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倪萍得有二十多年了吧。
只不过隔着一片荧屏。
距离不远却只能一直远远地看着。
一个时期倪萍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梦中情人”,她的出镜频率很高。
过去的排序是演员、主持人、画家。
现在她盼望的定位是画家、演员、主持人。
角色的转变也是她人生的转变。
记得倪萍曾经主持过一档文化类的节目,对她是否有文化当时有过争议。倪萍也曾很委屈:“我怎么就没文化了?”那时我等局外人,无凭无据,不好妄加评论。如今细细品读她的画,觉得倪萍还真是个有文化的人,是个非常有思想的人,很有感触。想写一些关于她的文字,但因了她的名气,不断有前辈提醒多看看别人怎么写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那样,还是自己对她的感想吗?
倪萍画画是近几年的事情。开画展,出画册,好像一下子就跳跃起来,成了画家。
倪萍说画家在她心里一直有着很高的位置,可以不跟任何人打交道,独立的世界,独立的思想,独立的行为,很自由。
对倪萍画画的认识也是慢慢改变的。开始听说倪萍画画,就想当然地认为是附庸风雅、打发空闲多一点爱好,徒有虚名罢了。后来又听说在一些大的拍卖会上倪萍的画拍出天价,也狭隘地认为是某些人为了利益炒作罢了。犹如隔着的那一片荧屏,窗户纸没捅破,也没见到过倪萍的作品,只是靠臆想:倪萍会画画?
倪萍自己也承认从没学过画。有年轻人说:“倪萍肯定是雇了个画手在家帮她画!”
后来觉得这种想法很可笑,对于现在这般岁数和经历的倪萍,有这个必要吗?
倪萍的画充满了人情味儿,甚至说有故事情节。看过之后让人回味,令人遐想。
倪萍画画是随心所欲的,用笔、姿势都不讲究,真正的“自由画家”,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想画什么就画什么。
倪萍也说自己糊涂乱抹完全不懂笔法,连拿笔的方法都不对,更别说结构,赶上宽容年代了。只是画出心中所想,眼中所见,表达一份情感,让姥姥在那个世界活起来,姥姥说的就是倪萍画画的动力所在。
也有人提醒,倪萍你不能什么都画,内容太杂了,画家要有自己的风格。倪萍自嘲:还没“疯”,哪来的格?先放纵自己疯画一阵儿吧。风格是得多年探索才能寻出来的,目前我只能是把自己想表达的画出来。
倪萍的画没有固定的题目,常常是一句话,或者是一段话,富有哲理性,耐人寻味。倪萍是用心在画,表露心声。
看倪萍的画,又多了一种温情。
倪萍画中的人物都没有正面,说白了都没有脸,令人不解又多了一份好奇。倪萍自己的解释是她画不好人的面部表情,一直画人物背影,实际上是不会画眼睛,没有神哪叫眼睛啊!这珍贵的脸面就藏起来了。
这种隐藏也犹如倪萍隐藏自己的孤独。如今倪萍的美好生活是在一种似乎孤独的状态中,在黑与白的墨色中,她不停地以各种形式表现着,停不下来。人有时在孤独里反倒奉献出了很美好的东西。从一个特别难过的状态走过来,实际上就是对人生美好状态一种最终极的向往。
因为工作关系,倪萍有机会接触很多绘画大师,也曾想拜师学艺,也有意请这些高人指点。但自己过去没有一点绘画基础,认为是大斧子砍小树杈,就一次次放弃了。
过去我们的意識里总有一种误区,认为画画就是为了画像,画得越像就认为画得越好。具象的东西越画越死,想跳出就很难。倪萍不喜欢把画画得那么逼真,再真能真得过照相机?要给看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倪萍的画是感情自然的流淌,对人生有了很多新的阐释,有了更多感悟在其中,意境更耐人寻味。犹如一块奇石,有些是人工雕琢了以后像什么;有些石头它天然就像什么,无需加工。
倪萍内心崇尚黑白,墨色的浓淡无限,力量无比。
倪萍感觉因为太想表达,才觉得画画其实很难,真正要表达的东西常常画不出来,越画越明白画画是需要技巧的。对于倪萍来说,如今画在纸上的这些画只是她想表达的一个表象。尽管如此,倪萍依然欢喜,因为画画让她的心灵空间无限延展。
画画开启了倪萍人生的又一方天地。
浓墨淡墨涂抹着倪萍的又一个人生!
墨色就是无色,这也是绘画的最高境界。
(责编:魏佩)
(作者为著名自由撰稿人)
只不过隔着一片荧屏。
距离不远却只能一直远远地看着。
一个时期倪萍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梦中情人”,她的出镜频率很高。
过去的排序是演员、主持人、画家。
现在她盼望的定位是画家、演员、主持人。
角色的转变也是她人生的转变。
记得倪萍曾经主持过一档文化类的节目,对她是否有文化当时有过争议。倪萍也曾很委屈:“我怎么就没文化了?”那时我等局外人,无凭无据,不好妄加评论。如今细细品读她的画,觉得倪萍还真是个有文化的人,是个非常有思想的人,很有感触。想写一些关于她的文字,但因了她的名气,不断有前辈提醒多看看别人怎么写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那样,还是自己对她的感想吗?
倪萍画画是近几年的事情。开画展,出画册,好像一下子就跳跃起来,成了画家。
倪萍说画家在她心里一直有着很高的位置,可以不跟任何人打交道,独立的世界,独立的思想,独立的行为,很自由。
对倪萍画画的认识也是慢慢改变的。开始听说倪萍画画,就想当然地认为是附庸风雅、打发空闲多一点爱好,徒有虚名罢了。后来又听说在一些大的拍卖会上倪萍的画拍出天价,也狭隘地认为是某些人为了利益炒作罢了。犹如隔着的那一片荧屏,窗户纸没捅破,也没见到过倪萍的作品,只是靠臆想:倪萍会画画?
倪萍自己也承认从没学过画。有年轻人说:“倪萍肯定是雇了个画手在家帮她画!”
后来觉得这种想法很可笑,对于现在这般岁数和经历的倪萍,有这个必要吗?
倪萍的画充满了人情味儿,甚至说有故事情节。看过之后让人回味,令人遐想。
倪萍画画是随心所欲的,用笔、姿势都不讲究,真正的“自由画家”,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想画什么就画什么。
倪萍也说自己糊涂乱抹完全不懂笔法,连拿笔的方法都不对,更别说结构,赶上宽容年代了。只是画出心中所想,眼中所见,表达一份情感,让姥姥在那个世界活起来,姥姥说的就是倪萍画画的动力所在。
也有人提醒,倪萍你不能什么都画,内容太杂了,画家要有自己的风格。倪萍自嘲:还没“疯”,哪来的格?先放纵自己疯画一阵儿吧。风格是得多年探索才能寻出来的,目前我只能是把自己想表达的画出来。
倪萍的画没有固定的题目,常常是一句话,或者是一段话,富有哲理性,耐人寻味。倪萍是用心在画,表露心声。
看倪萍的画,又多了一种温情。
倪萍画中的人物都没有正面,说白了都没有脸,令人不解又多了一份好奇。倪萍自己的解释是她画不好人的面部表情,一直画人物背影,实际上是不会画眼睛,没有神哪叫眼睛啊!这珍贵的脸面就藏起来了。
这种隐藏也犹如倪萍隐藏自己的孤独。如今倪萍的美好生活是在一种似乎孤独的状态中,在黑与白的墨色中,她不停地以各种形式表现着,停不下来。人有时在孤独里反倒奉献出了很美好的东西。从一个特别难过的状态走过来,实际上就是对人生美好状态一种最终极的向往。
因为工作关系,倪萍有机会接触很多绘画大师,也曾想拜师学艺,也有意请这些高人指点。但自己过去没有一点绘画基础,认为是大斧子砍小树杈,就一次次放弃了。
过去我们的意識里总有一种误区,认为画画就是为了画像,画得越像就认为画得越好。具象的东西越画越死,想跳出就很难。倪萍不喜欢把画画得那么逼真,再真能真得过照相机?要给看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倪萍的画是感情自然的流淌,对人生有了很多新的阐释,有了更多感悟在其中,意境更耐人寻味。犹如一块奇石,有些是人工雕琢了以后像什么;有些石头它天然就像什么,无需加工。
倪萍内心崇尚黑白,墨色的浓淡无限,力量无比。
倪萍感觉因为太想表达,才觉得画画其实很难,真正要表达的东西常常画不出来,越画越明白画画是需要技巧的。对于倪萍来说,如今画在纸上的这些画只是她想表达的一个表象。尽管如此,倪萍依然欢喜,因为画画让她的心灵空间无限延展。
画画开启了倪萍人生的又一方天地。
浓墨淡墨涂抹着倪萍的又一个人生!
墨色就是无色,这也是绘画的最高境界。
(责编:魏佩)
(作者为著名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