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对象性节目日趋发展成熟的今天,对农节目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通过对中央电视台《乡村俱乐部》、湖南卫视《乡村发现》等对农节目的主持人风格特征的研究,发现从上到下的对农节目需要解决好主持艺术的定位问题。从对农节目的内容、节目的形式和受众群的多元化调查发现,对农节目必须在内容上贴近农民、在形式上突破创新,重视观众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心理需求。同时,对农节目主持人要增强现代传媒意识,按照农村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创新和拓展,使主持风格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对农节目 主持艺术 定位 多元化
对农节目主持艺术风格定位的必要性
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需要有风格各异的主持人,而不同气质、不同素养和专长的主持人,也只有找到最适合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也使节目因为有了自己而增光添彩的主持岗位,这样的主持人才叫“适得其所”,才能“人尽其用”。如何得“所”,如何适“所”,这便是一个“定位”的问题。主持人“定位”是实现电视节目有效传播的前提,是树立权威形象的必要手段,是主持人提高自身素质、扬长避短的需要。这是广义地说主持人为什么要在节目中寻求定位。而对农节目是一种对象性节目,其对象的特殊性及表现的特殊性,更要求主持人在节目中找准“定位”,这样才能更利于节目的有效传播,才会吸引更多的观众。因为从观众的角度来说,电视节目栏目化培养了他们定向收看心理,观众希望从知识性栏目里获得知识、从娱乐性栏目里享受轻松。而对农节目应该算是知识性与娱乐性结合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栏目,那些知识和轻松都是通过节目主持人传递给观众的。观众对主持人的品评和认可,充分说明了该节目主持人形象定位的准确性。主持人的个性形象、风格特点要与节目(栏目)的风格相一致、相合拍,一旦相悖,不仅主持人失败,节目也会随之失败。
主持人内涵修养是影响艺术风格定位的因素之一。现今社会,电视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信息传播途径,各种各样的文化与知识无不以电视等媒体为载体,通过信息传播进入千家万户,影响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而这种传播的管道虽然是电视等媒体,但是将这些文化知识组织起来、传播出去的是与受众面对面的主持人。主持人是知识文化宝藏的发现者和开拓者,是知识文化的传播者。对于我们这种农业节目,它的领域实际上是很宽泛的,其中还有很多细分化的内容。比如,节目是面向北方还是南方,要是面向北方就要说种小麦,但是面对南方就要说种水稻。再如,今天这期节目要介绍的是多种农产品,那关于这些农产品的知识,我们作为主持人就应当有充分了解。还有,如果当我们深入到农村做实地采访,那就要了解农民的生活习俗等,这些就需要主持人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必要的科学素养以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作为对农节目的主持人,他的个性要与其主持的节目(栏目)的风格相一致、相协调,主持人只有熟悉农村节目的特点,才能够更好地驾驭节目,充分展示其个性。对农节目也只有通过主持人出色的个性表现,才能够实现其独特的风格。
节目内容是影响主持风格定位的因素之二。农村节目决定了节目内容必须围绕着“三农”问题展开,节目的题材要贴近“三农”、贴近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受众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伦理观念、审美观念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朋友不仅要“看节目”、要“听节目”,而且要参与节目,他们要“说”、要“讲”。对农节目创新的水平要体现在通过受众积极参与节目,真正帮助农民朋友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实际问题。为了使参与和服务更好地结合起来,节目内容一定要是农民喜欢的。许多台开办了《农民话题》、《集思广益》、《农商对话》等栏目,也可以设置一些小板块,如帮助贫困村脱贫板块,剖析贫困的原因,找出贫穷的症结,和村干部、农民一起讨论致富出路,从智力上给他们一些帮助,或呼唤爱心,发动一些企业来帮助他们提供技术、资金,甚至可以建一批由企业命名的希望工程,把企业对节目的兴趣转移到农民身上。如以“一封家书”的形式,讲述农民工在城里的奋斗经历及感情变化,以此拨动城里人和乡下人的心弦,从而体现节目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并以农民的视角,描绘新农村蓝图。并且,对农节目还讲究实用性,这个主要是体现在一种服务意识上,如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给农民提供些实实在在的帮助,具体到设置发家致富板块,为农民提供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介绍致富的故事人物和农村生活中的小窍门等。所以,做农村节目主持人,必须关注扎根于生活、泥土的乡村故事、乡村新闻、乡村趣事等,必须关注农民生活,把握农业走势,了解中国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专业化的进程。尽全力做一名在“三农”领域内的专家型主持人,关注农民朋友的生存、发展和民主等各个方面的权利,全方位为农民服务。
节目形式是影响主持风格定位的因素之三。目前许多农村节目大多偏重于传播农业知识、传授致富经验等科普资讯内容,导致对农节目形式单一。如今,农民生活富裕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他们不仅需要传播知识的资讯类节目,也需要好看的电视剧和娱乐节目。比如央视《金土地》栏目推出的特别节目《乡村俱乐部》大打娱乐牌,用擂台赛的形式推广农业知识,成为农村节目娱乐化的典型代表。回顾1993年浙江台的对农节目《农村大市场》,它所呈现的节目结构与特色,在当时的年代是最具典型性。节目以“拉着农民的手,跟着市场走”为主线,集思想性、新闻性、服务性于一体,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贴近农民生活,富有地方特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当年是一个市场条件下对农节目新的成功尝试。时隔近20年,如果再拿出这样的节目,恐怕受众就不解渴、不满足了,这就要求对农节目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创新。湖南台的《乡村发现》栏目,采取“边走边发现”的形式,在行走中给人带来美好的感觉,增强了农民朋友致富的信心和目标,节目播出后收视率一直保持良好势头。总结起来,感到他们的节目主持、编串的多样化、整体化突出,节目内容、形式、风格都凸显各异和明快,受众喜欢看、愿意参与,关键一点离不开具有个性特征的优秀节目主持人,是他们把节目做活了、主持活了。
受众群是影响主持风格定位的因素之四。作为农业节目主持人,面对的观众大多是农民。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民的审美情趣、农民的视野、农民接触的人群、农民所处的环境是决定节目主持人风格的重要因素。如果农村节目主持人说话拿腔做调、嗲声嗲气、媚态、轻佻,农民朋友自然接受不了。因此,在主持节目时,主持人应该怀着真诚的心态面对他们,语言应该平和、通俗,要像唠家常一样亲切、自然,要根据节目的宗旨要求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完全融进农民的生活和情感当中。作为对象性主持人还应当深入到生活中去调查、采访、了解农民的所需所求,及时在农民朋友中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和各地的致富典型,推进节目的健康发展。如湖南电视台,他们就在节目播出后期,邀请观众代表、资深记者、审片领导和监评专家,与《乡村发现》栏目组一起探讨如何搞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工作。只有这样不断地迎合观众需求、不断地加深观众和节目的感情,节目才会做得更好看、更生动、更有真情实感。
对农节目应当坚持在农村特色的基础上发展多元化主持风格。具体节目应该做到具体分析,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不断发展和完善对农节目的主持形式。
分析对农节目主持存在的问题
目前一些对农电视节目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如下:一是有的节目忽视了大多数农民观众的需求,缺乏可视性,因而收视率不高;二是有的节目在创新的道路上,找不到正确的发展方向,仍然沿用较传统的、较单调的节目风格和主持习惯。那么,在研究对农节目中,究竟节目是以强化服务“三农”作为栏目的宗旨,还是淡化“农”味,办成“快乐乡村”?通过对近期上星的对农节目分析发现,部分对农节目的确有淡化“农”味的倾向。比如,《金土地》改版时就曾经面临是继续在农业这条“广阔的道路”上走下去,还是变成娱乐化的选择。最后它还是放弃了纯农业的内容与形式,而走进了娱乐渠道,对此栏目全国受众还是非常关注的,关注就体现了热衷,就有相对的受众群体,节目就要抓住这些受众,满足他们的口味,办好对农节目。有的对农节目在宣传乡村民俗文化时,显现出带有一些迷信、愚昧的色彩,为了追求时尚,把节目与大赛连在一起,收获大赛、硕果大赛、收割大赛都很有意义,可是还在屏幕上出现过看相、看风水比赛,尽管主持人与编导对此持批判的态度,但正面点评和引导的分量明显不足,这样的节目带给观众的不是心灵上的愉悦,而是视觉上的负面刺激。还有的节目脱离农村现实太远,缺乏科学根据,宣传效果不好。如节目中有这样的报道,赞扬某地的瓜果蔬菜是“喝牛奶长大的葡萄”、“用矿泉水浇种的西瓜”,还有说“用蜂蜜养出来的猪”等,这有误导农民的倾向,正因如此,对农节目主持风格的定位就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去纠正和解决。
关于如何解决对农节目主持存在问题的思考
电视节目作为农村的公共产品,要有益于推动和引导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镇创建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开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对农节目的主持人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宣传对象,熟悉对象,成为对象的知心朋友,以至主持人的思想感情与宣传对象融为一体。
对农节目的主持人只有对农民有了爱心和感情,才能热情地为对象服务。在宣传内容上做到有的放矢,安排好适合农民朋友特点、爱好和兴趣的话题,并且千方百计地引导农民朋友参与节目。如有的对农节目把农民朋友请到现场成为节目的主角,主持人和他当场探讨致富路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议论,畅谈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问题后面蕴涵着什么,它给人们一种启示,引导广大观众和主持人一起去观察、分析、思考。同时,对农主持人还起到连接城乡之间的“牵线搭桥”作用,让城里人也喜欢这个节目,让市民关注“三农”的现状,这样也有利于在农村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综上分析,我们看到对农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对农节目一般都是由若干个具有特色的小栏目构成,这些小栏目之间要通过主持人的精心编串才能使它们拼合成一个完整的节目,主持人不仅有效地密切了栏目与栏目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彼此间的交流、沟通也是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关键所在。对农节目主持人素质要求更高,要不断地学习,因为他们既要完全了解国家农业政策、农业科技信息、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还要熟悉自己所处地域的民风、民俗,领会对农节目主持人的特殊向导、引导作用是其他节目所不能比拟的。当前对农节目主持人首先要在增强服务性、实用性、引导性、前瞻性上下工夫,然后还要注重提升、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为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把对农节目办得对“三农”有用、有益、有效。
对农节目主持人的风格是否还会有创新,怎样在节目中运用主持人的特长寓教于乐,怎样通过主持人的表现使得整个节目不低俗又容易让更多农民、百姓接受等问题,仍然是一个值得继续探讨的话题,希望对农节目主持人紧紧抓住我国农业大国的这个中心,为7亿农民办好对象性节目。
参考文献:
1.任远、曲晨曦编著:《电视主持人300问》,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年版。
2.李元授:《节目主持人》,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吴郁:《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董娟:《农村节目主持人风格定位》,《声屏世界》,2008(11)。
5.沈力:《我怎样当节目主持人》,《当代电视》,1987(3)。
6.韩德良:《新机遇下对农电视节目的创新》,《中国记者》,2006(6)。
7.廖艳君:《关于开拓农村电视节目的思考》,《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
编校:施宇
关键词:对农节目 主持艺术 定位 多元化
对农节目主持艺术风格定位的必要性
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需要有风格各异的主持人,而不同气质、不同素养和专长的主持人,也只有找到最适合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也使节目因为有了自己而增光添彩的主持岗位,这样的主持人才叫“适得其所”,才能“人尽其用”。如何得“所”,如何适“所”,这便是一个“定位”的问题。主持人“定位”是实现电视节目有效传播的前提,是树立权威形象的必要手段,是主持人提高自身素质、扬长避短的需要。这是广义地说主持人为什么要在节目中寻求定位。而对农节目是一种对象性节目,其对象的特殊性及表现的特殊性,更要求主持人在节目中找准“定位”,这样才能更利于节目的有效传播,才会吸引更多的观众。因为从观众的角度来说,电视节目栏目化培养了他们定向收看心理,观众希望从知识性栏目里获得知识、从娱乐性栏目里享受轻松。而对农节目应该算是知识性与娱乐性结合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栏目,那些知识和轻松都是通过节目主持人传递给观众的。观众对主持人的品评和认可,充分说明了该节目主持人形象定位的准确性。主持人的个性形象、风格特点要与节目(栏目)的风格相一致、相合拍,一旦相悖,不仅主持人失败,节目也会随之失败。
主持人内涵修养是影响艺术风格定位的因素之一。现今社会,电视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信息传播途径,各种各样的文化与知识无不以电视等媒体为载体,通过信息传播进入千家万户,影响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而这种传播的管道虽然是电视等媒体,但是将这些文化知识组织起来、传播出去的是与受众面对面的主持人。主持人是知识文化宝藏的发现者和开拓者,是知识文化的传播者。对于我们这种农业节目,它的领域实际上是很宽泛的,其中还有很多细分化的内容。比如,节目是面向北方还是南方,要是面向北方就要说种小麦,但是面对南方就要说种水稻。再如,今天这期节目要介绍的是多种农产品,那关于这些农产品的知识,我们作为主持人就应当有充分了解。还有,如果当我们深入到农村做实地采访,那就要了解农民的生活习俗等,这些就需要主持人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必要的科学素养以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作为对农节目的主持人,他的个性要与其主持的节目(栏目)的风格相一致、相协调,主持人只有熟悉农村节目的特点,才能够更好地驾驭节目,充分展示其个性。对农节目也只有通过主持人出色的个性表现,才能够实现其独特的风格。
节目内容是影响主持风格定位的因素之二。农村节目决定了节目内容必须围绕着“三农”问题展开,节目的题材要贴近“三农”、贴近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受众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伦理观念、审美观念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朋友不仅要“看节目”、要“听节目”,而且要参与节目,他们要“说”、要“讲”。对农节目创新的水平要体现在通过受众积极参与节目,真正帮助农民朋友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实际问题。为了使参与和服务更好地结合起来,节目内容一定要是农民喜欢的。许多台开办了《农民话题》、《集思广益》、《农商对话》等栏目,也可以设置一些小板块,如帮助贫困村脱贫板块,剖析贫困的原因,找出贫穷的症结,和村干部、农民一起讨论致富出路,从智力上给他们一些帮助,或呼唤爱心,发动一些企业来帮助他们提供技术、资金,甚至可以建一批由企业命名的希望工程,把企业对节目的兴趣转移到农民身上。如以“一封家书”的形式,讲述农民工在城里的奋斗经历及感情变化,以此拨动城里人和乡下人的心弦,从而体现节目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并以农民的视角,描绘新农村蓝图。并且,对农节目还讲究实用性,这个主要是体现在一种服务意识上,如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给农民提供些实实在在的帮助,具体到设置发家致富板块,为农民提供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介绍致富的故事人物和农村生活中的小窍门等。所以,做农村节目主持人,必须关注扎根于生活、泥土的乡村故事、乡村新闻、乡村趣事等,必须关注农民生活,把握农业走势,了解中国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专业化的进程。尽全力做一名在“三农”领域内的专家型主持人,关注农民朋友的生存、发展和民主等各个方面的权利,全方位为农民服务。
节目形式是影响主持风格定位的因素之三。目前许多农村节目大多偏重于传播农业知识、传授致富经验等科普资讯内容,导致对农节目形式单一。如今,农民生活富裕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他们不仅需要传播知识的资讯类节目,也需要好看的电视剧和娱乐节目。比如央视《金土地》栏目推出的特别节目《乡村俱乐部》大打娱乐牌,用擂台赛的形式推广农业知识,成为农村节目娱乐化的典型代表。回顾1993年浙江台的对农节目《农村大市场》,它所呈现的节目结构与特色,在当时的年代是最具典型性。节目以“拉着农民的手,跟着市场走”为主线,集思想性、新闻性、服务性于一体,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贴近农民生活,富有地方特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当年是一个市场条件下对农节目新的成功尝试。时隔近20年,如果再拿出这样的节目,恐怕受众就不解渴、不满足了,这就要求对农节目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创新。湖南台的《乡村发现》栏目,采取“边走边发现”的形式,在行走中给人带来美好的感觉,增强了农民朋友致富的信心和目标,节目播出后收视率一直保持良好势头。总结起来,感到他们的节目主持、编串的多样化、整体化突出,节目内容、形式、风格都凸显各异和明快,受众喜欢看、愿意参与,关键一点离不开具有个性特征的优秀节目主持人,是他们把节目做活了、主持活了。
受众群是影响主持风格定位的因素之四。作为农业节目主持人,面对的观众大多是农民。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民的审美情趣、农民的视野、农民接触的人群、农民所处的环境是决定节目主持人风格的重要因素。如果农村节目主持人说话拿腔做调、嗲声嗲气、媚态、轻佻,农民朋友自然接受不了。因此,在主持节目时,主持人应该怀着真诚的心态面对他们,语言应该平和、通俗,要像唠家常一样亲切、自然,要根据节目的宗旨要求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完全融进农民的生活和情感当中。作为对象性主持人还应当深入到生活中去调查、采访、了解农民的所需所求,及时在农民朋友中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和各地的致富典型,推进节目的健康发展。如湖南电视台,他们就在节目播出后期,邀请观众代表、资深记者、审片领导和监评专家,与《乡村发现》栏目组一起探讨如何搞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工作。只有这样不断地迎合观众需求、不断地加深观众和节目的感情,节目才会做得更好看、更生动、更有真情实感。
对农节目应当坚持在农村特色的基础上发展多元化主持风格。具体节目应该做到具体分析,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不断发展和完善对农节目的主持形式。
分析对农节目主持存在的问题
目前一些对农电视节目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如下:一是有的节目忽视了大多数农民观众的需求,缺乏可视性,因而收视率不高;二是有的节目在创新的道路上,找不到正确的发展方向,仍然沿用较传统的、较单调的节目风格和主持习惯。那么,在研究对农节目中,究竟节目是以强化服务“三农”作为栏目的宗旨,还是淡化“农”味,办成“快乐乡村”?通过对近期上星的对农节目分析发现,部分对农节目的确有淡化“农”味的倾向。比如,《金土地》改版时就曾经面临是继续在农业这条“广阔的道路”上走下去,还是变成娱乐化的选择。最后它还是放弃了纯农业的内容与形式,而走进了娱乐渠道,对此栏目全国受众还是非常关注的,关注就体现了热衷,就有相对的受众群体,节目就要抓住这些受众,满足他们的口味,办好对农节目。有的对农节目在宣传乡村民俗文化时,显现出带有一些迷信、愚昧的色彩,为了追求时尚,把节目与大赛连在一起,收获大赛、硕果大赛、收割大赛都很有意义,可是还在屏幕上出现过看相、看风水比赛,尽管主持人与编导对此持批判的态度,但正面点评和引导的分量明显不足,这样的节目带给观众的不是心灵上的愉悦,而是视觉上的负面刺激。还有的节目脱离农村现实太远,缺乏科学根据,宣传效果不好。如节目中有这样的报道,赞扬某地的瓜果蔬菜是“喝牛奶长大的葡萄”、“用矿泉水浇种的西瓜”,还有说“用蜂蜜养出来的猪”等,这有误导农民的倾向,正因如此,对农节目主持风格的定位就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去纠正和解决。
关于如何解决对农节目主持存在问题的思考
电视节目作为农村的公共产品,要有益于推动和引导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镇创建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开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对农节目的主持人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宣传对象,熟悉对象,成为对象的知心朋友,以至主持人的思想感情与宣传对象融为一体。
对农节目的主持人只有对农民有了爱心和感情,才能热情地为对象服务。在宣传内容上做到有的放矢,安排好适合农民朋友特点、爱好和兴趣的话题,并且千方百计地引导农民朋友参与节目。如有的对农节目把农民朋友请到现场成为节目的主角,主持人和他当场探讨致富路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议论,畅谈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问题后面蕴涵着什么,它给人们一种启示,引导广大观众和主持人一起去观察、分析、思考。同时,对农主持人还起到连接城乡之间的“牵线搭桥”作用,让城里人也喜欢这个节目,让市民关注“三农”的现状,这样也有利于在农村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综上分析,我们看到对农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对农节目一般都是由若干个具有特色的小栏目构成,这些小栏目之间要通过主持人的精心编串才能使它们拼合成一个完整的节目,主持人不仅有效地密切了栏目与栏目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彼此间的交流、沟通也是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关键所在。对农节目主持人素质要求更高,要不断地学习,因为他们既要完全了解国家农业政策、农业科技信息、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还要熟悉自己所处地域的民风、民俗,领会对农节目主持人的特殊向导、引导作用是其他节目所不能比拟的。当前对农节目主持人首先要在增强服务性、实用性、引导性、前瞻性上下工夫,然后还要注重提升、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为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把对农节目办得对“三农”有用、有益、有效。
对农节目主持人的风格是否还会有创新,怎样在节目中运用主持人的特长寓教于乐,怎样通过主持人的表现使得整个节目不低俗又容易让更多农民、百姓接受等问题,仍然是一个值得继续探讨的话题,希望对农节目主持人紧紧抓住我国农业大国的这个中心,为7亿农民办好对象性节目。
参考文献:
1.任远、曲晨曦编著:《电视主持人300问》,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年版。
2.李元授:《节目主持人》,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吴郁:《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董娟:《农村节目主持人风格定位》,《声屏世界》,2008(11)。
5.沈力:《我怎样当节目主持人》,《当代电视》,1987(3)。
6.韩德良:《新机遇下对农电视节目的创新》,《中国记者》,2006(6)。
7.廖艳君:《关于开拓农村电视节目的思考》,《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
编校: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