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long_lium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考上梦想中的大学,因此,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变得十分关键,教师要从他们的数学学习需求着眼,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调整,提供多样化的数学探究途径,保证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要打破固有的教学观念,一步步引导学生挖掘数学潜在内涵,激发数学学习兴趣,用高效的教学方式完成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现状,探究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能力培养;教学观念
  在现代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将眼光局限于理论内容的讲述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让他们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为之后的数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教师要从正确的教学观念、良好的课堂模式和完善的课后复习体系这三方面出发,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转变对高中数学的刻板印象,主动花费时间和精力参与到相关内容的探究中,将其转化为知识点储备的一部分,构建完整的数学能力框架。
  一、 树立正确教学观念
  正确的教学观念是高效开展高中数学教学的基础,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首先要做的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重新明确现阶段的教学目标,将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设定为教学核心,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优化和调整,为学生提供区别于传统的学习环境,使得他们在短时间内完成数学能力培养任务,为之后的教学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在交流中把握每个人不同的数学学习诉求,这也是教学方案优化的依据,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正确的教学观念的体现有很多种,如良好的课堂师生关系,教师要保证学生主体地位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体现,减少固化模式对数学思维的影响,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进行数学探究,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完成能力培养。教师要跟上现代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调整教学观念,适应当下高中数学课堂的节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轻松完成能力的培养和优化,为之后的发展道路扫清了障碍。
  例如在进行《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个单元的教学时,我会保证正确教学观念的树立。在教学的开始,我会先带着学生熟悉教材内容,让他们了解位置关系的大概判定方法。接着我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解决给出的几道数学题目,在自由化的课堂模式下积极性被激发,能主动参与到知识点学习中,并且为了解决问题,他们也会深入教材进行挖掘,和同学分享想法,产生数学思维碰撞,课堂氛围变得十分活跃,这也是我期待看到的场景。最后大部分学生都能简单的解决线和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判定问题,完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明确正确教学观念在高中数学教学起到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数学能力培养目标。
  二、 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技术的革新,各种各样新型的教学资源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出现,教师不能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模式,要将这些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使得数学能力培养更加轻松。课堂教学模式有很多种,每一种模式对应的效果也有差异,教师要结合每个阶段不同的数学教学要求选择相应课堂模式,让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进行知识点的理解和消化,转化为自身知识储备,为之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现代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有情境教学,教师能利用一些素材将知识点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降低了理解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又如合作模式,教师能将学生按照数学能力的高低进行小组分配,让他们通过合作的方式高效完成数学探究,互帮互助之下完成数学能力缺陷的弥补。教师要利用现有资源不断挖掘新型教学模式,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是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保障。
  例如在进行《概率》的教学时,我会选择使用情境模式帮助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在教学准备阶段,我会在生活中搜集能够体现概率知识点的素材,作为情境创建基础。接着我会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概率学习对生活实际的重要意义,将他们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保證了之后教学的有效性。然后我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概率知识点设计一个超市抽奖规则,给出每个奖项的中奖概率,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完成设计任务。在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参与度有了明显转变,能跟上教学节奏,达到我设定的教学目标。在多样化的课堂模式下,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也有了新的认识,数学能力培养也更高效。
  三、 完善课后复习体系
  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只通过课堂的教学是远远完成不了的,教师要明确课后复习的重要性,用合理的途径将课内外串联起来,鼓励他们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去温习当天所讲内容,将知识点真正理解,能较为灵活地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数学能力的升华。教师可以适当开展课外数学学习活动,用活动的方式增加学生课外学习的趣味性,使得课外复习更加主动,较好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课外复习体系的完善离不开评价机制,良好的评价机制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在课外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调整,在之后的复习中不会出现类似问题,同时评价机制的使用也起到了较好的监督作用,学生的贪玩心普遍较重,在课外很难真正地投入精力在知识点探究上,但是评价内容会让他们有压力,不由自主地主动参与到复习中。评价机制的完善需要教师能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等等,让学生全方面了解自身数学能力缺陷,将复习的效果最大化。
  四、 结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培养对他们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教学状态,要不断投入时间和精力在相关教学模式的优化上,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数学学习评价,保证每个人都能在高中阶段形成较为系统的数学学习观念,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成绩提升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体现之一,能够有效提高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培荣.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方法初探[J].考试周刊,2017(41).
  [2]李国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2).
  作者简介:陈德裕,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早期(二周时)各种不同类型的认知功能损害,并分析影响不同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 资料与方法: 主要评价指标:MMSE、LOTCA成套测验量表评价定向力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培养中,复述能力是基于读和说的一种专项的语言表达训练方式,在复述的过程中,不但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实现对小学生语文思维的锻炼和开发,因此,教师应当把握好复述训练的优势,抓住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心理特点,促进复述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实现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目的。  关键词:多元复述;小学生;语文思维  一、 引言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
摘要:课堂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不确定性到知识确定性的渐进过程,这一过程中包含着不断严密的论证过程,这也是数学的主要特色和中心问题,那么围绕这个过程的指向有两个方面:“证实”;“证伪”。“证实”思想在大部分小学数学课堂中是常见的,而“证伪”思想是一种否定性思维,它基本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很少见到。但是,“证伪”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也不可缺少,因为它有助于帮助学生科学地超越自身,找到知识新的生长点和突破口。
摘要: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在数学学习中,思维能力的发散是首位。因此,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任务。本文将从数学思维能力受阻的原因、具体表现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解决方法  一、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受阻的原因  根据小学生认知水平的特点和平时的教学观察和有关资料总结,小学生数学思维受阻的形成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辛伐他汀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线粒体代谢的保护作用。 方法:42只雄性SD大鼠(体重220-250g)随机分成3组:辛伐他汀组(n=14)、
摘要:新的教学改革任务中提出:要求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要求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让学生掌握有实用价值的数学知识,进而促进性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综合能力提高。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并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操作能力;学习主动性  一、 通过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老师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学生在经历了小学的基本教学后,除了形成了一定的自控能力外也形成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对于数学教学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初中教学而言,数学是所有学科中的重心之一和难点之一,那么如何将初中数学变得简单易懂对于数学教师而言就变得十分重要。同时在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是一种关键且有用的教学方式。本文主要是分析和研究数形结合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