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必须结合本课程实践性强、地域性强、季节性强、知识面广的学科特点,做到备课精心,教法灵活,内容常新,学法得体。必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实现知识与农业生产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改革教学 教学效率 实践教学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加强,学校培养人才被赋予新的内涵,中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一定量的知识,更
着眼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此,各学校对人才的培养模式也都进行了很大幅度的调整,每一门课程都面临着教学改革,农学专业更是如此,那在农学教学中我们应当怎样改革教学,提高农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实用性呢?
一、灵活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它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思想性等特点。但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不应只是教材的执行者,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科学地、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农学类专业的快速发展,农学专业相关书籍如雨后春笋,许多教材是东拼西凑而成的;有的书内容写了一大堆,有用的东西只有一点点;有的书还会把读者带入误区,许多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可能用不上。作为职业学校的农学专业教师不应把学校的教材教完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应当在拿到新的教材时以专业带头人的形式组织专业教师进行研究,通读教材,吸取精华,弃其糟粕,增加书本上没有却实际工作中非常有用的内容,进行教学备课。
二、强化知识体系,精心组织教学
如《作物栽培技术》涵盖了我国主要农作物栽培管理的主要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多而且零碎,课程深讲和细讲一方面受学时限制,另一方面会使学生感到枯躁乏味。
新时期农业生产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其教育观念、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都将深刻地变革,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提出了挑战。阐述了农学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实现课程体系多样化、综合化、现代化,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进行了探讨。
三、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教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在农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它具有传统教学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具有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又丰富的表观力和交互性,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教学由平面走向了立体,由静态变成了动态,使抽象变得具体。大大增加了教学容量,并把教学效果化难为易,删繁为简,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可信性。从而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对加强现代教育观念,灌输现代教育思想,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农学课程内容涵盖面广、素材丰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教学信息量和改善教学效果,是任课教师不断追求和研究的方向。以多媒体技术为辅助手段进行农学教学,有增加教学信息量,教学内容更加直观;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利于知识的交流、共享等诸多优点。但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应注意教学准备和教师角色的重要性。
四、重视实践和实习教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缺少或不完善的作物栽培实践教学,就失去了职高专业教学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和加强作物栽培课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发现、探讨、解决农村作物栽培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服务于农村,使学生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技术型人才。为此,要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理论水平的同时,通过实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科研实习等多种措施,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一) 合理安排生产实习的时间
农学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其研究对象是作物,作物生长的周期长,北方地区一年一般只能种植一季作物,所以安排学生生产实习只能在作物的生长季节内进行,而一季作物从备耕、春播到秋收,需要近6个月的时间。将学生的毕业生产实习时间定为作物的一个生长周期是最为理想,但是在学制为4年的学习过程中安排这么长的生产实习时间是不可能的,那么毕业生产实习安排多长时间,什么季节才合适呢?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农业生产最关键的季节,所以我们把学生的毕业生产实习时间安排在春季,春季里土壤的耕翻耙压,作物的布局,品种的选择,播种、育苗,肥料的选择与施用,除草剂的选择与喷施,等等,旱田从备耕、播种到出苗大约需40多天,水田从播种到插秧约需50天,我们安排8 周毕业生产实习,可以完成春播生产的全过程。余下的作物生长期的田间管理实习,则安排在学校的试验田中进行,这样就可以完成作物整个生产周期的实习过程。
(二) 认识农村
让学生们利用假期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农村去考察实际情况,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并要写出社会实践活动的考察报告。学生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既看到了农村富裕的典型,又看到了农村落后贫穷的一面,使他们对我国农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增强了责任感。在座谈中,同学们深有体会地说,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的确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一些偏远的农村还很落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农业、农村和农民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十分迫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增长才干,将来为农业服务,报效祖国和人民。
(三) 认识作物
近年来,由于农学专业的升温,来自城市生源的比重不断增加,这些来自城市的学生对农业生产接触很少,即使是来自于农村的学生,也较少接触农业生产实践。他们多数对作物认识得不多,甚至是五谷不分。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让学生增强对作物的感性认识, 我们要带领学生深入农村,深入田间,服务社会。根据农时季节,作物生长情况,带领学生下乡为群众服务,传播实用技术。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作物的了解。
以上是我对作物栽培课教学几点粗浅的看法,教有多法,教无定法,僵则死,变则活,需要在教与学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探讨、总结,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改革教学 教学效率 实践教学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加强,学校培养人才被赋予新的内涵,中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一定量的知识,更
着眼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此,各学校对人才的培养模式也都进行了很大幅度的调整,每一门课程都面临着教学改革,农学专业更是如此,那在农学教学中我们应当怎样改革教学,提高农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实用性呢?
一、灵活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它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思想性等特点。但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不应只是教材的执行者,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科学地、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农学类专业的快速发展,农学专业相关书籍如雨后春笋,许多教材是东拼西凑而成的;有的书内容写了一大堆,有用的东西只有一点点;有的书还会把读者带入误区,许多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可能用不上。作为职业学校的农学专业教师不应把学校的教材教完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应当在拿到新的教材时以专业带头人的形式组织专业教师进行研究,通读教材,吸取精华,弃其糟粕,增加书本上没有却实际工作中非常有用的内容,进行教学备课。
二、强化知识体系,精心组织教学
如《作物栽培技术》涵盖了我国主要农作物栽培管理的主要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多而且零碎,课程深讲和细讲一方面受学时限制,另一方面会使学生感到枯躁乏味。
新时期农业生产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其教育观念、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都将深刻地变革,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提出了挑战。阐述了农学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实现课程体系多样化、综合化、现代化,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进行了探讨。
三、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教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在农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它具有传统教学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具有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又丰富的表观力和交互性,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教学由平面走向了立体,由静态变成了动态,使抽象变得具体。大大增加了教学容量,并把教学效果化难为易,删繁为简,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可信性。从而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对加强现代教育观念,灌输现代教育思想,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农学课程内容涵盖面广、素材丰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教学信息量和改善教学效果,是任课教师不断追求和研究的方向。以多媒体技术为辅助手段进行农学教学,有增加教学信息量,教学内容更加直观;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利于知识的交流、共享等诸多优点。但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应注意教学准备和教师角色的重要性。
四、重视实践和实习教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缺少或不完善的作物栽培实践教学,就失去了职高专业教学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和加强作物栽培课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发现、探讨、解决农村作物栽培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服务于农村,使学生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技术型人才。为此,要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理论水平的同时,通过实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科研实习等多种措施,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一) 合理安排生产实习的时间
农学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其研究对象是作物,作物生长的周期长,北方地区一年一般只能种植一季作物,所以安排学生生产实习只能在作物的生长季节内进行,而一季作物从备耕、春播到秋收,需要近6个月的时间。将学生的毕业生产实习时间定为作物的一个生长周期是最为理想,但是在学制为4年的学习过程中安排这么长的生产实习时间是不可能的,那么毕业生产实习安排多长时间,什么季节才合适呢?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农业生产最关键的季节,所以我们把学生的毕业生产实习时间安排在春季,春季里土壤的耕翻耙压,作物的布局,品种的选择,播种、育苗,肥料的选择与施用,除草剂的选择与喷施,等等,旱田从备耕、播种到出苗大约需40多天,水田从播种到插秧约需50天,我们安排8 周毕业生产实习,可以完成春播生产的全过程。余下的作物生长期的田间管理实习,则安排在学校的试验田中进行,这样就可以完成作物整个生产周期的实习过程。
(二) 认识农村
让学生们利用假期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农村去考察实际情况,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并要写出社会实践活动的考察报告。学生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既看到了农村富裕的典型,又看到了农村落后贫穷的一面,使他们对我国农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增强了责任感。在座谈中,同学们深有体会地说,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的确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一些偏远的农村还很落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农业、农村和农民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十分迫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增长才干,将来为农业服务,报效祖国和人民。
(三) 认识作物
近年来,由于农学专业的升温,来自城市生源的比重不断增加,这些来自城市的学生对农业生产接触很少,即使是来自于农村的学生,也较少接触农业生产实践。他们多数对作物认识得不多,甚至是五谷不分。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让学生增强对作物的感性认识, 我们要带领学生深入农村,深入田间,服务社会。根据农时季节,作物生长情况,带领学生下乡为群众服务,传播实用技术。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作物的了解。
以上是我对作物栽培课教学几点粗浅的看法,教有多法,教无定法,僵则死,变则活,需要在教与学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探讨、总结,提高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