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流浪的乡愁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dmer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成为一道巨大的时代景观。许多人背井离乡,在繁华芜杂的城市安营扎寨。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享受着城市“文明”生活的同时,也在寻求着精神的高地和灵魂的寄托。
  作家会比一般人更敏感、更深切地体味到时代变迁对人心灵的折射。沈俊峰的散文集《在时光中流浪》便是这种时代变幻与阵痛中内心深处最灵敏、最深情、最清醒的咏唱。
  “六零后”作家沈俊峰充满了激情和理想,从大别山到省城,从省城到北京,一路追寻着文学的梦想。《在时光中流浪》的部分篇章,作家尽情地释放了萦绕在心间的乡愁,痛痛快快地表达了对于故土的眷恋。这种对乡土眷恋的表达,遥想故乡的美好与温暖,其实是对都市生活的反思和批判,是对城市人现实生存状态的一种思索和希望。
  作为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作家,对于原乡故土回忆的书写并不在少数,可能是作家出于职业的习惯,在描写故乡时,不自觉地喜欢“添油加醋”,笔下的故乡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有一种陌生感。而读散文集《在时光中流浪》,全然没有这种感觉。相反,作者是以沉稳、朴素的叙述方式,真实地再现那个已经迷失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的故乡。
  作家在后记里这样写道:“我的散文就是我流浪的心情和足迹,对于时光,我常常有一种恍惚,过去了的,像云烟散去,时常模糊,只有在这些文字中,我才会触摸到自己内心与情感的某些意绪和存在。哦,我的生活中还有这些事,还有这些人,让我记忆,记我感动。”
  沈俊峰出生于皖北大平原,成长于大别山区,师范学校毕业后做过教师,后又做期刊和报纸编辑、记者,对乡村与城市生活的角角落落,他都有着深刻的体验。工作之余,他把自己的心交给了文字,挥洒笔墨,在散文的世界里酣畅淋漓地书写人生的体悟、心灵的律动,还原故乡的风物人情,试图构建一个“故乡的乌托邦”。全书60篇散文中,他写得最多的、写得最精彩的篇章,就是他日思夜想的故乡,尽管他在京城衣食无忧,可是在他看来,故乡最有精神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乡村和城市生活,是两条不同的轨迹。乡村生活中的时间是舒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质朴善良的,没有勾心斗角和激烈的财富比拼。乡村充满原始的野性,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富有蓬勃的朝气,田野、河塘、树林、村庄、炊烟乃至崎岖的乡间土路,给人惬意之感,直抵人们追求自由的灵魂。城市人现在之所以乐意到偏远的乡村度假、劳作,更多的是为了寻找最本真的自我。如果这个世界上失去了乡村,那么是否也意味着世界开始走向衰败?
  对于家乡的植物,沈俊峰可谓情有独钟。他在《寂寞映山红》中写道:“常常梦见映山红,这种又被人称作杜鹃的山间野花,漫山遍野,宛若春天点燃的激情,灿烂奔放。那是生命的记忆,虽然遥远,却清晰而泥香,沃土一般茁壮着生命的年轮。”他记忆中家乡的映山红,在山坡上挤挤挨挨地绽放,红的、粉的、紫的、白的,热闹非凡。在他眼中,映山红和牡丹、玫瑰、郁金香完全不同,习惯在贫瘠的土壤上生长,若在寻常人家的院落里种植,花朵绝不会绽放。映山红有如此的骨气和傲气,其高贵的品质让一些人感到汗颜。
  沈俊峰除了赞赏映山红的品格,对于家乡的野兰花,也同样推崇。在《大别山的兰》一文中,他这样写道:“无花它是草,有花它幽香,任其寂寞花凋零,不惧风雷电,来年更芳华。”野兰花生命不败独芬芳,这又是何等的君子情怀!
  总体上来看,《在时光中流浪》这本散文集中,沈俊峰是用文字表达着如泣如诉的乡愁,他对于正在强势发展的现代社会和都市文明,保持着冷静的观察和辩证的认知,呈现出历史进程中人们应有的清醒、睿智和超越的精神维度。
其他文献
舟山,中国最大的群岛,最大的渔业生产加工基地,第一个国家级海洋经济新区。考古发现5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马岙唐家墩原始村落,据称是中国稻作文化流向日本的经传地。舟山古称海中洲,春秋称甬东,唐代置县,几经兴废,几经磨难。在结束明清几百年岛人内徙和海禁后,舟山有了大批以宁波镇海、鄞县等地为主,来自东部多个省份的大陆迁民。靠海为生的岛民开始了“开门见大海, 出海靠木船, 船上一枝橹, 摇遍四海路”的生
期刊
作为“青年中国行”2015暑期调研实践后续活动之一的校园汇报会连日来在各参加活动的高校中展开。汇报会上,调研团队的成员与在场的师生分享了调研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得,并展示了调研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学生反响热烈,均希望投身最广阔的社会实践,不断拓展人生的维度。  “青年中国行”2015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实践项目校园汇报会华东政法大学专场10月22日在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团学活动中心三楼成功举行。董姝
期刊
冬季挟威而至,北风呼号,冰临城下。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还有一件更让人震惊和寒心的事件: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大川镇和宝兴县蜂桶寨乡新华村等地,以“低效林改造”为名义的近2万亩大面积天然林遭皆伐!  毁林位于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内,200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自然遗产。  这块相当于四分之三个成都市面积的天然林惨遭皆伐,不用闭上眼睛,我们都能想象到那是何等惨烈的场景!这片曾经生机盎然的
期刊
我算是人文学者里面最早关注垃圾问题的人。从国内领域来看,也许是最早关注者之一吧。90年代初,我就从物理学的视角,即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视角研究这个问题。当时国际上逢“生物圈2号”失败。在“生物圈2号”建造的时候,我就预言它会失败,失败的原因就是垃圾处理不了。垃圾问题在我看来是一个工业文明的内在问题。进入工业文明之后,从现实物质的层面上来看,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人自身成了造物主,人类开始造物
期刊
垃圾围城!北京城已经被星星密布的垃圾堆包围;上海垃圾围城,16天累积的垃圾可堆成“金贸大厦”;广州垃圾围城,每天生活垃圾量相当于4450头大象的重量;杭州垃圾围城……  据统计,垃圾产量正以10%的速度逐年增加,我国现有的688座大、中城市中,已有200多座处于垃圾山的包围之中。  《2014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显示,2013年,全国261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达1614
期刊
“中国宣纸之乡”泾县,流传着一种说法,“章渡干子孤峰的伞,黄田的姑娘不用拣”。孤峰油布伞是中国古老制伞工艺的延续,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  1949年9月,我虚年九岁还欠两个月,父亲为我报名就读孔城小学的三年级。上第一节数学课时,我稀里糊涂,什么也不懂,惶恐之下背起书包,一股脑儿跑回了家。  我告诉母亲,不想上学了。母亲急了,好说歹说:“读书能做大事。”“不到学你就去捞狗屎。”“只要你到
期刊
谈生活垃圾问题有许多视角,我从生活垃圾的产生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角度谈一谈感受和经验。事实上,只要生活就会产生生活垃圾,但如果人们有节约意识,有垃圾变废为宝的意识,主动改变一下传统习惯就会有令人惊喜的成果。比如北京烤鸭,原来是用桦木慢慢烧烤,烤鸭的过程有灰烬和污染气体排放。现在用电热炉替代桦木烧烤,就没有焚烧的粉尘污染。我建议这应当是值得提倡的烧烤业的一场普遍性的转变,不是个例的变化,因为它符合或
期刊
陈英是个“川妹子”,有着对陶瓷艺术的执着和创作上的率真。1992年,她考入中国唯一一所陶瓷高等学府——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设计专业,开启了她对陶瓷艺术的不懈追求。景德镇陶瓷学院是具有百年历史的陶瓷教育专业学府,前身为1910年创办的中国陶业学堂,肩负着培养陶瓷艺术创作人才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更是当代陶瓷艺术传播的摇篮。“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是命运的安排,让我得以用瓷的语言演绎生命的精彩。”硕士研究生毕业
期刊
孙恒,社会工作者、民谣歌手,生于陕西安康,祖籍河南开封。1998年他辞去中学音乐教师工作,带着一把吉他,游吟祖国各地。2002年他在北京发起创办社会公益组织“北京工友之家”,随后又陆续发起创办:新工人艺术团、同心实验学校、同心互惠商店、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工人大学、同心农园。现任北京工友之家总干事、新工人艺术团团长。  2015年11月,孙恒推出了首张叙事民谣专辑——《我的吉他会唱歌》。本张专辑包
期刊
龚文宣先生居住在北方二十六年了,作为一个北漂的游子,灌江成为他情感的出口和灵魂的依托。由于爱得深沉,流淌的语言才显得真挚纯粹,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在我看来,《新银行行长》既是一部权术与智谋较量的现实小说,也是一部荡气回肠的情感小说,更是一部追问人性与命运的理性思维小说。  毋庸置疑,作者具有大视野和大情怀。《新银行行长》不仅揉合了经济、金融、哲学、宗教、建筑、诗歌、戏剧、音乐、特色语言等众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