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强 TCL的独狼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fen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伟强最终还是离开了他一手创立、9年多来荣辱与共的公司。
  这个公司曾寄托了杨伟强的宏伟壮志——3C融合和PC三强。为了这个梦想,他隐忍多年。为了这个梦想,他四处寻找投资者。为了这个梦想,他学会打高尔夫。
  壮年之际,他还是离开了。
  有人说,杨伟强的离职是因为吴士宏的回归。
  TCL集团的内部人士并不这么看,“他是TCL最乖的高管”,这位人士透露,“是他自己要走的。”
  更多的人说,杨伟强的离职是因为TCL集团取消了原本给他的投资。这一论调也被TCL集团一中层干部反驳:“集团过去给他的资源并不少,是杨自己没本事,不好意思再呆下去了。”
  业界对杨伟强辞职原因的分析和猜测很多。究其真相,恐怕外人道不清楚。曾跟随杨伟强多年的一前TCL员工告诉《英才》记者:“杨伟强这个位置很尴尬,换了谁都难做好。”电脑与家电不同的文化根基,稀缺的人才,上不了规模的销量,花拳绣腿般的差异化战略,最终导致TCL电脑的内外交困。
  如果我们把杨伟强放在TCL集团里看,结合TCL电脑业务的前世今生,结合整个PC业界,会发现杨伟强的失败,不仅同其家电出身有关,也同其个人领导能力的薄弱,以及战略上的偏失都有一定关系。
  
  突然间的幸福
  
  杨伟强或许想不到,在这之后的9年里,3C融合依然只是个梦想,而他再也没抵达过事业的高峰。
  1998年3月2日,31岁的杨伟强履新TCL致福电脑有限公司总经理一职。这个职位对杨伟强来说来得有点突然。
  几个月前的公司“年饭”上,李东生宣布要进军电脑业务。有同事向杨伟强打听新兴业务的负责人选,但他对此一点兴趣都没有。可命运偏偏跟他开了玩笑,几个月后,李东生找到了他,并给了他电脑总经理的高职。
  杨伟强,计算机专业出身,曾在IT行业工作5年。不过,杨职业生涯的辉煌期却是在电视领域。来到TCL后,仅仅3年工夫,杨伟强就从河南一普通的销售员做成了TCL全国版图内的电视销售冠军和TCL新进大学生的标杆。
  “如果TCL一个全新的产业,在我的手里开始缔造,完全从零开始,从一张白纸建立起来,这对我的人生历练和历程,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世事轮回,杨伟强又同IT交道了。这个新兴的业务被赋予了战略意义,是TCL集团3C战略中的重要棋子。在李东生看来,3C融合势不可挡,电脑、电视、手机最终将融为一体,要想在未来制胜,就必须齐头并进。
  此时的杨伟强或许想不到,这之后的9年,3C融合依然只是个梦想,而他再也没抵达过事业的高峰。
  杨伟强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与外来团队的融合。
  缺乏PC根基的TCL,在进军PC时,选取的办法是联姻台湾PC代工厂商致福,成立合资公司TCL致福。这场“婚姻”始于1998年1月22日,双方各出资2500万元,各占50%股份。TCL选派总经理,致福选派法人代表、董事长,以及常务副总和财务副总。在公司的具体运营中,双方摩擦不断。杨伟强不喜欢这种被掣肘的感觉,并向李东生汇报TCL在合资公司的被动情况。
  合资一年半后,李东生收购了对方的股份,让合资企业变成独资子公司,TCL对电脑公司取得完整的控制权。TCL致福电脑有限公司也更名为TCL电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CL电脑”)。
  
  失败的“狼种”
  
  “也许是TCL强烈的狼性文化,始终无法留下那些不同的狼种,自己狼群中长大的孩子才一脉相承。”
  与致福合作的破裂,也让TCL失去了专业的电脑人才。
  


  杨伟强自认根基浅,难当重任。他曾对记者说道:“我很清楚自己几斤几两,我清楚,一定要在业界请到比我更资深的人才行,在更资深的人来之前,我只是客串一下。”他请来的第一个资深人士是打工女皇吴士宏。
  1999年,吴士宏离开了老东家微软,杨伟强趁机向李东生推荐了吴士宏。是年12月,吴士宏高调加盟TCL,做了杨伟强的顶头上司。好景不长,吴士宏闪电辞职。杨伟强再次挂帅。此后,TCL电脑不断陷入人事动荡的深渊。
  2003年,TCL又通过收购笔记本厂商WINBOOK的方式介入笔记本领域。WINBOOK是国产笔记本的鼻祖,当初被收购的还包括WINBOOK的创始人刘东援及管理团队。但双方文化和价值观冲突过大,最终,刘东援离开了TCL。
  2004年2月,原美格显示器高管俞翠薇加入TCL电脑,但在大刀阔斧地改革了3个月后闪电辞职。2004年6月,原联想笔记本的主力军赵鹏携联想部分成员再组笔记本团队,但与TCL原团队很难融合,4个月后转投清华同方。2004年11月,深圳世和资讯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山与TCL笔记本部合作,掌管笔记本业务,6个月后,双方不欢而散。
  在TCL电脑公司的诸多过客中,既有专业的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方面的精英,又有电脑上游产业链显示器和电脑操作系统方面的人才,共同的是,这些人才均因不适应TCL的文化而离开。
  据悉,TCL电脑的骨干基本来自母公司,受母公司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外来文化很难融合进去。离开TCL两年后,俞翠薇曾分析道:“也许是TCL强烈的狼性文化,始终无法留下那些不同的狼种,自己狼群中长大的孩子才一脉相承。”
  而有关自己跟TCL不合拍之处,俞翠薇总结道:“上班头10天,我把部门的KPI指标提升了25%,一个月后我才知道那是大家工资考核的依据,我知道我触犯民生了;上班头20天,我显明了我的渠道策略,减少笔记本渠道管理流程,重点突破几大城市,总部高管下派,虽说当时也增加了一些代理商,但明显与原来渠道管理体系会合得很辛苦,我知道我触犯体系了;上班头30天,我又提出了产品策略,我知道我动了刘东援的奶酪了;上班45天,我提出把当时最火的宽屏给消费者‘千人试机’的方案,这明显与当时TCL稳定的企业文化不相融,我违背了文化。”
  也有TCL内部人士认为,造成这种动荡不安局面的原因主要是领头羊杨伟强领导能力的欠缺。对引进的高管,杨伟强的耐心和宽容度也显得不太够。俞翠薇曾对她眼里的“少帅杨伟强”建议道:“(外来人才)如若空降,请给他们土壤和第一桶水,他们都是外来狼,他们需要在新的狼群中找到自己。”
  这些引进的高管进驻TCL时,也常带着各自的“兵马和弹药”,造成的最大恶果是派别林立,内部资源整合困难。一位曾与TCL电脑有过合作的公关公司负责人告诉《英才》记者:“给他们(TCL电脑)做套传播方案很辛苦,需要同时得到他们各个事业部诸多负责人的肯定。他们为了各自利益争论不休。”
  
  集团的孤家寡人
  
  “当创新还没有成功的时候,你是在透支母体以前对你的信任,透支一旦超过忍耐限度,你就会被干掉。”
  在集团内部,杨伟强有点像孤家寡人。
  TCL集团的布局中,电视是重中之重,是核心。TCL电脑作为3C的一环,集团决策者当初自是希望在功能上将来能为同电视的融合积淀技术基础;在渠道上,能与电视销售共享平台,在原材料采购上,能与电视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TCL电脑初始,也是按着这个美好愿望去走。
  从1998—1999年,TCL集团一直致力于打造TCL航空港——各个事业部全是航空公司,其产品全要放到航空港平台上销售。TCL彩电在各地的分公司很自然地就成了TCL航空。可很快,航空港的弊端就显现了,做彩电和做电脑很不同。
  回顾历史,杨伟强分析道:“我们和彩电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业务方式、管理方式,甚至花钱的方式都不一样。到时候,我们要加班,人家(彩电方面工作人员)正常下班,显得很不合拍。对产业的理解,对人的理解也不一样。”
  此外,用家电渠道卖电脑也行不通。TCL电视的品牌效应并不能延伸到电脑方面,消费者对做家电出身的TCL总是心存顾虑。消费者也更习惯在专业的电脑卖场选购电脑。TCL的当务之急是进入主流的电脑渠道。同集团相关人员进行激烈争执,杨伟强终于脱离了航空港,自建了渠道。这种“独立”,让杨伟强和TCL电脑背上骂名,“彩电各地分公司对我的举动非常不理解,都用异样的目光看我。”
  在产业链条的采购上,电脑和彩电很难共同采购。这毕竟是两条完全不同的产业链,TCL在彩电供应链上的强势地位并不能延伸到电脑上来。电视和电脑的零配件,除了液晶面板外,基本没什么雷同之处。即使是液晶,因尺寸大小不同,供应商通常也不一样。而电视和电脑功能融合时代依然没有来。
  可以说,除了资金外,TCL集团在切入电脑业时并没多少优势,反而让TCL电脑跟专业单一的电脑厂商相比,有了更多束缚。
  虽然杨伟强并没实现集团的战略,不过同集团大老板李东生的沟通还算顺畅。多年来李东生一如既往地信任他。清醒的杨伟强也明白这种信任最终必须以业绩来支撑。杨曾坦言道:“当你在做一项对于你原有母体全然不同的新产业时,你必须不断地去教育和影响你的母体,并且,用好你的母体对你储蓄的信任。当创新还没有成功的时候,你是在透支母体以前对你的信任,透支一旦超过忍耐限度,你就会被干掉。”
  或许正因为杨伟强的“独立思考”,在TCL内部的会议上,杨伟强发言总是遭到一些务实者的批评:“他好空谈,不切合实际,说话也没逻辑。”
  
  走偏的营销至上
  
  杨伟强错在不该把作为“甜点”的差异化产品当成“主食”。
  据TCL内部人士向《英才》记者透露,杨伟强在担当电脑掌军人物时,尽了很大的力,读了大量有关战略的书,他的办公室总是挂着一些人生格言。以至于杨伟强每次面对媒体采访时,都会忍不住抛出自己的新理论。
  尽管意识到做电脑不同于做电视,尽管被人认为试图另立门户,TCL电脑依然流着TCL的血液,那就是营销至上。其结果就是让杨伟强的战略偏向营销。
  从杨伟强引进的人才来看,无论是吴士宏还是俞翠薇,都是营销扬名的女将。TCL电脑不少中坚力量来源于TCL电视,均是营销高手。在内外力量的作用下,TCL电脑热衷于不断造概念,争第一。如国内第一个采用P4处理器,第一个推出女性PC,第一个推出游戏PC,最坚挺地倡导宽屏笔记本,提出电脑家居化概念,推出彩色PC,等等。
  可以看出,无论高管如何走马灯般地换,TCL这种营销策略一直在延续着。杨伟强将之称为“差异化”战略。TCL电脑的一位中层告诉《英才》记者,PC产品进入同质化,竞争过于血腥,后来者必须走差异化路线,TCL电脑的差异化主要定位于城市白领消费群,定位于中高端。
  当引进的人才纷纷离去时,孤家寡人的杨伟强终于从战略的高度走下来,亲自抓执行,侧重的则是营销渠道。“在刚接手笔记本的半年间,我拜访了七八十个卖场,笔记本渠道经销商见了不下几百个。”
  杨伟强接手笔记本业务时,已是2006年。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笔记本品牌建立最好的时光已经过去。不过,在杨伟强眼里,这正是笔记本最好的时光,是TCL笔记本翻本的元年。这一年,他做了不少大投入:大区卖场投入2000万,地市推广投入2000万,网络媒体投入2000万,研发投入4000万,张靓颖代言推广1000万,渠道预设奖金不下1000万。
  只是谁能料到,这些投入最终变成了巨亏的源头。2007年7月,TCL集团更改了原定为电脑业务增发募集1.5亿元资金的用途。缺少钱后,正在发力的TCL笔记本不得不暂时缓下来,过去投入的成本远没收回来,反而巨亏了5000万。
  在这种情况下,杨伟强再次启用了老招数,寻找外援,引进战略投资者。据此,坊间不断流传TCL电脑业务寻找买家,将被出售的消息。铁定要打翻身战的杨伟强公开辟谣,并喊出了“十年再造一个联想”的决心。孰料,话音刚落,杨伟强自己却挂印而去。
  在TCL内部一些人看来,杨伟强此番的下课是必然。资源倾向于营销的后果导致TCL电脑产品研发一直很弱,产品力始终上不去,而电脑业的立足点恰恰是产品力。
  分析人士指出,PC作为耐用品,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还是属于大投资。消费者在选择时,重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远甚于外观。花里胡哨的营销最多赢得少部分消费者,他们的数量远不足以支撑一个公司的发展。PC产业是典型的规模效应,产业分工很成熟,只有足够的规模才具有产业话语权,才能在产业链上下游中拿到最具价格优势的相关配件和服务,才能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
  其实,在下课前夜,杨伟强也意识到这一点。他最后一次以TCL电脑负责人身份接受采访时反省道:“从战略上来看,TCL电脑缺乏的是产品力。设计要强,必须要建立在很强的产品力基础上才行”,“我们其实缺的不是钱,而是资源,是对上游的控制力、对产业纵深的控制力。”
  有分析人士给TCL电脑开药方,放弃中高端市场,这里积聚太多的跨国公司。猛攻农村市场,广阔的农村,市场空间很大,那里的消费者对TCL品牌认同度会更高,也不太介意其家电出身。
  杨伟强错了,错在不该把作为“甜点”的差异化产品当成“主食”。
其他文献
影响力  被杰克·韦尔奇放弃的纳尔代利  救克莱斯勒也救自己    败走通用电气和家得宝的纳尔代利能在克莱斯勒反转败局吗?    震惊,失望。鲍勃·纳尔代利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在纳尔代利与伊梅尔特竞争通用电气CEO的比赛中,杰克·韦尔奇选择了后者。“鲍勃很努力,他是一个有梦想的人。”韦尔奇曾这样公开评价他,却最终选择了伊梅尔特。纳尔代利不解,他想知道为什么。  但没有人告诉他。  几天之后,当猎
期刊
文|本刊记者 朱雪尘/图|本刊记者 梁海松    黑石集团6亿美元入股蓝星集团,激起千层浪。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资产管理公司及金融咨询服务提供商,美国最大的私募投资基金(PE),黑石集团在中国的首笔投资落在“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蓝星集团”),使一向低调的蓝星集团成为媒体、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急需了解的对象:蓝星是谁?蓝星是做什么的?蓝星的历史和现状是怎样的?蓝星凭什么受到黑石的青睐?蓝星
期刊
汤世生是中国证券行业的风云人物,早年从湖南财经学院弃教从商之后,历任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副总裁、银河证券副总裁,一直到现在A股上市的两家“正宗券商股”之一宏源证券董事长兼总经理。  很多人对汤世生的言论颇为熟悉,却不知道他退休之后的打算。事实是,在网络那个虚拟社会里,汤世生还有一个名字,叫“八年网工”,经营着一个名为“抗战”的网站,这是祭奠八年抗日战争中那些阵亡烈士的平台。让汤世生在1996年下定决心
期刊
美国堪萨斯州一家麦当劳餐厅里,摆着两个不起眼的冷藏箱,那里,藏着一个跟可口可乐有关的秘密。  麦当劳的套餐似乎总是少不了可口可乐,双方的合作从1955年就开始了。可如今,拉开那两个冷藏箱,你会发现,里面除了可口可乐的产品,还有激浪(Mountain Dew)、立顿茶(Lipton Tea)和佳得乐(Gatorade),全是老对头百事可乐旗下的。  2006年,麦当劳在20多家餐厅里安装了这样的冷藏
期刊
橡果上市全过程  最后一刻放弃借壳    文·天山  5月3日上午纽交所刚刚开盘10多分钟,附近的一条马路上严重塞车,突然两名身穿名牌西装的男人从出租车上跳下来,一路狂奔,冲向交易所的后门,当他们走进入口时,离大门关闭还剩下两分钟。  这不是什么恐怖事件,而是两个投资银行家为了赶去亲眼看到他们送上市的企业第一笔交易。  坐在北京的办公室里,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易凯资本年轻的执行董事金鹏自己也禁不住笑
期刊
严格说来,钟伟于经济学是半路出家。1986年上大学的他随波逐流地选择了当时很热门的物理学。但是一次偶然,他在图书馆里发现了一本红色的小册子,随意抽出来翻了几下,从此便走上了一条当时难以想象的路。    “经济学改变了我的性格”    当一篇文章有三个“我认为”,这样的文章就是垃圾。  钟伟拿的是哈耶克的著作,他看过后感到很受启发,甚至根据自己的感受动笔写了不少文章。在那个年代,学术圈近乎与世无争,
期刊
自今年4月以来,这家根植于浙江义乌的家族式制造企业,已经数度成为绯闻与新闻的主角了,尽管每次都是情非所愿。  股改后的*ST长控(后更名为“*ST浪莎”, 600137.SZ)复牌,开盘当天涨幅高达1083.84%。并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被紧急停牌。  事后证明,来自股市上的种种质疑,的确冤枉了浪莎与其创始人翁氏三兄弟——浪莎控股集团总经理翁关荣、浪莎控股集团事局主席翁荣金、浪莎控股集团总裁翁荣弟
期刊
顶级生物制药公司押宝中国  礼来中国不得不做的投资    文·本刊记者刘建辉  “我们计划未来五年内在中国投资1亿美元用于研发。”6月4日,世界制药企业排名前十的美国礼来公司全球总裁兼首席运营官(COO)李励达(John Lechleiter)在上海宣布。   应该说,1亿美元(约7.62亿人民币)的投资在近几年的中国绝对不能算一个大单,至少从新闻角度看,没有足够的冲击力。但是,如果注意到2005
期刊
拆分GE?  伊梅尔特跟华尔街的偏见作战    文·本刊记者杨柳  在接手GE这家“由著名CEO管理的著名公司”之前,有一年,杰夫·伊梅尔特差点被杰克·韦尔奇扫地出门。  伊梅尔特当时是公司的副总裁兼塑料部门的总经理,1994年,该部门陷入两难境地,一边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一边是已经签好产品价格的合同。伊梅尔特一筹莫展,当年,他的部门只实现了7%的利润增长,与20%的增长目标差了一大截。  此后的
期刊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有谁还记得自己儿时的梦想?又有多少人真正将梦想实现?法国人苏和(Herve LADSOUS)6岁时曾经梦想到中国看看,50年后,他不但实现了这个梦想,还成为了法国驻华大使。    两个梦想的实现    “我6岁时偶然读到《马可波罗游记》,马上被这本书中所讲述的故事所吸引了。我突然之间就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有一天能去中国看看。”苏和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说,他就这样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