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大学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大学英语教师要认识变革带来的挑战,反思自身在观念、方法、知识结构和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重新审视自身角色、地位的变化,主动适应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教学中新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单一教材的执行者、学生学习的主宰者和“教书匠”向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导航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促学者和外语教学理论的研究者转变。
[关键词]大学 英语教师 跨文化交际能力 角色定位
[作者简介]张建芳(1969- ),女,陕西南郑人,商洛学院英语系、英语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王正良(1962- ),男,陕西商州人,商洛学院英语系系主任,英语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教授;鲁绵茸(1965- ),女,陕西户县人,商洛学院英语系副主任、英语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教授。(陕西 商洛 726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商洛地区中学英语教师新课程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6JK131)。
[中图分类号]G5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2-0133-02
一、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挑战
1.大学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面临新的挑战。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得以重新确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依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做一名合格的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了解、运用现代教育观念和外语教育教学理论,实现从传统教育的“师道尊严”、教师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重视语言知识、忽略文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模式转变,这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核心要求。
2.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面临新的挑战。教学内容改革体现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教学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新视野》《现代大学英语》等教材的编写不仅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强调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训,体现了教学新理念,鼓励教师探索用现代教育方法改造传统教学内容的新方法;教学过程贯彻“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養并重”的原则,要求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从而启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势,实现教学内容和手段的科学性、先进性和趣味性,有效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3.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面临新的挑战。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也是教师拓展知识、了解世界文化、发展交际技能的课程。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而且要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批判思维,对中西优秀传统文化要有充分的认识、理解,能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取舍、参照、传播,能在教学中适时地进行文化渗透和交际策略培训,能认识到“英语教育的目的是让大学生理解、尊重英语文化,扫除文化壁垒,培养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力和文化观”②。
二、大学英语教师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教学理念亟待更新。大多数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抑制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交际活动的积极性,制约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影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另外一部分教师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传授法、语法翻译法等,不能有效地运用新的交际法、任务型教学理论指导教学;还有一部分教师把自己当做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充当的是语言知识的‘容器’,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③。
2.课程内容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这主要表现在大学英语教师参与课程内容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参与面不广、自身能力不强等方面,对课程内容建设的前沿性和时代性不能准确把握,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和水平,阻碍了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由于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没有系统地认知,不能将当今世界的文化和技术的发展与英语学科领域的最新理论和方法充实、完善到课程教学内容中,不能结合课程的改革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强化对学生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影响了符合国际、时代要求的文化人才的培养。
3.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缺失。时代的局限性造成了许多教师不具备跨文化视野,对异族文化不能给予尊重和认同,对中西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洞察力、理解力和扬弃贯通的能力,导致跨文化知识、国际意识和正确文化观的缺失。
4.教师的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目前,随着各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进行培训和业务自修的时间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对于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和科研的动向掌握程度较低,从而造成英语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相对较弱。
三、大学英语教师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新角色的定位
1.从知识的传授者向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导航者转变。教师的指导是学生文化素质高低、文化习得与否及运用能力强弱的关键。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要成为沟通学生个体文化和英美文化的桥梁,要成为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意识、策略和能力培养的导航者。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确认识到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际方式,应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通过自己对英美文化的关注影响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内容的导入和跨文化交际技巧的培训;教师还应具有文化批判思维,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跨文化交际模式和文化观。
2.由单一教材的执行者向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转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作为教书匠,只是课程计划和教材的机械执行者。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运用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课程组织方式中,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可自主编写或选用既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又发展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材;可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学习的需要,开拓多种媒体教学空间,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等手段,直观、感性地介绍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显性和隐蔽的交际文化;可向学生推荐适合学生水平的英语网站,指导学生认知和理解异域文化,建立起开放合理的认知、理解和吸取英语文化的跨文化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另外,还可设计开发相关的交际教学课件,并将它们融于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交际教学模式。
3.从学生学习的主宰者向促学者转变。过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权威,是主宰者,教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主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组织和协调,把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化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共处的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注重交际环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交际条件,促使学生在语境中创造性地活用所学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举办英语角,成立英语学社,开展英语演讲赛等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灵活、方便、轻松的学习和实践空间;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动机和自信心,促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自主构建知识、主动发展技能、勇于展现个性,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由“教书匠”向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者转变。新形势下,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变革中遇到的新问题很难依靠现成的理论和自身的经验来解答。这要求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而言,需要研究现代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理论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育、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开发与运用、科学的评价方式、“二语习得”理论和科研方法等,使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建立在理论指导、自我反思、对实践的探索和理论的研究和思考之上。教师要学习语用学理论,对比两种语言形式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细心观察总结教学过程中易犯的语用错误,排除本族文化干扰,掌握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在自我提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语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促进大学英语教师重新定位的措施和途径
1.实施系统、规范的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的观念转变、专业成长。教师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教师观念、能力的显著提高离不开具体的教学实践,只有把理论学习、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的校本培训才能持续有效地促进教师的观念转变、专业成长。校本培训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学岗位为主课堂,由学校自行组织和管理,它是教师培训的主要模式,是教师培训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校本培训架设了交际教学理论、语用学与教学实践联系的桥梁;搭建了“一对一”的平台,在互动的对话中让教师了解自我、认识他人,解决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困惑;它通过教师的互帮互助、优秀教师的“示范”“帮教”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反思性教学实践活动等,促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的“习得”“内化”和“自觉实践”,从而构建一支观念新、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新角色定位的英语师资梯队,确保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
2.发挥教师团队优势,积极进行课程内容和教材建设的改革。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着眼于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促进教师个人实践理论和知识的构建,发掘和利用教师群体的资源和优势,实现知识和经验互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不断深化教师个体的专业内涵和素质。吸纳教师参与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的课程的开发与改建,参与教材设计,促进教师与研究员和资源开发者密切合作,共同探究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这一课题;同时根据现代大学英语教育的需要学习、掌握新的文化知识、交际策略等学科知识,确定符合教学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大纲,编写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的教材,发挥教师在课程内容和教材建设的角色和作用。
3.建立切实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要结合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起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协调配合的竞争、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指导和政策上向一线教师倾斜,并在经费、条件等方面给予教师强有力的支持;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有创新意识、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师予以奖励和表彰,从根本上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设立科研基金,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大学英语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改变科研难的不利局面。
4.多渠道建设师资队伍,全方位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积极创造条件进行语言和文化交流,加强与其他外语院校的交流和联系,开展跨文化教育专题研究,选派教师到英语国家进修学习,聘请外国语言专家对英语教师进行培训等,是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改变教师的知识结构、态度和教学技能,促进大学英语教师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对培养新世纪文化人才需求的关键。
[注释]
①曾志新,李正,甘一迈.紧抓六大要素打造精品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04(2):15-16.
②袁小陆.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教育[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94-95.
③张雁.国外语言教学理论的嬗变与外语教師角色转换[J].Sino-US English
Teaching,2006(10):40-43.
[关键词]大学 英语教师 跨文化交际能力 角色定位
[作者简介]张建芳(1969- ),女,陕西南郑人,商洛学院英语系、英语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王正良(1962- ),男,陕西商州人,商洛学院英语系系主任,英语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教授;鲁绵茸(1965- ),女,陕西户县人,商洛学院英语系副主任、英语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教授。(陕西 商洛 726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商洛地区中学英语教师新课程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6JK131)。
[中图分类号]G5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2-0133-02
一、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挑战
1.大学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面临新的挑战。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得以重新确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依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做一名合格的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了解、运用现代教育观念和外语教育教学理论,实现从传统教育的“师道尊严”、教师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重视语言知识、忽略文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模式转变,这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核心要求。
2.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面临新的挑战。教学内容改革体现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教学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新视野》《现代大学英语》等教材的编写不仅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强调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训,体现了教学新理念,鼓励教师探索用现代教育方法改造传统教学内容的新方法;教学过程贯彻“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養并重”的原则,要求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从而启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势,实现教学内容和手段的科学性、先进性和趣味性,有效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3.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面临新的挑战。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也是教师拓展知识、了解世界文化、发展交际技能的课程。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而且要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批判思维,对中西优秀传统文化要有充分的认识、理解,能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取舍、参照、传播,能在教学中适时地进行文化渗透和交际策略培训,能认识到“英语教育的目的是让大学生理解、尊重英语文化,扫除文化壁垒,培养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力和文化观”②。
二、大学英语教师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教学理念亟待更新。大多数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抑制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交际活动的积极性,制约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影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另外一部分教师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传授法、语法翻译法等,不能有效地运用新的交际法、任务型教学理论指导教学;还有一部分教师把自己当做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充当的是语言知识的‘容器’,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③。
2.课程内容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这主要表现在大学英语教师参与课程内容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参与面不广、自身能力不强等方面,对课程内容建设的前沿性和时代性不能准确把握,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和水平,阻碍了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由于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没有系统地认知,不能将当今世界的文化和技术的发展与英语学科领域的最新理论和方法充实、完善到课程教学内容中,不能结合课程的改革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强化对学生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影响了符合国际、时代要求的文化人才的培养。
3.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缺失。时代的局限性造成了许多教师不具备跨文化视野,对异族文化不能给予尊重和认同,对中西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洞察力、理解力和扬弃贯通的能力,导致跨文化知识、国际意识和正确文化观的缺失。
4.教师的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目前,随着各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进行培训和业务自修的时间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对于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和科研的动向掌握程度较低,从而造成英语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相对较弱。
三、大学英语教师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新角色的定位
1.从知识的传授者向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导航者转变。教师的指导是学生文化素质高低、文化习得与否及运用能力强弱的关键。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要成为沟通学生个体文化和英美文化的桥梁,要成为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意识、策略和能力培养的导航者。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确认识到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际方式,应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通过自己对英美文化的关注影响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内容的导入和跨文化交际技巧的培训;教师还应具有文化批判思维,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跨文化交际模式和文化观。
2.由单一教材的执行者向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转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作为教书匠,只是课程计划和教材的机械执行者。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运用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课程组织方式中,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可自主编写或选用既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又发展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材;可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学习的需要,开拓多种媒体教学空间,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等手段,直观、感性地介绍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显性和隐蔽的交际文化;可向学生推荐适合学生水平的英语网站,指导学生认知和理解异域文化,建立起开放合理的认知、理解和吸取英语文化的跨文化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另外,还可设计开发相关的交际教学课件,并将它们融于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交际教学模式。
3.从学生学习的主宰者向促学者转变。过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权威,是主宰者,教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主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组织和协调,把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化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共处的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注重交际环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交际条件,促使学生在语境中创造性地活用所学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举办英语角,成立英语学社,开展英语演讲赛等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灵活、方便、轻松的学习和实践空间;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动机和自信心,促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自主构建知识、主动发展技能、勇于展现个性,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由“教书匠”向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者转变。新形势下,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变革中遇到的新问题很难依靠现成的理论和自身的经验来解答。这要求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而言,需要研究现代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理论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育、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开发与运用、科学的评价方式、“二语习得”理论和科研方法等,使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建立在理论指导、自我反思、对实践的探索和理论的研究和思考之上。教师要学习语用学理论,对比两种语言形式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细心观察总结教学过程中易犯的语用错误,排除本族文化干扰,掌握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在自我提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语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促进大学英语教师重新定位的措施和途径
1.实施系统、规范的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的观念转变、专业成长。教师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教师观念、能力的显著提高离不开具体的教学实践,只有把理论学习、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的校本培训才能持续有效地促进教师的观念转变、专业成长。校本培训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学岗位为主课堂,由学校自行组织和管理,它是教师培训的主要模式,是教师培训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校本培训架设了交际教学理论、语用学与教学实践联系的桥梁;搭建了“一对一”的平台,在互动的对话中让教师了解自我、认识他人,解决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困惑;它通过教师的互帮互助、优秀教师的“示范”“帮教”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反思性教学实践活动等,促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的“习得”“内化”和“自觉实践”,从而构建一支观念新、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新角色定位的英语师资梯队,确保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
2.发挥教师团队优势,积极进行课程内容和教材建设的改革。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着眼于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促进教师个人实践理论和知识的构建,发掘和利用教师群体的资源和优势,实现知识和经验互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不断深化教师个体的专业内涵和素质。吸纳教师参与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的课程的开发与改建,参与教材设计,促进教师与研究员和资源开发者密切合作,共同探究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这一课题;同时根据现代大学英语教育的需要学习、掌握新的文化知识、交际策略等学科知识,确定符合教学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大纲,编写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的教材,发挥教师在课程内容和教材建设的角色和作用。
3.建立切实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要结合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起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协调配合的竞争、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指导和政策上向一线教师倾斜,并在经费、条件等方面给予教师强有力的支持;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有创新意识、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师予以奖励和表彰,从根本上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设立科研基金,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大学英语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改变科研难的不利局面。
4.多渠道建设师资队伍,全方位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积极创造条件进行语言和文化交流,加强与其他外语院校的交流和联系,开展跨文化教育专题研究,选派教师到英语国家进修学习,聘请外国语言专家对英语教师进行培训等,是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改变教师的知识结构、态度和教学技能,促进大学英语教师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对培养新世纪文化人才需求的关键。
[注释]
①曾志新,李正,甘一迈.紧抓六大要素打造精品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04(2):15-16.
②袁小陆.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教育[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94-95.
③张雁.国外语言教学理论的嬗变与外语教師角色转换[J].Sino-US English
Teaching,2006(10):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