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备课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差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数学 课题 分层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由于招生区域的改变,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不同,同一班的学生在学习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教师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可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同。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无论采取低起点、小步子,还是抓中间、带两头的策略,都只能做到面向一部分学生,而使其他学生的发展受损。针对上述情况,结合实际应进行 “面向全体、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教学——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实践。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1、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2、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3、分层教学的原则
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4、分层教学的常见模式
(1)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 (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做法是: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A、B、C三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2)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
知识与能力的分层教学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先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然后根据努力的情况及后续学习的现状,再进行学期末的层次调整。
5、分层教学的目标
A组学生能掌握教材最基础的知识,具有初步技能,基本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B组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组学生则要求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6、分层教学的做法
(1)备课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差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目标、超进度学习。拟订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新课标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2)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新课标、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面向中等学生,差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三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差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缓和了差生学数学难的状况,切实减少了差生抄袭作业的不良习惯,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3)辅导实行分类型、多形式的辅导。一方面侧重于完成现阶段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具体地说,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促使中等生相互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优生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辅导内容主要是拓宽、加深,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另一方面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兴趣、爱好,培养其优良品德和创造才能。对中、差生主要让他们参加动眼、动口、动手操作实验,培养其观察、理解、表达、实验的能力;而优生主要培养其思维、想象、创造的能力。
分层教学作为尚在实验中的新生事物必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它有着弥补班级授课制不足的天然特性。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能力挑战,需要教师投入精力、投入热情、投入智慧,在共性协进与个性发展中找到平衡点与支撑点。
关键词:数学 课题 分层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由于招生区域的改变,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不同,同一班的学生在学习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教师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可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同。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无论采取低起点、小步子,还是抓中间、带两头的策略,都只能做到面向一部分学生,而使其他学生的发展受损。针对上述情况,结合实际应进行 “面向全体、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教学——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实践。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1、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2、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3、分层教学的原则
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4、分层教学的常见模式
(1)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 (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做法是: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A、B、C三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2)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
知识与能力的分层教学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先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然后根据努力的情况及后续学习的现状,再进行学期末的层次调整。
5、分层教学的目标
A组学生能掌握教材最基础的知识,具有初步技能,基本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B组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组学生则要求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6、分层教学的做法
(1)备课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差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目标、超进度学习。拟订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新课标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2)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新课标、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面向中等学生,差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三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差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缓和了差生学数学难的状况,切实减少了差生抄袭作业的不良习惯,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3)辅导实行分类型、多形式的辅导。一方面侧重于完成现阶段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具体地说,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促使中等生相互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优生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辅导内容主要是拓宽、加深,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另一方面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兴趣、爱好,培养其优良品德和创造才能。对中、差生主要让他们参加动眼、动口、动手操作实验,培养其观察、理解、表达、实验的能力;而优生主要培养其思维、想象、创造的能力。
分层教学作为尚在实验中的新生事物必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它有着弥补班级授课制不足的天然特性。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能力挑战,需要教师投入精力、投入热情、投入智慧,在共性协进与个性发展中找到平衡点与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