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社会中,網络学习的开展是推进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網络学习绩效水平取决于个性化学习水平的培养和引导。通过介绍与自主学习和網络学习环境的相关概念和分类,分析了網络自主学习环境内涵、特点以及作用。从Web的发展历程以及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教学支架类型的角度,提出了三种網络学习模式——基于Web 1.0、Web 2.0环境的自主学习模式和基于Web 3.0环境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并对三种模式构建的过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網络学习环境;教学支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2)05—0096—05
一、前言
Internet的迅速发展,已经深深地植入到人类社会所有活动当中,其所形成的信息海洋、迅捷的信息处理平台、多元化的沟通方式、庞大的虚拟社区……为網络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也为網络教育描绘出美好的愿景。据不完全统计。从2003年至2010年底,我国已经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3693门,省市级精品课程7879门,而校级精品课程数量更是数以万计;2008年中国網络教育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3.9%,达到352亿元。预计在201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23亿元。另据the Sloan Consortium调查显示,近2500所美国高校提供的網络课程获得学位的人数从2002年的1,600,000到2006年的3,500,000,增长了一倍多。
面对網络技术应用的加速,網络教育规模的急剧膨胀,網络教育的模式与指导理论的研究却显得滞后。網络教育中发生的似乎是学校教育、传统培训的隐喻,新瓶装老酒。从国内外的各种網络教育平台(系统)、網络课程所体现的教学模式来看。虽然运用了传统学校教育、企业培训过程中所没有的功能和技术手段,但是很多课程管理系统或虚拟学习环境复制了传统教学程序、内容、元素,教室或演讲厅的隐喻,没能充分发挥網络教育的作用,学习者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压制。另外,对于網络个性化学习环境的研究,滞后于網络技术在教育实践应用的步伐,特别是Web 2.0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Web 3.0技术理念逐渐成形,在充分发挥学习者自主性,挖掘学习者的学习潜力,实现網络学习的绩效提升等方面亟待探究。本文拟从自主学习及其模型出发,探究在網络教育环境中如何实现自主学习的模式、策略,以及如何运用这些Web技术、工具促进个性化学习的发生。
二、自主学习含义和模型及其与个性化学习的关系
国内外关于自主学习的界定较多,庞维国指出,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的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Barry J.Zimmerman认为,自主学习是一个积极和建构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通过设定学习目标并努力去监控、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认知、动机和行为,以及根据环境的情境特征来引导和限制学习者的行为。而自主学习者又具备怎样的特征呢?自主学习者作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能有效地应用很多不同的方法控制他们自己的学习体验,包括创建一个富有成效的学习环境和有效地使用资源。组织和重装学习信息,在学习任务期间维持积极的情感投入,并对他们的能力、学习的价值和影响学习的因素保持正向的动机信念。Zimmerman指出,尽管自主学习的定义常由于研究者理论取向的不同而涉及到具体的过程也不相同,但是有一个概念化的共性,即这些学生在元认知上、动机上和行为上是作为积极的参与者出现在学习过程中。同根据元认知过程,在习得过程中自主学习者制定计划。设置目标。组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这些过程使得他们具有自我认知。有见识的。有决策性的学习方法。他还提出了自主学习的三个特征:第一是学习者所运用的自主学习策略:第二是自我导向的反馈环:第三是学生怎样和为什么选择使用特定策略或反应的表征。持信息加工观点的Winne和Butler提出一个较为详尽的自主学习模型,以此来阐释自主学习的内在机制,见图1:1
从图1中看出,当自主学习者面临学习任务时,首先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信念对任务特征和要求进行解释:其次,在完成对学习任务的解释之后,接着设置学习目标;然后,自主学习的学生就要根据学习目标选择和运用相应的学习策略:最后,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任务进行加工,生成学习结果。
个性化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主体,针对学习者个性特点、知识经验和能力、学习需求、偏好以及具体学习情境而采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促使学习者的能力与个性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个性化学习与自主学习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自主学习是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个性化学习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习者个性化的差异,并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在本质上它们是一致的,即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三、網络自主学习环境
(一)網络学习环境概念及其分类
学习环境指的是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那么作为学习环境子范畴的網络学习环境。就是指網络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这里面的“情况和条件”既包括由各种網络系统和应用平台所组成的網络环境,也包括由網络教育提供者已经嵌入到学习内容和活动设计中的学习模式、学习策略、学习支撑等。網络学习环境随着網络技术应用的演进,在不断地发生着嬗变。从以内容为中心的Web 1.0学习环境、以用户为中心的Web 2.0学习环境和以个性化为中心的Web 3.0学习环境,带来的是網络学习模式、策略和工具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基于Web 1.0的網络学习环境
主要是由教育者把传统教育课程、教育活动按照课堂或讲堂的隐喻移植到網络环境之中,其中Web应用技术主要是门户網站、课程管理系统。在基于Web 1.0的網络学习环境中,教师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学习者无法对课程、活动作出任何的修改,大都只能按照網站提供的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及学习步调去完成规定性的学习任务。 2.基于Web 2.0的網络学习环境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基于Web 2.0網络学习环境,是在Web 1.0环境基础上广泛应用了BBS、博客(blog)、微博客、聚合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即聚合内容)、Diigo(阅读标签软件)、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網络服务)、维基百科(Wiki)、视频網站等技术,使得学习者的網络学习内容多元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媒介超媒体化、学习工具更加丰富、交互性更强等诸多变化。英国改变学习者体验咨询委员会(CLEX)认为,Web 2.0和语义Web已经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那些以此作为交流媒介和职业的年轻人。他们轻松地栖息其中并引导他们把各自的網络空间通过兴趣共同体连接起来,以达到分享和参与的安排。但由于Web 2.0的特点,使得網络信息海量的、无序的增长,在学习内容、知识的选择和管理上产生了瓶颈。
3.基于Web 3.0的網络学习环境
为了克服Web 2.0时代的缺陷,Web 3.0时代应运而生,在Web 3.0的網络学习环境中,根据学习者的学习偏好、认知风格、学习节奏等,对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归类,从而推送适合学习者的学习信息、资源、工具和策略的聚合。每个人在Web 3.0环境下都不会看到同一个模式的门户網站,同时,用户对门户網站上所有的信息具有高度的自主权,用户可以把上面的信息随意地控制和整合,这样通过用户自己设定的门户将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因此。Web 3.0網络学习环境将以其个性化导航、智能搜索、提供内容高度聚合的共享资源、虚拟社区建设自动化、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个性化等特点,促进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发生。
(二)網络自主学习环境含义、特点和作用
什么是網络自主学习环境?它是指能够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的網络学习环境。李盛聪认为,網络学习环境具有的特点是开放性、预设性、生成性、交互性、虚拟性。这是从網络学习环境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支持角度提出的,从根本上来说,網络自主学习环境的最大优势能够充分利用網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各种形式的教学支架(scaffolding)或学习支持。
另外建构主义者从与传统学习环境相比较的角度出发,认为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经常被剥夺了发展决策、自我监督、注意力调整等技能的机会,这些技能对于优化学习经验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学习者将任务看成是使自己的意义同外部机构的期望相匹配,那么,他们在学习中会变得越来越顺从。CSILE(Computer Supposed Intentional LearningEnvironment,是一个網络化学习环境)鼓励学习者进行反思并积极控制学习进程,如问题解决、规划、目标设定和自我调节等。即是網络学习环境能够向学习者提供认知策略支持,其中Hannafin,M.等人把这种策略支持分为概念性的、元认知的、程序性的和策略的支持四个层次。句这些支持并不是替代学习者的意愿和个性,而是一种学习支架,应用策略和技术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而服务。
那么網络自主学习环境能够向学习者提供那些方面的支持?Williams,M.指出,在超媒体环境(可以认为指的是基于Web的学习环境)中学习需要学习者能够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也即是对下列问题做出自己的决策:学什么,如何去学习,学习多少内容,花多长时间学习,如何获取其他教学材料。他(她)自己是否理解这些材料。什么时候放弃或修正计划和策略,以及什么时候增加努力。这些调控学习进程的策略需要通过網络学习环境以某种教学支架的形式提供给学习者,从而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决策进程。
四、網络环境中自主学习模式及分析
在網络学习环境构建的过程中,網络教学系统、平台以及網络学习内容、活动设计者们可能存在着一个误区——即把潜在的学习对象都看成是一个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者,能够主动构建意义和目标;具有监控认知的、动机的、行为的和情境的各个方面:能够设置学习目标的能力:能够控制内在的和外在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而網络环境的一些表面上似乎是能促进網络学习的优势却成为学习者获得学习绩效的障碍:海量的信息资源;教师提供学习资源(網络中的)间耦合度低;平台(系统)的技术功能不一致性;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不合理的使用等,可能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偏离学习目标,或在網络虚拟空间中迷航,或花费太多的时间处理与学习目标无关的信息,或对重要的学习目标相关重要信息草率而过,所有这些给学习者增加了很多额外的负担和要求。
因此,在網络学习环境构建过程中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供各种类型的教学支架和学习支持,以帮助他们自主学习过程的建立,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根据支架提供的方式可分为固定式支架(fixed scaffolding)和适应性支架(adaptivescaffolding)两类。两类教学支架也对应于網络学习环境的发展和应用,一般的,前者广泛应用于基于Web 1.0学习环境中,以固定的方式嵌入在教学網站、網络教学系统、網络课程等页面中,后者是基于Web 2.0应用的学习环境中,而在基于Web 2.0技术应用的学习支持上则是一种多元、复合型的,即既有固定式支架也有适应性支架。本文结合Winne和Buffer提出的自主学习模型以及Web应用的时代划分相结合。提出基于Web 1.0学习环境的自主学习模式、基于Web 2.0学习环境的自主学习模式和基于Web 3.0学习环境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一)基于Web 1.0学习环境的自主学习模式
Web 1.0学习环境主要是在Web发展应用的初始阶段,此时的網络学习环境主要是基于门户網站、课程管理系统、網络课程平台构建的,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和教学人员的教和学基本上异步进行。其基本流程模式如图2所示。在Web 1.0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过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学人员对于学习者学习通过教学支架或教学支持进行帮助和指导,另一部分是学习者根据学习任务并在教学支架或教学支持下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因为此类型的学习模式大家普遍比较熟悉。在此不再展开。 (二)基于Web 2.0学习环境的自主学习模式
Web 2.0技术注重用户的交互、体现用户为王的理念。基于Web 2.0学习环境是指在Web 1.0环境的基础上广泛地应用了Web 2.0技术,这些Web 2.0技术主要包括:博客(BLOG)、RSS、百科全书(Wiki)、網摘(Diigo)、社会網络(SNS)、P2P、即时信息(IM)、视频網站、音频搜索、图片搜索、文库、網盘等等。这些技术使得教学人员能够向学习者提供除了固定的教学支架之外的适应性教学支架和教学支持,从而更有效地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具体流程见图3。
从上图3中可以看出,在Web 2.0学习环境中,学习者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教学支架和支持有了更多的选择:一方面学习者可以通过固定的教学支架或教学支持获得必要的自主学习支持:另一方面学习者可以通过Web 2.0技术获得指导者的持续的诊断、校准的支持(指导者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或学习求助不断修正对学习者的诊断,并及时的校准教学支架以帮助学习者自主学习进程的保持正向的发展),还可以获得学伴、专家及各种智能系统提供的学习支持,这些支架和支持是即时的和灵活的——伴随着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如在知识的提取和信念的激发、目标的设置、策略的制定和执行等元认知技能的发展有较好的支撑(见图3)。
对于构建Web 2.0自主学习环境,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一般的是在Web 1.0網络学习平台、網络课程、教学網站中,根据学习任务、学习者的特点,添加一些Web 2.0技术应用(不可能所有的都用上。也没有必要)。最为典型的是Moodle平台,集成了Wiki、BBS、Blog、RSS等模块,并且根据需要添加模块,可以嵌入QQ、MSN等程序链接。在自主学习过程,这些Web 2.0技术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很好的教学支撑。
(三)基于Web 3.0学习环境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Web 3.0并不是一个脱胎于Web 1.0和Web 2.0而独立的網络应用,Web 3.0是建立于Web 1.0和Web 2.0基础之上,它们优势互补,融于一个整体之中。如果说Web 1.0和Web 2.0解决了互联網“读”和“写”的物理与逻辑层问题,Web 3.0要解决的问题则是在这两层之上的表象层或语意层的问题。Web 3.0时代的互联網模式,一定是基于用户行为、习惯和信息的聚合而构建的互联網模式,满足个性化需求设置、人性化的设计、友好的界面、简单易用等特点是用户体验的核心元素。基于用户需求的信息聚合才是互联網的大趋势和大未来。因此,基于Web 3.0学习环境的个性化学习模式是一个混合型的網络学习模式,见图4。
1.Web 2.0应用深度优化与个性化信息搜索
从图4中可以看出,基于Web 3.0学习环境实质是一个混合式的学习环境,以Web 1.0学习环境和Web 2.0学习环境为基础,一方面对Web 2.0技术进行深度优化,如对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内容过滤;另一方面,以个性化信息需求进行处理并引入个性化搜索引擎技术(如百度、Google),根据学习者的特征提供定制个性化搜索策略,从而避免大量无用信息的噪声,为学习者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信息搜索策略上的支持。
2.个性化内容定制、聚合与学习者兴趣模型构建
Web 3.0学习網站可支持用户定制網页界面,定制呈现内容、呈现方式,实现某专题学习信息高信度的聚合。在此基础上,建立学习者兴趣模型构建,用户兴趣学习是根据用户对浏览信息的选择。采取某种学习方法来逐步明确用户兴趣的一个过程。概括起来。用户兴趣信息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用户输入搜索引擎的查询关键词、用户维护的收藏夹、用户复制下载保存的页面、用户浏览的行为和服务器日志信息等。学习者兴趣模型的建立使網络学习环境具有个性化、适应性的特点。
3.学习资源服务的普适性
Web 3.0学习环境下,学习资源兼容性更强,学习资源可以跨平台、跨终端设备的浏览和下载。如可被学习者不同的浏览软件浏览和下载,可以被各种網络终端所访问,从PC互联網到WAP手机,PDA,机顶盒,专用终端。因此,Web 3.0学习环境可容纳更加多元的学习者。
4,构建个人学习门户3.0和个性化知识管理平台
个人学习门户3.0就是具有Web 3.0特征的个人学习信息中心,是学习者连接个性化互联網信息的首页,实现个人学习信息管理的平台。在个人学习门户3.0构建基础上形成个性化知识管理平台,也即是通过该平台实现对知识的获取和组织、通过该平台实现知识的交流与共享、通过该平台实现知识的应用与创新,从而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管理平台。
Web 3.0的典型应用非常多,如雅蛙、阔地、谷歌等,如图5是谷歌搜索引擎为用户开发的iGoogle。在该首页,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定制个性化的搜索策略,可以定制属于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網站、平台、资源等,可以添加、删除和更新各种应用,而这些应用自身的更新(如網站主题的更新)将自动出现在该模块中的条目上。还可以通过选项更改版面布局、导入/导出iGoogle的设置等。iGoogle的这些功能都充分的尊重用户个性化的需求,满足不同用户的多元化的特点和偏好。
当然。Web 3.0学习环境对于个性化学习支持的应用不仅局限于以上所述,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它对于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支持手段将日益丰富。Morris指出。教育语义網还处在未成熟阶段。而教学工作者必须懂得Web 3.0的出现所带来的潜能以及其对于網络学习可能的意义,以为将来——当语义網完全地融入到網络学习中的时候而准备。
五、总结和展望
当前,網络学习环境对于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支持存在许多传统教学隐喻,而学生也顺从于这种学习方式,而提供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支架设计是当前網络自主学习环境构建的关键,“建构主义者强调支持学生的自我调节和策略性过程的重要性,以帮助他们驾驭环境的复杂性。确定学生如何使用这些脚手架(支架)并进而适应它是十分重要的。”过构建網络自主学习环境或者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并嵌入固定的、适应性或复合型的教学支架,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绩效水平不断提升,培养他们的个性化学习水平和终身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学习化个人、学习化组织和学习化社会。
網络学习环境随着網络应用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而演进。網络学习环境的推陈出新,不是革命式的。而是渐进式的改革,向前兼容。向后开放。Web 2.0学习环境以web1.0为基础,Web 3.0又是以Web 1.0和Web 2.0为基础,可以预料将会有Web x.0的学习环境出现。每升级一个层次,其不仅是技术能力和应用水平上的提高:如语义理解层次、智能化能力、可视化效果、移动化规模,同时網络学习环境的个性化、人本化理念也不断增强。
[关键词]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網络学习环境;教学支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2)05—0096—05
一、前言
Internet的迅速发展,已经深深地植入到人类社会所有活动当中,其所形成的信息海洋、迅捷的信息处理平台、多元化的沟通方式、庞大的虚拟社区……为網络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也为網络教育描绘出美好的愿景。据不完全统计。从2003年至2010年底,我国已经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3693门,省市级精品课程7879门,而校级精品课程数量更是数以万计;2008年中国網络教育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3.9%,达到352亿元。预计在201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23亿元。另据the Sloan Consortium调查显示,近2500所美国高校提供的網络课程获得学位的人数从2002年的1,600,000到2006年的3,500,000,增长了一倍多。
面对網络技术应用的加速,網络教育规模的急剧膨胀,網络教育的模式与指导理论的研究却显得滞后。網络教育中发生的似乎是学校教育、传统培训的隐喻,新瓶装老酒。从国内外的各种網络教育平台(系统)、網络课程所体现的教学模式来看。虽然运用了传统学校教育、企业培训过程中所没有的功能和技术手段,但是很多课程管理系统或虚拟学习环境复制了传统教学程序、内容、元素,教室或演讲厅的隐喻,没能充分发挥網络教育的作用,学习者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压制。另外,对于網络个性化学习环境的研究,滞后于網络技术在教育实践应用的步伐,特别是Web 2.0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Web 3.0技术理念逐渐成形,在充分发挥学习者自主性,挖掘学习者的学习潜力,实现網络学习的绩效提升等方面亟待探究。本文拟从自主学习及其模型出发,探究在網络教育环境中如何实现自主学习的模式、策略,以及如何运用这些Web技术、工具促进个性化学习的发生。
二、自主学习含义和模型及其与个性化学习的关系
国内外关于自主学习的界定较多,庞维国指出,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的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Barry J.Zimmerman认为,自主学习是一个积极和建构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通过设定学习目标并努力去监控、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认知、动机和行为,以及根据环境的情境特征来引导和限制学习者的行为。而自主学习者又具备怎样的特征呢?自主学习者作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能有效地应用很多不同的方法控制他们自己的学习体验,包括创建一个富有成效的学习环境和有效地使用资源。组织和重装学习信息,在学习任务期间维持积极的情感投入,并对他们的能力、学习的价值和影响学习的因素保持正向的动机信念。Zimmerman指出,尽管自主学习的定义常由于研究者理论取向的不同而涉及到具体的过程也不相同,但是有一个概念化的共性,即这些学生在元认知上、动机上和行为上是作为积极的参与者出现在学习过程中。同根据元认知过程,在习得过程中自主学习者制定计划。设置目标。组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这些过程使得他们具有自我认知。有见识的。有决策性的学习方法。他还提出了自主学习的三个特征:第一是学习者所运用的自主学习策略:第二是自我导向的反馈环:第三是学生怎样和为什么选择使用特定策略或反应的表征。持信息加工观点的Winne和Butler提出一个较为详尽的自主学习模型,以此来阐释自主学习的内在机制,见图1:1
从图1中看出,当自主学习者面临学习任务时,首先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信念对任务特征和要求进行解释:其次,在完成对学习任务的解释之后,接着设置学习目标;然后,自主学习的学生就要根据学习目标选择和运用相应的学习策略:最后,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任务进行加工,生成学习结果。
个性化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主体,针对学习者个性特点、知识经验和能力、学习需求、偏好以及具体学习情境而采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促使学习者的能力与个性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个性化学习与自主学习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自主学习是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个性化学习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习者个性化的差异,并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在本质上它们是一致的,即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三、網络自主学习环境
(一)網络学习环境概念及其分类
学习环境指的是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那么作为学习环境子范畴的網络学习环境。就是指網络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这里面的“情况和条件”既包括由各种網络系统和应用平台所组成的網络环境,也包括由網络教育提供者已经嵌入到学习内容和活动设计中的学习模式、学习策略、学习支撑等。網络学习环境随着網络技术应用的演进,在不断地发生着嬗变。从以内容为中心的Web 1.0学习环境、以用户为中心的Web 2.0学习环境和以个性化为中心的Web 3.0学习环境,带来的是網络学习模式、策略和工具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基于Web 1.0的網络学习环境
主要是由教育者把传统教育课程、教育活动按照课堂或讲堂的隐喻移植到網络环境之中,其中Web应用技术主要是门户網站、课程管理系统。在基于Web 1.0的網络学习环境中,教师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学习者无法对课程、活动作出任何的修改,大都只能按照網站提供的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及学习步调去完成规定性的学习任务。 2.基于Web 2.0的網络学习环境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基于Web 2.0網络学习环境,是在Web 1.0环境基础上广泛应用了BBS、博客(blog)、微博客、聚合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即聚合内容)、Diigo(阅读标签软件)、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網络服务)、维基百科(Wiki)、视频網站等技术,使得学习者的網络学习内容多元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媒介超媒体化、学习工具更加丰富、交互性更强等诸多变化。英国改变学习者体验咨询委员会(CLEX)认为,Web 2.0和语义Web已经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那些以此作为交流媒介和职业的年轻人。他们轻松地栖息其中并引导他们把各自的網络空间通过兴趣共同体连接起来,以达到分享和参与的安排。但由于Web 2.0的特点,使得網络信息海量的、无序的增长,在学习内容、知识的选择和管理上产生了瓶颈。
3.基于Web 3.0的網络学习环境
为了克服Web 2.0时代的缺陷,Web 3.0时代应运而生,在Web 3.0的網络学习环境中,根据学习者的学习偏好、认知风格、学习节奏等,对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归类,从而推送适合学习者的学习信息、资源、工具和策略的聚合。每个人在Web 3.0环境下都不会看到同一个模式的门户網站,同时,用户对门户網站上所有的信息具有高度的自主权,用户可以把上面的信息随意地控制和整合,这样通过用户自己设定的门户将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因此。Web 3.0網络学习环境将以其个性化导航、智能搜索、提供内容高度聚合的共享资源、虚拟社区建设自动化、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个性化等特点,促进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发生。
(二)網络自主学习环境含义、特点和作用
什么是網络自主学习环境?它是指能够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的網络学习环境。李盛聪认为,網络学习环境具有的特点是开放性、预设性、生成性、交互性、虚拟性。这是从網络学习环境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支持角度提出的,从根本上来说,網络自主学习环境的最大优势能够充分利用網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各种形式的教学支架(scaffolding)或学习支持。
另外建构主义者从与传统学习环境相比较的角度出发,认为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经常被剥夺了发展决策、自我监督、注意力调整等技能的机会,这些技能对于优化学习经验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学习者将任务看成是使自己的意义同外部机构的期望相匹配,那么,他们在学习中会变得越来越顺从。CSILE(Computer Supposed Intentional LearningEnvironment,是一个網络化学习环境)鼓励学习者进行反思并积极控制学习进程,如问题解决、规划、目标设定和自我调节等。即是網络学习环境能够向学习者提供认知策略支持,其中Hannafin,M.等人把这种策略支持分为概念性的、元认知的、程序性的和策略的支持四个层次。句这些支持并不是替代学习者的意愿和个性,而是一种学习支架,应用策略和技术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而服务。
那么網络自主学习环境能够向学习者提供那些方面的支持?Williams,M.指出,在超媒体环境(可以认为指的是基于Web的学习环境)中学习需要学习者能够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也即是对下列问题做出自己的决策:学什么,如何去学习,学习多少内容,花多长时间学习,如何获取其他教学材料。他(她)自己是否理解这些材料。什么时候放弃或修正计划和策略,以及什么时候增加努力。这些调控学习进程的策略需要通过網络学习环境以某种教学支架的形式提供给学习者,从而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决策进程。
四、網络环境中自主学习模式及分析
在網络学习环境构建的过程中,網络教学系统、平台以及網络学习内容、活动设计者们可能存在着一个误区——即把潜在的学习对象都看成是一个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者,能够主动构建意义和目标;具有监控认知的、动机的、行为的和情境的各个方面:能够设置学习目标的能力:能够控制内在的和外在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而網络环境的一些表面上似乎是能促进網络学习的优势却成为学习者获得学习绩效的障碍:海量的信息资源;教师提供学习资源(網络中的)间耦合度低;平台(系统)的技术功能不一致性;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不合理的使用等,可能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偏离学习目标,或在網络虚拟空间中迷航,或花费太多的时间处理与学习目标无关的信息,或对重要的学习目标相关重要信息草率而过,所有这些给学习者增加了很多额外的负担和要求。
因此,在網络学习环境构建过程中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供各种类型的教学支架和学习支持,以帮助他们自主学习过程的建立,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根据支架提供的方式可分为固定式支架(fixed scaffolding)和适应性支架(adaptivescaffolding)两类。两类教学支架也对应于網络学习环境的发展和应用,一般的,前者广泛应用于基于Web 1.0学习环境中,以固定的方式嵌入在教学網站、網络教学系统、網络课程等页面中,后者是基于Web 2.0应用的学习环境中,而在基于Web 2.0技术应用的学习支持上则是一种多元、复合型的,即既有固定式支架也有适应性支架。本文结合Winne和Buffer提出的自主学习模型以及Web应用的时代划分相结合。提出基于Web 1.0学习环境的自主学习模式、基于Web 2.0学习环境的自主学习模式和基于Web 3.0学习环境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一)基于Web 1.0学习环境的自主学习模式
Web 1.0学习环境主要是在Web发展应用的初始阶段,此时的網络学习环境主要是基于门户網站、课程管理系统、網络课程平台构建的,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和教学人员的教和学基本上异步进行。其基本流程模式如图2所示。在Web 1.0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过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学人员对于学习者学习通过教学支架或教学支持进行帮助和指导,另一部分是学习者根据学习任务并在教学支架或教学支持下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因为此类型的学习模式大家普遍比较熟悉。在此不再展开。 (二)基于Web 2.0学习环境的自主学习模式
Web 2.0技术注重用户的交互、体现用户为王的理念。基于Web 2.0学习环境是指在Web 1.0环境的基础上广泛地应用了Web 2.0技术,这些Web 2.0技术主要包括:博客(BLOG)、RSS、百科全书(Wiki)、網摘(Diigo)、社会網络(SNS)、P2P、即时信息(IM)、视频網站、音频搜索、图片搜索、文库、網盘等等。这些技术使得教学人员能够向学习者提供除了固定的教学支架之外的适应性教学支架和教学支持,从而更有效地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具体流程见图3。
从上图3中可以看出,在Web 2.0学习环境中,学习者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教学支架和支持有了更多的选择:一方面学习者可以通过固定的教学支架或教学支持获得必要的自主学习支持:另一方面学习者可以通过Web 2.0技术获得指导者的持续的诊断、校准的支持(指导者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或学习求助不断修正对学习者的诊断,并及时的校准教学支架以帮助学习者自主学习进程的保持正向的发展),还可以获得学伴、专家及各种智能系统提供的学习支持,这些支架和支持是即时的和灵活的——伴随着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如在知识的提取和信念的激发、目标的设置、策略的制定和执行等元认知技能的发展有较好的支撑(见图3)。
对于构建Web 2.0自主学习环境,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一般的是在Web 1.0網络学习平台、網络课程、教学網站中,根据学习任务、学习者的特点,添加一些Web 2.0技术应用(不可能所有的都用上。也没有必要)。最为典型的是Moodle平台,集成了Wiki、BBS、Blog、RSS等模块,并且根据需要添加模块,可以嵌入QQ、MSN等程序链接。在自主学习过程,这些Web 2.0技术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很好的教学支撑。
(三)基于Web 3.0学习环境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Web 3.0并不是一个脱胎于Web 1.0和Web 2.0而独立的網络应用,Web 3.0是建立于Web 1.0和Web 2.0基础之上,它们优势互补,融于一个整体之中。如果说Web 1.0和Web 2.0解决了互联網“读”和“写”的物理与逻辑层问题,Web 3.0要解决的问题则是在这两层之上的表象层或语意层的问题。Web 3.0时代的互联網模式,一定是基于用户行为、习惯和信息的聚合而构建的互联網模式,满足个性化需求设置、人性化的设计、友好的界面、简单易用等特点是用户体验的核心元素。基于用户需求的信息聚合才是互联網的大趋势和大未来。因此,基于Web 3.0学习环境的个性化学习模式是一个混合型的網络学习模式,见图4。
1.Web 2.0应用深度优化与个性化信息搜索
从图4中可以看出,基于Web 3.0学习环境实质是一个混合式的学习环境,以Web 1.0学习环境和Web 2.0学习环境为基础,一方面对Web 2.0技术进行深度优化,如对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内容过滤;另一方面,以个性化信息需求进行处理并引入个性化搜索引擎技术(如百度、Google),根据学习者的特征提供定制个性化搜索策略,从而避免大量无用信息的噪声,为学习者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信息搜索策略上的支持。
2.个性化内容定制、聚合与学习者兴趣模型构建
Web 3.0学习網站可支持用户定制網页界面,定制呈现内容、呈现方式,实现某专题学习信息高信度的聚合。在此基础上,建立学习者兴趣模型构建,用户兴趣学习是根据用户对浏览信息的选择。采取某种学习方法来逐步明确用户兴趣的一个过程。概括起来。用户兴趣信息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用户输入搜索引擎的查询关键词、用户维护的收藏夹、用户复制下载保存的页面、用户浏览的行为和服务器日志信息等。学习者兴趣模型的建立使網络学习环境具有个性化、适应性的特点。
3.学习资源服务的普适性
Web 3.0学习环境下,学习资源兼容性更强,学习资源可以跨平台、跨终端设备的浏览和下载。如可被学习者不同的浏览软件浏览和下载,可以被各种網络终端所访问,从PC互联網到WAP手机,PDA,机顶盒,专用终端。因此,Web 3.0学习环境可容纳更加多元的学习者。
4,构建个人学习门户3.0和个性化知识管理平台
个人学习门户3.0就是具有Web 3.0特征的个人学习信息中心,是学习者连接个性化互联網信息的首页,实现个人学习信息管理的平台。在个人学习门户3.0构建基础上形成个性化知识管理平台,也即是通过该平台实现对知识的获取和组织、通过该平台实现知识的交流与共享、通过该平台实现知识的应用与创新,从而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管理平台。
Web 3.0的典型应用非常多,如雅蛙、阔地、谷歌等,如图5是谷歌搜索引擎为用户开发的iGoogle。在该首页,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定制个性化的搜索策略,可以定制属于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網站、平台、资源等,可以添加、删除和更新各种应用,而这些应用自身的更新(如網站主题的更新)将自动出现在该模块中的条目上。还可以通过选项更改版面布局、导入/导出iGoogle的设置等。iGoogle的这些功能都充分的尊重用户个性化的需求,满足不同用户的多元化的特点和偏好。
当然。Web 3.0学习环境对于个性化学习支持的应用不仅局限于以上所述,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它对于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支持手段将日益丰富。Morris指出。教育语义網还处在未成熟阶段。而教学工作者必须懂得Web 3.0的出现所带来的潜能以及其对于網络学习可能的意义,以为将来——当语义網完全地融入到網络学习中的时候而准备。
五、总结和展望
当前,網络学习环境对于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支持存在许多传统教学隐喻,而学生也顺从于这种学习方式,而提供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支架设计是当前網络自主学习环境构建的关键,“建构主义者强调支持学生的自我调节和策略性过程的重要性,以帮助他们驾驭环境的复杂性。确定学生如何使用这些脚手架(支架)并进而适应它是十分重要的。”过构建網络自主学习环境或者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并嵌入固定的、适应性或复合型的教学支架,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绩效水平不断提升,培养他们的个性化学习水平和终身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学习化个人、学习化组织和学习化社会。
網络学习环境随着網络应用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而演进。網络学习环境的推陈出新,不是革命式的。而是渐进式的改革,向前兼容。向后开放。Web 2.0学习环境以web1.0为基础,Web 3.0又是以Web 1.0和Web 2.0为基础,可以预料将会有Web x.0的学习环境出现。每升级一个层次,其不仅是技术能力和应用水平上的提高:如语义理解层次、智能化能力、可视化效果、移动化规模,同时網络学习环境的个性化、人本化理念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