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根据地创始人吴焕先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焕先,1907年生于河南省新县箭场河乡四角曹门村(原属湖北省黄安县),童年读私塾,16岁在麻城蚕业学校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吴焕先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红25军的创始人之一,历任黄安县农民自卫军党代表,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委员、土地委员会主席、中共黄安县委书记、鄂豫皖特委委员、鄂豫皖省委委员、红12师政治部主任、红73师政治委员及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1932年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时,吴焕先留任鄂东北游击总司令,他根据省委决定主持重建红25军,先后任军长、军政治委员。1934年,根据党中央指示,鄂豫皖省委实行战略转移。吴焕先率红25军冲破敌20余倍兵力的围剿堵截,进入陕西南部秦岭山区,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民主政权,组织地方武装和发展红军主力,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开辟了鄂豫陕苏区,先后任中共鄂豫陕省委副书记、代理书记。1935年7月率部西进,接应中央红军北上。同年8月21日在甘肃泾川四坡村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8岁。
  家国情怀
  1924年,吴焕先在麻城蚕业学校读书,放寒假的时候,带回家一张马克思的画像贴在香案上。父亲很生气,斥责他说:“这是敬祖宗的地方!”.吴焕先说:“他是革命导师,照他的办法,就会创造出个新社会来!”父子俩为这事还吵了一架。吴焕先的三叔期望他念完了洋学堂,将来混上一官半职,自己也能沾点光,主动上门送学费。可他没料到,吴焕先毕业后,1926年,在党的领导下,就搞起农民运动。1926年秋,农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的时候,吴焕先将几家佃户债户请到家里,一面向他们宣传革命并表示道歉,一面将他们的租地契约和债务借据,一把火烧了个一干二净。他当面宣称谁租种他家的田地就归谁所有,从今往后绝不向各户收租逼债。这件事在当地引起很大轰动,吴焕先“破家革命,揭竿而起”的壮举至今仍在当地广为流传。
  .1926年秋,吴焕先在家乡的箭厂河乡四角曹门村黄泥塝一棵大松树下建立了新县第一个党小组;同年秋,吴焕先在四角曹门建立了新县第一批农民协会。同年冬在箭厂河乡办起的鄂豫皖边区第一支农民武装──三堂革命红学,是黄麻起义的主要力量。极端仇视农民运动的恶霸方晓亭勾结土匪,扬言“踏平箭场河,血洗四角曹门,灭绝吴焕先全家!”吴焕先的父亲吴维棣慌忙领着全家人往后山逃跑,但被匪徒拦截住了。几声枪响后,老大吴尚先、老二吴奉先就躺倒在血泊之中。吴维棣和小儿子吴济先,在被匪徒抓住后扒掉全身衣服,以乱刀砍死在自家门口不远处的水塘边上。吴焕先的大嫂抱着不满半岁的吃奶孩子,一头扎进水塘里面,溺水而死。1927年3月18日的《汉口民国日报》披露:“吴焕先家内大小六口被杀尽……”吴焕先回来看见母亲和弟弟伏在六位亲人的遗体旁边哭得死去活来,自己也悲痛万分。他擦去了眼泪,对母亲说:“只有打倒军阀、地主阶级,劳苦大众才会有家,才会有活路!”为了避免母亲再遭杀害,吴焕先劝说她丢开了家业,到外乡投亲靠友。吴焕先认识到:要想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得有自己的武装。第二天,他就组织农会的骨干分子,在他家门口架起20盘铁匠炉,连夜赶制鱼叉、大刀、梭标。他们奇袭民团,打监卡、乡公所。农民武装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从190人发展到3000多人。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结合起来了。为配合北伐战争,他们向封建地主和一切反动势力进行了猛烈冲击。
  创建红25军
  吴焕先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我党我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在鄂豫皖边区早期革命运动和鄂豫皖红军及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发展中,尤其是在重建红25军和领导红28军各个阶段的斗争中,表现出了卓越的智慧和非凡的组织才能。1932年初,鄂豫皖边区的革命政权和红军迅速发展起来。张国焘极力推行错误路线,.1932年10月惊惶失措地带着红军主力越过平汉路向西去,敌人集中15个师的兵力反复清剿鄂豫皖根据地。这时,几乎村村都遭到血洗,房屋在火光中变成废墟;成百成千的老弱妇幼被集体枪杀;几千名青年妇女被装上汽车送往河南、武汉贩卖了。在严峻的形势下,鄂豫皖地区急需统一领导,担任鄂东北游击司令的吴焕先找到省委书记沈泽民、郑位三等领导同志,建议迅速把分散的红军、游击队、伤病员集中起来,开展革命斗争。省委做出组建红25军的决定,任命吴焕先为军长、王平章为政委、徐海东为副军长兼74师师长。很快,吴焕先就把军部、两个师、五个团、两个特务营,全部组建起来了。红25军刚刚重建时,条件非常艰苦,部队经常断粮。吴焕先因饥饿脸上浮肿,警卫员心疼他,有一次偷偷熬了一锅粥,他将这一小锅粥全部端到卫生队,亲自喂给了伤病员。部队收缴了一点白木耳准备留给他滋养身体,他知道后非常生气地说:“这些补品应该送给伤病员吃!”吴焕先与战士同甘共苦的故事在他身上不胜枚举,他犹如父母一样,关心着革命队伍中的每一个人。在艰难岁月中,他的母亲以乞讨为生,当她听说部队条件艰苦时,将乞讨来的大米背到军部。大家想极力劝阻军长留下老母,赡养老人,深明大义的母亲理解儿子的难处,半夜偷偷地走了。几天后,妻子曹干仙听说部队断粮十几天,也将自己乞讨积攒下来的几十斤大米和十几个鸡蛋送到了部队,夫妻俩匆匆见了一面,怀有四个月身孕的妻子含泪离开了部队。母亲和妻子沿门乞讨送来的粮食,吴焕先依旧分给了战士,可他哪里知道,妻子在离开部队后,饿死在自家的夹墙里。老母亲只身沿村乞讨,艰难度日,她始终背着吴焕先参军时留下的马克思像,每到一村都要讲:“我们穷人翻身就要依靠这个大胡子。”她最后饿死在山洞里时,还抱着这张马克思像。吴焕先的家庭是个红色家庭。他的父亲、大哥、大嫂、二哥和小弟,都为革命牺牲了。他带领群众坚持革命斗争,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以坚定的革命信念,写下了“深山密林是我房,沙滩石板是我床,尽管敌人逞凶残,坚决斗争不投降”的豪迈诗句。
  吴焕先率领红25军纵横驰骋,转战千里,战功赫赫。他光明磊落,坚持原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榜样。他虚怀若谷,胸襟坦荡,平易近人,是联系群众的楷模。他要求根据地党政军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坚持对敌斗争;健全和恢复了各级党政组织,及时稳定了当时的混乱状况,加强了各地的核心领导;整顿和扩充了地方武装,把张国焘临走时所埋藏的武器弹药挖出来,武装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他亲自到各师、团,到各个连队给干部、战士讲话,告诉大家:鄂豫皖根据地是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丢,大别山的红旗不能倒!战则存,不战则亡,我们一定要坚持到最后胜利!全军刚组建不久,吴焕先指挥部队连续打了三个胜仗:在郭家河子将敌人104旅全部歼灭,俘敌2000余名,缴获长短枪2000多支,而红军才伤亡几十人;在潘家河子歼灭敌人一个整团;接着,又在杨泗寨歼敌300多人。三战三捷,军威大振,人民群众拍手称快,他才华横溢,思想敏锐,极有远见,富有创造精神。他关于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土地革命以及军队政治工作方面的思想和实践,为我党我军制定一系列的路线方针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血染长征路


  1934年11月,中央派出的代表程子华赶到鄂豫皖传达指示,要求红25军远征,另外开辟根据地。11月16日,吴焕先作为政委,率部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从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部队在一路上冲破敌人重重围堵,血战独树镇、突围庾家河,在其他军首长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吴焕先一度独担重任,率领全军开辟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他作战英勇,指挥若定,正如许多红25军老红军回忆的那样:“跟着吴政委,就能打胜仗.!”1935年夏,红25军长征到达陕南后,听说红四方面军到了川西,大多数人主张入川,与同从鄂豫皖苏区走出的红军会合。吴焕先根据敌人口供和《大公报》所载消息,决定率部队进入甘肃境内,以威胁敌人后方,策应主力红军北上,迎接党中央。红25军先期到达陕北,偶作中央红军之向导,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在红25军长征的路上,有一次吴焕先看到一名负伤的战士衣着单薄,便马上将自己的毛毯拿来,盖在他的身上。伤员名叫张波,他望着军政治委员吴焕先,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张波将吴焕先送给他的这条毛毯一直珍藏在身边,寄托着他对吴焕先的深切怀念和崇敬之情。1962年,张波将这条长215厘米、宽115厘米、已有些发旧的灰色毛毯捐赠给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让它将英烈的事迹和当年的历史告诉更多的人。
  1935年8月中旬,红25军进入静宁县以北的单家集和兴隆镇等地。这里是回民聚住的地区,军政委吴焕先及时对全体指战员进行群众纪律和民族政策教育,专门规定了“三大禁令”和“四项注意”:禁止部队驻扎清真寺,禁止毁坏回族的经典文字,禁止在回民地区吃大荤;注意尊重回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注意使用回民水桶在井里打水,注意回避妇女,注意实行公买公卖。他让刘华清用毛笔把“三大禁令”和“四项注意”写成大标语,贴到街上。他还到清真寺拜访,召集阿訇和当地知名人士座谈,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红军的政策纪律。部队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助民劳动,做到了秋毫无犯。因此,红25军在兴隆镇受到了广大回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十多名回族青年参加了红军队伍。中央红军后来长征经过这里时,受到了回民和其他各族群众的热烈欢迎。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与红25军会师后,毛泽东提起这段往事时,夸奖了红25军长征途中所做的群众工作,说红25军政策水平很高,民族政策执行得很好,称赞.“红25军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吴焕先功不可没!”1935年7月,吴焕先率部西进,接应中央红军北上,8月21日在甘肃泾川四坡村战斗中英勇牺牲。
  1963年清明节期间,中共红安县委、红安县人民政府在位于红安县城东北角的革命烈士陵园修建了吴焕先衣冠墓。1979年,国家领导人李先念为墓碑题词:吴焕先同志之墓。1985年8月,为纪念吴焕先牺牲50周年,程子华、郭述申、韩先楚、刘震、陈先瑞和刘华清等联名写信给中央,建议为吴焕先政委建立纪念碑。经中共中央批准,在河南郑州烈士陵园和甘肃兰州烈士陵园,建立纪念碑和纪念亭。邓小平题写了“吴焕先烈士纪念碑”碑名;李先念题词:“功勋卓著”;徐向前题词:“赤胆忠心,英勇善战”;程子华题词:“吴焕先同志永垂不朽!”.1985年10月27日,中共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在新县隆重举行大会,纪念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吴焕先烈士牺牲50周年,省委书记杨析综、省长何竹康为纪念碑揭幕。《河南日报》一版刊登大会消息,四版刊登专稿《继承先烈遗志,奋发建设苏区——纪念吴焕先牺牲50周年》和《吴焕先革命活动纪念》。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拍摄了《北上先锋》电视片,介绍了这位卓越的中国工农红军青年将领。2009年9月14日,吴焕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其他文献
Lop Nur is located in the interior of Asian and the lowest part in the eastern Tarim Basin.It is the final destination of major river systems in Tarim Basin and
1971年,中年安装工盖内克被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请到家里,为其安装门窗的防盗网。盖内克没有多少文化,看不懂毕加索的画,也不知道那些画的价值。善良、憨厚、坦率的他,专心
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每位语文教师的责任与义务,语文教师应重点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及阅读能力,让小学生能够适应当代社会迅速发展的需求,具备较强的阅读能
近年来笔者采用刺血拔罐结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肌纤维织炎病124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24例患者,男71例,女53例:年龄最大者48岁,最小21岁:病程最长者2年,最短4天;病变部位在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王福时作为东北大学的流亡学生到燕京大学借读,1932年至1935年在清华大学读社会学系,师从吴景超、潘光旦、陈达,与费孝通、吴文藻成为同窗好友。其间,王福时秘密编辑发行油印小报《公理报》,宣传抗日,宣传苏联,并与父亲王卓然陪同张学良接待英国大文豪萧伯纳(王卓然曾是张学良的幕僚及挚友)。  1936年10月末,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从陕北采访回来住在北京盔甲厂13号,王福时
Materials with negative thermal expansion have many practical applications. However, these materials are known in only several oxide systems, and when the negat
在一般人印象中,按摩正骨是中医的拿手活,西医不行。其实不然,西医的骨科大夫的正骨接骨技术一样熟练高超。天津骨科医院的宋主任就是具有这样绝活的骨科医生——这天早上,宋
体育概念教学能有效纠正、补充和完善小学生的前概念,纠正错误认知的同时,结合他们的认知规律设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流程,从而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立足一线教学对小学体育概念
2014年7月,时任河南省省长谢伏瞻在省政府礼堂,为郑州大学医学院教授高晓群等各个领域的专家颁发省政府参事聘书。  河南省政府参事共有51人。参事的遴选极为严格,既要求专业能力强,又要求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全方位的素质,还要考察政治背景。为什么高晓群能被选为参事?高晓群的老师,原河南省卫生厅徐辉副厅长说:“高晓群教授独辟蹊径,走‘产、学、研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道路,20年如一日的踏实工作,不但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