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终于,易到用车卖掉了自己。乐视控股官方公告称,乐视汽车于近日正式签署了对易到用车的股权投资协议,交易完成后,乐视汽车获得易到用车70%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据称此次易到获得7亿美元注 资。
这家中国最早、一度最大的专车App,短短两三年间一步一步被边缘化,已经深陷困局。正因如此,今年,大家都猜测它会被人吞并。市场上所有的相关公司,包括Uber、滴滴出行、神州、携程、美国专车软件Lyft等,都曾成为传说中收购易到的主角。
易到用车自去年9月融到据称“超过一亿美元”后,今年一直没有融到资金,这在烧钱盛行的打车App大战中是致命的。而其对手滴滴出行、Uber中国则融资消息不断,近期都分别融到了30亿美元和至少10亿量级美元规模的资金。而此前,滴滴从A轮到D轮合计融资8.2亿美元;快的打车则在4轮融资中合计获得超过7.9亿美元融资。
易到的创始人周航曾对媒体称,易到之所以在市场占有率上落了下风,关键在于错过了一次重要的融资机会,导致在其他竞争对手纷纷拼命烧钱时,自己却无法放开手脚拼杀。
这笔关键性的融资,应该是百度。一度,百度内部发放了大量的易到用车优惠券,百度地图也对接了易到,一旦搜索行车路线,页面上就会出现使用易到打车的按键,以及首单免费数十元的提示。2014年9月,周航还在百度世界大会上发言—一年后,在百度世界大会上的发言者变成了Uber的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百度也投资了Uber。
在打车这个需要快速建立规模效应的生意中,巨头的支持极为关键。虽然滴滴和快的都比易到用车晚成立两年,但都在成立一年左右时,就获得了巨头的支持。早在2013年4月,滴滴和快的分别宣布获得了腾讯和阿里巴巴的投资。滴滴和快的在此后分别拿到了B轮和C轮投资,腾讯和阿里巴巴在此前的每一轮都分别向滴滴和快的继续投资。
2012年到2013年间,当时还在主攻出租车市场的打车App是当时竞争者众多、竞争手段最为激烈的创业领域。易到此前主要做中高端价位的专车市场,虽然它也推出了“打车小秘”这个App,试图参与出租车的竞争,但在这个竞争残酷、一时看不到盈利希望又需要大量补贴出租司机的领域里,易到并没有拼死一搏的决心。在众多创业公司中,滴滴和快的成为了这个市场的胜出者。
在这股热潮下,一度被很多人比做是中国版Uber的易到,当时也获得了资本的青睐:在滴滴、快的分别宣布获得腾讯、阿里巴巴投资的当月,易到宣布获得了2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携程又在2013年年底领投了6000万美元。
虽然,快的在2013年年底并购了大黄蜂,并让这个团队转做专车领域,但直到2014年年中,滴滴和快的大举进入专车领域之前,易到原本身处的专车领域竞争并不激烈,但易到显然没利用好这段喘息的时间。
易到起家时,主要拉拢的是那些去五星级酒店拉生意的司机和高级车辆,服务愿意支付高额车资的顾客。2013年年中,易到用车的平均客单价超过200元。它上面最便宜的车型,也要收1小时30元及每公里3元的费用,通常一单下来,价格是出租车的2倍。直到2013年年底拿到携程的融资时,周航津津乐道的还是易到的用户能对车型挑挑拣拣、类似“皇上翻牌子”式样的体验—这常被周航作为易到“创新”能力的案例,也是易到赢得其用户喜爱的关键,易到的司机会为顾客提供买早餐这种类似私人助理的、颇有高级感的服务。易到当时主要的服务并非随叫随到,而是预约用车—司机为了服务质量常会提前到达等待,这无疑牺牲了效率。
这使得易到服务的用户群虽然高端,但是小众。曾经一度,创始人为“富二代”出身的Uber,理念也跟易到类似,号称要做“每个人的私人司机(everyone’s private driver)”,但在跟提供更低价服务的对手Lyft竞争时,Uber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转为追求效率—而效率高,意味着能为更多数量的人提供更低价的服 务。
一名知乎用户在谈到对专车的选择标准时,是这样排序的,便宜>准时>不要路痴>车内无异味>车型。其中,“车型真的不是用车环节中影响用户体验主要的一环”。
而在滴滴、快的还没有主攻专车市场时,易到并没有主动降价,其价格相较出租车缺乏竞争力,也就没能快速扩大用户量。周航当时对媒体称,“一个正常的商业机构都必须赚钱养活自己,这是商业的本分,一个伟大的公司必然是个能超级赚钱的公司。”而在一年后,在中国用户量同样也很少的Uber却使用了截然不同的策略,它用人民优步把专车服务的价格拉到出租车的7成,其用户量和订单量因此直线飙升,使得当时专车价格仅仅与出租车持平的滴滴和快的一度十分被动。
当时的易到,没认识到效率的重要,也缺乏打价格战的决心。根据滴滴、快的合并时透露的一份财务报表,其每单亏损约17元。而根据滴滴副总裁朱平豆“2014年年中专车市场总订单量5000到7000单”的说法粗略估算,易到当时如果参与价格战,大约每月要烧掉250万元人民币。以当时易到宣称获得的总计9000万美元的融资额计算,并非不能一搏。
但是,市场的订单也会随着价格战快速上涨,半年后,这个市场的日订单量已经增加了10倍,这就意味着需要在竞争中补充大笔融资。这个过程中,易到没能获得百度的大笔融资,以及流量支持,很可能就是周航所称的没能放手价格战的原因。后来周航曾说,易到“不够狠,不够坏”。
此外,当时专车市场在政策上存在风险。当滴滴专车等开始跟出租车竞争后,出租车行业和政府对于专车开始进行管制、抓捕和罚款。在当时出租车司机的嘴里,易到被称做“黑车大本营”。当时也有大量报道称,易到用车被认定为非法。有一个未经官方证实的说法是,百度对易到的投资,是因为易到跟政府关系欠佳,考虑到政策风险而流产。一名接近周航的人士对《第一财经周刊》称,周曾私下表示,政策、价格战这两座大山快把他给“逼疯了”。
周航喜欢谈创新、谈远景,喜欢独辟蹊径。易到此后的两大举措,一是今年跟海尔产业金融成立合资公司,靠融资借贷的方式,到2017年要拥有10万辆车,资产规模达80亿元—这无疑是为了规避政策风险。一个月后,易到又宣布跟奇瑞合资,到2018年将推出15万辆电动汽车—国家对电动汽车有政策倾斜。
在此次乐视注资后,周航在一封公司内部邮件中称,拿乐视的钱,除了资金的需求,更多是源于战略考虑,未来,易到用车将和乐视汽车战略深度融合,在电动、智能、共享乃至无人驾驶的未来汽车世界里扮演重要的角色。此外,易到用车还会逐步和乐视生态各个环节进行合作,包括:手机、电视、内容、商城、会员、影视植入等。
乐视这家公司,在中国互联网业中常常被同行嘲笑是靠炒股、变现股票为生。这家视频网站在A股上市后,在这个情绪极端、投机性重的市场中股价一路上涨,融到了大笔资金。靠着这些融资,乐视开始做智能电视、手机,股价又随着这些业务的推出再大幅增长。到了去年年底,乐视宣布要进入汽车领域,并在今年9月宣布投资电桩公司—无论特斯拉、电动汽车,还是Uber,都是股票市场上的热门题材。
在邮件中,周航称,未来易到“依托两大有战略价值的股东(乐视和携程),将免受短期资本市场感观或态度的影响转而更加专注于业务本身,更遵循商业规律。作为战略股东,尤其是乐视,将在资金之外长期持续地注入更多战略资源以支持公司的长期发展。”
但愿如此。
这家中国最早、一度最大的专车App,短短两三年间一步一步被边缘化,已经深陷困局。正因如此,今年,大家都猜测它会被人吞并。市场上所有的相关公司,包括Uber、滴滴出行、神州、携程、美国专车软件Lyft等,都曾成为传说中收购易到的主角。
易到用车自去年9月融到据称“超过一亿美元”后,今年一直没有融到资金,这在烧钱盛行的打车App大战中是致命的。而其对手滴滴出行、Uber中国则融资消息不断,近期都分别融到了30亿美元和至少10亿量级美元规模的资金。而此前,滴滴从A轮到D轮合计融资8.2亿美元;快的打车则在4轮融资中合计获得超过7.9亿美元融资。
易到的创始人周航曾对媒体称,易到之所以在市场占有率上落了下风,关键在于错过了一次重要的融资机会,导致在其他竞争对手纷纷拼命烧钱时,自己却无法放开手脚拼杀。
这笔关键性的融资,应该是百度。一度,百度内部发放了大量的易到用车优惠券,百度地图也对接了易到,一旦搜索行车路线,页面上就会出现使用易到打车的按键,以及首单免费数十元的提示。2014年9月,周航还在百度世界大会上发言—一年后,在百度世界大会上的发言者变成了Uber的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百度也投资了Uber。
在打车这个需要快速建立规模效应的生意中,巨头的支持极为关键。虽然滴滴和快的都比易到用车晚成立两年,但都在成立一年左右时,就获得了巨头的支持。早在2013年4月,滴滴和快的分别宣布获得了腾讯和阿里巴巴的投资。滴滴和快的在此后分别拿到了B轮和C轮投资,腾讯和阿里巴巴在此前的每一轮都分别向滴滴和快的继续投资。
2012年到2013年间,当时还在主攻出租车市场的打车App是当时竞争者众多、竞争手段最为激烈的创业领域。易到此前主要做中高端价位的专车市场,虽然它也推出了“打车小秘”这个App,试图参与出租车的竞争,但在这个竞争残酷、一时看不到盈利希望又需要大量补贴出租司机的领域里,易到并没有拼死一搏的决心。在众多创业公司中,滴滴和快的成为了这个市场的胜出者。
在这股热潮下,一度被很多人比做是中国版Uber的易到,当时也获得了资本的青睐:在滴滴、快的分别宣布获得腾讯、阿里巴巴投资的当月,易到宣布获得了2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携程又在2013年年底领投了6000万美元。
虽然,快的在2013年年底并购了大黄蜂,并让这个团队转做专车领域,但直到2014年年中,滴滴和快的大举进入专车领域之前,易到原本身处的专车领域竞争并不激烈,但易到显然没利用好这段喘息的时间。
易到起家时,主要拉拢的是那些去五星级酒店拉生意的司机和高级车辆,服务愿意支付高额车资的顾客。2013年年中,易到用车的平均客单价超过200元。它上面最便宜的车型,也要收1小时30元及每公里3元的费用,通常一单下来,价格是出租车的2倍。直到2013年年底拿到携程的融资时,周航津津乐道的还是易到的用户能对车型挑挑拣拣、类似“皇上翻牌子”式样的体验—这常被周航作为易到“创新”能力的案例,也是易到赢得其用户喜爱的关键,易到的司机会为顾客提供买早餐这种类似私人助理的、颇有高级感的服务。易到当时主要的服务并非随叫随到,而是预约用车—司机为了服务质量常会提前到达等待,这无疑牺牲了效率。
这使得易到服务的用户群虽然高端,但是小众。曾经一度,创始人为“富二代”出身的Uber,理念也跟易到类似,号称要做“每个人的私人司机(everyone’s private driver)”,但在跟提供更低价服务的对手Lyft竞争时,Uber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转为追求效率—而效率高,意味着能为更多数量的人提供更低价的服 务。
一名知乎用户在谈到对专车的选择标准时,是这样排序的,便宜>准时>不要路痴>车内无异味>车型。其中,“车型真的不是用车环节中影响用户体验主要的一环”。
而在滴滴、快的还没有主攻专车市场时,易到并没有主动降价,其价格相较出租车缺乏竞争力,也就没能快速扩大用户量。周航当时对媒体称,“一个正常的商业机构都必须赚钱养活自己,这是商业的本分,一个伟大的公司必然是个能超级赚钱的公司。”而在一年后,在中国用户量同样也很少的Uber却使用了截然不同的策略,它用人民优步把专车服务的价格拉到出租车的7成,其用户量和订单量因此直线飙升,使得当时专车价格仅仅与出租车持平的滴滴和快的一度十分被动。
当时的易到,没认识到效率的重要,也缺乏打价格战的决心。根据滴滴、快的合并时透露的一份财务报表,其每单亏损约17元。而根据滴滴副总裁朱平豆“2014年年中专车市场总订单量5000到7000单”的说法粗略估算,易到当时如果参与价格战,大约每月要烧掉250万元人民币。以当时易到宣称获得的总计9000万美元的融资额计算,并非不能一搏。
但是,市场的订单也会随着价格战快速上涨,半年后,这个市场的日订单量已经增加了10倍,这就意味着需要在竞争中补充大笔融资。这个过程中,易到没能获得百度的大笔融资,以及流量支持,很可能就是周航所称的没能放手价格战的原因。后来周航曾说,易到“不够狠,不够坏”。
此外,当时专车市场在政策上存在风险。当滴滴专车等开始跟出租车竞争后,出租车行业和政府对于专车开始进行管制、抓捕和罚款。在当时出租车司机的嘴里,易到被称做“黑车大本营”。当时也有大量报道称,易到用车被认定为非法。有一个未经官方证实的说法是,百度对易到的投资,是因为易到跟政府关系欠佳,考虑到政策风险而流产。一名接近周航的人士对《第一财经周刊》称,周曾私下表示,政策、价格战这两座大山快把他给“逼疯了”。
周航喜欢谈创新、谈远景,喜欢独辟蹊径。易到此后的两大举措,一是今年跟海尔产业金融成立合资公司,靠融资借贷的方式,到2017年要拥有10万辆车,资产规模达80亿元—这无疑是为了规避政策风险。一个月后,易到又宣布跟奇瑞合资,到2018年将推出15万辆电动汽车—国家对电动汽车有政策倾斜。
在此次乐视注资后,周航在一封公司内部邮件中称,拿乐视的钱,除了资金的需求,更多是源于战略考虑,未来,易到用车将和乐视汽车战略深度融合,在电动、智能、共享乃至无人驾驶的未来汽车世界里扮演重要的角色。此外,易到用车还会逐步和乐视生态各个环节进行合作,包括:手机、电视、内容、商城、会员、影视植入等。
乐视这家公司,在中国互联网业中常常被同行嘲笑是靠炒股、变现股票为生。这家视频网站在A股上市后,在这个情绪极端、投机性重的市场中股价一路上涨,融到了大笔资金。靠着这些融资,乐视开始做智能电视、手机,股价又随着这些业务的推出再大幅增长。到了去年年底,乐视宣布要进入汽车领域,并在今年9月宣布投资电桩公司—无论特斯拉、电动汽车,还是Uber,都是股票市场上的热门题材。
在邮件中,周航称,未来易到“依托两大有战略价值的股东(乐视和携程),将免受短期资本市场感观或态度的影响转而更加专注于业务本身,更遵循商业规律。作为战略股东,尤其是乐视,将在资金之外长期持续地注入更多战略资源以支持公司的长期发展。”
但愿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