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戴国江(1964-),男,汉族,江苏南通人,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中学物理高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研究及物理教学研究,已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最感兴趣。《物理新课标》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从教学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选择生活化的探究问题、例题、习题,重视物理实验生活化,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能将“生活原型”与“物理模型”有机整合,努力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将隐性的教育理念转化显性的教学行为,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关键词】物理教学;生活化;探究
The exploration of ways to closely connect physics with life
Dai Guojiang
【Abstract】The psychology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when the study material and student’s experience of life relates, the student to studies most is interested. “Physical New Class Sign” stressed that “moves toward physics from the life, moves toward the society from physics” the curriculum basic idea, this requests our teacher when the teaching, must student’s individual knowledge, the direct experience and the life world regards as the important curriculum resources, embarks actually from the teaching, the establishment adaptation’s teaching situation, the choice adaptation’s inquisition question, the sample question, the exercise, take the physical test adaptation, takes seriously to synthesize the practice class teaching, can “the life prototype” and “the physical model” the organic conformity, realizes diligently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effective development and the use, the recessive education idea transformation dominant teaching behavior, realizes physicsClassroom instruction “high quality, highly effective”.
【Key words】Physical teaching; Adaptation; Inquisition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1924年就倡导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念,他指出“生活是教育的本原,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物理新课标》也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育工作者要用一颗智慧的心,从物理教学的实际出发,联系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实际问题,去激活学生生活经验,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使物理课真正变得直观、具体、生动,从而真正实现物理教学的生活化。
1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引入,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这个环节的处理是否恰当,对整个课堂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新课引入能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内容最感兴趣。为此,在每一次新授课时教师都应力争创设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情境,力争一上课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今天的教学内容感兴趣。如:在教“声音是什么”这一节时,可以先用多媒体展示大自然中的一些声音,如风声、雨声、雷声、鸟鸣声等,然后再利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如纸、直尺、桌子、鼓、玻璃瓶等,让他们产生一些音响,由此引出新课,声音究竟是什么?再如:在教“电能表和电功”这一节时,可以先展示一只家庭常用的电能表,问学生:“这是什么?”,“它有何用途?”,“如何读数?”等,这些情景都是学生常见的生活情景再现,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就有热情,有学习的愿望。可以说,大部分物理教学的内容,大都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引入新课,不仅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课程的感染力,而且也很好地贯彻了新课程“由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2 探究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探索的源泉,教与学的起点。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于外界的某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如果教师所创设探究问题,能以生活素材为背景,那么学生就有探究的兴趣,学生就有积极的情感投入,探究才有价值。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实验探究活动中,体会实验探究的乐趣,取得实验探究的成功。如在进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这一节教学时,学生往往从日常经验出发认为“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先做一个用力推小车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认真观察。开始学生看到:用较小的力推小车,小车运动这一现象。然后教师停止用力推车,小车就停止,似乎“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的经验是对的。然后用较大的力推小车,学生发现车子运动较快,停止用力推车,车仍然在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才慢慢地停下来。两次实验结果发生了“碰撞”,当这一事实出现时,教师可紧追一个“为什么”,当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演示实验发现经验的看法不对时,就会产生探究新规律的强烈欲望。又如:在讲“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时,可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烧开水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水吸收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思考、讨论可得出:用同一电水壶加热半壶水比一壶水先烧开(沸腾),说明水吸收的热量跟水的质量有关;用同一电水壶加热同一壶水,加热时间越长温度升的越高(在没沸腾前),说明水吸收的热量跟升高的温度有关。接着提出如果我们加热的不是水而是其它物质,结果又会如何呢?怎样比较水和其它物质间吸收热量的多少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下研究方案,并加以实验验证,分析归纳一下有什么样的结论;等等。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素材创设“生活化”的探究问题,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交流与讨论等方式开展有效探究学习活动的前提。
3 选择生活化的例题、习题,增强学生对物理亲近感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现象转化成物理问题,在讲解各个知识点时所列举的例子、选择的习题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物理学习的现实意义,从而认识到物理知识的价值,增强学生学习能动性。如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后时,教师可创设一个这样生活情境问题:大家知道菜场上小贩,他们通过一些手段来达到短斤缺量赚起黑心钱的目的,今天我们学习了杠杆平衡条件,你能否揭示其中的奥秘?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议论纷纷,一下子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了,在引导学生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密后,我还用实际的杆秤演示给学生看,称同一个物体的质量,用二个质量不同的秤砣去测量,结果是质量小的秤砣称出的物体质量大,学生口服心服。再如学习压强知识后,问怎样背行李感觉更舒服些?在学习热学知识中,问:怎样才能把一杯热水的温度尽快降低?等等。通过对生活化的例题、习题事例的分析、解释,使学生确信物理既有趣又有用,学习物理的兴趣稳定持久,学习的主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同时,翻开这几年各地中考题,可以说,没有一张中考试题没有生活化的试题。如南通市2011年物理中考试题29题“小明上完体育课后,从学校小卖部买了一瓶饮料。(1)饮料瓶标签上有“净含量450 mL”字样,他想知道饮料的密度,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应选用的测量工具是。(2)用手握住竖直的饮料瓶不动,如图所示,瓶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大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瓶的重力。(3)拧瓶盖时,发现瓶盖侧面有一条条竖纹,用物理知识分析瓶盖上刻纹的作用主要是。(4)拧开瓶盖,将塑料吸管插人瓶中,能把饮料吸进口中,这是利用了。”类似这样的试题试卷中至少还有7个。看来,选择生活化的例题、习题,这不仅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需要,更反映了各地中考的走向。
4 物理实验生活化,使物理实验不再“神秘”
进行物理实验不仅是学好物理的基础,也是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物理新课标》强调“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而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师而言觉得实验准备繁杂,器材不足,过程控制难,用时又多,不如直接讲效果大;对学生而言开始觉得很有兴趣,但随着实验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就缺乏耐心和毅力,渐渐对实验缺乏信心,因此,实验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如果教师能很好贯彻物理实验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这一问题就不难解决。如在进行“声音的特性”教学时,可以选用生活中最最常见的物品作为实验器材,如鼓、纸、直尺、木梳,笛子、玻璃瓶等,甚至学生本身;在“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也都可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铅笔、气球、矿泉水瓶、沙子作为实验器材等等。总之,除特殊情况必须使用专用物理器材外,一般都可用生活中最最常见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亲历物理实验,体验实验探究的快乐,而且也拓展学生的实验空间,学生完全也可以在课后进行类似实验,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把学好物理变成自觉行动。
5 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让物理回归生活天地
目前,大部分物理教材都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如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就安排了7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由于物理课时紧,很多教师只是要求学生自己课后去做,至于学生有没有做的结果如何?没有人知道,更没有几个教师亲自带学生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其实教师每学期利用1-2次活动课的时间,按照教学要求,认真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其教学效果会出人意料。如在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中有这样一个活动课题:“选择哪种马铃薯最合适”,要求学生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回答5个问题,如:(1)通过表格,你发现了什么?(考察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2)应该购买哪种马铃薯才能达到价格相对便宜而出粉率又高的目的?(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3)请提出你测定马铃薯密度的方案(原理、器材、实验步骤),提出的方案越多越好;(考察学生设计密度测量实验方案的能力);(4)测定各种马铃薯的密度,将其与表格对照,并对所测马铃薯作出评价;(考察学生进行密度测量实验能力和对实验结果进行评判的能力);(5)你能就这次活动提出一些可以进行研究的问题吗?(考察学生根据活动提出可探究的问题的能力)。像这样一个物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不能很好地运用,多可惜!这样的应用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不仅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的需求,让不同的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得到不同的发展;而且能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真正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价值所在,真正实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最感兴趣,也会觉得内容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因此物理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学生的文化,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学习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时,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还必须思考学生的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教学的资源,哪些活动情景可已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体验等,并能以此为桥梁,将“生活原型”与“物理模型”有机整合,从而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真正将隐性的教育理念转化显性的教学行为,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最感兴趣。《物理新课标》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从教学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选择生活化的探究问题、例题、习题,重视物理实验生活化,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能将“生活原型”与“物理模型”有机整合,努力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将隐性的教育理念转化显性的教学行为,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关键词】物理教学;生活化;探究
The exploration of ways to closely connect physics with life
Dai Guojiang
【Abstract】The psychology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when the study material and student’s experience of life relates, the student to studies most is interested. “Physical New Class Sign” stressed that “moves toward physics from the life, moves toward the society from physics” the curriculum basic idea, this requests our teacher when the teaching, must student’s individual knowledge, the direct experience and the life world regards as the important curriculum resources, embarks actually from the teaching, the establishment adaptation’s teaching situation, the choice adaptation’s inquisition question, the sample question, the exercise, take the physical test adaptation, takes seriously to synthesize the practice class teaching, can “the life prototype” and “the physical model” the organic conformity, realizes diligently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effective development and the use, the recessive education idea transformation dominant teaching behavior, realizes physicsClassroom instruction “high quality, highly effective”.
【Key words】Physical teaching; Adaptation; Inquisition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1924年就倡导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念,他指出“生活是教育的本原,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物理新课标》也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育工作者要用一颗智慧的心,从物理教学的实际出发,联系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实际问题,去激活学生生活经验,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使物理课真正变得直观、具体、生动,从而真正实现物理教学的生活化。
1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引入,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这个环节的处理是否恰当,对整个课堂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新课引入能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内容最感兴趣。为此,在每一次新授课时教师都应力争创设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情境,力争一上课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今天的教学内容感兴趣。如:在教“声音是什么”这一节时,可以先用多媒体展示大自然中的一些声音,如风声、雨声、雷声、鸟鸣声等,然后再利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如纸、直尺、桌子、鼓、玻璃瓶等,让他们产生一些音响,由此引出新课,声音究竟是什么?再如:在教“电能表和电功”这一节时,可以先展示一只家庭常用的电能表,问学生:“这是什么?”,“它有何用途?”,“如何读数?”等,这些情景都是学生常见的生活情景再现,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就有热情,有学习的愿望。可以说,大部分物理教学的内容,大都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引入新课,不仅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课程的感染力,而且也很好地贯彻了新课程“由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2 探究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探索的源泉,教与学的起点。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于外界的某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如果教师所创设探究问题,能以生活素材为背景,那么学生就有探究的兴趣,学生就有积极的情感投入,探究才有价值。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实验探究活动中,体会实验探究的乐趣,取得实验探究的成功。如在进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这一节教学时,学生往往从日常经验出发认为“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先做一个用力推小车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认真观察。开始学生看到:用较小的力推小车,小车运动这一现象。然后教师停止用力推车,小车就停止,似乎“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的经验是对的。然后用较大的力推小车,学生发现车子运动较快,停止用力推车,车仍然在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才慢慢地停下来。两次实验结果发生了“碰撞”,当这一事实出现时,教师可紧追一个“为什么”,当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演示实验发现经验的看法不对时,就会产生探究新规律的强烈欲望。又如:在讲“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时,可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烧开水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水吸收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思考、讨论可得出:用同一电水壶加热半壶水比一壶水先烧开(沸腾),说明水吸收的热量跟水的质量有关;用同一电水壶加热同一壶水,加热时间越长温度升的越高(在没沸腾前),说明水吸收的热量跟升高的温度有关。接着提出如果我们加热的不是水而是其它物质,结果又会如何呢?怎样比较水和其它物质间吸收热量的多少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下研究方案,并加以实验验证,分析归纳一下有什么样的结论;等等。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素材创设“生活化”的探究问题,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交流与讨论等方式开展有效探究学习活动的前提。
3 选择生活化的例题、习题,增强学生对物理亲近感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现象转化成物理问题,在讲解各个知识点时所列举的例子、选择的习题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物理学习的现实意义,从而认识到物理知识的价值,增强学生学习能动性。如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后时,教师可创设一个这样生活情境问题:大家知道菜场上小贩,他们通过一些手段来达到短斤缺量赚起黑心钱的目的,今天我们学习了杠杆平衡条件,你能否揭示其中的奥秘?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议论纷纷,一下子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了,在引导学生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密后,我还用实际的杆秤演示给学生看,称同一个物体的质量,用二个质量不同的秤砣去测量,结果是质量小的秤砣称出的物体质量大,学生口服心服。再如学习压强知识后,问怎样背行李感觉更舒服些?在学习热学知识中,问:怎样才能把一杯热水的温度尽快降低?等等。通过对生活化的例题、习题事例的分析、解释,使学生确信物理既有趣又有用,学习物理的兴趣稳定持久,学习的主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同时,翻开这几年各地中考题,可以说,没有一张中考试题没有生活化的试题。如南通市2011年物理中考试题29题“小明上完体育课后,从学校小卖部买了一瓶饮料。(1)饮料瓶标签上有“净含量450 mL”字样,他想知道饮料的密度,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应选用的测量工具是。(2)用手握住竖直的饮料瓶不动,如图所示,瓶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大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瓶的重力。(3)拧瓶盖时,发现瓶盖侧面有一条条竖纹,用物理知识分析瓶盖上刻纹的作用主要是。(4)拧开瓶盖,将塑料吸管插人瓶中,能把饮料吸进口中,这是利用了。”类似这样的试题试卷中至少还有7个。看来,选择生活化的例题、习题,这不仅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需要,更反映了各地中考的走向。
4 物理实验生活化,使物理实验不再“神秘”
进行物理实验不仅是学好物理的基础,也是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物理新课标》强调“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而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师而言觉得实验准备繁杂,器材不足,过程控制难,用时又多,不如直接讲效果大;对学生而言开始觉得很有兴趣,但随着实验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就缺乏耐心和毅力,渐渐对实验缺乏信心,因此,实验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如果教师能很好贯彻物理实验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这一问题就不难解决。如在进行“声音的特性”教学时,可以选用生活中最最常见的物品作为实验器材,如鼓、纸、直尺、木梳,笛子、玻璃瓶等,甚至学生本身;在“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也都可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铅笔、气球、矿泉水瓶、沙子作为实验器材等等。总之,除特殊情况必须使用专用物理器材外,一般都可用生活中最最常见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亲历物理实验,体验实验探究的快乐,而且也拓展学生的实验空间,学生完全也可以在课后进行类似实验,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把学好物理变成自觉行动。
5 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让物理回归生活天地
目前,大部分物理教材都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如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就安排了7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由于物理课时紧,很多教师只是要求学生自己课后去做,至于学生有没有做的结果如何?没有人知道,更没有几个教师亲自带学生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其实教师每学期利用1-2次活动课的时间,按照教学要求,认真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其教学效果会出人意料。如在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中有这样一个活动课题:“选择哪种马铃薯最合适”,要求学生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回答5个问题,如:(1)通过表格,你发现了什么?(考察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2)应该购买哪种马铃薯才能达到价格相对便宜而出粉率又高的目的?(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3)请提出你测定马铃薯密度的方案(原理、器材、实验步骤),提出的方案越多越好;(考察学生设计密度测量实验方案的能力);(4)测定各种马铃薯的密度,将其与表格对照,并对所测马铃薯作出评价;(考察学生进行密度测量实验能力和对实验结果进行评判的能力);(5)你能就这次活动提出一些可以进行研究的问题吗?(考察学生根据活动提出可探究的问题的能力)。像这样一个物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不能很好地运用,多可惜!这样的应用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不仅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的需求,让不同的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得到不同的发展;而且能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真正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价值所在,真正实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最感兴趣,也会觉得内容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因此物理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学生的文化,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学习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时,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还必须思考学生的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教学的资源,哪些活动情景可已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体验等,并能以此为桥梁,将“生活原型”与“物理模型”有机整合,从而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真正将隐性的教育理念转化显性的教学行为,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