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遏制和预防基层干部职务犯罪已经成为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本文以基层干部职务犯罪为研究对象,探究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和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为预防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提供有效对策。
关键词:基层干部;职务犯罪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非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的总称。基层干部通常是指县级和县级以下的干部,可以用“权力小、责任大”来形容他们。基层干部是一支最贴近百姓、最接地气、最了解民生的队伍,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基层干部素质高低、能力强弱、作风好坏,关系到干部队伍整体形象,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落实,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基层干部为促进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基层干部职务犯罪问题日益严重,不仅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还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给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了不良影响,惩治和預防基层干部职务犯罪刻不容缓。本文是通过反复搜索正义网、各级纪检监察网站、《检察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媒体形成的个人观点。
一、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
1.从犯罪主体来看,科级领导干部居多
根据定明捷和史健撰写的《我国基层腐败特点及其生成机理解析》一文的统计数据,基层职务犯罪的主要主体是具有科级或副科级职务的干部,大多是所在部门“一把手”,在案例数据库中共有245名基层官员属于此类,占样本总量的73.35%。科级干部虽然不是党的高级干部,但其掌握某一领域的实权,往往腐败的风险比较大,成为职务犯罪的重灾区。科级干部身处行政管理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掌握一定实权,直接与管理对象接触,所受诱惑多,腐败风险高,一旦自身把握不住,容易走向犯罪泥潭。
2.从犯罪类型来看,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类问题较为突出
利用职务便利收受或者索取贿赂、贪污公共财物是多发性犯罪,日益成为查办和预防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重点。除受贿罪、贪污罪之外,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相对比较集中的涉案罪名还包括挪用公款罪、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等。
3.从犯罪形式看,窝案串案频发
这是中央各巡视组查出的一大特点。过去的基层干部职务犯罪,往往是个人偷偷摸摸,多是单人作案。现今,很大一部分的基层干部职务犯罪属于共同犯罪、集体作案,往往是查处一案,带出一窝,牵出一串。有的是一个地方的干部集体作案或少数干部合伙作案,有的是联合几个不同地方的干部联手作案,也有基层干部与上级政府工作人员或企业人员合伙作案,更有干部与家族成员合伙作案。
4.从犯罪领域看,涉及范围广泛,其中涉房领域犯罪比较严重
从各地公开的近年来查办的案件来看,涉及群众利益的各方面,包括资源开发、项目建设、科教文卫、财务管理、土地征用、支农惠农款项、救灾赈灾物资、公路交通、计划生育、选举、低保使用等。从定明捷和史健撰写的《我国基层腐败特点及其生成机理解析》一文的统计数据来看,犯罪领域比较广,其中土地房产与规划领域犯罪问题比较严重。
5.从犯罪后果上看,危害严重,影响恶劣
基层干部腐败,虽然大多数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腐败”,但是“小腐败”却能够产生“大侵害”,它不但侵犯了基层职务行为的廉洁性,造成公权力或公共资源的滥用,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严重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公平正义,而且还容易形成家族性、系统性腐败,最终导致地方反腐不反则已,一查就是系统性的窝案、串案,影响极其恶劣。
二、诱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原因
1.特权思想严重是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思想根源
特权思想是现行干部管理中的一个弊端,在基层尤为突出,这必然会导致滥用权力或不正确行使权力,致使贪污贿赂、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职务犯罪的产生。有的基层干部把职权视为特权,以管人管钱管事者的身份自居,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耍特权的资本,总是千方百计利用权力谋取私利,对自己应尽的职责却经常玩忽职守。
2.部分基层干部综合素质较低,法制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高素质的人才不愿到基层工作,基层工作的许多素质偏低的干部又往往因经济困难或者领导重视不够等原因,长期得不到培训和深造,容易出现基层干部教育短缺的情况。很多基层干部平时不注重学法用法,法制观念淡薄,对违纪违法和罪与非罪认识不清。
3.基层干部待遇偏低,付出和收入不平衡的心理是驱使其职务犯罪的重要心理因素
基层干部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工作条件艰苦,尤其是农村工作情况复杂,工作量大且辛苦,同时基层干部的收入及待遇往往又相对偏低,特别是贫困山区显得尤为突出。这些现状,使得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的吃亏和补偿心理随之出现并越来越强烈,在得到不正确引导和有效补救的情况下及“不捞白不捞”补偿心理的驱使下,一些人想方设法寻找补偿途径,或确因生活困难铤而走险,利用在管理和监督方面存在的漏洞进行贪污、贿赂犯罪,侵害国家和人民利益。
4.财务制度落实不够严格,财务混乱为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
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落实不到位,财务管理不严格是基层单位尤其是一些乡镇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有的基层单位私设“账外账”、“小金库”;有的单位少数干部独揽财务大权,出现关键岗位“人财物”权力集中现象;还有的单位财务管理混乱,出现片账、包账现象。这些无疑为基层干部实施职务犯罪提供了便利。
三、预防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增强法制观念,筑起坚固的思想防线
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和法制教育,定期组织开展基层干部法制课,重点结合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案例,开展经常性的警示教育,使基层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宗旨意识、廉洁守法意识,增强自警、自律意识,从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
关键词:基层干部;职务犯罪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非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的总称。基层干部通常是指县级和县级以下的干部,可以用“权力小、责任大”来形容他们。基层干部是一支最贴近百姓、最接地气、最了解民生的队伍,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基层干部素质高低、能力强弱、作风好坏,关系到干部队伍整体形象,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落实,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基层干部为促进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基层干部职务犯罪问题日益严重,不仅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还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给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了不良影响,惩治和預防基层干部职务犯罪刻不容缓。本文是通过反复搜索正义网、各级纪检监察网站、《检察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媒体形成的个人观点。
一、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
1.从犯罪主体来看,科级领导干部居多
根据定明捷和史健撰写的《我国基层腐败特点及其生成机理解析》一文的统计数据,基层职务犯罪的主要主体是具有科级或副科级职务的干部,大多是所在部门“一把手”,在案例数据库中共有245名基层官员属于此类,占样本总量的73.35%。科级干部虽然不是党的高级干部,但其掌握某一领域的实权,往往腐败的风险比较大,成为职务犯罪的重灾区。科级干部身处行政管理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掌握一定实权,直接与管理对象接触,所受诱惑多,腐败风险高,一旦自身把握不住,容易走向犯罪泥潭。
2.从犯罪类型来看,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类问题较为突出
利用职务便利收受或者索取贿赂、贪污公共财物是多发性犯罪,日益成为查办和预防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重点。除受贿罪、贪污罪之外,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相对比较集中的涉案罪名还包括挪用公款罪、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等。
3.从犯罪形式看,窝案串案频发
这是中央各巡视组查出的一大特点。过去的基层干部职务犯罪,往往是个人偷偷摸摸,多是单人作案。现今,很大一部分的基层干部职务犯罪属于共同犯罪、集体作案,往往是查处一案,带出一窝,牵出一串。有的是一个地方的干部集体作案或少数干部合伙作案,有的是联合几个不同地方的干部联手作案,也有基层干部与上级政府工作人员或企业人员合伙作案,更有干部与家族成员合伙作案。
4.从犯罪领域看,涉及范围广泛,其中涉房领域犯罪比较严重
从各地公开的近年来查办的案件来看,涉及群众利益的各方面,包括资源开发、项目建设、科教文卫、财务管理、土地征用、支农惠农款项、救灾赈灾物资、公路交通、计划生育、选举、低保使用等。从定明捷和史健撰写的《我国基层腐败特点及其生成机理解析》一文的统计数据来看,犯罪领域比较广,其中土地房产与规划领域犯罪问题比较严重。
5.从犯罪后果上看,危害严重,影响恶劣
基层干部腐败,虽然大多数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腐败”,但是“小腐败”却能够产生“大侵害”,它不但侵犯了基层职务行为的廉洁性,造成公权力或公共资源的滥用,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严重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公平正义,而且还容易形成家族性、系统性腐败,最终导致地方反腐不反则已,一查就是系统性的窝案、串案,影响极其恶劣。
二、诱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原因
1.特权思想严重是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思想根源
特权思想是现行干部管理中的一个弊端,在基层尤为突出,这必然会导致滥用权力或不正确行使权力,致使贪污贿赂、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职务犯罪的产生。有的基层干部把职权视为特权,以管人管钱管事者的身份自居,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耍特权的资本,总是千方百计利用权力谋取私利,对自己应尽的职责却经常玩忽职守。
2.部分基层干部综合素质较低,法制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高素质的人才不愿到基层工作,基层工作的许多素质偏低的干部又往往因经济困难或者领导重视不够等原因,长期得不到培训和深造,容易出现基层干部教育短缺的情况。很多基层干部平时不注重学法用法,法制观念淡薄,对违纪违法和罪与非罪认识不清。
3.基层干部待遇偏低,付出和收入不平衡的心理是驱使其职务犯罪的重要心理因素
基层干部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工作条件艰苦,尤其是农村工作情况复杂,工作量大且辛苦,同时基层干部的收入及待遇往往又相对偏低,特别是贫困山区显得尤为突出。这些现状,使得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的吃亏和补偿心理随之出现并越来越强烈,在得到不正确引导和有效补救的情况下及“不捞白不捞”补偿心理的驱使下,一些人想方设法寻找补偿途径,或确因生活困难铤而走险,利用在管理和监督方面存在的漏洞进行贪污、贿赂犯罪,侵害国家和人民利益。
4.财务制度落实不够严格,财务混乱为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
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落实不到位,财务管理不严格是基层单位尤其是一些乡镇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有的基层单位私设“账外账”、“小金库”;有的单位少数干部独揽财务大权,出现关键岗位“人财物”权力集中现象;还有的单位财务管理混乱,出现片账、包账现象。这些无疑为基层干部实施职务犯罪提供了便利。
三、预防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增强法制观念,筑起坚固的思想防线
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和法制教育,定期组织开展基层干部法制课,重点结合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案例,开展经常性的警示教育,使基层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宗旨意识、廉洁守法意识,增强自警、自律意识,从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