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控掘数学课堂生活化的资源,经常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节,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并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
【关键词】感受;寻找;提供;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146-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课程的内容就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挖掘生活资源,让数学课堂“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的知识和所学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使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那么,如何挖掘数学课堂生活化的资源呢?
一、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为背景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如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放映一段某十字路口的视频录像,要求学生收集这个路口五分钟内经过的大客车、小汽车、摩托车、载重车等各是多少,然后再分类整理。又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比对中国剪纸,风筝,蝴蝶,汽车标志,衣服等,主动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很容易就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后,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让学生知道书本、盒子、冰霜、课桌等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有效地引导学生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过渡。这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寻找教材内容的生活原型
学生学的教材是众多前人实践经验的结晶,对于学生来说,它是一种间接经验,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如果以教材內容作为课程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的参与只能是被动的,很难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很难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我们教学时,最好就是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去感知和实践,再现生活情景,灵活处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我们要善于重组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或贴近他们生活的素材来调整改篇教材,将生活情节有机地渗透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也就是让学生重复人类数学发现的活动,使他们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电脑放映以下的动画:一头牛拴在草地上的一根木桩上。让学生讨论牛能吃到草的最大范围,使学生知道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用到圆面积的知识,于是就产生了了解圆面积计算的欲望,就会主动地去探索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又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要求学生用数字表示每人分得的结果时,学生就会感受到用整数表示数不够用,自然就会产生问题:“有没有整数以外的数?如果有,又是什么数”等等一连窜问题,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去研究探讨得出分数的意义。通过这样对教材内容进行生活化包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来源生活的,又最终服务于生活。
三、给学生提供生活实践的空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体验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享受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发和利用生活中各种有利的资源,丰富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和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操作实验,使他们获得学习知识所需要的具体经验,通过自己的直观形象思维活动来形成对概念、性质、公式、法则的理解。如教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为学生提供量杯、长方体水槽,要求他们想办法测量各自带回来的红薯、土豆、石块等物体的体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就能总结出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学习了“百分数”后,让学生到商场调查促销打折的情况,在课堂上模拟一个购物商场,组织学生参与营销和购物活动,体现百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的数学更加接近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社会生活中的关系,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把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加工,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社会的联系,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在体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中,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从中产生成功的喜悦。例如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后,我尝试着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电脑演示老师新买一套两室一厅的住房,现在要装修房子,需要粉刷墙壁和铺地板,应买多少涂料和地砖,在给出一定的数据后学生通过计算就解决问题了。又如学习了比和比例后,在晴天里为学生提供标杆和米尺,让他们去测量学校的树高楼高,他们就能根据同一时间里物高和影长成正比的关系计算出树高楼高了。通过这样的教学,既提高了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总之,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就应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的生活经验、熟悉素材走进课堂,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对教材进行调整、重组,要有意识地把教材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来学习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生动有趣,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生活化。
参考文献
[1]陈杰.《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中国期刊网.
[2]谢佳丽.《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教学》百度文库.
【关键词】感受;寻找;提供;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146-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课程的内容就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挖掘生活资源,让数学课堂“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的知识和所学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使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那么,如何挖掘数学课堂生活化的资源呢?
一、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为背景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如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放映一段某十字路口的视频录像,要求学生收集这个路口五分钟内经过的大客车、小汽车、摩托车、载重车等各是多少,然后再分类整理。又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比对中国剪纸,风筝,蝴蝶,汽车标志,衣服等,主动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很容易就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后,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让学生知道书本、盒子、冰霜、课桌等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有效地引导学生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过渡。这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寻找教材内容的生活原型
学生学的教材是众多前人实践经验的结晶,对于学生来说,它是一种间接经验,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如果以教材內容作为课程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的参与只能是被动的,很难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很难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我们教学时,最好就是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去感知和实践,再现生活情景,灵活处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我们要善于重组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或贴近他们生活的素材来调整改篇教材,将生活情节有机地渗透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也就是让学生重复人类数学发现的活动,使他们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电脑放映以下的动画:一头牛拴在草地上的一根木桩上。让学生讨论牛能吃到草的最大范围,使学生知道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用到圆面积的知识,于是就产生了了解圆面积计算的欲望,就会主动地去探索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又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要求学生用数字表示每人分得的结果时,学生就会感受到用整数表示数不够用,自然就会产生问题:“有没有整数以外的数?如果有,又是什么数”等等一连窜问题,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去研究探讨得出分数的意义。通过这样对教材内容进行生活化包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来源生活的,又最终服务于生活。
三、给学生提供生活实践的空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体验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享受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发和利用生活中各种有利的资源,丰富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和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操作实验,使他们获得学习知识所需要的具体经验,通过自己的直观形象思维活动来形成对概念、性质、公式、法则的理解。如教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为学生提供量杯、长方体水槽,要求他们想办法测量各自带回来的红薯、土豆、石块等物体的体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就能总结出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学习了“百分数”后,让学生到商场调查促销打折的情况,在课堂上模拟一个购物商场,组织学生参与营销和购物活动,体现百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的数学更加接近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社会生活中的关系,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把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加工,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社会的联系,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在体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中,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从中产生成功的喜悦。例如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后,我尝试着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电脑演示老师新买一套两室一厅的住房,现在要装修房子,需要粉刷墙壁和铺地板,应买多少涂料和地砖,在给出一定的数据后学生通过计算就解决问题了。又如学习了比和比例后,在晴天里为学生提供标杆和米尺,让他们去测量学校的树高楼高,他们就能根据同一时间里物高和影长成正比的关系计算出树高楼高了。通过这样的教学,既提高了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总之,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就应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的生活经验、熟悉素材走进课堂,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对教材进行调整、重组,要有意识地把教材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来学习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生动有趣,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生活化。
参考文献
[1]陈杰.《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中国期刊网.
[2]谢佳丽.《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教学》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