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是人的基本情感,也是人的基本需要。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进行“爱”的主题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爱”的意识,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思想品德;爱的主题;教学方法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人的素质,而德育无疑是教育中的重点。良好的思想品德是社会人的基本道德素养,没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很难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因此,德育应该是所有教育工作的基础,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更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起点。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爱”的教育,更是重点的重点、核心的核心。爱是人与人关系的基石,没有爱,就没有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爱”更是和谐稳定的基础。所有,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对“爱”的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爱的主题教育,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从学生自身出发,进行“自尊自爱”教育
要爱他人,就得先爱自己。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在“爱”的主题教育中,首先对学生进行自尊自爱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爱护自己,学会保护自己,然后在“以己达人”,用自己的爱去关爱别人。因此,在进行“爱”的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调动学生内心的“爱”,让爱的种子在学生的心田发芽成长。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生命是一切存在的基础,只有让学生珍爱生命,才能谈发展。因此,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以采用动画教学的形式。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关于小学生生命教育的资料,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重要性,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如教师在《平安回家》的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渗入生命教育,在课堂上播放交通管理部门的一些关于交通安全宣的传片,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也是对自身生命的珍爱。又如在《我会好好地吃》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从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从生命意识的角度去看待饮食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饮食观念,克服厌食、挑食的不良习惯。当然,自尊自爱的教育内容是多方面的,教师可以从讲卫生,爱健康等角度出发,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持身体的健康。
二、从学生家庭出发,进行亲情之爱的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爱的教育,也应该包括学生与家人之间的爱的教育。父母之爱是家庭爱的教育的核心。学生与父母之间的爱,是最原始最朴实的爱。但是,当前由于学生受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宝贝,这使得学生很容易忽略自己父母之间的爱是平衡的,是双方的,不是单一的。不尊敬父母、不尊敬长辈,以自我为中心,这些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把家庭之爱,作为爱的主题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好好感受父母之爱,去回报父母之爱。如在进行《家人的爱》这一篇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事先给学生安排一个实践活动,就是回家跟自己的父母表达自己的爱,用写信或者直接表达的形式,然后到课堂上谈谈自己的感受。或者可以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就是回家帮父母洗洗脚,让父母感受爱的温暖。当然,除了这样的“爱”的实践活动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加入一些图片和新闻报道,如以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母亲用身体保护孩子的照片为辅助资料,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以此激发学生内心的爱,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给父母更多的“爱”,或者是一个动作,或者是一句话。
三、从国家荣誉出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爱”的主题教育的最高层次。祖国是母亲,祖国的繁荣发展,给了我们美好的生活。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一定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在进行了自尊自爱、亲情之爱的教育后,教师应该从更高的层次出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时刻以祖国为荣,立志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如教师可以以天安门的升旗仪式的影像资料,作为教学资料,让学生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在早晨明媚的阳光中,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受到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又如在《我爱祖国山和水》的学习中,教师要把“爱国”的主题贯穿到底,让学生在祖国的山河中,体验到祖国的的伟大,由此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产生。教师也可以通过革命烈士的光荣事迹,通过讲述革命烈士为国奋战,为国英勇捐躯的感人事迹,感染学生,坚定学生做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信念。
四、结束语
总之,“爱”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把“爱”的教育纳入日常的教学中,把中华民族“爱”的精神和传统传承下去,让学生在“爱”的感染下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清平;小学德育活动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3年26期
[2]冯文全;论新时期学校德育方法的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05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月城实验小学)
【关键词】思想品德;爱的主题;教学方法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人的素质,而德育无疑是教育中的重点。良好的思想品德是社会人的基本道德素养,没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很难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因此,德育应该是所有教育工作的基础,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更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起点。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爱”的教育,更是重点的重点、核心的核心。爱是人与人关系的基石,没有爱,就没有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爱”更是和谐稳定的基础。所有,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对“爱”的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爱的主题教育,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从学生自身出发,进行“自尊自爱”教育
要爱他人,就得先爱自己。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在“爱”的主题教育中,首先对学生进行自尊自爱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爱护自己,学会保护自己,然后在“以己达人”,用自己的爱去关爱别人。因此,在进行“爱”的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调动学生内心的“爱”,让爱的种子在学生的心田发芽成长。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生命是一切存在的基础,只有让学生珍爱生命,才能谈发展。因此,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以采用动画教学的形式。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关于小学生生命教育的资料,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重要性,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如教师在《平安回家》的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渗入生命教育,在课堂上播放交通管理部门的一些关于交通安全宣的传片,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也是对自身生命的珍爱。又如在《我会好好地吃》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从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从生命意识的角度去看待饮食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饮食观念,克服厌食、挑食的不良习惯。当然,自尊自爱的教育内容是多方面的,教师可以从讲卫生,爱健康等角度出发,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持身体的健康。
二、从学生家庭出发,进行亲情之爱的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爱的教育,也应该包括学生与家人之间的爱的教育。父母之爱是家庭爱的教育的核心。学生与父母之间的爱,是最原始最朴实的爱。但是,当前由于学生受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宝贝,这使得学生很容易忽略自己父母之间的爱是平衡的,是双方的,不是单一的。不尊敬父母、不尊敬长辈,以自我为中心,这些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把家庭之爱,作为爱的主题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好好感受父母之爱,去回报父母之爱。如在进行《家人的爱》这一篇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事先给学生安排一个实践活动,就是回家跟自己的父母表达自己的爱,用写信或者直接表达的形式,然后到课堂上谈谈自己的感受。或者可以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就是回家帮父母洗洗脚,让父母感受爱的温暖。当然,除了这样的“爱”的实践活动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加入一些图片和新闻报道,如以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母亲用身体保护孩子的照片为辅助资料,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以此激发学生内心的爱,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给父母更多的“爱”,或者是一个动作,或者是一句话。
三、从国家荣誉出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爱”的主题教育的最高层次。祖国是母亲,祖国的繁荣发展,给了我们美好的生活。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一定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在进行了自尊自爱、亲情之爱的教育后,教师应该从更高的层次出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时刻以祖国为荣,立志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如教师可以以天安门的升旗仪式的影像资料,作为教学资料,让学生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在早晨明媚的阳光中,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受到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又如在《我爱祖国山和水》的学习中,教师要把“爱国”的主题贯穿到底,让学生在祖国的山河中,体验到祖国的的伟大,由此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产生。教师也可以通过革命烈士的光荣事迹,通过讲述革命烈士为国奋战,为国英勇捐躯的感人事迹,感染学生,坚定学生做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信念。
四、结束语
总之,“爱”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把“爱”的教育纳入日常的教学中,把中华民族“爱”的精神和传统传承下去,让学生在“爱”的感染下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清平;小学德育活动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3年26期
[2]冯文全;论新时期学校德育方法的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05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月城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