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jie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教学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既要注重知识与能力,也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要注重结果,也要注重过程;既要注重学生的今天,也要注重学生的未来发展。通过各种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历史教学有效性 集体备课 小组学习
  全国范围的新课改正在实施,其中,“历史新课程教材打破了原有的通史体例,按照专题单元的形式编写,每个专题单元里的每一课,实际上又是一个历史小专题。这种课程体系跳跃性大、难度高、学术性强,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对知识储备不足的学生而言,存在理解上的困难。”⑴但是,高中历史教材的容量却没有减少,甚至还有所增加。因此,在有限时间内,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笔者认为,提高教学有效性,首先就是做好教学活动开展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学习大纲及课程标准,明确历史教学的目标、要求、原则、计划等方面内容。
  毛泽东同志曾提出:“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⑵这是战时的军事原则,这个原则同样也适用于我们各项教学工作——哪些是学生该听、该做、该想、该说的内容,教师应是明白人。而作为我们教学内容“总指导”的湖北现行课程标准是去年刚刚颁布的,对原有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甚至教材观点都做了很大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于所有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而言,现在就是一个新的开始,而作为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就更应积极学习课标及大纲,做到“心知肚明”,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新课标的讨论学习活动,博采众长,真正吃透新课标。
  二、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包括相关学科知识及专业技能。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人文学科,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教学的效果,要求历史教师具有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如果历史教师能在学生面前展示一种通晓古今中外,博识天文地理的人格魅力,并能较好地运用“以解答问题为中心的讲解法”、“娓娓道来的叙述法”、“入木三分的描述法”、“画龙点睛的概述法”等,学生一定会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堂上的教学实践需要理论来指导,理论越丰富、扎实的教师,教学实施起来就越游刃有余,如鱼得水。这要求教师能积极主动地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指导教育教学的开展。
  从实践看,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最好方法,就是切实加强集体备课,积极参与“互听互评”活动。
  集体备课,是绝大多数学校促进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管理措施,教改名校兖州一中在这方面有很好经验,他们将教师备课环节分为“初备、集体备、细备”三个环节,其中尤其重视集体备课环节,为避免其流于形式,还特别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由教导处牵头,对备课组的备课时间、备课地点、备课资料予以定期检查”,同时,要求各备课组把备课重点放到学生情况分析和教学方法探讨上,将课“备细备全”,争取在集思广益,形成共性的基础上,又能发挥特长,形成个性。这样,使得教学内容既全面又有自身特点,确保 “万无一失”。
  学习是个持久的过程,毛主席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更应如此——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初出茅庐的新手,每次踏上讲台,都应将自己最好的状态呈现给学生,尽量减少失误,这就要求同组教师还能积极参与常规课的“互听互评”活动,尤其要重视“互评”的环节——听课教师要对讲授者提出评课意见,并提供可行的整改建议,这其中,骨干教师仍然要发挥主要的指导作用,使全组上下都逐步减少教学过程的失误,提高教学效果。
  三、熟悉教材及其它课程资源,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同时,分析教学实际条件,使用多种手段促进教学。
  在讲授教材内容之前,要求教师对这部分内容有一个通盘的掌握,这不仅仅包括对于基础知识的了解,更要注意外围相关知识的串联——作为历史教师,就是要广泛涉猎人文知识,用自己广博的见识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同时,知识渊博的教师,能将一些比较艰深的理论讲的更加易懂,促进学生的“消化吸收”,从学生方面来看,教师这种积极学习的精神,也能催发他们树立努力进取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手段的选取上,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授课时,可以将相关图片内容做成幻灯片播放,也可以选择性播放一些相关电影片段,让学生更直观认识历史事件,加深对其印象和理解,提高教师授课的实效。当然,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视频、图片等展示,需要把握好“度”,不能过滥,否则适得其反。
  四、做好学生的需求调查,进一步完善课前教学设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出发点,实现教学目标是终点。这个实现的过程如何进行是由学生现有知识和兴趣以及教师的实施水平综合决定的,这便需要教师除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之外还应对学生有比较充分和全面的了解,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设计出吸引学生的课堂来。一旦课堂对学生产生了吸引力,有效性在某种程度上就有了保障——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事先预习所学内容,要求他们在正式上课前通过“小纸条”等方式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阐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修正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要求。
其他文献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阶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各学科的基础,运用十分广泛。为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每一位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如何激发兴趣,在这方面我做过一些探索和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导入激发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如果导入新颖别致,能使学生动心触情,就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就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顺利
期刊
1 引言  物联网,简称IOT(Internet of Things),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物物相连网络。它是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基础上,通过现代通讯、智能信息处理和传感技术,实现物与物,以及物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管理系统。它以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简称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起
期刊
昌平区是北京市下辖的一个区,是首都规划发展的以“高教、科研、旅游”为城市性质的卫星城,面积1352平方公里,下辖15个镇、两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73.3万.
摘 要: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其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是深远的。本文从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谈了教学过程中如何继承传统美学思想进而努力挖掘美学蕴意。  关键词:美术;美学思想;美学蕴意  以前,人们对美术课存在偏见,认为中考不考,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都一样。事实证明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改对中学美术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培养、教育学生具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学校计算机教学中使用比较多的教学模式之一,其主要形式是教师将一节课所需要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设计成为一个或者多个需要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小组合作等形式完成的具体任务,从而使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到相应的知识,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研究,重点提出了一些优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课堂教学;任务驱动教
【内容摘要】1、注重创设语言环境2、加强朗读训练3、重视语言学习过程积累  【关键词】 语言环境 创造和谐 揣摩 潜移默化 积土成山  “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积累需长期努力,要让学生养成广泛的阅读兴趣和随时记笔记的习惯。从课堂到课后,从校内到校外,广泛阅读,事事留心,心记笔记。这样天长日久,持之以恒,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语文教学注重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感悟语
“让顾客满意”被无数企业奉为金科玉律,孰不知这种观念正是阻碍企业快速成长的重要根源。仅仅做到顾客满意,企业只能在市场“红海”里继续苦战。 “Customer satisfaction
学生练笔,常咬笔杆,苦思瞑想,无从着手。怎样让学生在习作时有话可写?在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深感,只有从生活实际入手进行作文指导,才能打开学生思路,使学生的习作言之有物。  一、观察得法,外貌描写维妙维肖。  那次是练习外貌描写,当我板书“我的老师”这一作文题目后,一位学生高举着手说:“朱老师,我写您可以吗?”我问:“我有什么好写?”学生们纷纷说:“您乐观、豪爽、工作负责。”“那么,把这几句写上
期刊
小时侯,我对抽烟的认识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烟盒上写着“吸烟有害健康”我理解为“吸烟有害,(但是)健康。”当一个人被一种思想先入为主后是很难转变过来的。直到后来做翻译此句时,:“Smoking is harmful to your health.” 才恍然大悟。可见,自己中毒极深。  村里有一种说法:“男人不喝酒,白在世上走;男人不抽烟,对不起老祖先。”“饭后一杯酒,活到九十九;饭后一支烟,赛
期刊
摘要: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充分预设、随机应变、再三追问引导学生质疑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提问和追问 教学效率 质疑 探究 创新能力  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没有问题就没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老师在课堂上通过恰当提问、再三追问引导学生质疑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问和追问是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