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岁的可口可乐争宠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ze658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堪萨斯州一家麦当劳餐厅里,摆着两个不起眼的冷藏箱,那里,藏着一个跟可口可乐有关的秘密。
  麦当劳的套餐似乎总是少不了可口可乐,双方的合作从1955年就开始了。可如今,拉开那两个冷藏箱,你会发现,里面除了可口可乐的产品,还有激浪(Mountain Dew)、立顿茶(Lipton Tea)和佳得乐(Gatorade),全是老对头百事可乐旗下的。
  2006年,麦当劳在20多家餐厅里安装了这样的冷藏箱,因为他们发现,越来越多的顾客买了巨无霸和鸡块之后总会跑到别的地方去买饮料。在试点的餐厅,可口可乐仍然是首选饮料,但是,公司副总裁威尔斯表示,麦当劳卖哪些饮料,决定权在消费者手里,“到目前为止,我们从消费者那里得到的反馈都是正面的。”
  随时准备踹掉可口可乐的不只是麦当劳。
  去年的股东大会上,来自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的学生向可口可乐提了许多意见,其中就有它与大学校园签订排他性合同的问题。
  “学生们告诉我们,他们不喜欢这种合同,它使得他们在校园里只能喝到一种饮料——可口可乐。”卡尔顿大学的一位学生组织者说:“我告诉你们,这么做非但不能培养出下一代可口可乐的消费者,反而会让学生们远离可口可乐。”
  仿佛一夜之间,可口可乐这个深棕色冒着气泡的传奇饮料,这个风靡全世界200多个国家的红魔失宠了。
  投资者跟可口可乐一样乐不起来,不过,最近的交易给他们打了一剂强心针。
  2007年5月25日,可口可乐宣布以4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维生素水(Vitaminwater)的制造商Glacéau,以扩大它在非碳酸饮料市场的份额。事隔两天,英国媒体又爆出可口可乐计划以5亿英镑(约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该国第二大瓶装水公司Highland Spring的消息。
  一直在非碳酸饮料门外踯躅不前的可口可乐终于行动了。
  
  可乐疲劳:“我们已经忘了赢是什么感觉”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执行官们就注意到了非碳酸饮料的重要性,并推出各种各样的新产品来吸引可乐疲劳的消费者,但区别在于,百事可乐当真了,可口可乐却没有。
  爱尔兰人艾斯戴尔,可口可乐董事长兼CEO,已经63岁了。3年前,他放弃了巴巴多斯安逸的退休生活,回到了他曾效力了35年的这家公司。自打传奇CEO郭思达1997年死于肺癌之后,可口可乐就一直没回过气来。
  “这家公司仍然有非常强大的力量:全世界最好的品牌、相当稳健的资产负债表、相当稳定的现金流以及无敌的全球分销体系。”艾斯戴尔说,“可是,我们已经忘了赢是什么感觉。”
  从执掌可口可乐的那天起,艾斯戴尔就不断听到关于多元化的谏言。出于对健康的担心,美国人开始喝瓶装水、运动饮料、绿茶和果汁来代替苏打水。
  这不是什么新鲜论调,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执行官们就注意到了非碳酸饮料的重要性,并推出各种各样的新产品来吸引可乐疲劳的消费者。
  “区别在于,百事可乐当真了,可口可乐却没有。”饮料行业的资深分析师葛德曼说。
  艾斯戴尔也没有当真,至少一开始没有。他坚持认为,可口可乐的自救在于员工们每天把“数不清的简单小事”做得更好,而不是热热闹闹的收购。他还坚持认为,碳酸软饮料还有增长空间,“不管别人怎么想,我知道碳酸软饮料还能增长。”
  最新的业绩似乎为他的判断提供了证明。去年,可口可乐软饮料的销量上升了4%,今年一季度,软饮料的销量上升了5%,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海外市场。在中国,可口可乐的销量增加了17%,在包括东欧、印度和俄罗斯在内的欧亚地区,销量增加了16%。
  与海外市场的繁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土市场的萧条,一季度,可口可乐在美国的销量下跌了3%。
  现在来看,艾斯戴尔以苏打水为中心的战略过于保守。艾斯戴尔被选为CEO的时候,可口可乐的股价是51.07美元,2006年初,股价跌破了40美元。而在过去的5年,百事可乐的股价上涨了37%,可口可乐却下跌了9%。
  更糟糕的是,新一轮比赛开始了,可口可乐起跑就比别人慢。在美国,百事可乐已经控制了非碳酸饮料50%的市场份额,可口可乐名列第二,只有23%(未计算Glacéau)。在每一种非碳酸饮料里,前者几乎都有一个领先的品牌:瓶装水(Aquafina)、运动饮料(佳得乐)、纯净水(Propel)、果汁(纯品康纳)、罐装茶(立顿)以及即饮咖啡(星巴客)。
  
  改革障碍:平均年龄68岁的董事会
  
  在有着120多年历史的可口可乐,改革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最大的阻碍也许来自可口可乐的高龄董事会。
  艾斯戴尔早年曾帮助可口可乐征战新兴的海外市场,因为常常挑战公司传统,他成了可口可乐改革派的代表。
  1993年,可口可乐重返阔别16年的印度市场,艾斯戴尔授意当地的经理收购印度最大的饮料公司帕尔来打头阵。要知道,可口可乐一直都不喜欢收购对手公司,可口可乐印度公司的前执行官拉加说,艾斯戴尔让他放手去做。
  艾斯戴尔的坚持是正确的。在后来的一次董事会会议中,郭思达为他的自作主张叫好,因为可口可乐一举占领了印度60%的软饮料市场。
  从改革派到保守派,究竟是什么改变了艾斯戴尔?
  在有着120多年历史的可口可乐,改革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想想1985年的那场风波吧。当时,郭思达投入400万美元,与时俱进地推出了新口味的可口可乐,此后的几个月,公司800条电话线上电话不断,消费者们很生气,“就像可口可乐刚杀了上帝似的”。一位退休的空军军官说,他曾在遗嘱中要求把骨灰封在一只可口可乐易拉罐里,然后埋在阿灵顿国家公墓,但现在他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个安排。
  可怜的郭思达当时就连睡觉“每个小时都会哭着醒来”,新可口可乐彻底失败,更名为经典可口可乐的老可口可乐又杀了回来。
  可口可乐做惯了老大,当它试图对新的市场环境作出调整时,它的历史给它戴上了镣铐。在生产瓶装水方面,它动作迟缓;收购佳得乐的机会,它轻易放过;竞购南海滩饮料公司时,它拖拖拉拉。
  评论认为,最大的阻碍也许来自可口可乐的董事会。
  瓶装水出现的时候,公司一位董事曾把它称为“毫无出路的低利润产品”。公司认为,运动饮料、能量饮料和咖啡饮料是低销量产品,成不了大气候,所以很晚才加入这些产品的竞争。
  董事会还拒绝收购运动饮料公司佳得乐,它后来被百事公司买走了。“这是可口可乐犯下的一个转型性的错误。”一位资本市场分析师说。
  可口可乐的董事会算得上是美国公司里最长寿的了。11位董事会成员的平均年龄是68岁,其中,有8位已经在董事会呆了不下10年,有4位呆了不下25年,他们的平均任期是16.6年,相当于《财富》500强公司平均水平的两倍。与之相对,百事可乐10位董事会成员的平均年龄是59岁,平均任期是6年。
  董事会坚若磐石,管理层却走马灯似的换。郭思达死后的10年,可口可乐有过三个首席执行官,三个法律总顾问,四个首席运营官,四个北美区总裁,六个首席市场官。总裁这个职位则空了好几年。
  
  亡羊补牢:“可口可乐不只是蹒跚学步”
  
  “人们总是追求短暂的喜悦,但问题在于,这并不是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没必要把房子都赌上。”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在艾斯戴尔的带领下,可口可乐正试图变成一个积极的买家。对这家从未进行过如此大规模收购的公司来说,与Glacéau的交易是一个里程碑,此项交易如果通过,可口可乐非碳酸饮料的产品线无疑将得到显著增强。
  25日消息公布当天,可口可乐的股价上涨了65美分,以51.89美元的价格收盘。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师佩克列洛认为,照现在的势头发展下去,可口可乐能在接下来的5年里维持两位数的增长。
  有人对此深表怀疑。可口可乐目前80%的业务都来源于苏打水,而且以苏打水为中心的战略并未发生任何改变。
  “我们是可口可乐公司,我们必须首先让碳酸软饮料发展,如果我们不能,谁相信我们能发展其它饮料呢?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碳酸软饮料还有大量机遇——不只是在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这些快速增长的市场,而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艾斯戴尔在发表演讲时说。
  然而,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nformation Resources的数据,2006年,碳酸软饮料的销售额下降了1.4%,至133亿美元。与之相对,能量饮料的销售额上升了44.6%,至6.37亿美元,瓶装水的销售额上升了14.4%,至46亿美元,运动饮料上升了10.8%,至16亿美元,即饮的茶和咖啡上升了25.4%,至12亿美元。
  咨询公司Bevmark的总裁皮尔科经常批评可口可乐以苏打水为中心的战略,他评价收购Glacéau是一个很好的改变,但是,他认为可口可乐需要有更大的创造性并在新兴市场投入更多的资源。
  “即便是偶像,也必须随着时代和新一代年轻消费者的改变而改变,”皮尔科说,“就是大致看一下可口可乐的产品,也能看出他们缺少创造性,不敢冒险,没有在新产品上大力投资。艾斯戴尔却对自己的蹒跚学步相当满意。”
  对此,艾斯戴尔反击说,可口可乐现在准备做更多尝试,而不只是蹒跚学步——就像收购Glacéau所显示的那样。另外,可口可乐够大了,他们会在行动之前深思熟虑。
  “人们总是追求短暂的喜悦,”艾斯戴尔说,“问题在于,这并不是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没必要把房子都赌上。”
其他文献
焦点  高盛离场谁之过  美的的资本残局    “我们引进高盛作为战略投资者这件事,算是彻底完结了。”这场期待已久的资本盛宴终于在未能开席的情况下散场。    “此次定向增发失败双方都没有责任,美的和高盛都是在按合同办事。现在双方的合作已经终止了。”到目前为止,美的的官方表态成了备受资本市场和业界瞩目的美的电器引资高盛失败后的唯一声音。  8月30日,A股市场上的家电行业第二高价股美的电器(000
期刊
专栏作家乔的导师过生日,乔想送他一份特别的礼物——导师的第一本专著,导师写了一辈子的书,处女作却未能保留下来,不免遗憾。在经常淘书的孔夫子旧书网上,乔发现有人拍卖此书,他出价1000多元,居然都没抢到。最后,经过孔网的协调,原本要拿这本书作博士论文资料的买受人把它让给了乔,自己复印了事。  买你买不到的书,是孔网的招牌。2006年,北大教授陈平原在这里拍到了章太炎的《国故论衡》初版本。同年,中国收
期刊
新宁波帮李如成 郑永刚  资本催肥雅戈尔杉杉    因参股首批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雅戈尔(600177.SH)和杉杉股份(600884.SH)成了股民们热烈追捧的明星。  有趣的是,这两只股票的幕后是两个同处一座城市、一个行业,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好朋友的宁波商人。他们同为“新宁波帮”的中坚力量。  在这一轮以“资产证券化”为大背景的全国资本运动中,新宁波帮再次挺立潮头,不但用巨额收益夯实了自己的经
期刊
阿里巴巴的7000余名员工最近被一种莫名的兴奋包围着,当然,还有一如既往的忙碌。他们甚至能想象到: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挂牌交易时将是怎样的盛景。10月23日,来自香港投行的消息称,阿里巴巴(Alibaba.com,新上市编号:1688)已获得了超50倍、总额超600亿美元的认购,也充分支持了这一预见。最为重要的是,他们之中70%的人,将一夜之间变为“小富豪”。  尽管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公司尤
期刊
环境对领导力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对于领导人来说,他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所处的环境如何,必须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  在亚洲,有一大批快速发展的企业。比如三星,它的市值每年增长30%左右,即使在西方人看来,这都是不可思议的。又比如ICICI Bank,印度一家银行,1989年,我见过它的CEO,我的同事当时批评我,你去见他干什么,那不过是鸡块大的一个公司,我们要处理的是大客户,可是,你们知道它现在的市值
期刊
“如果你不相信我们在开启一个大时代,你一定是一个白痴!”管理学家汤姆·彼得斯在《追求卓越》一书中的断喝,也许更适合于中国改革开放这30年的历程。  这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艰难转型,压抑太久的商业力量爆发出惊人的威力。短短30年,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是如何从萎靡不振变成精神抖擞的,看到中国企业是如何从穷酸自卑变成强大自信的,看到中国企业家是如何从懵懂茫然变成镇定自若的。  
期刊
5月里坐过山车,6月权证也疯狂。广大投资者们被股市的风险“教育”得晕头转向,忙不迭地减仓、清仓、建仓、调仓、割肉、抢反弹,而监管部门忙着研究怎样的组合拳才能让股市不大涨大跌,职能部门出台每一项政策都要仔细斟酌,稍不留神,就会被投资者骂个狗血喷头。  整个市场都变得战战兢兢,首鼠两端。唯一能够笑看风云变幻的恐怕就是负责“教育”股民的券商了。潮起潮落都会有大笔的佣金进账,而权证市场更是墙里开花墙外香,
期刊
影响力  被杰克·韦尔奇放弃的纳尔代利  救克莱斯勒也救自己    败走通用电气和家得宝的纳尔代利能在克莱斯勒反转败局吗?    震惊,失望。鲍勃·纳尔代利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在纳尔代利与伊梅尔特竞争通用电气CEO的比赛中,杰克·韦尔奇选择了后者。“鲍勃很努力,他是一个有梦想的人。”韦尔奇曾这样公开评价他,却最终选择了伊梅尔特。纳尔代利不解,他想知道为什么。  但没有人告诉他。  几天之后,当猎
期刊
文|本刊记者 朱雪尘/图|本刊记者 梁海松    黑石集团6亿美元入股蓝星集团,激起千层浪。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资产管理公司及金融咨询服务提供商,美国最大的私募投资基金(PE),黑石集团在中国的首笔投资落在“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蓝星集团”),使一向低调的蓝星集团成为媒体、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急需了解的对象:蓝星是谁?蓝星是做什么的?蓝星的历史和现状是怎样的?蓝星凭什么受到黑石的青睐?蓝星
期刊
汤世生是中国证券行业的风云人物,早年从湖南财经学院弃教从商之后,历任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副总裁、银河证券副总裁,一直到现在A股上市的两家“正宗券商股”之一宏源证券董事长兼总经理。  很多人对汤世生的言论颇为熟悉,却不知道他退休之后的打算。事实是,在网络那个虚拟社会里,汤世生还有一个名字,叫“八年网工”,经营着一个名为“抗战”的网站,这是祭奠八年抗日战争中那些阵亡烈士的平台。让汤世生在1996年下定决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