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平凡清贫的夫妻,他们用爱支撑着彼此,用孝心创造了奇迹,从而改写了“久病床前无孝子”的俗语……
杨要武和赵有先,一对平凡清贫的夫妻,然而他们却用爱、坚持和相互理解创造了一个奇迹。
2003年底,杨要武69岁的母亲由于脑溢血手术后成为了“植物人”,本来清贫的家为了照顾母亲倾尽所有,举债数万元。丈夫杨要武下岗在家靠低保生活,为了照顾母亲,他足不出户并包揽一切家务。妻子赵有先在外打工,每周只能休息一天,她除帮助丈夫照顾婆婆外,还要辅导女儿的学习。多年来,两人没有逛过街。从母亲成为“植物人”以来,杨要武就搬到母亲的房里,彻夜照顾母亲……终于,他们的孝心创造了奇迹——2004年8月,母亲开始恢复意识,到现在,母亲已经可以坐起来看电视,和人简单交流了。
孝子杨要武:我就要尽心服侍母亲
杨要武今年36岁,下岗前曾是一家塑料厂的印染工,后来厂里效益不好,他待岗在家,每个月靠领低保金生活。
2003年11月17日,杨要武说自己永远记得这一天。那天母亲余兰珍脑溢血第三次发作,眼睛蓦地变直,鼻孔流血,全身瘫软。他把母亲送到医院,经过检查,医生说要动手术,而手术可能产生两个结果:一是手术失败,母亲永远离开自己,另一个是手术成功,但母亲会成为植物人。哪怕只有一线生的希望,杨要武也不愿放弃。口袋里只剩6元钱的杨要武什么也没说,把家里全部的积蓄4000元拿来交到了医院。手术成功了,和医生当初的预料一样,母亲成了“植物人”,脆弱的生命只有靠四根管子支撑。
为了给母亲治病,杨要武已经背上了几万元的债。可在医院里进行护理还需要源源不断的费用,等到母亲病情稳定后,杨要武再也扛不住了,他一咬牙将母亲接回了家。“只要尽心照顾,不相信妈妈好不起来。”杨要武心里暗暗发劲。
然而要照顾一个没有知觉的植物人谈何容易。一回到家,杨要武就把大床腾开,夜里和母亲睡在一起。每晚喂水两三次,还要换尿片。因为担心母亲被吸痰机伤了气管,他成了母亲的吸痰机,每天要吸十多次。“植物人”有便秘的毛病,他就隔两三天用手帮母亲把大便掏出来。为了让昏睡中的母亲吃东西,家里专门买了打浆机,拟定了食谱,什么蔬菜、水果、肉食、米饭全都打成浆状,一小匙一小匙地喂,一顿饭要吃四、五个小时;为了让母亲恢复吞咽功能,杨要武就把手伸进母亲嘴里去刺激喉部,没有意识的母亲不时会使劲地咬住他的手。杨要武笑着说:“妈妈那时没有意识,我的手经常都被咬得青一块紫一块的。”……
为了唤醒母亲,杨要武想尽办法。每天,他都要伏在母亲的床边,一声声地喊着“妈妈,你醒来看看我嘛!”这样的低声呼唤可能不下几万遍!然后他就把从小到大的事情一遍遍地讲给母亲听。杨要武说:“那可真是搜肠刮肚地找母亲熟悉、喜欢的事来讲。”他还四处购买一些母亲喜欢听的老磁带反复放给她听……杨要武说:“我只有一个想法,只要母亲在一天,我就尽心服侍她一天。”
一个朴素的心愿感动了上苍,奇迹就这样被创造。2004年8月,母亲开始恢复意识。杨要武说:“看到母亲有了意识的那一刻,自己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现在,只有90多斤的杨要武每天要抱着110多斤的母亲起床、上厕所,有时候杨要武腰痛得就像要断了一样,可是看到母亲病情有了起色,杨要武便咬牙硬挺着。天气好的时候,杨要武就推着母亲到广场散步。看着母亲能说话了、能吃饭了,杨要武比什么都高兴。
贤媳赵有先:相互理解尽孝心
谈起母亲的康复,杨要武说,他最想感激的是妻子赵有先,妻子和他的相濡以沫成为他唤醒妈妈的最大支柱。
1996年,赵有先和杨要武结婚。当时杨要武的母亲就是多种疾病缠身,然而婆婆对她的关爱,让她渐渐适应了家有病人的生活。清贫的生活中,这份婆媳之间难得的亲情一直成为邻居羡慕的话题。
提起婆婆,赵有先说:“我的婆婆心肠特别好,他人有困难,她能帮都帮。而且对我也很好,我们一起生活这么多年,从来没红过脸。”
自从婆婆成了“植物人”,丈夫几乎都呆在家里照顾,家庭的经济重担压在了赵有先一个人身上。白天她忙着在外面打工,回到家还要帮助丈夫做家务,照顾婆婆,辅导女儿学习。赵有先承受着一个女人难以承受的精神压力和生活压力。
赵有先在客车站帮私人打工,一周只能休息一天,每个月也就400元的工资,女儿不上课时,就把女儿带去上班,尽量减轻丈夫的负担。赵有先说,自己也没有多少时间能照顾到婆婆,所以就只能尽最大程度地理解、支持丈夫。她说:“谁家都不想碰到这种事情。出了这种事情,只有一家人互相理解才行。再说,婆婆就像我的亲妈一样,尽心地照顾她是我应该做的。”
杨要武的母亲:小赵是位好姑娘
走进杨要武简朴而整洁的家,见到了杨要武的母亲、女儿、侄女以及杨要武夫妻。在与这家人的交谈中,能感觉到他们的彬彬有礼、相互理解和谦让,这是和和睦睦的一家人。
在谈到妻子赵有先,杨要武说起了谈恋爱时的事,他说那时还不想结婚,但母亲自从见了赵有先后,就非常喜欢,一再要儿子和这个小赵结婚,因为这是一个好心的姑娘。杨要武说,母亲以前这样说自己还感觉不深,经过这么多磨难,现在越来越觉得妻子理解人、体贴人、心眼好。这么多年来,杨要武把心思都放在照顾母亲身上,没有多少时间陪妻子,有时候累了心烦还会发点小脾气,妻子都让着他。只读到初一的杨要武说自己没有多少文化,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对妻子的感情。
而赵有先说,当初选择杨要武,就是知道他人好,特别是对老人好。在毕节老家,杨要武对自己的父母孝顺也是出了名的。杨要武、赵有先这对平凡清贫的夫妻,因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因为都有一片孝敬父母的深情,他们谱写了一曲用孝心深情唤醒母亲的赞歌。
杨要武和赵有先,一对平凡清贫的夫妻,然而他们却用爱、坚持和相互理解创造了一个奇迹。
2003年底,杨要武69岁的母亲由于脑溢血手术后成为了“植物人”,本来清贫的家为了照顾母亲倾尽所有,举债数万元。丈夫杨要武下岗在家靠低保生活,为了照顾母亲,他足不出户并包揽一切家务。妻子赵有先在外打工,每周只能休息一天,她除帮助丈夫照顾婆婆外,还要辅导女儿的学习。多年来,两人没有逛过街。从母亲成为“植物人”以来,杨要武就搬到母亲的房里,彻夜照顾母亲……终于,他们的孝心创造了奇迹——2004年8月,母亲开始恢复意识,到现在,母亲已经可以坐起来看电视,和人简单交流了。
孝子杨要武:我就要尽心服侍母亲
杨要武今年36岁,下岗前曾是一家塑料厂的印染工,后来厂里效益不好,他待岗在家,每个月靠领低保金生活。
2003年11月17日,杨要武说自己永远记得这一天。那天母亲余兰珍脑溢血第三次发作,眼睛蓦地变直,鼻孔流血,全身瘫软。他把母亲送到医院,经过检查,医生说要动手术,而手术可能产生两个结果:一是手术失败,母亲永远离开自己,另一个是手术成功,但母亲会成为植物人。哪怕只有一线生的希望,杨要武也不愿放弃。口袋里只剩6元钱的杨要武什么也没说,把家里全部的积蓄4000元拿来交到了医院。手术成功了,和医生当初的预料一样,母亲成了“植物人”,脆弱的生命只有靠四根管子支撑。
为了给母亲治病,杨要武已经背上了几万元的债。可在医院里进行护理还需要源源不断的费用,等到母亲病情稳定后,杨要武再也扛不住了,他一咬牙将母亲接回了家。“只要尽心照顾,不相信妈妈好不起来。”杨要武心里暗暗发劲。
然而要照顾一个没有知觉的植物人谈何容易。一回到家,杨要武就把大床腾开,夜里和母亲睡在一起。每晚喂水两三次,还要换尿片。因为担心母亲被吸痰机伤了气管,他成了母亲的吸痰机,每天要吸十多次。“植物人”有便秘的毛病,他就隔两三天用手帮母亲把大便掏出来。为了让昏睡中的母亲吃东西,家里专门买了打浆机,拟定了食谱,什么蔬菜、水果、肉食、米饭全都打成浆状,一小匙一小匙地喂,一顿饭要吃四、五个小时;为了让母亲恢复吞咽功能,杨要武就把手伸进母亲嘴里去刺激喉部,没有意识的母亲不时会使劲地咬住他的手。杨要武笑着说:“妈妈那时没有意识,我的手经常都被咬得青一块紫一块的。”……
为了唤醒母亲,杨要武想尽办法。每天,他都要伏在母亲的床边,一声声地喊着“妈妈,你醒来看看我嘛!”这样的低声呼唤可能不下几万遍!然后他就把从小到大的事情一遍遍地讲给母亲听。杨要武说:“那可真是搜肠刮肚地找母亲熟悉、喜欢的事来讲。”他还四处购买一些母亲喜欢听的老磁带反复放给她听……杨要武说:“我只有一个想法,只要母亲在一天,我就尽心服侍她一天。”
一个朴素的心愿感动了上苍,奇迹就这样被创造。2004年8月,母亲开始恢复意识。杨要武说:“看到母亲有了意识的那一刻,自己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现在,只有90多斤的杨要武每天要抱着110多斤的母亲起床、上厕所,有时候杨要武腰痛得就像要断了一样,可是看到母亲病情有了起色,杨要武便咬牙硬挺着。天气好的时候,杨要武就推着母亲到广场散步。看着母亲能说话了、能吃饭了,杨要武比什么都高兴。
贤媳赵有先:相互理解尽孝心
谈起母亲的康复,杨要武说,他最想感激的是妻子赵有先,妻子和他的相濡以沫成为他唤醒妈妈的最大支柱。
1996年,赵有先和杨要武结婚。当时杨要武的母亲就是多种疾病缠身,然而婆婆对她的关爱,让她渐渐适应了家有病人的生活。清贫的生活中,这份婆媳之间难得的亲情一直成为邻居羡慕的话题。
提起婆婆,赵有先说:“我的婆婆心肠特别好,他人有困难,她能帮都帮。而且对我也很好,我们一起生活这么多年,从来没红过脸。”
自从婆婆成了“植物人”,丈夫几乎都呆在家里照顾,家庭的经济重担压在了赵有先一个人身上。白天她忙着在外面打工,回到家还要帮助丈夫做家务,照顾婆婆,辅导女儿学习。赵有先承受着一个女人难以承受的精神压力和生活压力。
赵有先在客车站帮私人打工,一周只能休息一天,每个月也就400元的工资,女儿不上课时,就把女儿带去上班,尽量减轻丈夫的负担。赵有先说,自己也没有多少时间能照顾到婆婆,所以就只能尽最大程度地理解、支持丈夫。她说:“谁家都不想碰到这种事情。出了这种事情,只有一家人互相理解才行。再说,婆婆就像我的亲妈一样,尽心地照顾她是我应该做的。”
杨要武的母亲:小赵是位好姑娘
走进杨要武简朴而整洁的家,见到了杨要武的母亲、女儿、侄女以及杨要武夫妻。在与这家人的交谈中,能感觉到他们的彬彬有礼、相互理解和谦让,这是和和睦睦的一家人。
在谈到妻子赵有先,杨要武说起了谈恋爱时的事,他说那时还不想结婚,但母亲自从见了赵有先后,就非常喜欢,一再要儿子和这个小赵结婚,因为这是一个好心的姑娘。杨要武说,母亲以前这样说自己还感觉不深,经过这么多磨难,现在越来越觉得妻子理解人、体贴人、心眼好。这么多年来,杨要武把心思都放在照顾母亲身上,没有多少时间陪妻子,有时候累了心烦还会发点小脾气,妻子都让着他。只读到初一的杨要武说自己没有多少文化,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对妻子的感情。
而赵有先说,当初选择杨要武,就是知道他人好,特别是对老人好。在毕节老家,杨要武对自己的父母孝顺也是出了名的。杨要武、赵有先这对平凡清贫的夫妻,因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因为都有一片孝敬父母的深情,他们谱写了一曲用孝心深情唤醒母亲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