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育人的因素包括方方面面,但其中不可忽略的一点是学生接触到的老师,什么样的老师带出什么样的学生,这有点类似于什么样的父母带出什么样的孩子。在学校,学生接触、沟通、交流最多的老师应是学生工作者,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及专职学生工作领导者。江泽民同志说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育人是世间最崇高、最神圣的事业,这要求从事这一工作的人的基本素养应是优良的,笔者认为这里的基本素养指的是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做人的素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这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什么样的?能否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文”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内容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包括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如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探讨人文的学科领域涉及哲学、社会学、文学、艺术、历史、政治、经济、新闻学、人类学、法学等。人文通常与社会科学联系在一起,称之为人文社会科学,关心的是人的情感、理想、信念、责任等精神层面的东西。人文关怀是世间最珍贵的关怀,人文精神是人性发展的最高境界,体现了人性的本质,是人类向善、求真与求美的统一。
一、学生教育管理
工作者需具备优良的人文素养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是具体的、富有个性的、各具特点的、活生生的人。工作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任的公民。工作性质是做人的工作,既然是做人的工作,处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教育管理工作者需具备关于“人”的知识,了解有哪些性格特点的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哪些特点,不同性格特点的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只有针对不同情况、不同人的具体特点,对其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才会收到较好的培养、教育的功效。作为学生工作者,怎样与学生沟通、交流,使学生了解你、认识你、肯定你,进而敬爱你、信服你,接受你的观点,这除了需要注意培养个人的人格魅力外,还需提高个人的沟通能力。良好的哲学素养使人睿智,待人处事时不会局限于一时一事;良好的文学素养使语言优美,谈论问题时引经据典、纵横捭阖,更有说服力;良好的艺术素养可以启发创造思维,满腔热情地追求真、善、美,更加热爱生活;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开展工作,使学生工作更有成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同于物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如同人有体温一样,是有温度的,有温暖的。“人心换人心”、“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意思是人的情感是相互交流的。学生工作就是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了解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进而培养学生成为健康的人。学生工作者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工作。
二、学生教育管理
工作中需渗透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关注的是以人为本,强调人文关怀。大学生大多处在17~23岁这个年龄阶段,多是初次单独离家在外,生活环境的改变,一时间会很不适应,特别需要别人的关怀。笔者曾看到一篇文章中介绍(后来也听同事说起)香港高校的做法,大致是,学生入学,首先会收到一本“大学指南”,上面不仅有学校各种硬件设施和资源的介绍,还特别谈到大学与中学的不同,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至于入学后可能碰到的问题,比如申请奖学金的问题、心理辅导的问题、违纪处分的申诉程序等等,“指南”上一应俱全,在校大学生碰到哪一类问题,都能够找到相应的解决部门和处理这些问题的老师。这种人性化的管理,很值得我们借鉴。在一些特别情况下,特殊群体尤其需要人文关怀,如新生、贫困生、一时遇到困难的学生、后进生、犯错误的学生等。贫困生多来自农村,从贫穷的农村来到繁华的城市,心灵上会有一种强烈的震撼。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同学之间可能会有很大的贫富差距,再加上农村中学可能偏重于学习成绩而忽略综合素质培养而带来的心理调适能力较差,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欠缺等,種种因素使得他们生活得很不如意,很不轻松。日子久了,长期压抑的心灵容易扭曲,进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迫切需要学校的人文关怀。后进生的表现大多是一副玩世不恭、看破红尘的样子,惯于在同学中间说牢骚话,常常与老师、学生干部唱反调,情绪不稳定。对这一类型的学生工作中要建立平等观念,同时讲究方法。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肯定,倍加爱护和扶植,促使成为稳定的积极因素。学生工作者很有这么一个体会:那些受到很多批评和严厉批评的学生,毕业很长时间后还会很惦记着我。是啊!学生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心与心的交流过程,你对他的真诚关爱会被他感知,继之他会用“敬”来回报你,这样,教师就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形成较高的教育威信。反过来,学生又会自觉愉快地“亲其师,信其道”,促进教育管理效果的提高。这就是“经师可求,人师难遇”所追求的境界。
三、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
具备优良人文素养的意义
1.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言行建设着校园人文,实践着校园人文,这本身就极具有辐射、楷模作用。学生工作者的儒雅风度、谦逊风格,学贯古今、纵横四海之渊博知识,与人为善、热心助人之品格,察事处人之睿智、善解人意之能力等等对学生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学生工作者的人文素养在学校人文环境的建设中具有不可或缺性,学生也可从中受益匪浅。大学四年的生活对一个人的人生具有特殊意义,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因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进入什么样的大学,大学的人文环境如何?这对学生将来在工作中的潜力很有影响;二是接触到什么样的人,包括老师、同学,个别老师、同学的影响甚至使一个人受益终身。《学院——美国本科生教育的经验》一书的作者博伊说:“我们的结论是,大学本科教育是否成功与校园生活质量有直接关系,它与学生在校园内度过的光阴和他们所参加活动的质量有直接关系。”芝加哥大学的名气不仅在于其学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许多先哲与名人所留下的文化足迹。当然并非每一所高校都具有载入史册、留芳千古的名事名典,但高校发展过程中都有着自身的精神气质,都留下了许多学生与教师的感人事迹,这些事迹都具有潜在的教育意义,营造出良好的育人氛围。
2.有利于更好地工作,使工作卓有成效
良好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工作者对学生具有深深的爱。这种爱带到工作中,会使工作有趣又有效,深层次的爱渗透到与学生交往中,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与肯定。这样,与学生就较容易沟通,便于获得学生中的真实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笔者曾遇到这样一件事:两个相邻教室的班级闹矛盾,呈势不两立之态,原因是其中一个班级的一位同学打了另外一个班的两位同学。在学校调查情况时,打人班级的同学拒不承认本班同学打人,都说没有打,但被打同学所在班级的同学坚持说打了,并且情绪比较激动,甚至闹到集体罢课。学校领导非常重视,亲自调查该事件,多堂会审后,双方还是各执一词。最后,学生工作者全部参与进来,笔者也在其中。在笔者调查的学生中,打人班级的同学有人承认确实是打了人。学生对他信任的老师讲了真话。
存在主义认为,师生关系是对话或交流的关系,师生要互相信任。教师既不是学生知识和道德的源泉,也不是搬运工,他无权支配学生,不能把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强加于人。大量事实表明,师生关系受制于教师个人的主观感受、以教师为中心的关系,工作往往很难做,也不容易做好,但是,师生关系若是建立在人格平等关系上的对话,效果往往很好。
3.有利于人文精神的传播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大公司老总帮助了一个渴求受到教育但却没钱付学费而只好替别人擦地板打工挣钱的年青人。老总帮年青人付了全部学费,同时,向年青人提出两点要求:一、工作挣到钱要还老总;二、用同样的方式赞助三个人。年青人答应了老总的要求,并在后来履行了他的承诺,他帮助了很多人,并且同样他要求受他帮助的人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其他人。他非常感激老总,是他改变了他的人生,他努力地去帮助其他人,他知道他的帮助有可能会改写另一个人的人生。
人与人的关系,其实是心与心的交流的过程。人的精神会相互传播感染的,即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做人的工作,人格的力量是巨大的。黑格尔第一次当教授到柏林大学去讲课的时候,他讲到了这么几句话:精神的力量是不可以低估和小视的,低估和小视精神力量的作用是要受到惩罚的。因此,从事育人的工作,尤其要注意自身的素养。
著名教育家艾德勒指出,教育是合作的艺术。良好的人文素养利于有成效的合作,育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愿我们的学生工作者用自身的实践,创造工作中的伟大,育出更多优秀人才。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做人的素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这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什么样的?能否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文”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内容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包括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如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探讨人文的学科领域涉及哲学、社会学、文学、艺术、历史、政治、经济、新闻学、人类学、法学等。人文通常与社会科学联系在一起,称之为人文社会科学,关心的是人的情感、理想、信念、责任等精神层面的东西。人文关怀是世间最珍贵的关怀,人文精神是人性发展的最高境界,体现了人性的本质,是人类向善、求真与求美的统一。
一、学生教育管理
工作者需具备优良的人文素养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是具体的、富有个性的、各具特点的、活生生的人。工作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任的公民。工作性质是做人的工作,既然是做人的工作,处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教育管理工作者需具备关于“人”的知识,了解有哪些性格特点的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哪些特点,不同性格特点的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只有针对不同情况、不同人的具体特点,对其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才会收到较好的培养、教育的功效。作为学生工作者,怎样与学生沟通、交流,使学生了解你、认识你、肯定你,进而敬爱你、信服你,接受你的观点,这除了需要注意培养个人的人格魅力外,还需提高个人的沟通能力。良好的哲学素养使人睿智,待人处事时不会局限于一时一事;良好的文学素养使语言优美,谈论问题时引经据典、纵横捭阖,更有说服力;良好的艺术素养可以启发创造思维,满腔热情地追求真、善、美,更加热爱生活;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开展工作,使学生工作更有成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同于物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如同人有体温一样,是有温度的,有温暖的。“人心换人心”、“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意思是人的情感是相互交流的。学生工作就是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了解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进而培养学生成为健康的人。学生工作者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工作。
二、学生教育管理
工作中需渗透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关注的是以人为本,强调人文关怀。大学生大多处在17~23岁这个年龄阶段,多是初次单独离家在外,生活环境的改变,一时间会很不适应,特别需要别人的关怀。笔者曾看到一篇文章中介绍(后来也听同事说起)香港高校的做法,大致是,学生入学,首先会收到一本“大学指南”,上面不仅有学校各种硬件设施和资源的介绍,还特别谈到大学与中学的不同,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至于入学后可能碰到的问题,比如申请奖学金的问题、心理辅导的问题、违纪处分的申诉程序等等,“指南”上一应俱全,在校大学生碰到哪一类问题,都能够找到相应的解决部门和处理这些问题的老师。这种人性化的管理,很值得我们借鉴。在一些特别情况下,特殊群体尤其需要人文关怀,如新生、贫困生、一时遇到困难的学生、后进生、犯错误的学生等。贫困生多来自农村,从贫穷的农村来到繁华的城市,心灵上会有一种强烈的震撼。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同学之间可能会有很大的贫富差距,再加上农村中学可能偏重于学习成绩而忽略综合素质培养而带来的心理调适能力较差,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欠缺等,種种因素使得他们生活得很不如意,很不轻松。日子久了,长期压抑的心灵容易扭曲,进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迫切需要学校的人文关怀。后进生的表现大多是一副玩世不恭、看破红尘的样子,惯于在同学中间说牢骚话,常常与老师、学生干部唱反调,情绪不稳定。对这一类型的学生工作中要建立平等观念,同时讲究方法。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肯定,倍加爱护和扶植,促使成为稳定的积极因素。学生工作者很有这么一个体会:那些受到很多批评和严厉批评的学生,毕业很长时间后还会很惦记着我。是啊!学生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心与心的交流过程,你对他的真诚关爱会被他感知,继之他会用“敬”来回报你,这样,教师就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形成较高的教育威信。反过来,学生又会自觉愉快地“亲其师,信其道”,促进教育管理效果的提高。这就是“经师可求,人师难遇”所追求的境界。
三、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
具备优良人文素养的意义
1.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言行建设着校园人文,实践着校园人文,这本身就极具有辐射、楷模作用。学生工作者的儒雅风度、谦逊风格,学贯古今、纵横四海之渊博知识,与人为善、热心助人之品格,察事处人之睿智、善解人意之能力等等对学生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学生工作者的人文素养在学校人文环境的建设中具有不可或缺性,学生也可从中受益匪浅。大学四年的生活对一个人的人生具有特殊意义,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因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进入什么样的大学,大学的人文环境如何?这对学生将来在工作中的潜力很有影响;二是接触到什么样的人,包括老师、同学,个别老师、同学的影响甚至使一个人受益终身。《学院——美国本科生教育的经验》一书的作者博伊说:“我们的结论是,大学本科教育是否成功与校园生活质量有直接关系,它与学生在校园内度过的光阴和他们所参加活动的质量有直接关系。”芝加哥大学的名气不仅在于其学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许多先哲与名人所留下的文化足迹。当然并非每一所高校都具有载入史册、留芳千古的名事名典,但高校发展过程中都有着自身的精神气质,都留下了许多学生与教师的感人事迹,这些事迹都具有潜在的教育意义,营造出良好的育人氛围。
2.有利于更好地工作,使工作卓有成效
良好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工作者对学生具有深深的爱。这种爱带到工作中,会使工作有趣又有效,深层次的爱渗透到与学生交往中,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与肯定。这样,与学生就较容易沟通,便于获得学生中的真实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笔者曾遇到这样一件事:两个相邻教室的班级闹矛盾,呈势不两立之态,原因是其中一个班级的一位同学打了另外一个班的两位同学。在学校调查情况时,打人班级的同学拒不承认本班同学打人,都说没有打,但被打同学所在班级的同学坚持说打了,并且情绪比较激动,甚至闹到集体罢课。学校领导非常重视,亲自调查该事件,多堂会审后,双方还是各执一词。最后,学生工作者全部参与进来,笔者也在其中。在笔者调查的学生中,打人班级的同学有人承认确实是打了人。学生对他信任的老师讲了真话。
存在主义认为,师生关系是对话或交流的关系,师生要互相信任。教师既不是学生知识和道德的源泉,也不是搬运工,他无权支配学生,不能把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强加于人。大量事实表明,师生关系受制于教师个人的主观感受、以教师为中心的关系,工作往往很难做,也不容易做好,但是,师生关系若是建立在人格平等关系上的对话,效果往往很好。
3.有利于人文精神的传播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大公司老总帮助了一个渴求受到教育但却没钱付学费而只好替别人擦地板打工挣钱的年青人。老总帮年青人付了全部学费,同时,向年青人提出两点要求:一、工作挣到钱要还老总;二、用同样的方式赞助三个人。年青人答应了老总的要求,并在后来履行了他的承诺,他帮助了很多人,并且同样他要求受他帮助的人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其他人。他非常感激老总,是他改变了他的人生,他努力地去帮助其他人,他知道他的帮助有可能会改写另一个人的人生。
人与人的关系,其实是心与心的交流的过程。人的精神会相互传播感染的,即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做人的工作,人格的力量是巨大的。黑格尔第一次当教授到柏林大学去讲课的时候,他讲到了这么几句话:精神的力量是不可以低估和小视的,低估和小视精神力量的作用是要受到惩罚的。因此,从事育人的工作,尤其要注意自身的素养。
著名教育家艾德勒指出,教育是合作的艺术。良好的人文素养利于有成效的合作,育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愿我们的学生工作者用自身的实践,创造工作中的伟大,育出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