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室书香弥漫,学生出口成章,才华横溢,是语文教师一直追求的境界,书读得多,不断积淀语言精华,笔下就会生花。如何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写作能力,下面就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关键字:营造氛围 展开阅读 读写结合 感悟阅读
教室书声琅琅,书香弥漫,学生下笔成文,出口成章,才华横溢。这是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一直追求的境界。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告诉我们: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为了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高写作能力,下面就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营造读书氛围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我主要是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首先,我通过引导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营造氛围。通过引导,学生搜集了“书犹药也,善读则可以医愚。”“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等多个热爱读书的名人名言。学生收集名言后,我还组织学生交流,并选择代表性的名言请书法好的学生写出来,张贴在班级墙上。其次是动员、引导学生从家中带来自己喜爱的书建立班级图书柜,在班级中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求读书的神圣感。定期更换从家中带来的与大家“共享”的书籍。
2.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家长汇报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收获,从而争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并自觉地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如: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自己的小书架等,父母带头读书、读报,做孩子阅读的榜样,主动与孩子讨论书中的问题。
二、展开课外阅读
1.诵读经典。经典诵读正在全球如火如荼的推广之中。“经”,本义是“织布的直线”,是织成一匹布的先导,引申为“天经地义的常理常道”。“经书”,便是蕴含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这些书自古流传,它是人类智慧的直接表露,是传承文化、推动历史的动力核心。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中西文化的经典代表作,能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及德育教育的根基。让他们从小读圣贤书,做有德人,立君子品。如《增广贤文》、《论语》、《大学》、《笠翁对韵》等,通过检查评选“诵读之星”,增强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2.自由阅读。开始阶段要求每天至少阅读30分钟,形成习惯后自愿阅读。课外阅读采取读一本书换一张读书卡活动,评选“读书小博士”,具体操作是:一书换一卡,五卡换一“学士”,五“学士”换一“博士”。
三、读写结合,提高效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并自己给它起一个名字,“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坚持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或写阅读感受。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我认为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则更能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基于这种认识,我的做法是:在班级中展开读书比赛,定期在课外阅读登记栏上公布每个学生的阅读篇目、笔记篇数;抽取一些读书笔记,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经常组织读书经验介绍;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注意发现优秀习作,积极组织向校内外刊物投稿。丰富多彩的读写形式使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甘落后,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使爱读书的氛围更浓,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四、共同感悟阅读的魅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手不释卷的教师,一定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润物在这无声之中。
古人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万卷,浸润的不只是笔下文字,更是灵魂。读钱钟书,体味不动声色的智慧;读沈从文,感受生命的诗意与从容;读《简爱》,明白坚强与尊严可以使平凡的生命绽放不平凡的美丽;读《悲惨世界》,懂得宽容与仁爱远比强权与暴力更能照亮阴暗的灵魂。读书,是生存的需要,读书,使人的生命拉长,读书,可以疏离浮躁,读书,可使教育富有神韵,读书,是人生活的寄托,读书,可使人愉悦。书如圣水,洗亮我们的眼睛,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双眸更加澄澈明净,看的见更加深邃辽远的空间。
让教室弥漫书香气,会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需求,成为学生生存的必需品。丰富的课外阅读会使学生文采飞扬,也为他们诠释课文抹上了亮丽的色彩。
关键字:营造氛围 展开阅读 读写结合 感悟阅读
教室书声琅琅,书香弥漫,学生下笔成文,出口成章,才华横溢。这是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一直追求的境界。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告诉我们: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为了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高写作能力,下面就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营造读书氛围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我主要是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首先,我通过引导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营造氛围。通过引导,学生搜集了“书犹药也,善读则可以医愚。”“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等多个热爱读书的名人名言。学生收集名言后,我还组织学生交流,并选择代表性的名言请书法好的学生写出来,张贴在班级墙上。其次是动员、引导学生从家中带来自己喜爱的书建立班级图书柜,在班级中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求读书的神圣感。定期更换从家中带来的与大家“共享”的书籍。
2.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家长汇报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收获,从而争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并自觉地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如: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自己的小书架等,父母带头读书、读报,做孩子阅读的榜样,主动与孩子讨论书中的问题。
二、展开课外阅读
1.诵读经典。经典诵读正在全球如火如荼的推广之中。“经”,本义是“织布的直线”,是织成一匹布的先导,引申为“天经地义的常理常道”。“经书”,便是蕴含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这些书自古流传,它是人类智慧的直接表露,是传承文化、推动历史的动力核心。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中西文化的经典代表作,能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及德育教育的根基。让他们从小读圣贤书,做有德人,立君子品。如《增广贤文》、《论语》、《大学》、《笠翁对韵》等,通过检查评选“诵读之星”,增强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2.自由阅读。开始阶段要求每天至少阅读30分钟,形成习惯后自愿阅读。课外阅读采取读一本书换一张读书卡活动,评选“读书小博士”,具体操作是:一书换一卡,五卡换一“学士”,五“学士”换一“博士”。
三、读写结合,提高效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并自己给它起一个名字,“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坚持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或写阅读感受。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我认为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则更能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基于这种认识,我的做法是:在班级中展开读书比赛,定期在课外阅读登记栏上公布每个学生的阅读篇目、笔记篇数;抽取一些读书笔记,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经常组织读书经验介绍;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注意发现优秀习作,积极组织向校内外刊物投稿。丰富多彩的读写形式使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甘落后,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使爱读书的氛围更浓,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四、共同感悟阅读的魅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手不释卷的教师,一定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润物在这无声之中。
古人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万卷,浸润的不只是笔下文字,更是灵魂。读钱钟书,体味不动声色的智慧;读沈从文,感受生命的诗意与从容;读《简爱》,明白坚强与尊严可以使平凡的生命绽放不平凡的美丽;读《悲惨世界》,懂得宽容与仁爱远比强权与暴力更能照亮阴暗的灵魂。读书,是生存的需要,读书,使人的生命拉长,读书,可以疏离浮躁,读书,可使教育富有神韵,读书,是人生活的寄托,读书,可使人愉悦。书如圣水,洗亮我们的眼睛,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双眸更加澄澈明净,看的见更加深邃辽远的空间。
让教室弥漫书香气,会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需求,成为学生生存的必需品。丰富的课外阅读会使学生文采飞扬,也为他们诠释课文抹上了亮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