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在进入高中的时候,数学水平参差不齐。对所有学生进行统一程度的教学,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局面。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这时就要求我们的老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规定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的教学。实现课堂中教学、学习、发展同步和协调进行为宗旨。力求各类学生在适度、紧张、愉快气氛中以求最佳发展。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才能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目的,才有利于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起点上得到生动和谐的发展 。
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最大限度发展。也就是说,从大多数中等生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数学教学的基本前提下,应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心理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学目标弹性化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学使学生得到何种发展,以及发展到何种程度的指向性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对教学的实施具有诱发、导向、调控和激励的功能。教学目标的弹性,反映在教学要求方面,就是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应有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同一高度的教学目标,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学生,教学目标的弹性,应是在把握学生基本状况和数学素质教育基础要求的大前提下,既体现《数学课程标准》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体现部分优等生能够达到的更高层次要求,变全班同一的教学目标,为保底不封顶的分层教学目标。围绕弹性化的教学目标,为不同基础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并据此来进行课堂教学。例如,教科书的正文和练习、习题中的基础题是要求全体学生都会的内容,而灵活运用和探索研究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这样的做法有利于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有助于诱发学生积极的自我评价,并有利于促使学生自我激励心理的产生。弹性化的教学目标也有助于教师灵活把握课堂教学,调控教学进程,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二、课堂教学的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过程要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围绕弹性化的教学目标施教。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独立活动,课本让学生看,概念让学生想,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坚持学生自己能学懂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学,学生自己能思考回答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回答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体现学生获取知识的自主性,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就能用适合自己的速度去学习,从而达到快者快学,慢者慢学,做到因人施教。另一方面是必须强化教师对学生独立活动的主导作用,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置于教师的引导、指导之下,让全体学生充分参与。以学论教,教为学服务,学因导发展,在学生独立活动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及时了解各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情况及所遇疑难,并依此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的原则是面向全体学生,以中等生为主体,兼顾优等生和学困生。对于学困生,课堂上要予以特别关心,鼓励他们主动发问,学习新知识时,要及时给予必要的提示和相关知识铺垫;练习时,要根据教学过程的反馈情况,针对学生学习有困难或迷惑之处,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工作。要把一般老师课外抓后进生补救的方式,变为课上帮助学困生,通过启发诱导、鼓励讨论和主动思考等方法,把教学内容内化为后进生实际的解题本领。相应地对于优等生,教学指导的重点应放在使他们“充分发展”的基点上,优等生基础比较扎实,思维能力强,学习主动性高,教师可针对数学中思维能力要求高一些的教学难点,提出一些较为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让他们去思考解决。当然,在这种加大思维训练力度的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给予适当的点拨,帮助优等生更好学习。此外,老师还可注意设计一些高难度的问题,供优等生选做,让那些学习还有余力的优等生获得更大发展。这些做法也可以解决在课堂教学时,优等生学习能力强而“吃不饱”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再有一点,我们教师还可运用优势激励原则,让优等生做小先生,辅导帮助后进生学习,这样做还能让优等生体会小先生的乐趣,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向上。
三、作业布置多样化
课后布置作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内容,提高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普通教学实践中,老师会根据中等学生的水平,给全体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能够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则显得过于简单,只能是浪费时间,相反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则可能难以独立完成而只能抄袭,当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为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针对不同學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多样化布置给不同类型的课后作业。例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布置只要求学生简单应用所学知识即可解决的基础型题目。而对于学习中等的学生,教师可布置一些需较复杂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的练习型作业。对于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教师则要布置一些应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的拓展型或创造型习题。当然,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来多样化布置作业,确实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精力去选择题目和批改作业,但教学效果是十分明显的,的确能促进每个学生更好地发展。
四、练习与测验命题多能化
练习与测验是对教与学两方面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目的在于获取教与学的反馈信息,把握各类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据此来调节教师的教,改善学生的学。这就要求命题结构要层次化、多能化,如在练习与测验中设必做题、选做题、拔尖题,在保证基础要求的同时,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尽可能大地发展。在教学测验中,这种分层次命题、多能化的测试,对后进生来说,不至于考得太糟,减少了他们的学习挫折感,保护了他们的学习信心与积极性;对优等生来说,解答有较大难度的问题,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挑战自己和他人的竞争心理,更好培养他们去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显然,这样的练习与测验,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全体学生得到更好发展。
综合上述,要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注意教学目标的弹性化设置、课堂教学的层次化安排、作业布置的多样化思考和练习与测验命题的多能化设计问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促使全体学生得到最大限度发展。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才能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目的,才有利于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起点上得到生动和谐的发展 。
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最大限度发展。也就是说,从大多数中等生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数学教学的基本前提下,应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心理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学目标弹性化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学使学生得到何种发展,以及发展到何种程度的指向性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对教学的实施具有诱发、导向、调控和激励的功能。教学目标的弹性,反映在教学要求方面,就是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应有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同一高度的教学目标,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学生,教学目标的弹性,应是在把握学生基本状况和数学素质教育基础要求的大前提下,既体现《数学课程标准》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体现部分优等生能够达到的更高层次要求,变全班同一的教学目标,为保底不封顶的分层教学目标。围绕弹性化的教学目标,为不同基础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并据此来进行课堂教学。例如,教科书的正文和练习、习题中的基础题是要求全体学生都会的内容,而灵活运用和探索研究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这样的做法有利于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有助于诱发学生积极的自我评价,并有利于促使学生自我激励心理的产生。弹性化的教学目标也有助于教师灵活把握课堂教学,调控教学进程,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二、课堂教学的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过程要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围绕弹性化的教学目标施教。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独立活动,课本让学生看,概念让学生想,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坚持学生自己能学懂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学,学生自己能思考回答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回答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体现学生获取知识的自主性,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就能用适合自己的速度去学习,从而达到快者快学,慢者慢学,做到因人施教。另一方面是必须强化教师对学生独立活动的主导作用,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置于教师的引导、指导之下,让全体学生充分参与。以学论教,教为学服务,学因导发展,在学生独立活动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及时了解各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情况及所遇疑难,并依此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的原则是面向全体学生,以中等生为主体,兼顾优等生和学困生。对于学困生,课堂上要予以特别关心,鼓励他们主动发问,学习新知识时,要及时给予必要的提示和相关知识铺垫;练习时,要根据教学过程的反馈情况,针对学生学习有困难或迷惑之处,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工作。要把一般老师课外抓后进生补救的方式,变为课上帮助学困生,通过启发诱导、鼓励讨论和主动思考等方法,把教学内容内化为后进生实际的解题本领。相应地对于优等生,教学指导的重点应放在使他们“充分发展”的基点上,优等生基础比较扎实,思维能力强,学习主动性高,教师可针对数学中思维能力要求高一些的教学难点,提出一些较为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让他们去思考解决。当然,在这种加大思维训练力度的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给予适当的点拨,帮助优等生更好学习。此外,老师还可注意设计一些高难度的问题,供优等生选做,让那些学习还有余力的优等生获得更大发展。这些做法也可以解决在课堂教学时,优等生学习能力强而“吃不饱”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再有一点,我们教师还可运用优势激励原则,让优等生做小先生,辅导帮助后进生学习,这样做还能让优等生体会小先生的乐趣,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向上。
三、作业布置多样化
课后布置作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内容,提高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普通教学实践中,老师会根据中等学生的水平,给全体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能够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则显得过于简单,只能是浪费时间,相反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则可能难以独立完成而只能抄袭,当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为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针对不同學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多样化布置给不同类型的课后作业。例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布置只要求学生简单应用所学知识即可解决的基础型题目。而对于学习中等的学生,教师可布置一些需较复杂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的练习型作业。对于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教师则要布置一些应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的拓展型或创造型习题。当然,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来多样化布置作业,确实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精力去选择题目和批改作业,但教学效果是十分明显的,的确能促进每个学生更好地发展。
四、练习与测验命题多能化
练习与测验是对教与学两方面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目的在于获取教与学的反馈信息,把握各类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据此来调节教师的教,改善学生的学。这就要求命题结构要层次化、多能化,如在练习与测验中设必做题、选做题、拔尖题,在保证基础要求的同时,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尽可能大地发展。在教学测验中,这种分层次命题、多能化的测试,对后进生来说,不至于考得太糟,减少了他们的学习挫折感,保护了他们的学习信心与积极性;对优等生来说,解答有较大难度的问题,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挑战自己和他人的竞争心理,更好培养他们去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显然,这样的练习与测验,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全体学生得到更好发展。
综合上述,要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注意教学目标的弹性化设置、课堂教学的层次化安排、作业布置的多样化思考和练习与测验命题的多能化设计问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促使全体学生得到最大限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