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的提出——由一次“不充分”的备课说起
1.一段教学日记
到上海参加研修班培训,整整一周,没有来得及备课。周一早上匆匆忙忙备了一下课,就去机房了。这周的教学内容是《使用搜索引擎》,我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任务。
①第25届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毕业生( )获得最佳女选手称号。②我校2008育节的主题是:庆奥运,( )。③怎样从南京中央门汽车站乘坐公交车到达中山陵?④“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出自哪首诗?整首诗的内容是什么?
要求:记录每道题在搜索时选用的搜索引擎、关键字和搜索结果。
结果,学生刚开始操作就提出问题“怎么记录结果,记录在那”。以往,我都会给学生一个有完整要求的表格让学生记录,而今天由于我备课不充分遗漏了这一项。于是,我想立即做一个表格补发给学生。就在这时,我发现一位学生已经在自己动手绘制表格了。我转念一想:为什么每次我都要给学生把所有的一切都安排得如此完善呢?为什么不能让学生自己来想办法来解决呢?我改变了主意,对学生提出进一步要求:“记录每道题在搜索时选用的搜索引擎、关键字和搜索结果,并用较清晰的方式来呈现结果。”这一新的要求引发了学生不小的争论。有的人建议直接把答案写在问题后面,有的人提议用表格。想到用表格的学生,在设计表格时就需要几行几列、行列中分别设置什么项目等问题又发生了争论。在不断的互相争论和自我修正后,学生提交了作业。我挑选出了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学生作品,让学生自己点评,通过比较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2.引发的思考
一堂不充分的备课,让我打破了常规,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合适的表达方法。虽然与以往相比多耗费了一些课堂时间,却让学生经历了一次选择、应用、比较的实践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了锻炼,实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利用信息技术这个载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效的学习工具,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然而,一提到学生能力培养,当前有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就想当然地认为只有探究性活动、自主学习活动才能起到培养能力的作用,而忽视了在常态教学中将能力培养渗透到教学的细节中去。
从细微处着手培养学生能力
1.通过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每学期第一堂课,我安排的内容都是信息技术课的常规管理教育,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如课前在教室门口站好队,穿好鞋套进入机房,填写上机卡,下课自觉关机等。
另外,根据学生的特点建立各种小组,也不失为一种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好方法。为了发挥在计算机方面有特长的学生的作用,我们建立了网络管理员小组,进行简单的机房维护;吸收有责任心,有领导才能的学生组成机房纪律小组,负责进入计算机教室过程中纪律的组织和秩序的管理;吸收吃苦耐劳、细心的学生组成机房卫生管理小组,负责机房卫生的维护和清扫。做到信息技术课每一个环节的管理都要学生亲自参与,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信息技术课的管理中来。
2.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信息技术课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动手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应该改变“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通过多设计一些课堂实践环节促使学生自己动手。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相同内容在不同操作中的细微不同之处,使他们学会观察、学会鉴别,真正弄懂、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要做的就是指导,而无须亲自动手。所有的实践操作均由学生来独立完成,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实践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目的,而且也是将来的“谋生手段”。
3.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和自我防范能力
在上网络课时,如果放任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驰骋,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在网络中迷失。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让学生具有分辨信息真伪的能力,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的有害信息。例如,有的学生分不清网络中的真实与虚假,把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到处传播,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反动、暴力甚至色情内容等。这时,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提取信息,还要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也就是说,除了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也积极开展有效的与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文化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自律、自控能力。
4.通过单元式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光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内容还远远不够,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学习Flash时,当掌握了一些知识后,有一些学生就提出能否用动画演示“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等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时,教师就适时提出《DIY我的动画作品》主题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完成作品。最后,通过他们的思考和实践,用Flash动画的形式将很多问题都展示了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由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揭示、学法由学生自己去归纨当然,这种独立探究式的学习,对于某个具体的学生而言,并不一定在于探索到什么成果,而在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即自信地进行独立思考,并敢于发表自己思考后产生的问题和看法的习惯。
5.通过阶梯形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应兼顾各类学习程度、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采用阶梯形的学习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对不同知识的学习,分别达到各自不同的目标,让学生真正动手又动脑。例如,在教学《Flash常用工具》时,先讲解一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其他工具的使用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一个一个地去试一试,然后再分组讨论,总结出规律。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自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接着,教师可以设计“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动脑筋”三级阶梯形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度自由选择。这样的操作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自信。这种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统一讲解、统一要求的“一刀切”模式。
6.通过作品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我试着利用信息技术课中经常出现的学生作品展示交流环节,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展示作品时,教师可以用鼓励的话语,让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他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又是怎么样实现的。在作品评价时,主要是让学生参与评价,可以先让展示作品的学生自评,说说自己作品中成功和不足之处,然后其他学生对他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刚开始时,学生在心理上以及表达的流畅性、完整性上都会有一些障碍。这时教师应该多用鼓励性、赞许性的话语,帮助学生一点点克服困难,一步步提高表达能力。
7.通过课堂小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采用文字结合图形的方式,通过联想和连线去帮助组织知识并使之结构化,使知识的获取、存储和提取更加便捷高效。思维导图不仅是工具,而且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导图的核心思想是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起来,让人的左右半脑同时运作,让人在思考、记忆、分析、发挥灵感的同时,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并借助于可视化手段,促进灵感的产生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思维导图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它对于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都有巨大帮助。将思维导图引入信息技术课堂,作为课堂小结的一种工具,一方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使学生不再被动地理解教师的每句话和阅读一串串长长的句子,而是积极地对关键字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并和教师积极交流。
1.一段教学日记
到上海参加研修班培训,整整一周,没有来得及备课。周一早上匆匆忙忙备了一下课,就去机房了。这周的教学内容是《使用搜索引擎》,我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任务。
①第25届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毕业生( )获得最佳女选手称号。②我校2008育节的主题是:庆奥运,( )。③怎样从南京中央门汽车站乘坐公交车到达中山陵?④“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出自哪首诗?整首诗的内容是什么?
要求:记录每道题在搜索时选用的搜索引擎、关键字和搜索结果。
结果,学生刚开始操作就提出问题“怎么记录结果,记录在那”。以往,我都会给学生一个有完整要求的表格让学生记录,而今天由于我备课不充分遗漏了这一项。于是,我想立即做一个表格补发给学生。就在这时,我发现一位学生已经在自己动手绘制表格了。我转念一想:为什么每次我都要给学生把所有的一切都安排得如此完善呢?为什么不能让学生自己来想办法来解决呢?我改变了主意,对学生提出进一步要求:“记录每道题在搜索时选用的搜索引擎、关键字和搜索结果,并用较清晰的方式来呈现结果。”这一新的要求引发了学生不小的争论。有的人建议直接把答案写在问题后面,有的人提议用表格。想到用表格的学生,在设计表格时就需要几行几列、行列中分别设置什么项目等问题又发生了争论。在不断的互相争论和自我修正后,学生提交了作业。我挑选出了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学生作品,让学生自己点评,通过比较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2.引发的思考
一堂不充分的备课,让我打破了常规,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合适的表达方法。虽然与以往相比多耗费了一些课堂时间,却让学生经历了一次选择、应用、比较的实践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了锻炼,实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利用信息技术这个载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效的学习工具,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然而,一提到学生能力培养,当前有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就想当然地认为只有探究性活动、自主学习活动才能起到培养能力的作用,而忽视了在常态教学中将能力培养渗透到教学的细节中去。
从细微处着手培养学生能力
1.通过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每学期第一堂课,我安排的内容都是信息技术课的常规管理教育,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如课前在教室门口站好队,穿好鞋套进入机房,填写上机卡,下课自觉关机等。
另外,根据学生的特点建立各种小组,也不失为一种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好方法。为了发挥在计算机方面有特长的学生的作用,我们建立了网络管理员小组,进行简单的机房维护;吸收有责任心,有领导才能的学生组成机房纪律小组,负责进入计算机教室过程中纪律的组织和秩序的管理;吸收吃苦耐劳、细心的学生组成机房卫生管理小组,负责机房卫生的维护和清扫。做到信息技术课每一个环节的管理都要学生亲自参与,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信息技术课的管理中来。
2.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信息技术课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动手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应该改变“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通过多设计一些课堂实践环节促使学生自己动手。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相同内容在不同操作中的细微不同之处,使他们学会观察、学会鉴别,真正弄懂、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要做的就是指导,而无须亲自动手。所有的实践操作均由学生来独立完成,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实践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目的,而且也是将来的“谋生手段”。
3.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和自我防范能力
在上网络课时,如果放任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驰骋,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在网络中迷失。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让学生具有分辨信息真伪的能力,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的有害信息。例如,有的学生分不清网络中的真实与虚假,把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到处传播,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反动、暴力甚至色情内容等。这时,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提取信息,还要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也就是说,除了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也积极开展有效的与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文化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自律、自控能力。
4.通过单元式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光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内容还远远不够,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学习Flash时,当掌握了一些知识后,有一些学生就提出能否用动画演示“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等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时,教师就适时提出《DIY我的动画作品》主题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完成作品。最后,通过他们的思考和实践,用Flash动画的形式将很多问题都展示了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由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揭示、学法由学生自己去归纨当然,这种独立探究式的学习,对于某个具体的学生而言,并不一定在于探索到什么成果,而在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即自信地进行独立思考,并敢于发表自己思考后产生的问题和看法的习惯。
5.通过阶梯形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应兼顾各类学习程度、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采用阶梯形的学习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对不同知识的学习,分别达到各自不同的目标,让学生真正动手又动脑。例如,在教学《Flash常用工具》时,先讲解一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其他工具的使用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一个一个地去试一试,然后再分组讨论,总结出规律。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自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接着,教师可以设计“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动脑筋”三级阶梯形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度自由选择。这样的操作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自信。这种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统一讲解、统一要求的“一刀切”模式。
6.通过作品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我试着利用信息技术课中经常出现的学生作品展示交流环节,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展示作品时,教师可以用鼓励的话语,让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他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又是怎么样实现的。在作品评价时,主要是让学生参与评价,可以先让展示作品的学生自评,说说自己作品中成功和不足之处,然后其他学生对他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刚开始时,学生在心理上以及表达的流畅性、完整性上都会有一些障碍。这时教师应该多用鼓励性、赞许性的话语,帮助学生一点点克服困难,一步步提高表达能力。
7.通过课堂小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采用文字结合图形的方式,通过联想和连线去帮助组织知识并使之结构化,使知识的获取、存储和提取更加便捷高效。思维导图不仅是工具,而且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导图的核心思想是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起来,让人的左右半脑同时运作,让人在思考、记忆、分析、发挥灵感的同时,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并借助于可视化手段,促进灵感的产生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思维导图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它对于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都有巨大帮助。将思维导图引入信息技术课堂,作为课堂小结的一种工具,一方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使学生不再被动地理解教师的每句话和阅读一串串长长的句子,而是积极地对关键字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并和教师积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