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农村家家户户酿酒。每到冬天,糯米收成之后,走在乡间,总不时会闻到那糯米蒸熟飘起来的香味,红曲里飘出的酒的气息。这个季节,就是酿酒的季节。
这才是真正的粮食酒——米酒。糯米、红曲、水,放在一个酒瓶里,用泥封口。就在那黑暗的空间里,就在时间的沉淀里,不可思议地转换融合之间,浓成了酒。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酿一方酒。我们这里的酒,没有茅台酒的奢华,没有绍兴加饭酒的历史。永康的黄酒,犹如永康人的朴实,没有包装,却精品倍出。
喜欢这酒,是在父辈们那碗清澈、黄澄的酒香中,从小熏陶出来的。常在吃晚饭的时候,揭开酒缸的顶,里面放了一个竹子做的沙漏,这沙漏把酒从酒糟中滤出,舀酒的舀子也是竹子做的,纯天然的竹子,用竹筒做了酒舀,上面顺延一根细细的竹柄。用酒舀子,从沙漏里舀出酒,再装到酒碗中。父亲端起酒碗,总会眯着眼睛,小小地喝上一口,然后,很享受地从咽喉中发出一声“啊”的声音,接着,用手擦了擦嘴角的酒痕。
这黄酒,可以喝一年。一瓶瓶,一坛坛,一缸缸。这酒糟,还可以用来做菜。最喜欢上学的时候,母亲给我煮的,酒糟炒肉,很鲜,很香,却没有酒的味道。还有酒糟烧毛芋,酒糟炒青菜等等,都是上等的好菜。还有这黄酒,是我们炒菜的必用调料,如烧鱼,肉,煮汤等等,都可以作为上好的调味剂。
一种地方的酒,其实是水,从小就渗进你的身体里,带着极强的地方特色。出外上学后,我一直以为,我们那里的酒啊,才是真正的黄酒。至于绍兴的加饭酒、花雕、女儿红,那酒色、酒味和我们的黄酒是大相径庭的,总离我小时的黄酒相去甚远。喝起来,也没有我们所说的黄酒的味道。我们那里的酒,酒色红橙,喝去清爽至极,入口后感觉回味有甜,虽然没有女儿红、状元红的历史,却是酒中真品。
我们老家,似乎家家户户都可以做酒。但是,做酒,犹如做门手艺,家家户户做出来的酒,你一品尝,也就有了高低之分。父亲曾和我说过,奶奶在世的时候,告诉过他一些做酒的秘方。于是,父亲的酒做得更是又香又好喝。父亲总会给来的客人,大杯大杯倒酒,声音洪亮地对客人说,这是我自己家酿的酒,好喝!只不过,父亲的酒,入口好喝,后劲极凶。特别是外乡人,出门喝黄酒,稍有不慎,可能坐着喝的时候没什么,可是出门一招冷风,那就倒了。
酒,从小融入了一个人的身体里,生命里。我在二十岁生日的那天,喝了黄酒。乡人对十岁,二十岁的生日,相当的重视。十岁的时候,我们要上方岩,去参拜胡公;二十岁生日的时候,也邀亲朋友好友来,摆个酒桌。我想,这两个生日的重要性,除了整十生日对人的重要外,也是因为,这两个生日是父母亲真正为孩子过的重要的生日吧。我二十岁生日的时候,父母亲没有阻止我喝酒。我第一次畅怀地喝酒。敬家里的长辈,敬老爸老妈,一碗一碗地喝。等送完所有的客人后,我在天井里吐了半天。
我至今还怀念那个天井,长着两颗李子树,有露台,露台中间有葡萄架。我就在那个天井里,清醒地吐着。在那个二十岁的生日后,在喝了黄酒,醉了一次后,终于长大。
在同学聚会的时候,暖一壶酒,加点姜丝,或是用鸡蛋加红糖,在冬天里,真的是相当快意。一桌的朋友围坐着,倒上暖暖的黄酒,飘着姜香和红糖的味道,鸡蛋花飘在酒上,一席席的话,围炉暖酒,不亦快哉。记得有几次,在同学家,那个叫椒杭的小山村里,外面飘着雪,鹅毛般的雪花一下子就把山上飘白了,同学们一壶一壶地暖着酒,一壶一壶地喝,喝到半夜三更……
男人,总要能喝点酒的。喜欢武侠小说里的侠客,带着剑,带着酒壶出行;喜欢真性子的乔峰,酒中有快意江湖;喜欢酒后的诗仙,诗兴大发,酒后诗百篇;喜欢喝酒时的朋友相惜,酒中见真意。
不过,想起酒,总让我想起一生未娶,如同孔乙已一般的大伯父。最初对伯父的印象,总是他在村里的小店里,站在那柜台前,掏出一把零钱,端着一碗黄酒喝的模样。我去店里买东西,如果碰到大伯父,总会低着头,快快地买了东西,匆匆忙忙地逃走。我在中学时学到《孔乙已》的时候,都会想起我的伯父站在柜台前喝酒的形象。一生失意的伯父,最终在一个寒冷的夜里,一个人孤寂地离去,我不知他离去的时候有没有酒,他现在的世界里有没有酒。这也是乡村的一种另种“酒吧”吧,男人累了,无处可去,掏几个零钱:来,给我二两酒!
求学时,和好友杨志刚,蒋伟曾出行到绍兴。绍兴的花雕酒名扬天下,但我们还是习惯喝蛋花酒。我们在绍兴的一个小饭店里,点了几盘下酒菜,叫店家做个蛋花酒。店家都要理解半天,最终在我们手把手教他之后,才完成了蛋花酒。花雕做蛋花酒总不是太适合,这蛋花酒,还是必须得我们老家的黄酒才行。蛋花酒,在我们老家是酒更是补品。女人坐月子的时候,她的最佳补品,就是这个酒了。据说,以前乡里的物资实在太贫乏,没有什么营养品,所以就喝这个蛋花酒了。但是现在条件好了,坐月子还是要喝这样的酒,更多的沿袭风俗,成为习惯了。这样一想,女人坐月子的时候喝黄酒,等于我们从小就喝了黄酒啊,你说,这样的地方,男人说不会喝黄酒,谁信?如果你和一个女人喝酒,她说她酒量不好,你信不信?
偶尔喝点黄酒,陪着父亲,陪着朋友。黄酒和别的酒一樣,喝酒看情景,喝酒看共饮人。好友相聚,无酒不欢。酒可助兴,适量就好。冬天是喝黄酒的好时节,我和好友明达,志伟总爱聊着一些陈年往事,就着几杯小酒,这是人在中年的一件乐事。
年轻的时候,回家不是太乐意陪父亲喝黄酒,父亲也就常常一人独酌,看起来喝得寂寞,他自己是很享受。年纪大了之后,每次回老家的时候,也开始爱陪着父亲喝一点。有一年,父亲做了新酒,给他自己倒了满满的一碗,给我倒了半碗。父亲说,他除了早餐,可是顿顿都离不了这黄酒了。父亲还说,我这点坏习惯,可真是费钱,今年买糯米,都花了七百多元,想了想,可真舍不得啊……我和哥那时都在场,我和哥都说,这点钱算什么,要喝的就要买,七千元也要买糯米啊。事后,我和哥都想了想,父亲这个年纪了,又用过我们一分钱吗?老人家到了老,能喝得动黄酒,也是种福气啊!
人生总是有很多的意外。父亲在几年前车祸,在重症监护二十多天后醒来,健康再不如前,也不能再喝酒了。在冬日新酒飘香的时候,家里很长的时间里没有了酒香。在那之后,每次回老家的时候,我总是深以为憾——父亲,那些年,我真该多回家,好好陪你喝几杯黄酒。
又是一个糯米飘香的季节。这个冬天的一个周末,友明达和我说要回老家做黄酒,他说他学着做黄酒好几年了,今年做的是酒糖苦荞烧。我说,今年我也要学做黄酒了,我要自己亲手做几缸,要让黄酒的芳香一直在家里留传。
这是我们的黄酒,家乡的黄酒,家乡的味道。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这样的酒,无可替代。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这才是真正的粮食酒——米酒。糯米、红曲、水,放在一个酒瓶里,用泥封口。就在那黑暗的空间里,就在时间的沉淀里,不可思议地转换融合之间,浓成了酒。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酿一方酒。我们这里的酒,没有茅台酒的奢华,没有绍兴加饭酒的历史。永康的黄酒,犹如永康人的朴实,没有包装,却精品倍出。
喜欢这酒,是在父辈们那碗清澈、黄澄的酒香中,从小熏陶出来的。常在吃晚饭的时候,揭开酒缸的顶,里面放了一个竹子做的沙漏,这沙漏把酒从酒糟中滤出,舀酒的舀子也是竹子做的,纯天然的竹子,用竹筒做了酒舀,上面顺延一根细细的竹柄。用酒舀子,从沙漏里舀出酒,再装到酒碗中。父亲端起酒碗,总会眯着眼睛,小小地喝上一口,然后,很享受地从咽喉中发出一声“啊”的声音,接着,用手擦了擦嘴角的酒痕。
这黄酒,可以喝一年。一瓶瓶,一坛坛,一缸缸。这酒糟,还可以用来做菜。最喜欢上学的时候,母亲给我煮的,酒糟炒肉,很鲜,很香,却没有酒的味道。还有酒糟烧毛芋,酒糟炒青菜等等,都是上等的好菜。还有这黄酒,是我们炒菜的必用调料,如烧鱼,肉,煮汤等等,都可以作为上好的调味剂。
一种地方的酒,其实是水,从小就渗进你的身体里,带着极强的地方特色。出外上学后,我一直以为,我们那里的酒啊,才是真正的黄酒。至于绍兴的加饭酒、花雕、女儿红,那酒色、酒味和我们的黄酒是大相径庭的,总离我小时的黄酒相去甚远。喝起来,也没有我们所说的黄酒的味道。我们那里的酒,酒色红橙,喝去清爽至极,入口后感觉回味有甜,虽然没有女儿红、状元红的历史,却是酒中真品。
我们老家,似乎家家户户都可以做酒。但是,做酒,犹如做门手艺,家家户户做出来的酒,你一品尝,也就有了高低之分。父亲曾和我说过,奶奶在世的时候,告诉过他一些做酒的秘方。于是,父亲的酒做得更是又香又好喝。父亲总会给来的客人,大杯大杯倒酒,声音洪亮地对客人说,这是我自己家酿的酒,好喝!只不过,父亲的酒,入口好喝,后劲极凶。特别是外乡人,出门喝黄酒,稍有不慎,可能坐着喝的时候没什么,可是出门一招冷风,那就倒了。
酒,从小融入了一个人的身体里,生命里。我在二十岁生日的那天,喝了黄酒。乡人对十岁,二十岁的生日,相当的重视。十岁的时候,我们要上方岩,去参拜胡公;二十岁生日的时候,也邀亲朋友好友来,摆个酒桌。我想,这两个生日的重要性,除了整十生日对人的重要外,也是因为,这两个生日是父母亲真正为孩子过的重要的生日吧。我二十岁生日的时候,父母亲没有阻止我喝酒。我第一次畅怀地喝酒。敬家里的长辈,敬老爸老妈,一碗一碗地喝。等送完所有的客人后,我在天井里吐了半天。
我至今还怀念那个天井,长着两颗李子树,有露台,露台中间有葡萄架。我就在那个天井里,清醒地吐着。在那个二十岁的生日后,在喝了黄酒,醉了一次后,终于长大。
在同学聚会的时候,暖一壶酒,加点姜丝,或是用鸡蛋加红糖,在冬天里,真的是相当快意。一桌的朋友围坐着,倒上暖暖的黄酒,飘着姜香和红糖的味道,鸡蛋花飘在酒上,一席席的话,围炉暖酒,不亦快哉。记得有几次,在同学家,那个叫椒杭的小山村里,外面飘着雪,鹅毛般的雪花一下子就把山上飘白了,同学们一壶一壶地暖着酒,一壶一壶地喝,喝到半夜三更……
男人,总要能喝点酒的。喜欢武侠小说里的侠客,带着剑,带着酒壶出行;喜欢真性子的乔峰,酒中有快意江湖;喜欢酒后的诗仙,诗兴大发,酒后诗百篇;喜欢喝酒时的朋友相惜,酒中见真意。
不过,想起酒,总让我想起一生未娶,如同孔乙已一般的大伯父。最初对伯父的印象,总是他在村里的小店里,站在那柜台前,掏出一把零钱,端着一碗黄酒喝的模样。我去店里买东西,如果碰到大伯父,总会低着头,快快地买了东西,匆匆忙忙地逃走。我在中学时学到《孔乙已》的时候,都会想起我的伯父站在柜台前喝酒的形象。一生失意的伯父,最终在一个寒冷的夜里,一个人孤寂地离去,我不知他离去的时候有没有酒,他现在的世界里有没有酒。这也是乡村的一种另种“酒吧”吧,男人累了,无处可去,掏几个零钱:来,给我二两酒!
求学时,和好友杨志刚,蒋伟曾出行到绍兴。绍兴的花雕酒名扬天下,但我们还是习惯喝蛋花酒。我们在绍兴的一个小饭店里,点了几盘下酒菜,叫店家做个蛋花酒。店家都要理解半天,最终在我们手把手教他之后,才完成了蛋花酒。花雕做蛋花酒总不是太适合,这蛋花酒,还是必须得我们老家的黄酒才行。蛋花酒,在我们老家是酒更是补品。女人坐月子的时候,她的最佳补品,就是这个酒了。据说,以前乡里的物资实在太贫乏,没有什么营养品,所以就喝这个蛋花酒了。但是现在条件好了,坐月子还是要喝这样的酒,更多的沿袭风俗,成为习惯了。这样一想,女人坐月子的时候喝黄酒,等于我们从小就喝了黄酒啊,你说,这样的地方,男人说不会喝黄酒,谁信?如果你和一个女人喝酒,她说她酒量不好,你信不信?
偶尔喝点黄酒,陪着父亲,陪着朋友。黄酒和别的酒一樣,喝酒看情景,喝酒看共饮人。好友相聚,无酒不欢。酒可助兴,适量就好。冬天是喝黄酒的好时节,我和好友明达,志伟总爱聊着一些陈年往事,就着几杯小酒,这是人在中年的一件乐事。
年轻的时候,回家不是太乐意陪父亲喝黄酒,父亲也就常常一人独酌,看起来喝得寂寞,他自己是很享受。年纪大了之后,每次回老家的时候,也开始爱陪着父亲喝一点。有一年,父亲做了新酒,给他自己倒了满满的一碗,给我倒了半碗。父亲说,他除了早餐,可是顿顿都离不了这黄酒了。父亲还说,我这点坏习惯,可真是费钱,今年买糯米,都花了七百多元,想了想,可真舍不得啊……我和哥那时都在场,我和哥都说,这点钱算什么,要喝的就要买,七千元也要买糯米啊。事后,我和哥都想了想,父亲这个年纪了,又用过我们一分钱吗?老人家到了老,能喝得动黄酒,也是种福气啊!
人生总是有很多的意外。父亲在几年前车祸,在重症监护二十多天后醒来,健康再不如前,也不能再喝酒了。在冬日新酒飘香的时候,家里很长的时间里没有了酒香。在那之后,每次回老家的时候,我总是深以为憾——父亲,那些年,我真该多回家,好好陪你喝几杯黄酒。
又是一个糯米飘香的季节。这个冬天的一个周末,友明达和我说要回老家做黄酒,他说他学着做黄酒好几年了,今年做的是酒糖苦荞烧。我说,今年我也要学做黄酒了,我要自己亲手做几缸,要让黄酒的芳香一直在家里留传。
这是我们的黄酒,家乡的黄酒,家乡的味道。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这样的酒,无可替代。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