暴涨到现在的300多户。其实,不独汉旺、孝德、广济,剑南、齐天、土门、金花、玉泉、板桥、拱星、九龙等江苏援建的绵竹小城镇,无一不是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精品,无一不堪称新农村建设的样本。
三年援建任务两年完成,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江苏速度”不断被一个又一个援建工程刷新。2008年8月31日,徐州市援建富新镇富新学校拿到江苏援建项目的01号施工许可证。9月1日正式开工,11月7日,富新学校教学楼主体封顶,2009年1月20日,全面竣工验收交付。2月9日,学生们告别板房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教学楼。这在18个省市援建的同类工程中是第一家。南京市援建的剑南镇南轩中学,主体建筑23000平方米,2009年2月15日开工建设,到4月25日5层教学楼封顶,只用了73天时间。盐城市援建的西南镇明庵桥工程从2008年8月开始进行规划, 到2009年3月通过竣工验收,成为江苏首个完成竣工验收的路桥援建项目。
尽管我省提出要加快援建进度,但这也是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的,江苏的援建项目经得起最严格的质量检验。所有建筑全部按8级以上的抗震标准设计施工,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甚至达到了抗9级的标准。为确保质量,还组织了交付项目“回访”,对使用单位反馈的意见逐一整改,确保援建项目建成一个、有效运行一个、群众满意一个。
跨越:绘就科学发展宏伟蓝图
“在江苏的帮助下,绵竹的灾后重建不仅仅是恢复,更是提升和跨越”——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
要输血更要造血,重恢复更重提升,这是江苏援建的理念。适逢中央提出在全党开展深人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江苏援建工作以此为契机,瞄准绵竹当地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找准切入点,加大产业支持力度,一、二、三产业同步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初见成效,为绵竹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勾勒了一幅激动人心的宏伟蓝图。
作为四川省县域经济“前四强”,东方汽轮机厂、磷化工、剑南春酒业曾是绵竹工业经济的三大支柱。地震使东汽、剑南春集团等龙头企业遭到重创,东汽集团作出了迁址发展的决定,磷化工产业由于污染严重也非绵竹发展的长久之计。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振兴绵竹工业经济?江苏把园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移植到了绵竹,援建的“江苏工业园”和“无锡汉旺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到位,部分企业已经人驻,产业集聚效应正在形成。江苏工业园区先期启动区5平方公里,援建资金安排5.65亿元,9路7桥建设基本完成。江苏雨润集团一期投资2.5亿元,年加工150万头生猪,今年10月份投产,正在筹备二期工程,新上生物制药项目。汉旺无锡工业园建设投资1亿元,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首期启动园区0.5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主要是为东汽配套,无锡永大科技等企业投资的风电设备制造、新能源机械制造、木业加工等三个项目正式落户,总投资达9.4亿元,今年5月中旬投入生产。为了解决园区的后续发展和管理问题,无锡还帮助当地组建汉旺新镇开发公司、工业园区开发公司等。“政府搭建平台,依靠引进市场化运作机制促进企业资本流动发展。”无锡援建指挥组指挥长王学芯说,“把投入的援建资金转化成公司资本,然后再用这个资本每年向银行贷款5000万元。这样一来,死资本就变成了活资本,可以滚动发展。”
位于绵竹九龙镇的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是江苏援建绵竹农业重建的重要项目之一。整个示范园投资2100万元,核心示范面积300亩,示范面积5000亩,辐射面积50000亩,按照“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理念,边建设、边培训,协助绵竹农技人员和农民,尽快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及示范园经营管理的先进经验,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收入。如今,两年来付出的辛劳和汗水已开始结出累累硕果。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发酵床养猪、养鸡在园区内成功实施,并在一批种养殖大户中推广,这种无污染、省人工的养殖方式在江苏也尚处于实验阶段。推广39个草莓大棚,栽植面积达20亩,亩效益达到一年30000元,园内的梨、葡萄等优质果树长势也普遍好于江苏,越来越多农民从中受益。我省的著名农业专家也是农业示范园的负责人赵亚夫看着自己的得意之作,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效果出人意料的好!”他说。
绵竹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素有“中国年画之乡”之称。苏州市在援建过程中,充分挖掘当地年画资源,大力支持发展年画产业。安排援建资金3000万元建设孝德镇年画村、遵道镇年画传习所,专门举办“绵竹年画进苏州”活动,既起到了年画保护、传承的重要作用,也打造了集年画制作、展示、旅游、交易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基地。在江苏援建队伍的支持下,绵竹地区丰富的山水自然资源得到深度开发利用,号称“东方阿尔卑斯”的沿山旅游带蔚然成形,乡村旅游正成为当地三产快速崛起的重要引擎。
在两地主要领导的关心下,江苏和绵竹直接的产业合作和对接也如火如荼地展开。去年10月14日,江苏·绵竹产业合作洽谈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绵竹举行,这个被称为“双百活动”的现场,有超过百家江苏企业参加,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过百亿元。厚厚一摞投资合作协议书,承载着111家江苏企业对绵竹的深情厚意;118.7亿元的投资合作协议,从此开创了苏绵“合作共赢”、“全开放式”经济模式的崭新局面。
重硬件也重软件,人才和智力支持亦是江苏援建的一大特色。着眼于为绵竹后续发展培养适用人才,江苏利用省内科教、人才上的优势,为绵竹干部群众提供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实施绵竹市村级以上干部到江苏轮训计划,用一年时间分7批安排350名市级机关、镇乡、村级干部,到江苏无锡、扬州市以及昆山市、华西村等地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新农村建设、工业经济发展等各个领域。江苏省人事和农业有关部门把培训绵竹农业技术人员纳入东西部人才培训计划,提供专项经费,安排专家上门培训,受训5万人次。选派绵竹部分优秀青年后备干部到江苏挂职锻炼,让他们零距离接触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带回有益的经验,应用于绵竹本地发展。
感恩:大爱无疆化作奋进动力
“绵竹人民要懂得感恩,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感恩之心、以自己勤劳的双手重建绵竹美好新家园”——绵竹市委书记兰开驰
走在绵竹的城市和乡村,“感恩”两字频频出现在眼前。四川特大地震发生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数次亲临受灾现场,指导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全国各地干部群众爱心涌动,捐款捐物不可胜数。尤其是江苏的援建,可谓倾全省之力。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等主要领导亲自关心,多次到绵竹实地考察,共商恢复重建大计。省委省政府确定“一市帮一镇”的机制,由13个省辖市和张家港、昆山、常熟、吴江、太仓、武进、江阴、宜兴8个经济实力较强的县级市(区)对口支援绵竹21个镇乡。从全省各级机关选调222名精兵强将,组建省援建指挥部和20个援建指挥组进驻绵竹,具体实施援建工作。教育和医疗结对帮扶、就业援助、扶贫帮困、志愿服务等等,江苏援建的领域覆盖各个方面,满足了灾后绵竹群众生产、生活最迫切的需求。对于这些,绵竹的广大干部群众有着太多感激与感动淤积心头,想要一吐为快。“乔迁方觉新家好,思源倍感党恩长”,“春花烂漫香满迳,真情援建暖千家”,“深谢江苏传党恩,绵竹前程更锦绣”,老百姓门楣上的对联吐露了他们的心声。“共产党好,祖国好,社会主义好,江苏人民亲!,,墙上的朴素标语表达了劫后重生的绵竹人最真挚的情感。
在灾难中坚强,在坚强中崛起,绵竹干部群众在抗震救灾斗争中锤炼了“坚定坚强坚韧不拔,敢想敢拼敢为人先”的新时期绵竹精神,在恢复重建中,这种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绵竹人民顽强拼搏、逆境中奋起的精神激励着江苏援建工作者,使他们在援建工作 中分毫不敢懈怠。同样,江苏援建队伍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无私、忘我精神以及科学、严谨的态度也深深感染着绵竹的广大群众,洗刷着当地干部队伍的思维。“江苏援建带来了‘江苏作风’,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绵竹市委副书记、市长任钊说。
何为“江苏作风”?“江苏作风”意味着效率。“白+黑”,“5+2”,“小雨大干,大雨小干,无雨拼命干”,各援建指挥组的墙上都在醒目位置挂着一张工作日程表,仔细一看,表上没有休息日,全年都是工作日。“江苏作风”意味着纪律。指挥部对援建队员实行的是半军事化管理,至今大多数援建指挥组办公、生活仍然在板房中;对援建项目实行的是严格的审计和质量控制,支援资金使用、物资采购、项目招投标、工程监理等都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制度,确保把每个项目都建成合格工程、廉洁工程、群众满意工程;与当地党委、政府保持良好的沟通协作,所有援建项目绝不自行其是。“江苏作风”意味着奉献。患有严重糖尿病,打着胰岛素现场指挥援建工作,南京援建指挥组贾德裕的故事在绵竹一传十、十传百,有了好几个版本。其实,不光一个贾德裕,在绵竹一线的援建工作者哪个背后没有一些感人的故事,为了援建工作,无数人抛下家庭、不顾疾病、放弃休息,不求索取,无私奉献,用行动书写着民族大爱的至高境界。“江苏作风”意味着按科学规律办事。城市规划的理念,城市经营的理念,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的理念,园区经济的理念,产业发展的理念,江苏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来摸索的一些成功发展经验都带到绵竹来了。有这些经验和理念的支撑,绵竹未来的科学发展将少走很多弯路,现代化进程将大大加快。
“江苏援建带来的先进理念,加快了全市干部群众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进程”,在绵竹市“两年重返全省县域经济强县、三年再造一个绵竹”动员大会上,市长任钊对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说。重建的巨大资金投入和建设成果,为绵竹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让甫从地震阴影中走出来的绵竹人民对未来充满了期许,燃起了希望,鼓起了斗志。“感恩图强思奋进”,绵竹人民把对党和政府、对全国人民、对江苏人民的感恩之心化作奋发图强,建设美好新家园的强大精神动力。“两年重返,三年再造”,豪迈的口号道出了绵竹人的雄心壮志:通过两年努力,到2011年,实现重返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位十强行列。到2012年末,全市经济社会主要指标(GDP、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与2009年相比翻一番,实现三年再造一个绵竹的目标。
从满目废墟到百废正兴,从受难洗礼至重振雄风,青山不改,绵竹巨变。展望未来,我们坚信,绵竹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江苏与绵竹相隔千里,却有着一衣带水的亲密关系。2008年5月12日,特大地震突袭四川,绵竹大地刹那间山河失色,11000多人遇难,经济损失1400多亿元。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我省对口援助绵竹市重建家园,两年来,援建队伍践行省委书记梁保华提出的“江苏绵竹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要求,按照“规划为龙头、民生是根本、创新求突破、输血更造血、帮忙不添乱”的基本思路,全力推进“群众安居、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振兴、智力支持、就业援助”六大工程,援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绵竹这颗昔日的“川西明珠”仿佛经历了浴火重生,愈益进发出夺目的光彩。
新生:废墟上崛起靓丽新城
“江苏对口支援绵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给绵竹人民带来了安宁、带来了幸福”——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震后的绵竹,百废待兴,重建工作面广量大。按照中央提出的重建工作力争“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我省援建工作者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重建项目进度,一个个美丽宜居的居民小区拔地而起,一座座现代化的学校、医院、敬老院交付使用,一条条平坦宽敞的公路建成通车,截至目前,江苏已安排援建项目290个,援建资金达101.3亿元(如果加上中组部返还绵竹市的“特殊党费”、前期用于绵竹市板房建设资金等,援建资金总额达110亿元),其中,已竣工项目220个,完成投资84亿元。到今年5月12日,竣工项目将达277个,完成投资95亿元,基本完成对口援建任务;到今年9月底,所有项目将竣工交付。
清平乡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小乡村,风景旖旎秀丽,地震发生后,这个乡镇大部分农房被毁,群众流离失所。这时,江阴的援建者来了,他们克服交通不畅、语言不通等困难,从2008年10到2009年10月,短短一年时间,打造了一座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幸福家园”。走进“幸福家园”,220多户别具风格的两层“小别墅”沿着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排开,黑瓦白墙加上醒目的红色线条,川西风情和江南韵味有机融合在一起,在四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这个山中小乡村犹如世外桃源。在地震中失去了右腿的农家妇女付元春住进了新居,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花了两个月时间用千针万线绣成一幅字:“感谢江阴,援建清平”。
清平人的“幸福”生活也是经历了大地震创伤的绵竹群众现在新生活的缩影。民生为本,安居为重,让群众尽快离开简陋的板房,住进舒适的永久性住房是江苏援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整个援建资金中,用于安排城乡住房(包括农房重建和城镇居民廉租房等)的援建资金达42亿元。截至目前,江苏已帮助13.9万户受灾农户完成农房重建,今年春节前全部搬进新居;建设城市廉租房、安置房1.2万套99万平方米,春节前交付使用9000套67.5万平方米。此外,还陆续对33419套城镇住房进行了维修加固。
在城乡住房重建全面推开的同时,江苏援建工作以提升功能品质为重点,以公共服务城乡均衡为目标,同步推动社会事业重建。目前,教育类项目投资15.26亿元,去年秋季开学交付了56所学校,90%的学生告别板房教室;今年春季开学前,所有学校交付使用,全市5万多名学生全部进入崭新的教室上课。卫生类项目投资4.42亿元,今年3月底前所有卫生项目交付使用。安排文化类项目13个,投资4.48亿元;民政等公共服务设施类项目28个,投资3.83亿元。现在,绵竹镇乡的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条件不仅领先四川,而且普遍超过江苏同类水平。
着眼于增强区域竞争能力,提高后续竞争力,江苏还援建绵竹道路、桥梁、水利等基础设施类项目135个,投资26.5亿元,已竣工60个。20公里长的二环路工程顺利通车,马尾河水系经过整治重现秀丽姿态,“三馆三中心”等地标性建筑初显雏形,绵竹未来承载发展的能力得以不断增强。
小到一所学校、一个居民小区,大到一个村镇,江苏的援建成果无不体现了规划之“美”。高起点规划设计有力提升了重建的品质和水平。汉旺、孝德两镇分别是绵竹市北面和南面的门户,地震中受损严重。对口援建的无锡和苏州两市立足当地的地理人文特点,无锡的重建规划突出“川流不息、生态家园”的主题,苏州的重建规划则力求把苏州元素有机融入。随着建设项目的一一落成,现在的汉旺新镇居民区、商业区、公共设施区各个功能区划分有致,占地0.5平方公里的镇中心绿地广场气势磅礴,成为城市的“绿肺”,一个现代化生态新城的形象呼之欲出。苏州援建的孝德新城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相得益彰,全新打造的“水街”成为集居住、商贸、休闲、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新兴小镇,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孝德镇视察时高兴地说:“你们把苏州的理念带来了,川西风格和苏州元素融合得很好!”广济是绵竹经济最薄弱的乡镇之一,原来镇区规模很小,也谈不上什么功能,地震中96%的房屋倒塌,对口援建的昆山市从东南大学规划设计学院请来专家做规划方案,该方案将“震后重建与先进城市设计理念”融入其中。如今,一个功能健全的现代化小城镇初步形成,水厂、学校、幼儿园、卫生院、福利站、文化站、便民中心、农贸市场、廉租房、安置房、垃圾站、公共厕所等一应俱全,仅仅1.5亿元资金,昆山为广济打造了援建受灾乡镇中最为齐全的设施。镇区中心的住户从地震前的40多户暴涨到现在的300多户。其实,不独汉旺、孝德、广济,剑南、齐天、土门、金花、玉泉、板桥、拱星、九龙等江苏援建的绵竹小城镇,无一不是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精品,无一不堪称新农村建设的样本。
三年援建任务两年完成,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江苏速度”不断被一个又一个援建工程刷新。2008年8月31日,徐州市援建富新镇富新学校拿到江苏援建项目的01号施工许可证。9月1日正式开工,11月7日,富新学校教学楼主体封顶,2009年1月20日,全面竣工验收交付。2月9日,学生们告别板房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教学楼。这在18个省市援建的同类工程中是第一家。南京市援建的剑南镇南轩中学,主体建筑23000平方米,2009年2月15日开工建设,到4月25日5层教学楼封顶,只用了73天时间。盐城市援建的西南镇明庵桥工程从2008年8月开始进行规划, 到2009年3月通过竣工验收,成为江苏首个完成竣工验收的路桥援建项目。
尽管我省提出要加快援建进度,但这也是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的,江苏的援建项目经得起最严格的质量检验。所有建筑全部按8级以上的抗震标准设计施工,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甚至达到了抗9级的标准。为确保质量,还组织了交付项目“回访”,对使用单位反馈的意见逐一整改,确保援建项目建成一个、有效运行一个、群众满意一个。
跨越:绘就科学发展宏伟蓝图
“在江苏的帮助下,绵竹的灾后重建不仅仅是恢复,更是提升和跨越”——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
要输血更要造血,重恢复更重提升,这是江苏援建的理念。适逢中央提出在全党开展深人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江苏援建工作以此为契机,瞄准绵竹当地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找准切入点,加大产业支持力度,一、二、三产业同步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初见成效,为绵竹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勾勒了一幅激动人心的宏伟蓝图。
作为四川省县域经济“前四强”,东方汽轮机厂、磷化工、剑南春酒业曾是绵竹工业经济的三大支柱。地震使东汽、剑南春集团等龙头企业遭到重创,东汽集团作出了迁址发展的决定,磷化工产业由于污染严重也非绵竹发展的长久之计。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振兴绵竹工业经济?江苏把园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移植到了绵竹,援建的“江苏工业园”和“无锡汉旺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到位,部分企业已经人驻,产业集聚效应正在形成。江苏工业园区先期启动区5平方公里,援建资金安排5.65亿元,9路7桥建设基本完成。江苏雨润集团一期投资2.5亿元,年加工150万头生猪,今年10月份投产,正在筹备二期工程,新上生物制药项目。汉旺无锡工业园建设投资1亿元,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首期启动园区0.5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主要是为东汽配套,无锡永大科技等企业投资的风电设备制造、新能源机械制造、木业加工等三个项目正式落户,总投资达9.4亿元,今年5月中旬投入生产。为了解决园区的后续发展和管理问题,无锡还帮助当地组建汉旺新镇开发公司、工业园区开发公司等。“政府搭建平台,依靠引进市场化运作机制促进企业资本流动发展。”无锡援建指挥组指挥长王学芯说,“把投入的援建资金转化成公司资本,然后再用这个资本每年向银行贷款5000万元。这样一来,死资本就变成了活资本,可以滚动发展。”
位于绵竹九龙镇的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是江苏援建绵竹农业重建的重要项目之一。整个示范园投资2100万元,核心示范面积300亩,示范面积5000亩,辐射面积50000亩,按照“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理念,边建设、边培训,协助绵竹农技人员和农民,尽快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及示范园经营管理的先进经验,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收入。如今,两年来付出的辛劳和汗水已开始结出累累硕果。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发酵床养猪、养鸡在园区内成功实施,并在一批种养殖大户中推广,这种无污染、省人工的养殖方式在江苏也尚处于实验阶段。推广39个草莓大棚,栽植面积达20亩,亩效益达到一年30000元,园内的梨、葡萄等优质果树长势也普遍好于江苏,越来越多农民从中受益。我省的著名农业专家也是农业示范园的负责人赵亚夫看着自己的得意之作,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效果出人意料的好!”他说。
绵竹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素有“中国年画之乡”之称。苏州市在援建过程中,充分挖掘当地年画资源,大力支持发展年画产业。安排援建资金3000万元建设孝德镇年画村、遵道镇年画传习所,专门举办“绵竹年画进苏州”活动,既起到了年画保护、传承的重要作用,也打造了集年画制作、展示、旅游、交易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基地。在江苏援建队伍的支持下,绵竹地区丰富的山水自然资源得到深度开发利用,号称“东方阿尔卑斯”的沿山旅游带蔚然成形,乡村旅游正成为当地三产快速崛起的重要引擎。
在两地主要领导的关心下,江苏和绵竹直接的产业合作和对接也如火如荼地展开。去年10月14日,江苏·绵竹产业合作洽谈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绵竹举行,这个被称为“双百活动”的现场,有超过百家江苏企业参加,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过百亿元。厚厚一摞投资合作协议书,承载着111家江苏企业对绵竹的深情厚意;118.7亿元的投资合作协议,从此开创了苏绵“合作共赢”、“全开放式”经济模式的崭新局面。
重硬件也重软件,人才和智力支持亦是江苏援建的一大特色。着眼于为绵竹后续发展培养适用人才,江苏利用省内科教、人才上的优势,为绵竹干部群众提供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实施绵竹市村级以上干部到江苏轮训计划,用一年时间分7批安排350名市级机关、镇乡、村级干部,到江苏无锡、扬州市以及昆山市、华西村等地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新农村建设、工业经济发展等各个领域。江苏省人事和农业有关部门把培训绵竹农业技术人员纳入东西部人才培训计划,提供专项经费,安排专家上门培训,受训5万人次。选派绵竹部分优秀青年后备干部到江苏挂职锻炼,让他们零距离接触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带回有益的经验,应用于绵竹本地发展。
感恩:大爱无疆化作奋进动力
“绵竹人民要懂得感恩,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感恩之心、以自己勤劳的双手重建绵竹美好新家园”——绵竹市委书记兰开驰
走在绵竹的城市和乡村,“感恩”两字频频出现在眼前。四川特大地震发生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数次亲临受灾现场,指导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全国各地干部群众爱心涌动,捐款捐物不可胜数。尤其是江苏的援建,可谓倾全省之力。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等主要领导亲自关心,多次到绵竹实地考察,共商恢复重建大计。省委省政府确定“一市帮一镇”的机制,由13个省辖市和张家港、昆山、常熟、吴江、太仓、武进、江阴、宜兴8个经济实力较强的县级市(区)对口支援绵竹21个镇乡。从全省各级机关选调222名精兵强将,组建省援建指挥部和20个援建指挥组进驻绵竹,具体实施援建工作。教育和医疗结对帮扶、就业援助、扶贫帮困、志愿服务等等,江苏援建的领域覆盖各个方面,满足了灾后绵竹群众生产、生活最迫切的需求。对于这些,绵竹的广大干部群众有着太多感激与感动淤积心头,想要一吐为快。“乔迁方觉新家好,思源倍感党恩长”,“春花烂漫香满迳,真情援建暖千家”,“深谢江苏传党恩,绵竹前程更锦绣”,老百姓门楣上的对联吐露了他们的心声。“共产党好,祖国好,社会主义好,江苏人民亲!,,墙上的朴素标语表达了劫后重生的绵竹人最真挚的情感。
在灾难中坚强,在坚强中崛起,绵竹干部群众在抗震救灾斗争中锤炼了“坚定坚强坚韧不拔,敢想敢拼敢为人先”的新时期绵竹精神,在恢复重建中,这种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绵竹人民顽强拼搏、逆境中奋起的精神激励着江苏援建工作者,使他们在援建工作 中分毫不敢懈怠。同样,江苏援建队伍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无私、忘我精神以及科学、严谨的态度也深深感染着绵竹的广大群众,洗刷着当地干部队伍的思维。“江苏援建带来了‘江苏作风’,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绵竹市委副书记、市长任钊说。
何为“江苏作风”?“江苏作风”意味着效率。“白+黑”,“5+2”,“小雨大干,大雨小干,无雨拼命干”,各援建指挥组的墙上都在醒目位置挂着一张工作日程表,仔细一看,表上没有休息日,全年都是工作日。“江苏作风”意味着纪律。指挥部对援建队员实行的是半军事化管理,至今大多数援建指挥组办公、生活仍然在板房中;对援建项目实行的是严格的审计和质量控制,支援资金使用、物资采购、项目招投标、工程监理等都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制度,确保把每个项目都建成合格工程、廉洁工程、群众满意工程;与当地党委、政府保持良好的沟通协作,所有援建项目绝不自行其是。“江苏作风”意味着奉献。患有严重糖尿病,打着胰岛素现场指挥援建工作,南京援建指挥组贾德裕的故事在绵竹一传十、十传百,有了好几个版本。其实,不光一个贾德裕,在绵竹一线的援建工作者哪个背后没有一些感人的故事,为了援建工作,无数人抛下家庭、不顾疾病、放弃休息,不求索取,无私奉献,用行动书写着民族大爱的至高境界。“江苏作风”意味着按科学规律办事。城市规划的理念,城市经营的理念,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的理念,园区经济的理念,产业发展的理念,江苏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来摸索的一些成功发展经验都带到绵竹来了。有这些经验和理念的支撑,绵竹未来的科学发展将少走很多弯路,现代化进程将大大加快。
“江苏援建带来的先进理念,加快了全市干部群众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进程”,在绵竹市“两年重返全省县域经济强县、三年再造一个绵竹”动员大会上,市长任钊对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说。重建的巨大资金投入和建设成果,为绵竹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让甫从地震阴影中走出来的绵竹人民对未来充满了期许,燃起了希望,鼓起了斗志。“感恩图强思奋进”,绵竹人民把对党和政府、对全国人民、对江苏人民的感恩之心化作奋发图强,建设美好新家园的强大精神动力。“两年重返,三年再造”,豪迈的口号道出了绵竹人的雄心壮志:通过两年努力,到2011年,实现重返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位十强行列。到2012年末,全市经济社会主要指标(GDP、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与2009年相比翻一番,实现三年再造一个绵竹的目标。
从满目废墟到百废正兴,从受难洗礼至重振雄风,青山不改,绵竹巨变。展望未来,我们坚信,绵竹的明天一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