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几年的班主任生涯,有了太多的思考与无奈,但还是想谈谈自己对班级管理工作的理解。当前,太多空洞、枯燥的说教(包括学校与家庭)与青少年不断增长的自主意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学生辍学、离家出走的现象屡见不鲜。而我们的教育此时却显得那么的力不从心,我在思考其中的缘由。读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连学者群的著作《管理新论——无为管理学》,书中提出了“无为管理”这个概念,给了我颇多的启发,下面就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谈一些体会。
老子指明:“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两者同出而异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阐述的“无”,不是什么都没有,“无”是潜在的“有”,“有”是显现的“无”。无和有是事物的两种存在表现形式。无、有合二而一,融为一体,相伴相随。如,无更多的限制,则有更多的自主……同出而异名。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有许多“无中生有”的生动写照。如白居易诗中所写“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鲁迅诗“万家墨面没篙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与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无为不是不为,也不是消极无为。“无为”的正意是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无为,即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管理”的真谛应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引导其开悟。“无为”教育的目的,正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悟性。这一过程是因势利导,是教育者的“无为”,促使受教育者的有为。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无为”的。
一、无语的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示范,崇高的师德是最具魅力的“无为”教育,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示范,不仅要体现在学科的知识结构中,而且要体现出思维品质和哲学高度。既要传播知识又要启迪智慧,平常常说的功夫在课外就是这个道理。弦外之音最动听,感受的是乐曲的美和心灵的美。
2004年1月7日的上早自习之前,我班学生正在走廊上拖地,李校长走过并从地上捡起了一个塑料袋。其实这个塑料袋该由扫地的学生来打扫,只是她还在扫教室,而拖地的学生熟视无睹。我当时发现那位拖地的学生很诧异而且红了脸。我想她肯定在校长的不经意的举动中学到了一些东西,如果换作一顿批评,那或许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1月12日上午上课前,我看到讲台前有一张餐巾纸,正准备捡,那位拖地的学生很自觉地说:“老师,我来吧。”应该说,没有亲身的体验,就不会有觉悟。“无为”教育是学生作为主体的自我教育。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教育。有一次,(4)班一个我曾经教过的学生对我说:“你们班的学生说你骑自行车都那么认真。”我自认为我对工作的态度是很认真的,而从学生的话语里也可以看出他们已经感受到这一点,我想这会对他们大有助益的。认真的态度体现在教师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它比无论多少次的空洞说教都有效。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才,学生在高压下会遵守纪律,可一旦压力解除就难有保证,只有触动心灵的体悟才有永久的效力,所以不能只着眼于眼前而动不动就用空洞的说教乃至以纪律来压制学生。所谓“无为”的管理就是有所必为而有所不为。
二、激励
教育者通过语言或文字等多种手段,含蓄地、寓意深长地触动教育对象的心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发潜能。激励源于尊重,源于信任。出乎意料的处理,往往能促使教育对象的心灵震撼。
在一次的日记批改中,我居然发现了班级中从不写日记的最差的学生王雨晶的日记,诧异之余,虽内容令人无法直视,但我还是批上了“看到了你的日记,我感到非常高兴,你成功了,你做的不也是很好吗?你能行的!!!”第二天,这本日记又交上来了,洋洋洒洒五百字的作文呈现在眼前,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我成了她心目中的第三位好老师。
三、留有空间
摒弃包办代替,给教育对象留有创造的空间和时间,调动其主动性。为了取得教育的实效,往往需要等待。
在我带现在这个班时,我因父亲突然去世,未作任何交待就离开了班级,而恰在这时班级出事了。当时我任命的班长是曹晓芳同学,班委会由纪律委员邓丽婷同学、卫生委员张雅茹同学、生活委员熊新意同学、学习委员齐煜同学组成。由于我离开得匆忙,没有向班级做任何的交代,而学校由于人员紧张,我的班级暂时让数学老师接管,而数学老师又没有一点班级管理经验,所以班级管理的任务基本上就由班长负责。学校又没有现成的代课教师,所以有些语文课就由学生自己上自习,管理由班长负责。
在一次自习课上,由于老师不在,班级同学开始随便起来,个别的班干也参与了进来,纪律管理难度加大,班长曹晓芳同学看到这种情况,马上召集全体班委会成员开会,研究处理个别班干违反自习纪律的事情。由班长提出处理意见,大家讨论,然后举手表决。最终班委会拿出的方案是:同意撤掉郝凤祥体育委员的职务、宫丞禧的语文课代表职务。并提交班级大会举手表决,半数通过直接撤掉。然后由班委会提出候选人,再通过班级大会表决,通过半数即可上任。如半数不通过,遗留问题等班主任回来后进行处理。就这样,撤掉了郝凤祥的体育委员的职务,重新选了孟日兴同学当了体育委员,而宫丞禧半数没有通过,所以暂时不进行处理,重新组建了新的班委会,并立即展开工作。由于班委会的民主管理,班级一切正常。
在我又回到班级时,学生马上向我进行了汇报,我尊重了他们的意见,因为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让我无可挑剔,并给予了他们高度的评价。
这不正是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吗?不正是教师的“无为”创造了孩子的“有为”吗?这不是比空洞的说教高超得多吗?让学生和孩子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得到感悟,完成精神的升华。
四、宽容、理解
对教育对象错误、过失产生的原因,给予充分的理解,使其在意想不到的宽厚态度、宽松环境中自省。“出奇制胜”的兵法运用在教育领域是教育方法的极致。教育者的宽容使教育对象无地自容,这是真正的教育诗篇。
我们经常说起班级管理的民主问题,民主管理说得简单一些就是班主任不独断,不强制学生,而是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尽量地参与班级管理,无为的管理方式的根本点也就在此,它很好地体现了民主意识。
老子指明:“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两者同出而异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阐述的“无”,不是什么都没有,“无”是潜在的“有”,“有”是显现的“无”。无和有是事物的两种存在表现形式。无、有合二而一,融为一体,相伴相随。如,无更多的限制,则有更多的自主……同出而异名。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有许多“无中生有”的生动写照。如白居易诗中所写“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鲁迅诗“万家墨面没篙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与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无为不是不为,也不是消极无为。“无为”的正意是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无为,即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管理”的真谛应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引导其开悟。“无为”教育的目的,正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悟性。这一过程是因势利导,是教育者的“无为”,促使受教育者的有为。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无为”的。
一、无语的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示范,崇高的师德是最具魅力的“无为”教育,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示范,不仅要体现在学科的知识结构中,而且要体现出思维品质和哲学高度。既要传播知识又要启迪智慧,平常常说的功夫在课外就是这个道理。弦外之音最动听,感受的是乐曲的美和心灵的美。
2004年1月7日的上早自习之前,我班学生正在走廊上拖地,李校长走过并从地上捡起了一个塑料袋。其实这个塑料袋该由扫地的学生来打扫,只是她还在扫教室,而拖地的学生熟视无睹。我当时发现那位拖地的学生很诧异而且红了脸。我想她肯定在校长的不经意的举动中学到了一些东西,如果换作一顿批评,那或许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1月12日上午上课前,我看到讲台前有一张餐巾纸,正准备捡,那位拖地的学生很自觉地说:“老师,我来吧。”应该说,没有亲身的体验,就不会有觉悟。“无为”教育是学生作为主体的自我教育。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教育。有一次,(4)班一个我曾经教过的学生对我说:“你们班的学生说你骑自行车都那么认真。”我自认为我对工作的态度是很认真的,而从学生的话语里也可以看出他们已经感受到这一点,我想这会对他们大有助益的。认真的态度体现在教师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它比无论多少次的空洞说教都有效。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才,学生在高压下会遵守纪律,可一旦压力解除就难有保证,只有触动心灵的体悟才有永久的效力,所以不能只着眼于眼前而动不动就用空洞的说教乃至以纪律来压制学生。所谓“无为”的管理就是有所必为而有所不为。
二、激励
教育者通过语言或文字等多种手段,含蓄地、寓意深长地触动教育对象的心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发潜能。激励源于尊重,源于信任。出乎意料的处理,往往能促使教育对象的心灵震撼。
在一次的日记批改中,我居然发现了班级中从不写日记的最差的学生王雨晶的日记,诧异之余,虽内容令人无法直视,但我还是批上了“看到了你的日记,我感到非常高兴,你成功了,你做的不也是很好吗?你能行的!!!”第二天,这本日记又交上来了,洋洋洒洒五百字的作文呈现在眼前,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我成了她心目中的第三位好老师。
三、留有空间
摒弃包办代替,给教育对象留有创造的空间和时间,调动其主动性。为了取得教育的实效,往往需要等待。
在我带现在这个班时,我因父亲突然去世,未作任何交待就离开了班级,而恰在这时班级出事了。当时我任命的班长是曹晓芳同学,班委会由纪律委员邓丽婷同学、卫生委员张雅茹同学、生活委员熊新意同学、学习委员齐煜同学组成。由于我离开得匆忙,没有向班级做任何的交代,而学校由于人员紧张,我的班级暂时让数学老师接管,而数学老师又没有一点班级管理经验,所以班级管理的任务基本上就由班长负责。学校又没有现成的代课教师,所以有些语文课就由学生自己上自习,管理由班长负责。
在一次自习课上,由于老师不在,班级同学开始随便起来,个别的班干也参与了进来,纪律管理难度加大,班长曹晓芳同学看到这种情况,马上召集全体班委会成员开会,研究处理个别班干违反自习纪律的事情。由班长提出处理意见,大家讨论,然后举手表决。最终班委会拿出的方案是:同意撤掉郝凤祥体育委员的职务、宫丞禧的语文课代表职务。并提交班级大会举手表决,半数通过直接撤掉。然后由班委会提出候选人,再通过班级大会表决,通过半数即可上任。如半数不通过,遗留问题等班主任回来后进行处理。就这样,撤掉了郝凤祥的体育委员的职务,重新选了孟日兴同学当了体育委员,而宫丞禧半数没有通过,所以暂时不进行处理,重新组建了新的班委会,并立即展开工作。由于班委会的民主管理,班级一切正常。
在我又回到班级时,学生马上向我进行了汇报,我尊重了他们的意见,因为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让我无可挑剔,并给予了他们高度的评价。
这不正是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吗?不正是教师的“无为”创造了孩子的“有为”吗?这不是比空洞的说教高超得多吗?让学生和孩子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得到感悟,完成精神的升华。
四、宽容、理解
对教育对象错误、过失产生的原因,给予充分的理解,使其在意想不到的宽厚态度、宽松环境中自省。“出奇制胜”的兵法运用在教育领域是教育方法的极致。教育者的宽容使教育对象无地自容,这是真正的教育诗篇。
我们经常说起班级管理的民主问题,民主管理说得简单一些就是班主任不独断,不强制学生,而是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尽量地参与班级管理,无为的管理方式的根本点也就在此,它很好地体现了民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