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流眼泪,读者才会受感动;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210-02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水平,让小学生感受到课本的魅力,那就要靠阅读。阅读就是学生和课本之间的互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是这个道理。通过阅读,能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更好的语感,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文字功底和表述功底,从而使小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从阅读能力的培养谈起,具体阐述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同时制定相关策略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传统的阅读课,都是教师的独角戏,教学教材中都有文章主题、课文背景、课文分析等,这些参考答案通过教师的教授,让学生强加接受。教师应该改善这个传统的模式,尽量留出大量时间让小学生自己去阅读,从浅入深,从易入难,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才能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比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让四名学生将课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阅读,让四名学生说出自己所读文章的意境和感受,最后让学生讨论这四名同学的不同感受,总结阅读感受。阅读氛围就会被调动起来,还能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能让阅读氛围更加活跃,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二、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加深学生阅读时的思考程度
想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要明白阅读和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如果能把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好,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许多。语文课程学习中,朗读是和阅读相伴相生的重要能力,很多课程传授过程中都需要以读代讲,如果课文朗读不到位,那么应当传达的情绪就没有办法正确传达出来,而情绪传达不到位必定会影响阅读理解程度。所以把课上阅读变成朗读,在朗读中阅读和思考是一个很好的习惯。笔者在课堂上常采用的做法是让学生自己举手站起来阅读,或在有对话的地方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这就要求学生课前必须熟读课文,并且对课文中一些字句的读音和声调感情进行把握,自行分析这句话传递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到底应该用欢喜的、平静的,还是焦急的语气把这种感情传递出来?有时学生会在语言情感传递上出现失误,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这时候笔者就会让班里所有同学一起思索这个地方到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然后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结论。讨论中学生进行了思考,彼此间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三、调动学生生活阅历,让学生形成独特感悟
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每一篇文章都不是文字的简单堆砌,在这些平凡的文字背后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凝聚着作者的智慧与心血,是作者基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对生活的再加工与再创造,是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要想达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就需要教师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都有着丰富而多彩的心理世界与情感世界,这些差异性正是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资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并不是将文本简单地进行还原,更为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将学习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基于文本,以文本为中心,同时又超越文本,透过文字表面,达到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从而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色彩的见解与看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图片等设施再现教学,并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来搭建起通往语文殿堂的桥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展开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真正达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
四、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在交流中升华学生的认知
在学生充分阅读、主动思考的基础上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表达出来,在学生间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交流与互动平台,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发言、学会倾听、学会总结,在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中拓宽学生的认知空间,延伸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将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向深处。当学生认知出现偏差时,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来自行修正;当学生意见出现分歧时,通过激烈的讨论来让学生达成共识。这样才能真正打破传统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参为中心,一切以標准答案来约束学生的封闭教学观,才能真正解放学生的思想与思维的枷锁,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这样课堂才能出现更多的标新立异,拥有更多不同的声音,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五、改善评价手段,培养学生独立创造性阅读习惯
要培养出良好的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师就要摒弃之前的“标准答案论”,要以包容的态度,审视学生的各种见解,要以尊重为前提,以鼓励为原则,不以标准答案去求全、求同。不能斥责那些看起来很新颖奇特的观点,相反,教师要对其表扬和鼓励。对于一些独特表现,不轻易加以否定,对学生表露的不同观点、不同的思维方法不能盲目加以压制。创造性阅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思维误区,这时候,教师不要急于批评,而是宽容地对待,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并亲自探究、实践,以使他们能无所顾忌地自由创造。教学中,只有鼓励学生的创见,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被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苗才能闪得更亮,才能使学生真正养成终生受益的创造性阅读习惯。
总之,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教师应当引导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重视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设置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小学生应该培养阅读能力,这样就能领悟课文中的种种情感,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这样可以让小学生沉浸在语文的世界里,体会缤纷多彩的语文世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这样语文学科中的种种奥秘才能被我们找寻出来,才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显著提升,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蒙龙线.小学语文课堂的交往有效性教学策略[J].才智,2012(06).
[2]唐海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0(21):233-23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210-02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水平,让小学生感受到课本的魅力,那就要靠阅读。阅读就是学生和课本之间的互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是这个道理。通过阅读,能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更好的语感,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文字功底和表述功底,从而使小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从阅读能力的培养谈起,具体阐述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同时制定相关策略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传统的阅读课,都是教师的独角戏,教学教材中都有文章主题、课文背景、课文分析等,这些参考答案通过教师的教授,让学生强加接受。教师应该改善这个传统的模式,尽量留出大量时间让小学生自己去阅读,从浅入深,从易入难,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才能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比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让四名学生将课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阅读,让四名学生说出自己所读文章的意境和感受,最后让学生讨论这四名同学的不同感受,总结阅读感受。阅读氛围就会被调动起来,还能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能让阅读氛围更加活跃,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二、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加深学生阅读时的思考程度
想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要明白阅读和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如果能把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好,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许多。语文课程学习中,朗读是和阅读相伴相生的重要能力,很多课程传授过程中都需要以读代讲,如果课文朗读不到位,那么应当传达的情绪就没有办法正确传达出来,而情绪传达不到位必定会影响阅读理解程度。所以把课上阅读变成朗读,在朗读中阅读和思考是一个很好的习惯。笔者在课堂上常采用的做法是让学生自己举手站起来阅读,或在有对话的地方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这就要求学生课前必须熟读课文,并且对课文中一些字句的读音和声调感情进行把握,自行分析这句话传递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到底应该用欢喜的、平静的,还是焦急的语气把这种感情传递出来?有时学生会在语言情感传递上出现失误,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这时候笔者就会让班里所有同学一起思索这个地方到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然后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结论。讨论中学生进行了思考,彼此间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三、调动学生生活阅历,让学生形成独特感悟
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每一篇文章都不是文字的简单堆砌,在这些平凡的文字背后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凝聚着作者的智慧与心血,是作者基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对生活的再加工与再创造,是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要想达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就需要教师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都有着丰富而多彩的心理世界与情感世界,这些差异性正是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资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并不是将文本简单地进行还原,更为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将学习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基于文本,以文本为中心,同时又超越文本,透过文字表面,达到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从而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色彩的见解与看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图片等设施再现教学,并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来搭建起通往语文殿堂的桥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展开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真正达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
四、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在交流中升华学生的认知
在学生充分阅读、主动思考的基础上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表达出来,在学生间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交流与互动平台,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发言、学会倾听、学会总结,在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中拓宽学生的认知空间,延伸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将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向深处。当学生认知出现偏差时,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来自行修正;当学生意见出现分歧时,通过激烈的讨论来让学生达成共识。这样才能真正打破传统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参为中心,一切以標准答案来约束学生的封闭教学观,才能真正解放学生的思想与思维的枷锁,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这样课堂才能出现更多的标新立异,拥有更多不同的声音,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五、改善评价手段,培养学生独立创造性阅读习惯
要培养出良好的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师就要摒弃之前的“标准答案论”,要以包容的态度,审视学生的各种见解,要以尊重为前提,以鼓励为原则,不以标准答案去求全、求同。不能斥责那些看起来很新颖奇特的观点,相反,教师要对其表扬和鼓励。对于一些独特表现,不轻易加以否定,对学生表露的不同观点、不同的思维方法不能盲目加以压制。创造性阅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思维误区,这时候,教师不要急于批评,而是宽容地对待,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并亲自探究、实践,以使他们能无所顾忌地自由创造。教学中,只有鼓励学生的创见,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被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苗才能闪得更亮,才能使学生真正养成终生受益的创造性阅读习惯。
总之,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教师应当引导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重视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设置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小学生应该培养阅读能力,这样就能领悟课文中的种种情感,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这样可以让小学生沉浸在语文的世界里,体会缤纷多彩的语文世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这样语文学科中的种种奥秘才能被我们找寻出来,才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显著提升,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蒙龙线.小学语文课堂的交往有效性教学策略[J].才智,2012(06).
[2]唐海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0(21):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