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出听课,一位青年教师执教《三块钱国币》:
开篇播放视频《三块钱国币》,然后分配角色,让学生照剧本朗读,完毕,依次感知文意,了解大意,提出问题——你认为花瓶该不该赔呢?
引导之下,课堂气氛渐趋活跃。教者伺机而动,将学生分成了两派展开辩论,下课的铃声伴着四辩的小结准时响起。
课堂教学进行得可谓有声有色,教者精心的准备貌似贯穿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精彩的视频适时地调动了课堂气氛,热闹的声音投机地掩盖了对剧本思想的把握。可是,在激烈的辩论背后,冷静地思考:这堂课学生学到了什么?——仅是热闹而已,戏剧本有的美感荡然无存,语文特有的本味丧失殆尽,距文本内涵的深度更是相去甚远。
语文课堂应情趣盎然,意趣横生,令人如行山阴道中,踏花陌上。充满本味、真味、诗味、情味和趣味的语文课堂,才是新课改的本真。
一、本味:让语文本味醇一些,引领学生快速入境。
语文教师须有清醒的课程意识,明白应“从言语的角度来理解语文、把握语文、走向语文。”品味语言,还原本色,让听说读写的知识教学催生纯正的语文本味。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新课程文言文中的名篇,对于高一学生不啻蜀道之难。一位老师一反常态,抓住开篇一段中“破、虏、收”等六个动词大做文章,赏鉴语言,绘形绘神,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危若累卵的形势瞬间展现。宛如3D电影,课堂变成了战场,紧张气息,慌乱场面,见于学生神情,实有先声夺人之妙。
品味语言,化腐朽为神奇,尽显文言之美、课堂之神;还原甘醇,凸现本真,让语文教学能够尽情地“行走在语言和意义的世界”。
二、真味:让语文真味淳一些,升华课程的厚度。
教育的本质在于求真求善求美,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语文学科应着眼于此点。“洗净铅华见真淳”,在语文馨香的熏陶中学生定会成长为精神世界里大写的人。
这是一节作文训练课,教者选取了2012年的中考题目“心灵深处的歌”。在悉心的点拨下,学生明白了“歌”的含意:鸟鸣、流水、风雨声,人的梦想、坚守、奋斗……但之后的一番深思方显英雄本色、语文本真:神九与嫦娥相吻,世博与奥运并举等壮歌唱给祖国;汶川抗震、孝心无价等“情歌”唱给身边的人;离开喧哗,斟一杯香茗,味一道芳香的快乐之歌唱给自己……
真味清香浓郁,令人不忍卒读。抑恶扬善是语文的本质,教师应务本求真,以至仁、至善、至美的心灵来感受生命,弘扬大气、正气,有效提升语文境界。
三、诗味:让语文诗味浓一些,强化学生的愉悦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富有诗味的教学语言能够增添魅力,强化学生的愉悦感,以富有诗意和灵动的境界行走在语文课堂。
这次赛课,一位教师执教《雨霖铃》,在文本解读方面可圈可点。他先以灵动的语言赏析“寒蝉凄切”一句,宛如一曲凄婉的哀歌,催生出学生迭出的精彩,如沐春风、如饮甘醇。如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分别是伤感的,无奈的。“执手相看”而“无语凝噎”,苏子“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与此相偕共生。时光静止,空气凝滞,此时有的是离人心与心的对话,情与情的交融!
诗意的课堂,诗意的解读,诗意的效果,诗意的享受,禁不住令人叫绝。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生长出郁郁葱葱的思想,语文教师须要有诗意高雅的情怀。
四、情味:让知识情味多一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语文课堂优化情境,催生浓郁情味能有效地调动深挚的情感、高雅的情操、优美的情趣。
在学习《荆轲刺秦王》时,学生因过多陶醉激烈的情节而易忽视悲情的场面,影响对人物的理解。一位教师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讲授易水送别时,先以哀婉的《水浒传》主题曲渲染气氛,重以晦暗的画面演绎悲凉,再赋以悲壮的吟诵强化悲情,并适时地让学生改写场面。在多管齐下中,学生有的泪光莹莹,有的神色惨淡,有的低声啜泣。而改写的内容更是精彩至极:
风萧萧兮易水寒,荆轲立于山头茫然凝视远方;马啾啾兮燕山苍,众人表情肃然……
善于抓住契机,营造兴奋点,丰富了学生情感,并适时地将课堂推向高潮,将其与预设的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在有效情境中不自觉地生成了有效教学。
五、趣味:让教学趣味重一些,激活学生的情意共振。
学习“起于疑而激于趣。”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能够激活学生的情意,产生共振,让学生有趣而快乐地思考,提高教学效率。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一篇外国小说,一位老师授课时,巧妙地把小说主题的理解设计成对别里科夫死亡原因的案情分析和调查报告。在黑板上打出了一行大字“自杀?他杀?别里科夫专案调查”。格式为熟悉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的字样,爆炸型的艺术字体,醒目恐怖的颜色,让人触目惊心。正是这种别出心裁的案件侦破情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开放语文课堂,学生必然无所顾忌,无所羁绊,必然大大增强主动学习的兴趣、积极探究的情趣,这需要教师渊博的知识和巧构的妙思。
还原语文的甘醇,催生语文的馨香,焕发语文的魅力。做一个灵动、清雅、高尚的教师,让五味在语文教学的天地中尽情蔓延,让课堂变成诗画世界、真情空间,让语文昂扬地飘行在大地上,恣意地绽放。
开篇播放视频《三块钱国币》,然后分配角色,让学生照剧本朗读,完毕,依次感知文意,了解大意,提出问题——你认为花瓶该不该赔呢?
引导之下,课堂气氛渐趋活跃。教者伺机而动,将学生分成了两派展开辩论,下课的铃声伴着四辩的小结准时响起。
课堂教学进行得可谓有声有色,教者精心的准备貌似贯穿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精彩的视频适时地调动了课堂气氛,热闹的声音投机地掩盖了对剧本思想的把握。可是,在激烈的辩论背后,冷静地思考:这堂课学生学到了什么?——仅是热闹而已,戏剧本有的美感荡然无存,语文特有的本味丧失殆尽,距文本内涵的深度更是相去甚远。
语文课堂应情趣盎然,意趣横生,令人如行山阴道中,踏花陌上。充满本味、真味、诗味、情味和趣味的语文课堂,才是新课改的本真。
一、本味:让语文本味醇一些,引领学生快速入境。
语文教师须有清醒的课程意识,明白应“从言语的角度来理解语文、把握语文、走向语文。”品味语言,还原本色,让听说读写的知识教学催生纯正的语文本味。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新课程文言文中的名篇,对于高一学生不啻蜀道之难。一位老师一反常态,抓住开篇一段中“破、虏、收”等六个动词大做文章,赏鉴语言,绘形绘神,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危若累卵的形势瞬间展现。宛如3D电影,课堂变成了战场,紧张气息,慌乱场面,见于学生神情,实有先声夺人之妙。
品味语言,化腐朽为神奇,尽显文言之美、课堂之神;还原甘醇,凸现本真,让语文教学能够尽情地“行走在语言和意义的世界”。
二、真味:让语文真味淳一些,升华课程的厚度。
教育的本质在于求真求善求美,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语文学科应着眼于此点。“洗净铅华见真淳”,在语文馨香的熏陶中学生定会成长为精神世界里大写的人。
这是一节作文训练课,教者选取了2012年的中考题目“心灵深处的歌”。在悉心的点拨下,学生明白了“歌”的含意:鸟鸣、流水、风雨声,人的梦想、坚守、奋斗……但之后的一番深思方显英雄本色、语文本真:神九与嫦娥相吻,世博与奥运并举等壮歌唱给祖国;汶川抗震、孝心无价等“情歌”唱给身边的人;离开喧哗,斟一杯香茗,味一道芳香的快乐之歌唱给自己……
真味清香浓郁,令人不忍卒读。抑恶扬善是语文的本质,教师应务本求真,以至仁、至善、至美的心灵来感受生命,弘扬大气、正气,有效提升语文境界。
三、诗味:让语文诗味浓一些,强化学生的愉悦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富有诗味的教学语言能够增添魅力,强化学生的愉悦感,以富有诗意和灵动的境界行走在语文课堂。
这次赛课,一位教师执教《雨霖铃》,在文本解读方面可圈可点。他先以灵动的语言赏析“寒蝉凄切”一句,宛如一曲凄婉的哀歌,催生出学生迭出的精彩,如沐春风、如饮甘醇。如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分别是伤感的,无奈的。“执手相看”而“无语凝噎”,苏子“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与此相偕共生。时光静止,空气凝滞,此时有的是离人心与心的对话,情与情的交融!
诗意的课堂,诗意的解读,诗意的效果,诗意的享受,禁不住令人叫绝。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生长出郁郁葱葱的思想,语文教师须要有诗意高雅的情怀。
四、情味:让知识情味多一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语文课堂优化情境,催生浓郁情味能有效地调动深挚的情感、高雅的情操、优美的情趣。
在学习《荆轲刺秦王》时,学生因过多陶醉激烈的情节而易忽视悲情的场面,影响对人物的理解。一位教师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讲授易水送别时,先以哀婉的《水浒传》主题曲渲染气氛,重以晦暗的画面演绎悲凉,再赋以悲壮的吟诵强化悲情,并适时地让学生改写场面。在多管齐下中,学生有的泪光莹莹,有的神色惨淡,有的低声啜泣。而改写的内容更是精彩至极:
风萧萧兮易水寒,荆轲立于山头茫然凝视远方;马啾啾兮燕山苍,众人表情肃然……
善于抓住契机,营造兴奋点,丰富了学生情感,并适时地将课堂推向高潮,将其与预设的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在有效情境中不自觉地生成了有效教学。
五、趣味:让教学趣味重一些,激活学生的情意共振。
学习“起于疑而激于趣。”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能够激活学生的情意,产生共振,让学生有趣而快乐地思考,提高教学效率。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一篇外国小说,一位老师授课时,巧妙地把小说主题的理解设计成对别里科夫死亡原因的案情分析和调查报告。在黑板上打出了一行大字“自杀?他杀?别里科夫专案调查”。格式为熟悉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的字样,爆炸型的艺术字体,醒目恐怖的颜色,让人触目惊心。正是这种别出心裁的案件侦破情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开放语文课堂,学生必然无所顾忌,无所羁绊,必然大大增强主动学习的兴趣、积极探究的情趣,这需要教师渊博的知识和巧构的妙思。
还原语文的甘醇,催生语文的馨香,焕发语文的魅力。做一个灵动、清雅、高尚的教师,让五味在语文教学的天地中尽情蔓延,让课堂变成诗画世界、真情空间,让语文昂扬地飘行在大地上,恣意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