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角度 不同世界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p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he young people copy Picasso’s works, Picasso in their eyes and Picasso’s style in such “real” manner. Everyone is inspired to blaze the route for Exhibition of Picasso’s Works, enjoy Picasso’s extraordinary life experience, and authentically appreciate Picasso and his art in the eyes of modern young people.
  “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于2012年1月10日落下帷幕,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联合团支部组织团员青年和年轻设计师观摩大展,每位参观的青年自发地向团支部递交了观后感。阅读完15篇观后感,真的感动非常,青年们把自己眼中所看到的毕加索作品和心中所想的毕加索以及毕加索风格描摹得如此“真实”。有感而发想重新过一遍大展的路线,领略毕加索非凡的人生体验,真实体会现代年轻人眼中的毕加索和他的艺术。
  巴勃罗·毕加索(PabloPicasso,1881年~1973年)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等。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位画家之首。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汇集了62件真品,包括48幅油画、7幅版画和7座雕塑,毕加索七十多年创作历程中,各个时期的经典名作倾囊而出,贯穿了毕加索一生中各个主要的创作时期:蓝色时期、粉色时期、立体主义时期蜕变时期……同时参展的还有50幅关于毕加索的摄影作品。
  一走进画展大门,便见到了一张非常巨大的毕加索照片,转弯进入后,映入眼帘的是大师从出生到成长,最后成功的伟大一生的简介。然后进入正式的画展作品参观路线,画展是按作品的风格和画作时间分开的,在每个房间的入口处,都有一句大师的名言。展厅的灯光,温和地打在毕加索的画作和观众虔诚的脸上,敬仰又不失享受的美好气息,在展厅中流淌着。
  《赤足姑娘》是毕加索在14岁时的作品。当时,在做美术馆研究员父亲的严格要求下,他受着正统的古典美术教育。画中的女孩随意地坐在一堵墙壁前,乌黑的大眼睛凝视前方,衣着朴素,不太干净的围巾胡乱地搭在肩上,粗糙的大脚显示出家境的贫寒。与粗手大脚相对应的是姑娘纯净的眼神、匀称的脸庞,以及忧郁、娴静的神情。从绘画技巧上来说,毕加索让人物正面坐着,却隐藏了椅子与地面的空间关系;在对女孩衣裙的处理上,他利用光的明暗突出层次感,裙子颜色从红色到暗红色渐变起伏,使得二维画面具有了一种三维透视效果。作品表现了毕加索深厚的绘画功底,这也为之后毕加索在不断创造个人艺术风格上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之后漫长的人生游历中,毕加索一直随身带着这幅画,不仅因为“14岁就能画得和拉斐尔一样好”的自得,也因为那是他一生创作的“源”。
  《手拿烟斗的男孩》在2004年5月5日伦敦举行的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04亿美金的天价成交,成为世界上最贵的画。这幅画是毕加索1905年创作的。画面展现了一位表情有点忧郁的青春期男孩,他身穿蓝色服装,头戴花冠,手里拿着一支烟斗,画面的背景是两大束色彩艳丽、活泼的花;色彩清新明快,笔法细腻,人物和景致都刻画得非常生动逼真,是他走过蓝色忧郁时期进入了粉色时期的代表作。
  《红色扶椅的女子》,毕加索蜕变时期的代表作,为了表现感情思想和灵魂,五官互调,四肢易位,扭曲膨胀的人体出现,这副作品是为玛丽德雷莎所做,她以沉睡的状态出现在画中。彼此嵌合的形状使得画的表面看似完美,但似乎仍处于不是很稳定的平衡状态,只要其中一个球状代表胸部,最大的代表腹部移动了,身体就会崩塌。在这幅画里,玛丽不再是肉体结合的象征,她被缩减成为无骨骼状态,也就是身体转变的最终状态,说明了睡眠与死亡之间的相似,以及命运的无常。
  
  
  
  解读了大展中几件代表性作品,其实大多是别人的点评,现在还只能通过别人的点评来辅助读懂大师的作品。忽然想到马未都先生在《醉文明》中提到,中国人的审美有四个层次,第三个层次叫做“矫情”,当代艺术都陷于这种状态,比如毕加索画作,据说英国女王都说:“我实在看不出来,他画的人的脸到底冲哪边?”发自内心地笑了,原来英女王也同我们一样啊!尽管解读画作借鉴了别人的想法,但我们青年对于毕加索和他的艺术还是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的。
  毕加索说:“画画就是一种写日记的方式。绘画比我厉害,他使我唯命是从。在绘画中,寻找是无聊的,发现才是根本。绘画中的技巧成分越少,其中绘画的成分就越多。在画家的眼睛可以看到现实的东西,他的作品就是唤起人们的想象。线条与色彩就是我的武器,我正试图用我的方法去表现我认为是最正确、最美好、自然,也就是象所有伟大艺术家所熟悉的最美好的一切。”这样的大师,永远都是年轻人,探索新鲜事物,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方法,热心于试验,不安于现状,朝气勃勃,从不满足。只要一直保持着这份精神,就会不断有新的突破。也许所有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在迷茫的时候,像毕加索一样,把自己当做一个孩子,静静地思考一下,一切的疑惑就都会迎刃而解了。
  毕加索风格从写实到写意、从“似”向“不似”的转变,在某种程度上和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不谋而合。尽管西方古典主义的写实性绘画与东方的写意性绘画相去甚远,但两者对于画面与客观对象的似与不似的思考和表达就可见一斑。清代石涛有诗云:“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之似当下拜”,“似”指客观对象的真实,“不似”指画家心中的个人情意。画面的表达往往难以两全,然而绘画的奥妙却全在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所以毕加索绘画的魅力就应该在这“似”与“不似”之间。
  毕加索认为,大自然写实的符号不变,将自然写实的符号移换变形表达富有抽象的符号,这就是绘画的符号。有人认为,抽象画本身可以随意地画出来好看的作品,但是我觉得话不是这么讲的,因为抽象画除了移换变形外,还有另一个非常深刻的意义,传递一些核心的内容。不仅仅抽象画面色彩华丽,而且要表达画中有话,话中有画的含义。只要观察入微,深思熟虑,就会慢慢理解画中每个元素背后的深刻意义,还可以更加了解作者的真正想法。
  素材和原动力都是极其重要的,除了才华,自我磨练和技术是成功的必要之路,从大师的作品质量和数量我们就能明白,那是需要多久的积累,才能拥有的伟大财富。大师生命密度之大,不仅仅因为他的生命时间长,多样的尝试也很重要,要善于改变。对于我们的工作除了传统,还要敢于创新,这才能真正地传承而非延续。
  (此文摘自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联合团支部观后感)
  
  
其他文献
吴永林,1933年生,江苏常州人。1946年在上海荣华金属雕刻社学习雕刻技艺。后在上海罗鸿记雕刻厂、环球雕刻工业社等从事香烟铜印、商标模印、纪念币、纪念章模具等金属雕刻工作。擅长雕刻凹凸图案和中英文字模以及金属材料上的皮雕、浮雕、弹压等工艺。1955年参与上海工艺美术行业组建。1956年起先后任上海瓷器彩绘厂、上海金银饰品厂、上海玉石雕刻厂、上海工艺美术公司厂长、总经理、董事长等职。  上世纪九十
期刊
Shanghai Spring Art Salon will create an exhibition form with more characteristic of the times, style of salon and ecological concept. With more open cultural attitude, it will attract artists to show
期刊
Sponsored and implemented by the China Arts and Crafts Association, compilation launching national-level cultural project Complete Works of Chinese Arts and Crafts was held at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
期刊
魅力上海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第四十一届世界博览会。众所周知,世博会是新思想、新理念、新文化、新创造、新产品的伟大聚会,世界国宝级珍品亦将纷纷亮相于展会。中国“三宝”之一的福州脱胎漆器——雕填漆瓶亮相福建馆中,福州脱胎漆器工艺不仅继承了中国漆艺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技艺,又为现在、将来的漆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漆有着7000年的历史。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
期刊
澳门新建不久的“新濠天地”、“威尼斯人”、“新葡京”等处,那里的环境之豪华,装饰之精美,场面之宏大,都令人叹为观止。  Appreciating Macaointheluxuriousand dissipating lifestyle In Macau, newly-built “The City of Dreams”, “The Venetian Macao”, “New Lisboa”
期刊
Students of Shanghai University—Mod’Art International (Paris) integrate “Ethics” and “Fashion” for the first time, who blaze their fashion career path on the gorgeous stage of graduate show to bring a
期刊
This exhibition displays 61 cross artworks created by the artist Ding Yi since 1986, including 35 paintings on cloth and 26 paintings on paper. They are not only historicchronicle for Series of “Cross
期刊
Two-month “Plan for Artists of the Chinese Mainland to Create in Fixed Places of Taiwan” is launched. Such exchange is committed to helping cross-straits artists indialogue, cooperation and interactio
期刊
Successful practices of Zhang Shawa (brand founder of SU) and Lv Yongzhong (brand founder of half-timbered home furnishing) prove that traditions should be re-combined with modern elements to integrat
期刊
Zhu Ming, Lin Yuan, Gan Xinyi were poor when they were young, without any academic qualification or specific art training. But now they become the worldwide renowned artists; their success, thanks t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