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蒙古族舞蹈的艺术风格特点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7820723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蒙古草原是盛产歌舞的地方,这里的人们热爱自由,有专属的民族艺术文化,能歌善舞似乎已经成了蒙古族的标签。蒙古的舞蹈大多以表现游牧民族生活特色和情感变化为主,蒙古族舞蹈特点是节奏鲜明,大开大合的民族舞蹈动作表现蒙古民族的豁达、豪爽的性格,极具民族特色。
  【关键词】蒙古族;舞蹈;风格;特点
  一、蒙古族舞蹈的艺术风格成因
  中国的少数民族各具特色,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从古至今该民族就用舞蹈这种艺
  术形式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并用以表达自身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久而久之蒙古族舞蹈成为诸多舞蹈形式的一种,随着历史的延续而流传。可以说民族的舞蹈最能反映民族的审美和性格,各民族由于地处不同环境,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民族风情,这些都为民族舞蹈风格的凝定打下基础,从舞者在动作上展现的力度、软度及上身下肢配合的节奏,能很好表现出舞蹈的大气或含蓄、飘逸或凝重,可以说每种风格都有不同的美。
  蒙古族是游牧民族,居于草原,被自然哺育受天地陶冶,民族生活基调是蒙古族舞蹈特色形成的主要背景。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古老的民族以天为盖,以地为庐,随性的生活赋予蒙古族儿女宽广的胸怀、坦荡豪爽的性情,这在蒙古族的舞蹈动作中以“上身微后倾,颈部后控”等体态表现,也是该动作形成的原因。
  从另一个角度说,蒙古族无法在生存环境中安居更重,更多的无定式生活、放牧狩猎的作业使他们身着风雪,体魄强健,在漂泊中桀骜不驯,在生存中勇往直前,更难得的是他们安于这种生活,乐在其中,并始终崇拜勇者,尊重在恶劣环境下拥有强大力量的英雄。这种精神促成了蒙古族舞蹈风格特色的主要精神内涵。
  蒙古族是马上民族,对马的喜爱也是蒙古族舞蹈风格特色形成的重要原因,蒙古人视马为朋友、家人,他们把马当做真善美的代表,在舞蹈中,表演者用自身的造型和类似马的步伐模拟各种马的姿态,以此表达民族思想和情感。
  宗教对蒙古族舞蹈的影响也很大,在12世纪,喇嘛教传致蒙古,与当时存在的萨满教形成对立之势,在喇嘛教取代萨满教的过程中,舞蹈也受到影响,从利用舞蹈为传教服务到舞蹈指引文化传播,蒙古族舞蹈开始出现祭树舞、生肖舞、查玛舞等。
  二、蒙古族舞蹈动作艺术特点
  提到蒙古族,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热情、民风彪悍,其实这也是蒙古族舞蹈风格的基本特点,在蒙古族舞蹈中,有对大雁的模仿,有对马的模仿,舞蹈充分结合民族的生活形态和人们的心境情感,在充分借鉴中国古典舞的形态、神情、劲力和韵律的同时,将民族对图腾中飞禽走兽的喜爱也融入其中,因此在蒙古族舞蹈中,随时可以看到手、脚、膝、腰、肩、头的配合,或强调某个部位,或整体统一舞动,集中体现舞蹈舒展、豪迈、强劲等风格特色。
  从呼吸配合的角度看,蒙古族舞蹈习惯用呼吸带动步伐,在肩部、腰部、手臂的配合训练中,呼吸与踏步、拖步的配合有利于关节与气息之間的平衡协调。在表演后靠舞姿的练习时,蒙族舞蹈中横抻动作对马背民族英武勇敢有着充分的诠释,在此过程中,呼吸在重拍上的慢吐与舞姿配合,使观赏者清晰的看到健壮的蒙古人民在辽阔草原上生活的场景,有利于加深观众对舞蹈的理解。与慢吐气相比,吸气表现为弱拍上的快吸气,如趟步与手臂配合的表现,在手臂的带动下,肩部呈波浪状伸展,脚步前移,手部下压,随着呼吸的配合,使动作成弧形下沉,逐渐有节拍感,中心随着慢慢移动,在下个节拍再次上步时配合短暂吸气,在用呼吸衔接动作时即有利于演员在表演时的全情释放又有利于带动观众的情绪,实现情感共鸣。
  从体态的表现风格来看,舞蹈中最有表现力的体态特征就是肩部、手臂和手腕。与其他舞蹈相比,蒙古族舞蹈对肩部的利用更为灵活,在对肩部体态的定义上也有很多种,如柔肩、耸肩、弹肩、甩肩、抖肩等,其中柔肩的动作相当美,弱化了肩部的僵硬,以夸张的方式将舞蹈力度和韧性灵活的揉化开,起伏有律的波浪状将舞蹈的美延伸到观众心里,看上去更有民族舞蹈特色。相对柔肩的绵软,弹肩和硬肩更有爆发力,静止与发力的配合,棱角与平滑的搭配给人一种活泼欢乐的美感。蒙古族舞蹈在手腕上的功力也不容小觑,手掌与手腕的上提、下压带动手臂展开动作,可以说手腕动作既是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又是最能打动人的细节动作。在手臂的表现方面,可以参看模仿大雁的动作,手臂弯曲有度,大臂带动小臂,再加上头和表情的配合,草原儿女豪爽欢快的场景立时出现在观众眼前。
  从舞蹈步伐上看,蒙古族舞蹈步伐讲究扎实沉稳,在做训练时,膝盖下沉要柔韧,双脚实在落地,下身有力量,在舞蹈中,上身运动的同时,腿上脚上的动作更是不能停,时而配合圆场、时而轻快利落,如在空中飞翔的大雁,像在草原奔驰的野马,又如人们心中的律动。
  从舞蹈节奏上看,蒙古族舞蹈节奏风格以明快为主,借以表现民族的热情与豪爽。在抖肩的过程中,人们可以看到韵律跳动,在翻腕的时候,蒙古族姑娘的欢乐与开朗很容易感染观众。在男子舞蹈过程中节奏明快主要体现在步伐上,轻快洒脱的步伐配合全身舞蹈,集中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强壮的体质、英武的豪情。值得一提的是,蒙古族的舞蹈与美酒也有很大的联系,舞蹈中也有与酒相关的表现体态,扬手、跳跃、饮酒状等不由得让人想起歌舞相伴之时美酒助兴,更加彰显舞蹈的民族风格。
  三、蒙古族舞蹈伴奏乐的艺术特点
  舞蹈与音乐是分不开的。舞蹈在音乐的律动中表现音乐的内容,音乐为舞蹈做伴奏,助力诠释内在情感深意,使观赏者更容易接受、理解。蒙古民族能歌善舞,除了舞蹈独具艺术风格外,音乐更是鲜明有味,最近流行的《鸿雁》,在歌词上体现蒙古族人民对大雁的喜爱,在旋律上悠长浑厚,也极具草原特色。蒙古族舞蹈的音乐特点是节奏欢快、热情奔放,调式多为羽调,音乐宽广,音程跳动大,通常喜欢用散板来衬托生活环境的意境。蒙古族的乐器马头琴音色沉稳,融入音乐中更多的宁静豪迈,在舞蹈中配合以柔臂动作,立刻让人感受到大雁在天空飞翔的情状,民族风的舞蹈结合民族风的音乐,在互相促进的同时,彼此增加表现力。
  除此之外,蒙古舞蹈的伴奏乐部分以歌颂母亲、歌颂民族、歌颂草原为主,使舞蹈有的放矢的同时,更让我们看到蒙古族人民对爱情和生命的礼敬,如歌舞《蒙古人》中,歌手一声呐喊,唤醒了草原和生命,配合舞蹈,让我们看到蓝天白云下的蒙古少女,策马奔腾英姿飒爽的蒙古汉子,在充满质感的舞蹈动作与激烈音乐表达配合中,蒙古人民的彪悍和美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又如歌舞《牧歌》,在悠扬的乐声中,蒙古族青年男女,激情饱满,伴着明快节奏翩翩起舞,通过歌声与旋律可以听到对爱情和未来的希望,伴着舞蹈更能看到融入其中的激动情绪,看到蒙族人民对放牧生活和对草原的无限热爱。
  四、结束语
  蒙古民族能歌善舞,舞蹈风格鲜明,充分表现牧人生活和草原人的内心情感,歌曲悠长动人,配合舞蹈凝练蒙古族对草原、生命、爱情的崇拜。蒙古族的舞蹈有给人以美感的体态表现,是蒙古族民族传承发展文化风俗过程中的集中体现,更是舞蹈发展和艺术风格形成的基础,未来我们要继续发扬民族舞蹈的艺术风格特点,加强蒙古族舞蹈的表现力,力争通过努力,促使舞蹈在新时代发挥艺术功效,让更多人了解蒙古族舞蹈的风格,更喜爱蒙古族舞蹈。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年
  [2]工景志.《中国蒙古族舞蹈艺术论》[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3年
  [3]田静.中国舞蹈名作赏析.【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1月北京第1版
其他文献
  从目前业界实践看,媒体网站的类型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强调新闻信息传播的传统新闻网站;二是向其他媒介形态延伸,充当探索、融合功能的新型新闻网站;三是密切联系某类群体的社
会议
  作为新华社第一个以名记者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朱玉工作室从成立伊始便以“建立既符合多媒体制作标准,又匹配市场需求的全媒体新闻工作室”为目标。经过一年半的发展,朱玉
会议
  上海证券报社悉心领会总社精神,认为要“占领数字化时代新闻信息市场制高点”,必先“调整生产和传播模式”;要“调整生产和传播模式”,报社必须变多种媒介各自生产为一个平台
会议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性现代国家通讯社,在受众需求日趋多元化、个性化的全媒体时代,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新华社的龙头地位虽仍不容撼动,但也面临着威胁和挑战
会议
  当代国际社会,各国国内国际事务通过全球性媒介被世界各国受众熟知,然而,各国基于国家利益不同导致了传播框架的不同,传播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达到客观公正,这种全球传播最终
会议
“数字消费的时代已经到来”.近日,北京工商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农展协会农产品电商工作委员会会长洪涛教授在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学术委员会担任新职,《农业信息化》杂志
期刊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认定工作.rn通知指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见证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发掘、认定农业
期刊
  当今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能否成功转型为一个现代国家。新华社新一届党组紧紧抓住这一时代特征,作出了战略转型的重大决策:从以通稿为主到三种形式再到全媒体,从事业单位走
  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全媒体机构,是社党组提出的新华社发展的奋斗目标。在此背景下,介绍了全媒体的涵义和适用性,重点探讨了新华社的全媒体战略,提出:全媒体战略只有依托全社的
  全媒体机构顾名思义就是集众多传播形态于一个集团组织之内,为社会提供多种形态的媒体服务。较之单一业态的新闻媒体,全媒体组织形式和运作规律完全不同。新华社经过近几年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