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偶然的机会,我在报亭看见《青年心理》杂志,好奇心的驱动,就买了一本。那时候,我正在为辞职的事情郁闷烦恼。就像第八期中《我,属于你吗》里面的主人公一样,当然,我没有他那样有魄力,敢立刻就辞掉“铁饭碗”的工作。
毕业后,我很幸运地被一家事业单位录用了,对于没有任何背景的我来说,能得到这份工作成了家人炫耀的资本,而且我也成了亲朋好友羡慕的对象,但其中的滋味只有我能了解。在外人眼里我的工作既干净又清闲,薪水也还可以,接触的也都是高学历的人群。可工作三年了,我实在无法忍受这种像毛毛虫一样的体制,工作环节不但散漫,而且毫无逻辑性,干起活来就像一窝蜂一样,遇到了问题又互相推脱指责。它似乎要一点点熬干你的热血,然后告诉你:这就是社会。不用说找到工作的感觉,就连想起来也成了一种煎熬。
看到那篇文章里的“我”还有“的哥”,真的很羡慕他们。
“我”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飞快地离开了铁饭碗——我很想像他一样,能果断地做出去留的决定,但我总是在犹豫,一方面是家人给予的厚望,一方面又想到外面去闯一闯,想知道自己到底有几两。思量半天,我还是不知道要怎样,也许这也和我本人的性格有关吧。
至于那位“的哥”,他就更令人羡慕了,因为他明确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并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努力着。我有时候真的很好奇,我们周围真的会有这样的人吗?他们怎么能活得如此洒脱,最起码在外人眼里是这样的。为什么我就做不到呢?我在怕什么呢 ?害怕丢了家人的脸面,害怕下次没有这么幸运,害怕以后不能再这样悠哉地混日子……我怕的真的很多呢。
在文章的结尾处,“的哥”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其实要判断自己是不是属于这个群体,很简单,只要看你和他们说话的口吻就知道了。你们是一块儿的,你就会说“我们”,否则,你会说“我”和“你们”。为什么这句话给我的触动这么大?就好像是说给我听的一样。是呀!在这样的复杂纷乱的社会里,我们一直渴望找到归属感,希望能属于一个地方、一个团体,然后为之努力,付出艰辛与汗水。
我就是需要这么一个地方,这么长时间郁闷的根源也应该在此——我不知道自己属于什么,又应该去哪里,换句话说我的心一直在游荡……真的很迷茫,难道每一个从山村里出来的孩子都要在大城市里挣扎吗?然后才能有新的突破?看着故事的主人公在劫难后,更加认清自己的路,并且找到了自己的归宿;看见“的哥”又找到了新的方向,我真的很羡慕,因为他们的心都安定了。
我呢,我的心要属于哪里?哪里又将是我的归宿?我依旧在寻找,只是不那么痛苦地挣扎了。这篇文章让我想了很多,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现实中的我,不能像故事中的人一样洒脱,但我越来越相信,有一天我也会找到一个属于我的地方,现在要做的,是耐心地等待,好好地修炼自己,为那个机会做好准备。这段时间以来,看着身边的朋友,慢慢地都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归属,我更加地坚信未来。
很庆幸在烦恼时,读到了那篇文章。感谢《青年心理》,虽然,你没给我一个明确的答案,却启发了我,让我在思考中,找到一个可以期待的方向。
编辑/李一茗[email protected]
本期杂志中,是否有某篇文章能给您一些帮助或启示,您有怎样的想法和感受,很希望您能讲给我们听。
来信请寄:北京市朝阳区北三里屯南30楼南院(100027)“编读往来”栏目收 Email:[email protected]。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和真实姓名,方便我们给您邮寄杂志。
毕业后,我很幸运地被一家事业单位录用了,对于没有任何背景的我来说,能得到这份工作成了家人炫耀的资本,而且我也成了亲朋好友羡慕的对象,但其中的滋味只有我能了解。在外人眼里我的工作既干净又清闲,薪水也还可以,接触的也都是高学历的人群。可工作三年了,我实在无法忍受这种像毛毛虫一样的体制,工作环节不但散漫,而且毫无逻辑性,干起活来就像一窝蜂一样,遇到了问题又互相推脱指责。它似乎要一点点熬干你的热血,然后告诉你:这就是社会。不用说找到工作的感觉,就连想起来也成了一种煎熬。
看到那篇文章里的“我”还有“的哥”,真的很羡慕他们。
“我”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飞快地离开了铁饭碗——我很想像他一样,能果断地做出去留的决定,但我总是在犹豫,一方面是家人给予的厚望,一方面又想到外面去闯一闯,想知道自己到底有几两。思量半天,我还是不知道要怎样,也许这也和我本人的性格有关吧。
至于那位“的哥”,他就更令人羡慕了,因为他明确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并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努力着。我有时候真的很好奇,我们周围真的会有这样的人吗?他们怎么能活得如此洒脱,最起码在外人眼里是这样的。为什么我就做不到呢?我在怕什么呢 ?害怕丢了家人的脸面,害怕下次没有这么幸运,害怕以后不能再这样悠哉地混日子……我怕的真的很多呢。
在文章的结尾处,“的哥”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其实要判断自己是不是属于这个群体,很简单,只要看你和他们说话的口吻就知道了。你们是一块儿的,你就会说“我们”,否则,你会说“我”和“你们”。为什么这句话给我的触动这么大?就好像是说给我听的一样。是呀!在这样的复杂纷乱的社会里,我们一直渴望找到归属感,希望能属于一个地方、一个团体,然后为之努力,付出艰辛与汗水。
我就是需要这么一个地方,这么长时间郁闷的根源也应该在此——我不知道自己属于什么,又应该去哪里,换句话说我的心一直在游荡……真的很迷茫,难道每一个从山村里出来的孩子都要在大城市里挣扎吗?然后才能有新的突破?看着故事的主人公在劫难后,更加认清自己的路,并且找到了自己的归宿;看见“的哥”又找到了新的方向,我真的很羡慕,因为他们的心都安定了。
我呢,我的心要属于哪里?哪里又将是我的归宿?我依旧在寻找,只是不那么痛苦地挣扎了。这篇文章让我想了很多,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现实中的我,不能像故事中的人一样洒脱,但我越来越相信,有一天我也会找到一个属于我的地方,现在要做的,是耐心地等待,好好地修炼自己,为那个机会做好准备。这段时间以来,看着身边的朋友,慢慢地都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归属,我更加地坚信未来。
很庆幸在烦恼时,读到了那篇文章。感谢《青年心理》,虽然,你没给我一个明确的答案,却启发了我,让我在思考中,找到一个可以期待的方向。
编辑/李一茗[email protected]
本期杂志中,是否有某篇文章能给您一些帮助或启示,您有怎样的想法和感受,很希望您能讲给我们听。
来信请寄:北京市朝阳区北三里屯南30楼南院(100027)“编读往来”栏目收 Email:[email protected]。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和真实姓名,方便我们给您邮寄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