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各类建筑工程项目与日俱增。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常常会发生沉降以及混凝土裂缝等质量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虽然有的工程也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而后浇带的使用有效地解决了建筑结构沉降和混凝土温缩裂缝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基于此点,本文首先对后浇带的作用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要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设计与施工
一、后浇带的作用及其特点分析
所谓的后浇带实质上就是一种能够解决沉降差并减少收缩应力的措施。通常情况下,后浇带的位置和距离都是通过计算进行确定,并基于施工方便和防止应力集中的角度出发,它的宽度一般在800-1200mm,若是在具有防水要求的位置上设置后浇带应当充分考虑止水带构造。
(一)后浇带的作用
从后浇带的定义中不难看出,其最为显著的作用是解决沉降差和减小温度收缩的影响。
1.解决沉降差。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及裙房的结构都会与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采用后浇带将这两个部分暂时性分开,当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大约会完成60%左右的沉降量,此时再对连接部分进行混凝土浇注,将高低层连接成为整体,这样一来便可以有效地解决沉降差的问题。这种做法适用于地基基础较好的地段,房屋沉降能够在施工期间基本完成。
2.减小温度收缩的影响。一般新浇筑的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会出现收缩的现象,这种情况将会在混凝土施工后的1-2个月内完成,但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却并不会消失。当混凝土的变形受到约束时,结构内部便会随之产生出温度应力,严重时还会伴随有裂缝出现。而在施工过程中设置后浇带,便可以使混凝土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自由收缩,这样一来温度应力便会大幅度减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可以全部用来抵抗温度应力,从而极大程度地提高了结构抗温度变化的能力。后浇带的保留时间应在1个月以上,在这一期间内,收缩变形一般能够完成40%左右。
(二)后浇带的特点
1.优点。在建筑工程中设置后浇带的优越性是非常明显的,这在大量工程实践中都获得了充分体现。后浇带的设置可以避免结构出现伸缩缝,不仅能够给施工提供较大的方便,而且还能节省消耗在工程外形上的资金,同时有助于促进建筑结构使用功能的发挥。
2.缺点。①由于后浇带是临时性措施,它的设置会产生出大量的废弃物,这给垃圾的清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②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需要对混凝土两侧的毛刺进行清除,这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需要花费很多工时;③设置后浇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但如果处理的不好极有可能形成贯穿裂缝,从而引起漏水等危害。为此,在实际工程中,必须确保后浇带的设计科学合理,并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质量,以此来克服后浇带的缺点,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其优越性,这对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要点
(一)后浇带的设计要点
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设计要点如下:
1.后浇带的宽度设计应当充分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具体部位以及施工现场的条件等因素,并遵循易窄不宜宽和便于施工的原则进行设计。
2.对于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接缝处的断面形式,比较常用的有阶梯缝、平直缝、V形缝等,应当结合后浇带的设置位置、该部位的防水要求以及墙体厚度等进行设计,并且应注意施工详图的绘制。
3.实际设计过程中,应当结合后浇带的作用类型及设置目的,如进行后浇沉降带的设计时,梁板受力钢筋尽可能不要断开,保持钢筋贯通有助于提高结构稳定性;而对于后浇收缩带的设计,钢筋则可以按照规定要求断开,并在补齐混凝土之前,将断开的钢筋进行牢固焊接。
4.设置在建筑工程地下结构当中的后浇带,应当在接缝位置处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这样有利于防止渗漏情况的发生。
5.后浇带之间的间距设计应当科学合理。一般情况下,矩形建筑结构的后浇带间距应当控制在40m之内,宽度应控制在700-1000mm左右。
6.被后浇带断开而形成的结构梁,应当预留出早拆支撑,其间距应通过计算确定,同时在计算过程中应考虑将结构梁承担的荷载扣除。
7.在建筑工程中如果设计了后浇带必须在施工图纸中体现出来,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明确规定和说明,如后浇带的平面布置、混凝土强度、浇筑时间等等。
8.后浇带的保留时间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保留时间不宜过长。
(二)后浇带的施工要点
1.浇筑时间。通过对大量应用后浇带的工程进行研究发现,采用不同功能类型的后浇带,封闭时间各不相同。其一,后浇温度带。该类型后浇带的保留时间通常大于60d;其二,后浇收缩带。这种类型的后浇带闭合时间在相邻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的45-60d再进行封闭为最佳时间。这是因为在该时间内混凝土能够完成60%左右的收缩量;其三,后浇沉降带。此类功能的后浇带通常都是在两侧结构单元基本趋于稳定后再进行封闭。
2.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在该位置处的混凝土浇筑厚度必须严格根据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防止因混凝土过厚导致钢丝网模板变形,从而出现尺寸偏差。
3.垂直施工缝处理。若实际工程中采用的是快易收口网垂直施工缝,当混凝土初凝后,只需要使用压力水将模板表面冲净无需进行拆模处理;如果采用的是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后将钢丝网拆除,并用高压水对施工缝表面进行冲洗;采用木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可按照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规范要求尽早拆模,并以人工的方式进行凿毛处理和高压水冲洗。
4.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在进行浇筑施工前,应先将钢筋表面的锈层清除干净,并对施工缝进行清理,然后用压力水进行冲洗保持24h润湿,再将积水排除;可以采用无收缩混凝土或是膨胀混凝土来进行后浇带浇筑。混凝土的配合比应当按照试验进行确定,强度等级要高于后浇带两侧混凝土一级,若是使用外加剂应控制掺入量,通常膨胀剂的掺入量不宜大于15%;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做好防振动和冲击的措施。
5.后浇带混凝土养护。当后浇带混凝土面积较大时,可以采用蓄水养护的方法,或是采用湿麻袋覆盖来确保混凝土表面润湿,养护时间应不少于14d;墙体等不易进行保水养护的部位,可以采取顶部水管喷淋的方式;若是在冬季施工,混凝土拆模后必须及时用塑料薄膜或是保温材料进行覆盖处理。
三、结论:
总而言之,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想要使后浇带的作用能够在建筑工程获得充分发挥,就必须了解并掌握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要点,并在实际工程中采取有效地措施确保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使后浇带的作用获得最大限度地发挥,进而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牟淑琼.浅谈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的质量保证措施[J].无线互联科技.2012(1).
[2]郑晓定.孙红日.混凝土工程后浇带施工的若干技术措施[A].土力学及岩土工程新进展浙江省第十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10).
[3]史玉兴.论后浇带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其关键工艺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3).
[4]张伟.汪斌.钢筋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A].2009年东北三省土木建筑学会施工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6).
[5]靳智超.浅谈大型地下室混凝土墙板后浇带施工的若干注意事项[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9).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设计与施工
一、后浇带的作用及其特点分析
所谓的后浇带实质上就是一种能够解决沉降差并减少收缩应力的措施。通常情况下,后浇带的位置和距离都是通过计算进行确定,并基于施工方便和防止应力集中的角度出发,它的宽度一般在800-1200mm,若是在具有防水要求的位置上设置后浇带应当充分考虑止水带构造。
(一)后浇带的作用
从后浇带的定义中不难看出,其最为显著的作用是解决沉降差和减小温度收缩的影响。
1.解决沉降差。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及裙房的结构都会与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采用后浇带将这两个部分暂时性分开,当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大约会完成60%左右的沉降量,此时再对连接部分进行混凝土浇注,将高低层连接成为整体,这样一来便可以有效地解决沉降差的问题。这种做法适用于地基基础较好的地段,房屋沉降能够在施工期间基本完成。
2.减小温度收缩的影响。一般新浇筑的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会出现收缩的现象,这种情况将会在混凝土施工后的1-2个月内完成,但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却并不会消失。当混凝土的变形受到约束时,结构内部便会随之产生出温度应力,严重时还会伴随有裂缝出现。而在施工过程中设置后浇带,便可以使混凝土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自由收缩,这样一来温度应力便会大幅度减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可以全部用来抵抗温度应力,从而极大程度地提高了结构抗温度变化的能力。后浇带的保留时间应在1个月以上,在这一期间内,收缩变形一般能够完成40%左右。
(二)后浇带的特点
1.优点。在建筑工程中设置后浇带的优越性是非常明显的,这在大量工程实践中都获得了充分体现。后浇带的设置可以避免结构出现伸缩缝,不仅能够给施工提供较大的方便,而且还能节省消耗在工程外形上的资金,同时有助于促进建筑结构使用功能的发挥。
2.缺点。①由于后浇带是临时性措施,它的设置会产生出大量的废弃物,这给垃圾的清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②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需要对混凝土两侧的毛刺进行清除,这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需要花费很多工时;③设置后浇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但如果处理的不好极有可能形成贯穿裂缝,从而引起漏水等危害。为此,在实际工程中,必须确保后浇带的设计科学合理,并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质量,以此来克服后浇带的缺点,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其优越性,这对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要点
(一)后浇带的设计要点
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设计要点如下:
1.后浇带的宽度设计应当充分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具体部位以及施工现场的条件等因素,并遵循易窄不宜宽和便于施工的原则进行设计。
2.对于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接缝处的断面形式,比较常用的有阶梯缝、平直缝、V形缝等,应当结合后浇带的设置位置、该部位的防水要求以及墙体厚度等进行设计,并且应注意施工详图的绘制。
3.实际设计过程中,应当结合后浇带的作用类型及设置目的,如进行后浇沉降带的设计时,梁板受力钢筋尽可能不要断开,保持钢筋贯通有助于提高结构稳定性;而对于后浇收缩带的设计,钢筋则可以按照规定要求断开,并在补齐混凝土之前,将断开的钢筋进行牢固焊接。
4.设置在建筑工程地下结构当中的后浇带,应当在接缝位置处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这样有利于防止渗漏情况的发生。
5.后浇带之间的间距设计应当科学合理。一般情况下,矩形建筑结构的后浇带间距应当控制在40m之内,宽度应控制在700-1000mm左右。
6.被后浇带断开而形成的结构梁,应当预留出早拆支撑,其间距应通过计算确定,同时在计算过程中应考虑将结构梁承担的荷载扣除。
7.在建筑工程中如果设计了后浇带必须在施工图纸中体现出来,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明确规定和说明,如后浇带的平面布置、混凝土强度、浇筑时间等等。
8.后浇带的保留时间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保留时间不宜过长。
(二)后浇带的施工要点
1.浇筑时间。通过对大量应用后浇带的工程进行研究发现,采用不同功能类型的后浇带,封闭时间各不相同。其一,后浇温度带。该类型后浇带的保留时间通常大于60d;其二,后浇收缩带。这种类型的后浇带闭合时间在相邻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的45-60d再进行封闭为最佳时间。这是因为在该时间内混凝土能够完成60%左右的收缩量;其三,后浇沉降带。此类功能的后浇带通常都是在两侧结构单元基本趋于稳定后再进行封闭。
2.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在该位置处的混凝土浇筑厚度必须严格根据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防止因混凝土过厚导致钢丝网模板变形,从而出现尺寸偏差。
3.垂直施工缝处理。若实际工程中采用的是快易收口网垂直施工缝,当混凝土初凝后,只需要使用压力水将模板表面冲净无需进行拆模处理;如果采用的是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后将钢丝网拆除,并用高压水对施工缝表面进行冲洗;采用木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可按照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规范要求尽早拆模,并以人工的方式进行凿毛处理和高压水冲洗。
4.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在进行浇筑施工前,应先将钢筋表面的锈层清除干净,并对施工缝进行清理,然后用压力水进行冲洗保持24h润湿,再将积水排除;可以采用无收缩混凝土或是膨胀混凝土来进行后浇带浇筑。混凝土的配合比应当按照试验进行确定,强度等级要高于后浇带两侧混凝土一级,若是使用外加剂应控制掺入量,通常膨胀剂的掺入量不宜大于15%;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做好防振动和冲击的措施。
5.后浇带混凝土养护。当后浇带混凝土面积较大时,可以采用蓄水养护的方法,或是采用湿麻袋覆盖来确保混凝土表面润湿,养护时间应不少于14d;墙体等不易进行保水养护的部位,可以采取顶部水管喷淋的方式;若是在冬季施工,混凝土拆模后必须及时用塑料薄膜或是保温材料进行覆盖处理。
三、结论:
总而言之,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想要使后浇带的作用能够在建筑工程获得充分发挥,就必须了解并掌握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要点,并在实际工程中采取有效地措施确保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使后浇带的作用获得最大限度地发挥,进而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牟淑琼.浅谈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的质量保证措施[J].无线互联科技.2012(1).
[2]郑晓定.孙红日.混凝土工程后浇带施工的若干技术措施[A].土力学及岩土工程新进展浙江省第十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10).
[3]史玉兴.论后浇带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其关键工艺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3).
[4]张伟.汪斌.钢筋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A].2009年东北三省土木建筑学会施工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6).
[5]靳智超.浅谈大型地下室混凝土墙板后浇带施工的若干注意事项[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