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26-01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也是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供丰富、充足、完整的感性材料,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拓展自主探索的空间,放飞他们的思维;关注自主探索的过程并客观地进行评价与学生共同体验自主探索的乐趣,让学生在探索中学有所获。同时做到尊重、相信、理解、爱护每位学生把他们看成学习活动中的伙伴,进行平等、协作、公正的交往,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共创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就一定能达到教学相长,日有长进。
一、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同时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目标动词,这就要求学生对数学的获取和技能的形成必须通过亲身经历、亲自体验、自主探索等活动来实现。这些数学活动的开展大多必须是以数学情境的创设为前提的。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和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探索的过程中。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时,我创设如下情境:我们学校要参加全县的广播操比赛,为了统一服装校长决定每人订一套服装,消息一传出甲、乙两厂都到学校来联系,恰巧两个服装厂的面料和价格一样。经过商议学校请技术监督部门对两家的服装进行抽样检测:
看到这个表同学们你知道学校应选用哪个服装厂的服装?老师的提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甲:选乙厂。因为95/100=0.95,48/50=0.960.96比0.95大说明乙厂合格的产品占抽样产品分数多。
乙:选乙厂。我是把乙厂的抽样产品数也看作100件,那么合格产品就是96件。甲厂95/100,乙厂96/100
师:为了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我们一般把他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进行比较,它还有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通过这一情境学生不仅掌握了百分数产生的原因,也很好的理解百分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
创设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还有很多,但无论何种形式,都要围绕本课新知展开,以服务新知为宗旨。创设时要有趣味性、启发性和新颖性,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环境,引导启发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力求鼓励,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创设情境的目的终究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所以花费的时间不可过长尽量精巧,防止顾此失彼、事与愿违。
二、拓展自主探索的空间
荷兰学者弗赖登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同时他指出: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进行解释与分析,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即为再创造。数学教学中学生要在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参与探索,去发现有关数学的知识,实施“再创造”从而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体验探索的艰辛与愉悦,养成乐学、爱学、勤探、善探的思维品质。尽量提供自由的空间环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给予适当的点拨,投以赞许的目光,献上欣慰的笑容,静候佳音。相信学生的能力,因为二十一世纪的他们已不再是一张“白纸”。曾记得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时有一例题:一辆汽车2/5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由于例1才学过“分数除以整数”并且已总结出计算方法。所以例2的学习我让学生尝试计算。巡视中我发现两种解法。一是:18÷2/5=1/18×2/5=1/45(千米),二是:18÷2/5=18×5/2=45(千米)对此我没急于评讲,让学生自主探索。很快班内形成正、反方两种意见。正方主张第一种,反方主张第二种。双方各持己见相持不下。在我没有发言机会的情况下只好充当起“主持人”的角色。“首先请正方发言”。“我方认为根据上节课内容,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可见今天的整数除以分数应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反方立即反驳:“上节课题目是6/7÷3就是6/7÷3/1可轉化为6/7×1/3=2/7,就说明分数除以整数也可转化为分数除以分数,就是把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所以,我方认为整数除以分数时也应把整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我反对!”……这节课中作为教师的我前后加起来说的话不超过五句,但在双方激烈的辩论中我们已“拨开云雾见太阳”。由此可见,只要教师舍得花一定的时间,给学生一个展现风采的舞台,鼓励学生去讨论交流,真正把学生置于课堂主体地位。你会惊奇地发现,你的学生长大了,你的学生不再内向没主见了。你也会“遗憾”地感到:在课堂上竟然自己成为旁观者、倾听者,学生会吝啬地不给我们发言的机会。
三、关注自主探索的过程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和联系。这就要求在整个教学教程中关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的同时注意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为一名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先示范将一张长方形彩纸对折后在一侧作图,再剪下张贴。然后让大家根据我示范自行设计图案。这项活动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沉寂的课堂顿时热闹非凡,小组合作自然形成。从这点可看出:积极参与的魅力。接下来我让大家观赏我们的劳动成果,色彩艳丽形状各异的贴图美不胜收。“请仔细观察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征?”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已投入到探索之中。经过合作、交流后,他们准确地汇报出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特征与有关知识。这节课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参与和合作,是一种自我协调同伴间优势互补的有效的学习形式。合作中教师要深入组内和学生融为一体,去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发现,关注他们的探索过程。这种学习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内在动力,也能将协作探究的精神感染少数“不爱学”的学生。探索中教师要注意优化组合,制定符合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问题、习题、营造和谐的氛围、适时恰当的引导等。总而言之,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个有心人,时时关注着探索过程并有的放矢,你不难发现学生的爆发力与可塑性是多么的强大。
总之,在教与学这个双边活动中,只要我们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探索中学有所获。同时做到尊重、相信、理解、爱护每位学生,把他们看成学习活动中的伙伴进行平等、协作、公正的交往,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共创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就一定能够达到教学相长,日有长进。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也是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供丰富、充足、完整的感性材料,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拓展自主探索的空间,放飞他们的思维;关注自主探索的过程并客观地进行评价与学生共同体验自主探索的乐趣,让学生在探索中学有所获。同时做到尊重、相信、理解、爱护每位学生把他们看成学习活动中的伙伴,进行平等、协作、公正的交往,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共创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就一定能达到教学相长,日有长进。
一、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同时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目标动词,这就要求学生对数学的获取和技能的形成必须通过亲身经历、亲自体验、自主探索等活动来实现。这些数学活动的开展大多必须是以数学情境的创设为前提的。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和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探索的过程中。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时,我创设如下情境:我们学校要参加全县的广播操比赛,为了统一服装校长决定每人订一套服装,消息一传出甲、乙两厂都到学校来联系,恰巧两个服装厂的面料和价格一样。经过商议学校请技术监督部门对两家的服装进行抽样检测:
看到这个表同学们你知道学校应选用哪个服装厂的服装?老师的提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甲:选乙厂。因为95/100=0.95,48/50=0.960.96比0.95大说明乙厂合格的产品占抽样产品分数多。
乙:选乙厂。我是把乙厂的抽样产品数也看作100件,那么合格产品就是96件。甲厂95/100,乙厂96/100
师:为了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我们一般把他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进行比较,它还有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通过这一情境学生不仅掌握了百分数产生的原因,也很好的理解百分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
创设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还有很多,但无论何种形式,都要围绕本课新知展开,以服务新知为宗旨。创设时要有趣味性、启发性和新颖性,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环境,引导启发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力求鼓励,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创设情境的目的终究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所以花费的时间不可过长尽量精巧,防止顾此失彼、事与愿违。
二、拓展自主探索的空间
荷兰学者弗赖登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同时他指出: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进行解释与分析,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即为再创造。数学教学中学生要在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参与探索,去发现有关数学的知识,实施“再创造”从而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体验探索的艰辛与愉悦,养成乐学、爱学、勤探、善探的思维品质。尽量提供自由的空间环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给予适当的点拨,投以赞许的目光,献上欣慰的笑容,静候佳音。相信学生的能力,因为二十一世纪的他们已不再是一张“白纸”。曾记得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时有一例题:一辆汽车2/5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由于例1才学过“分数除以整数”并且已总结出计算方法。所以例2的学习我让学生尝试计算。巡视中我发现两种解法。一是:18÷2/5=1/18×2/5=1/45(千米),二是:18÷2/5=18×5/2=45(千米)对此我没急于评讲,让学生自主探索。很快班内形成正、反方两种意见。正方主张第一种,反方主张第二种。双方各持己见相持不下。在我没有发言机会的情况下只好充当起“主持人”的角色。“首先请正方发言”。“我方认为根据上节课内容,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可见今天的整数除以分数应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反方立即反驳:“上节课题目是6/7÷3就是6/7÷3/1可轉化为6/7×1/3=2/7,就说明分数除以整数也可转化为分数除以分数,就是把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所以,我方认为整数除以分数时也应把整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我反对!”……这节课中作为教师的我前后加起来说的话不超过五句,但在双方激烈的辩论中我们已“拨开云雾见太阳”。由此可见,只要教师舍得花一定的时间,给学生一个展现风采的舞台,鼓励学生去讨论交流,真正把学生置于课堂主体地位。你会惊奇地发现,你的学生长大了,你的学生不再内向没主见了。你也会“遗憾”地感到:在课堂上竟然自己成为旁观者、倾听者,学生会吝啬地不给我们发言的机会。
三、关注自主探索的过程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和联系。这就要求在整个教学教程中关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的同时注意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为一名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先示范将一张长方形彩纸对折后在一侧作图,再剪下张贴。然后让大家根据我示范自行设计图案。这项活动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沉寂的课堂顿时热闹非凡,小组合作自然形成。从这点可看出:积极参与的魅力。接下来我让大家观赏我们的劳动成果,色彩艳丽形状各异的贴图美不胜收。“请仔细观察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征?”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已投入到探索之中。经过合作、交流后,他们准确地汇报出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特征与有关知识。这节课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参与和合作,是一种自我协调同伴间优势互补的有效的学习形式。合作中教师要深入组内和学生融为一体,去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发现,关注他们的探索过程。这种学习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内在动力,也能将协作探究的精神感染少数“不爱学”的学生。探索中教师要注意优化组合,制定符合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问题、习题、营造和谐的氛围、适时恰当的引导等。总而言之,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个有心人,时时关注着探索过程并有的放矢,你不难发现学生的爆发力与可塑性是多么的强大。
总之,在教与学这个双边活动中,只要我们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探索中学有所获。同时做到尊重、相信、理解、爱护每位学生,把他们看成学习活动中的伙伴进行平等、协作、公正的交往,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共创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就一定能够达到教学相长,日有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