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中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xing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对柳永《雨霖铃》的传统教学理解和处理多是定位在词人浓重的离情别绪中,对于作者在离别情背后的思考不够,对文本解读不够到位。本文创新之处在于鲜明提出柳永表达的离别情里蕴有丰富的内涵——三重离别情。一是柳永表达对亲密恋人的伤心离别情,二是柳永表达对红颜知己的无奈离别情,三是表达对过去自己的痛楚离别情。通过三重离别情感的分析思考,本文旨在启发读者对《雨霖铃》有新的深度和高度解读。
  柳永《雨霖铃》描写男女主人公依依不舍和别后孤寂、深切思念之情,感动天下无数有情人。读来总有潸然泪下、愁肠百结、心有哀戚之感,故每次授课前总要酝酿情感,笔者希望学生感受到词中离别的凄楚、哀伤之美。过去五届教学这篇课文,理解和处理多是定位在词人浓重的离情别绪中,主要通过诵读、意象把握,通过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艺术表现手法分析来入手解读。准备第六次执教时,笔者在备课中突然产生两个疑问:一是在男权至上、仕途第一的封建时代,《雨霖铃》把男女之情放在比仕途进取更重要位置,没有遭到那些传统思想文人的批判,却获得一片赞美之词,真的只是离情这么简单。二是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描述“死别”后的孤寂与思念的痛楚,感情浓郁哀切可以理解,而《雨霖铃》描述的“生离”居然也如此触动人心,背后有没有别的原因。
  带着疑问,笔者查找了一些资料,学者万俟定说“柳永词发乎情,句句皆抒写真性情,而且有大气象,绝不是儿女情长,花前月下”;王国维也说过“柳词不能只读表面的意义,不能只将它读成风花雪月的爱情词,而应该读出其内在的人生大意义、大气象、大境界”。随着研读深入,笔者对文本的认识逐渐清晰,才明白“离情”不简单,柳永在《雨霖铃》中离别之情应有三重含义。
  一、一重离别情——表达对亲密恋人的伤心离别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通过对寒蝉、长亭、骤雨的意象描写,点染气氛,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融注于景,为全词奠定悲伤情感基调。
  “都门帐饮无绪”写帐饮送别情形,“无绪”点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痛苦思绪,这离别酒没有心情,酒就无味。
  “留恋处,兰舟催发。”骤雨已耽误行程,雨停后,船家只好不解风情多次催促启程,细致刻画了难分难舍之状,也揭示了词人内心的痛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一对情人无视周围的目光,手握着手,四目相对,无言泪千行,偌大的世界定格在这凄美的画面中。运用白描手法写出才子与佳人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浓浓的离别情不断从文字后荡漾出来,一直滴落到读者内心深处,久久挥散不去。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昨夜宿酒可以让自己暂时忘却离别痛苦,但终归要醒来,而醒来时,已远离都城,远离恋人,形单影只徘徊于他乡。秋晨,杨柳岸边,晓风凉人入骨,恋人不在身旁,只有天边一弯残月相伴,道尽无限凄凉之情,又增添了别后对恋人的思念与孤寂之感。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良辰佳时,你不在旁,好景不能与你共享,那美景又与我何干?这四句描写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别后漫长、孤独的日子如何度过?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画到了极致,每一个经历过此情此景的读者一定能感同身受。
  柳永与恋人的离别正如纳兰性德《饮水词》所言“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多情才子柳永与风月情人心心相印,是有情人随缘分来,又随尘事去,为后人留下多少感伤、叹息,早知别离苦,何必曾相识。
  二、二重离别情——表达对红颜知己的无奈离别
  北宋都市生活繁华,那个时代的歌妓与现在浮华、美艳的歌女不同,有另一种清丽脱俗之美,多丰肌清骨,容态天成,更兼娴静淡雅,心性温柔。在朱楼,在画舫,这些通琴棋书画、熟吹拉弹唱的风尘沦落佳人,在男权社会中,用自己的浅斟低唱,带着屈辱与牺牲换得一时的浮华生活。她们一生渴望觅得一真心待己、珍爱自己的多情才子,可以花前相伴,临窗共赏月,过一世平凡恩爱的日子。她们无数次的从良美梦都被现实击碎,面对的依然是被权力阶层物化、羞辱和不尊重的生活。
  柳永年少就才华横溢,自视甚高,然仕途多舛。他三次科举不第,忍不住吟出“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因此得罪了帝王。下一轮科举时,本已入围的柳永被御笔批示“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于是柳永就成了“奉旨填词的柳三变”,饱受打击的柳永彻底扎入秦楼楚馆,终日与歌伎们吟唱互和,在歌女们的温存与崇拜中获得精神慰藉。女性的温情总是医治仕途不如意的士大夫文人心理创伤的良药,白居易、杜牧等都曾有过青楼知己,柳永与歌女的关系最甚。柳永曾自言“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在柳永的笔下,歌女们不再附属于权贵阶层,也不再是被物化的审美个体和情色对象,而是一群有情感体验、有内心追求的鲜活生命,她们也是唯一能和柳永在思想情感上产生共鸣的知音,“同是沦落人,君心似我心”,他们劫后余生风雨同舟,是真正的红颜知己。
  所以,当柳永要告别心爱的恋人时,他告别的不止于恋人,更是红颜知己。“欲将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从此,天涯漂泊,各自珍重,他明白自己的人生再没有良辰佳景,他的生命再没有春光明媚。“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原来你我都是天地间匆匆的过客,这场红颜知己的离别如此痛彻心扉,令人无尽感伤。
  三、三重离别情表达对过去自己的痛楚离别
  柳永出生在以“奉儒守官”为传统的士大夫家庭中,祖父柳崇以儒学著名,父亲柳宜为人耿直,曾任监察御史,不避权贵。家族两代十三个男丁中,除叔父柳密外,余皆有功名,家族崇儒氛围对柳永的人生价值取向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坚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渴望求取功名成了柳永一生的理想追求。他曾写《劝学文》“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也在16岁时就写出具有极高水准的投赠之作《望海潮》,更在《醉蓬莱》中为博君主赏识而现歌功颂德、邀宠谄媚之态。
  但柳永一生功名之路却坎坷乃至绝望。公元1009年第一次落第,开始流连教坊、混迹歌楼,他的行为不被上层社会认可,父兄也因此与他断绝关系。公元1015年,第二次落第,科考讲究“社会主流价值观”,而柳永偏离了。公元1018年,第三次落第后,他公然发出牢骚,“不讲政治”带来的结果就是公元1024年第四次落第,宋神宗用御笔终结了柳永的仕途幻梦。直至公元1034年,46岁时方及第,已是暮年,终不获重用,从睦州团练推官,到余杭县令,最高至屯田员外郎闲职,与他才华相比,仕途极为不堪。
  《雨霖铃》写于第四次落榜后,仕途失意,前路迷茫。京城本是仕途最好起点,现在却是尊严受辱之地,不如逃离。离开京城,柳永的内心是对仕途的绝望,更是对少年时期开始追求的仕途幻梦的痛楚告别。过去已别,梦已醒来,却发现前路茫茫,不知路在何方?唯有楚天阔大,烟波浩渺,暮霭沉沉,渺小的柳永内心孤独无助,此乃人生不遇之感伤。
  四、结语
  柳永一生因多情而悲剧,而多情又成就柳永千古之名。一首《雨霖铃》让红尘中多情男女更加彼此珍惜,让无数落魄失志文人渴望遇到能慰藉心灵伤痛的红颜知己,也让更多痴迷于“仕途迷梦”的儒家知识分子醒悟过来,告别昨日的自我。
  故读《雨霖铃》,不只读出儿女情长,更应读出柳永潜藏在离别之下的“对自我人生不遇之苦、身世飘零之惑、前路茫茫之忧、命运弄人之叹的复杂感受”,读《雨霖铃》,要能听到诗人的哭泣声。柳永离别之恨有三重,一在告别眷恋不舍的知心恋人,二在告别敬柳永才、懂柳永心的红颜知己,三在告别过去痴迷仕途的自己。
  漂泊的歌者又要上路,天涯的尽头还是冷月,红尘的故事永远叫别离。
  (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听说洛宁有这样一个山村,它藏身于大山深处,却以独特的艺术气息,引来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到此挥毫泼墨,留下爱心。它就是由国际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先生倾情打造的爱和小镇。  由洛宁县长水站下高速到罗岭沿沟而上,山环路转中不知不觉便抵达爱和小镇。只见依山而建的土褐色城堡很有气势,蜿蜒在山腰处,油漆的门窗,城堡正中开一拱形门,墙外挂着一串串红灯笼,喜气盈盈。  入口處,道路左侧一大片格桑花儿开得正艳,于秋风中摇
期刊
近日,首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最终获奖作品揭晓,90后新锐作家王占黑以《空响炮》摘得桂冠,从13位初选入围作家和5位决选作家中脱颖而出,成为宝珀·理想国文学奖作者名单里的最强黑马。  该奖项由阎连科、金宇澄、唐诺、许子东、高晓松五位评委共同选出,颁奖词中写道:“90后年轻作家努力衔接和延续自契诃夫、沈從文以来的写实主义传统,朴实、自然,方言入文,依靠细节推进小说,写城市平民的现状,但不哀其不幸,也不
期刊
首届南丁文学奖于2018年9月29日在河南省文学院揭晓,周大新以其长篇新作《天黑得很慢》荣获10万元大奖。  南丁文学奖是为纪念南丁先生在中原作家群建设和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推动新时代中原作家群创作繁荣,由瓦库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出资设立的,评奖秘书处设在河南省文学院。  首届南丁文学奖共有10部作品提名进入终评,分别是《梁光正的光》(梁鸿),《吃瓜时代的儿女们》(刘震云),《寐语》(张鲜明),《
期刊
少女怀春 少男钟情  丁香树亦情窦初开  羞涩地露出美丽脸庞  敞开藏着秘密的芳心  一串串 一簇簇  白的纯洁  紫的坚贞  红的热烈  少男少女  坐在鲜花盛开的树下  情不自禁地  相拥相亲 卿卿我我  丁香花激动不已  模仿著相同姿态  他们热恋了  丁香花暗暗送出  幽幽清香
期刊
由中国作家协会和共青团中央举办的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9月24日在京开幕。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开幕式强调,个人的创作只有根植于人民生活的大地上,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养分和力量;希望青年作家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向文学经典学习,珍爱文学,贴近生活,叩问良知,诚实写作。  记者从会上了解,中国各地作协(文学院)的签约作家,80%以上是有发展潜力、创作活跃的青年作家、评论家。青年作家涌现出一大批思
期刊
常青藤急匆匆爬上窗户  紫罗兰焦虑探头观望  雨不顾一切敲打芭蕉  心绪透过长空守望  惊恐的火龙乱窜乍响  一股凉风乘虚而入  吹遍全身每个角落  所有欲望暴露无遗  一阵蛙声叫停了雨神  蝉的歌声也随之嘹亮  彩虹晾開太阳心事  层层叠叠搭七色彩桥  风喘着粗气  着了迷地周旋  刚回过神的树  兴奋地披上霓裳  放飞的思绪  染上七彩炫光
期刊
李光洙作为朝鲜近代文学的先驱作家,享有无数赞美与批判,是风靡一时的人物。李光洙在文学上提出了许多新概念,也影响了很多作家的创作,对于朝鲜近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大的贡献,同时也奠定了韩国现代文学的基础。李光洙的小说及作品代表了当时民族资产阶级的启蒙主义和理想主义倾向,其中,启蒙主义是李光洙最具代表性的文学观。  李光洙是韩国文学现代化过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光洙的文学功绩代表了
期刊
“江南三部曲”中,格非一方面呈现中国百年乌托邦历程下的爱情悲剧,另一方面塑造了一系列极具生命力的女性形象,本文以作品中女性身份的变迁为切入点,直指当下女性生存状态,并探究孤岛主题中隐藏的格非的女性观。  一、“江南三部曲”概述  20世纪90年代,经过早期先锋的探索,格非的作品开始回归传统,关注人物自身的细节,女性形象也一点一点从平面走向立体,新世纪的“江南三部曲”中,女性形象的饱满度随着格非作品
期刊
鲁迅在1918-1922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合,被称为《呐喊》。鲁迅的《呐喊》描绘出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真实社会生活写照,揭示了当时的社会黑暗状态,对中国的一些陈腐思想及旧制度的抨击,充分表现出鲁迅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爱国情怀,展现出其变革旧中国制度的决心。本文从作者主观意识出发,对《呐喊》做出解析。  《呐喊》这部小说集包含鲁迅所写的14部短篇小说,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
期刊
“白毛女”的故事和喜儿的形象在中国是妇孺皆知,人们根据当时革命战争的现实状况进行提炼和加工,创作了《白毛女》电影、歌剧、舞剧等。本文以1972年上海市舞蹈学校改编的芭蕾舞电影作为探讨对象,从电影的内容、形式、表演形态、音乐和舞蹈等方面做详细阐述。  一、从民间传说到电影“白毛女”  20世纪30年代末,晋察冀边区流传着“白毛仙姑”的故事。传说,在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个浑身长满白毛、法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