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高度,深入阐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强调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对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高度,深入阐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强调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对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其他文献
高校共青团干部和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较为密切的教育管理工作者,他们的工作任务具有同一性、人事关系具有交叉性、工作场域具有耦合性、工作方法具有互促性.以他们为主体建构协同育人共同体,要以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原则,从构建党委领导下的工作运行机制、构建工作内容协商互补机制、构建全过程队伍培养机制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践行道德规范对于维护社会道德秩序、维护社会道德规范的价值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实践教育主要包括培育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实践意识和引导大学生开展网络道德实践活动.当前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实践教育中主要存在深度不够和广度不足的现实困境.在现实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当以注重教育实效为导向和以拓展教育空间为抓手来优化网络道德实践教育.
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运用自编问卷,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认同度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并且情感认同超过认知认同;家庭道德价值观、学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社会风气等共同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产生影响.要有效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必须在提升政府公信力、净化社会风气、培育和构建积极向上的家庭道德价值观和深化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下功夫.
微信群是线上自我呈现舞台的典型,“一人多群”已经成为当下青年群体网络社交的新生态.在家庭微信群和朋友微信群两个前台下,青年群体依据不同的角色期待采取差异化的呈现策略,从而在与不同前台的观众互动中获得满足和认可.研究发现,青年群体在家庭群和朋友群分别采用了自我维度上的能力策略、榜样策略,和关系维度上的恳求策略、讨好策略.自我呈现差异具体表现为使用方式差异、表达内容差异、表意方式差异、沟通媒介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区域差异、观众差异、表演动机差异、媒介意识形态差异四个方面.长期处于家庭群和朋友群的
志愿服务“集装器”,是志愿服务资源汇聚和互动的场域,既是物理形态空间,也是“唤醒”公民志愿精神的符号系统.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是集非基本公共服务于一体的“集装器”式综合服务平台,能够有效整合志愿服务资源,激活潜在的志愿服务力量,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能,并培育社会资本和建构合作秩序.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愿服务“集装器”功能,必须按照“激活、整合、下沉”路径,不断催生志愿服务内生动力、凝聚志愿服务整体合力、推动志愿服务便民惠民.长期来看,过度的行政干预不利于社会自主力量的孕育和成长,应进一步强化志愿服务的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际上对日本侵华的绥靖政策与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的反共高潮相继出现,抗日战争陷入空前困难的局面.对此,中国共产党提出"反投降"的策略口号,将"反对投降和分裂"作为这一时期全党的核心任务.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民主革命阶段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关系的理论,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反投降"话语的生成及其理论依据,厘清了"反共即投降"这一口号的内在逻辑,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反投降"话语实际上是在总结与回应"在民族革命战争中,中国无产阶级应当如何处理与以中国国民党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我国继行政发包制、分类控制模式、项目制之后国家治理的第四种范式.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法性资源聚合而成的合作治理组织网络,实质上是一种“组织吸纳社会”.其主旨是在目标多维与治理资源匮乏的矛盾下,基层政府通过“借力”共同体的组织吸纳,在社会高度组织化的基础上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治理.通过优化党建引领、织密组织网络、激发公民参与、提升政府能力、加强法治保障“五位一体”来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一个更为系统、更具可行性的建构路径.
在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研究中,中国共产党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即“党社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组织的嵌入性领导,塑造了当前中国“党社关系”的“分类嵌入”体系格局.面对高度多样化和异质性的社会组织,党对不同种类社会组织的嵌入性领导采用了不同的政党权力嵌入路径,由此呈现出不同的政党权力嵌入形态,并带来不同种类社会组织的不同自主性状况.“分类嵌入”体系不大可能在短期内发生大的改变,但存在着动态变迁的动能.党的“赋权性嵌入”和社会组织的“协同性自主”代表着“党社关系”变迁发展的方向.
当前乡村空间治理的情境比较复杂,地方政府、进城农民和居村农民对居住空间治理有不尽相同的需求.从城镇化看,乡村居住空间有合村并居的要求和趋势.从利益博弈看,合村并居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以合村并居为引擎推进乡村居住空间治理,迫使那些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因集中居住而放弃农业生产,也不能借口“保护村庄”,抵制合村并居,阻碍农民进城或到集中社区生活.乡村居住空间治理既要照顾部分村民进城、转变身份的需要,促进他们到城镇、集中社区居住;又要照顾居村农民的居住意愿,为坚守在村庄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保留生存和发展空间.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作为“德治”的载体,新乡贤是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研究发现,新乡贤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路径主要包括参与制度供给和推动集体行动.其中,制度供给是为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运作过程中提供基本的博弈规则,而治理共同体的各主体各司其职,完成多层级的制度供给.新乡贤负责供给乡村社区治理中的监督机制和互惠机制.在集体行动中,新乡贤具有强烈的利他精神,拥有一定的治理资源,可以有效解决行动初期的初始成本难题,并通过德行领导来动员和组织村民.同时,新乡贤推动形成嵌套组织结构,不仅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