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贵”字了得

来源 :金融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dy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收入3000元可称为白领,月收入5000元可称为中产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持币100万买不到三居室、身家10个亿进不了百富榜的时代,火速到来。无论工资是否跑赢了CPI,中国人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消费越来越贵,已是事实。人民币还是那个人民币,购买力不再是那个购买力。
  中国为什么这么贵?外贸依赖、货币增发、公共服务垄断、利益链条过长、财富分配失衡、社会保障无力——众人各执一辞。真正的、根本上的原因,你懂的。
  贵,在影响生活品质的同时,也衍生出焦虑、不安全感和无力感,进而令社会上的大多数人感觉挫败。
  我们要物价平稳、收入递增、社会安定、生活美好,不要贵。
  
  通胀焦虑症
  中国人在2011年的愿望很朴素——面对普通的生活,他能有足够的购买力。
  中国贵吗?深圳200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245元,名列全国第一,按照联合国的标准划分,深圳人的购买力进入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中国不贵吗?产自东莞的里维斯牛仔裤在中国柜台里的身价是899元人民币,在美国亚马逊网站上气焰锐减,标价24.42美元,合人民币166元。贝佐斯动用了什么样的谈判技巧,才可以让同一款商品在穿越半个地球后,价格悄然缩水5.4倍?中国贵不贵,是现实世界中的最大的哥德巴赫猜想,满世界都是推论和答案,你可以亲历和感受,但仍旧不知道其中缘由。
  好的时代,人期盼未来;坏的时代,人怀念过去。2011年的人动辄寻找2003年的记忆,那时候CPI是生僻的名词,收入仿佛有可持续增长的动力,物价平衡在喜闻乐见的水平,月收入3000元者可以自称白领,月收入5000者梦想跨入中产,有恒产者自有恒心,有恒心者自信能够拥有恒产。步入新十年的起点,你失望地发现,中产者也不是橄榄形社会中最厚实坚韧的那一部分,而是身处金字塔的夹层中,进退维谷,上下不能,收入未必是牛车,但物价绝对是高铁,一路绝尘而去,不给半点追赶的机会。中国人的收入在过去7年间上涨12.76%,2010年的物价只需一个季度就可以不动声色地超越这一数字,让7年勤奋化为乌有。
  中国贵不贵,和CPI无关,和基尼系数无关,所有统计数据都抵不过冷酷直白的收支明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贵是一种焦虑,是卡在喉咙里的一根刺,欲吐不能,欲咽不得,只能艰难消化。富士康的员工焦虑,经历两次涨薪后的流水线工人月薪冲破2000元,只能购买半部自己亲手组装的iPhone(手机上网)4,全国收入最高的深圳人也焦虑,29245元的人均年收入在19755元/平方米的房产均价前自惭形秽,不够购买一个卫生间。“蒜你狠”和“豆你玩”刷新了中国人对食品价格的敏感度,它们置身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体系之外,由看不见的资本之手操控。有人已经丧失了焦虑的权利,联合国统计,仍有1.5亿中国人依靠每天不足1美元的收入勉力生活。在高高在上的物价之前,所有关于拉动内需的愿景都是浮云,生活的权利也在一分一毫的支出中大伤元气。
  2009年年初,金融危机肆虐之时尚有昙花一现的消费券供人饮鸩止渴,进入2010年后的物价飞涨时代,饮鸩止渴也变成奢求。我们给力奥运、给力亚运,却无法给力春运,有力IPO,有力外贸,却无力抑平物价,一切看似吊诡,却是写照。怎样解答焦虑中的疑问,让2011年的经济生活重回正轨,这关乎生活的权利,更关乎生活的尊严。
  
  到底有多贵
  2010年,中国的财政收入已达GDP的30%,这一数字不经意间已经和北欧的丹麦、挪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同之处在于,北欧诸国是全球福利最好的国家,国民均享受“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部社会保障。在经济总量迅速膨胀,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中国仍是世界上福利最低的国家之一,在教育产业化、住房商品化后,连带医疗、养老等大部分社会保障均要国民自己负担。物价之所以贵,在于从产品生产到销售等各个链条的利益环环相扣,生活成本之所以居高不下,在于社会保障无力,付出大于所得,造就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的现状。
  环比世界,中国之贵,外国人也感同身受。英国《金融时报》的记者在调查中惊异地发现,从中国内地运货到美国的运费,竟然比从广州运货到北京还便宜,前者价格是后者的一半。普通人的生活成本总是在利益之手的操控下环环上涨——由于中国铁路货运超负荷,物流公司要想申请一个车皮的指标,运费之外的额外费用竟然高达5000到5万元之间,这些费用流向何处不得而知,但来源却再清楚不过——你和我这样的普通人。
  物价飞升是发生在经济领域内的事情,但经济学却无法解释一切,正如它无法解释在一个急需振兴国内消费的国家,居民为什么宁愿把钱存在银行里。中国人自己明白这道选择题的答案,在微薄的利息和狂飙的物价之间,消费或是存储其实都无关紧要,两种选择都不是好选择,那么不如选让自己觉得有安全感的那个。
  世界上90%的打火机由中国制造,75%的DVD播放机由中国制造,60%的牛仔裤由中国制造,在中国制造蔓延全球的大背景下,催生出另一个吊诡——同款商品,国内价格高过国外。人民币和美元的博弈每每都在外贸交易中展开,中国每出口1美元商品,国内就要按照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比增发相应数量的人民币以平衡国内市场,这些由出口结汇投放的巨额货币,全部以通货膨胀的方式转嫁到了普通人身上,造成货币购买力大幅度贬值,物价相应大幅度上涨。中国工人生产商品,美国人收获商品;中国政府得到美元,中国公民收获贬值的人民币——新增加的商品流向了国外,新增发的货币却留在了中国,不断稀释着人们手里货币的购买力。
  外贸和内需本应是经济发展中并行的两只脚,内需不振,经济必定偏瘫。偏瘫式的经济最终造就不可理喻的物价,事实证明中国不仅有房地产依赖症,还有外贸依赖症。这是不是中国这么贵的理由——因为不依赖国内需求,所以放任让物价飞?
  
  拥有购买力
  阶梯电价、水费上涨,公共服务的价格也在2010年启动了上扬的发条。中石油2010年全年纯利润为1676亿元,换算成天,这家巨无霸垄断企业每天尽赚4.59亿元,但它仍旧孜孜不倦地申请财政补贴,甚至谋求天然气涨价。
  公共服务不全然是商品,却比商品更能左右你的生活,但对于这些生活必备资源,我们没有定价权。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对于公共服务的涨价,中国开始实行听证会制度,和其余制度一样,它很快显露出难以言喻的中国特色,只可意会,无法言传。十多年来,中国的每一次听证会都以通过涨价方案作为最终定论,参加听证会的市民代表似乎都是那20%掌握了80%社会财富的高端人士,而非你我身边平凡的升斗小民。或许正因为平凡,所以被遗忘。
  贵中国当然不是这个国家应有的面目,它是中国在强国进程中遇到的一个坎坷。这个因物价而焦虑的时代称不上坏,只是让人不安。有安方能乐,一个国家之所以伟大,皆因它能尊重并实现每个公民渺小而又简单的愿望。中国人在2011年的愿望很朴素,不奢求创业和彩票致富,只求凭工作所得能过上体面的生活。或者,至少让他看到这种可能性——面对普通的生活,他拥有足够的购买力。奥运让世界欢腾,亚运让近邻赞叹,中国的毅力、韧力、执行力、创造力不应该只在举世盛会的时候才呈现出来。
其他文献
自2010年再次腾飞,如今,房价已涨至无人喝彩的地步。即使是受益颇丰的房地产商也要附和着唱空:“一线城市房价肯定有回调空间”、“房地产‘去投资’化不可避免”……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一旦房地产回归消费属性,个人投资者将不再单恋楼市“一枝花”,进而寻求更多的增值路径,而地方政府也会因此考虑开拓新的税收渠道。为此,房价上涨趋势将出现逆转,大范围内的房价回落也势必成为大概率事件。
期刊
关于中国房地产的讨论太多了。  流行说法是讲供给方的问题,地方政府对于土地一级市场垄断推高了地价,所以房价高,简单概括是地价推高了房价。  但是我们看到过政府强迫别人买地吗?看到的是开发商使劲地出价买地。那开发商为什么要高价拿地呢?很简单,是因为未来房价可以卖得更高。开发商是经济人,他是求利润的,谁会轻易买比面包还贵的面粉呢?那么市场只有一个推论,那就是预期到未来的面包一定会比面粉贵。  所以说到
期刊
此轮由油价推升的通胀无异是又一次“类金融危机”,是又一轮全球经济地位排序的“大洗牌”,谁扛住了,谁就可以保住目前的经济地位,甚至再上台阶。    近来,欧元区、英国等发达经济体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纷纷超过“警戒线”(2%),市场就此作出判断:欧元区和英国今年可能宣布加息,从保增长转向抗通胀。  在西方各国央行普遍出现较为激进的“鹰派”加息言论之时,美联储却稳坐钓鱼船,一再表示将继续稳步实施第
期刊
第三轮房地产调控的不期而至,引发了市场的动荡和不安。因为限购令等措施的出台,不仅影响到了首次置业者和投资客,还影响到了部分想改善住房需求的市民。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购房者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我们认为,作为投资者,一段时期内单恋一二线城市实体房投资已不再可行,因此在不违规的情况下,将投资目光转向三四线城市或者地产股,分享地产行业成长或将不成问题;另外,商业地产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由于商业地产有着较
期刊
如果我们的货币在针对通货紧缩而升值,还能有通胀吗?今天看似充分的流动性,看似滔天洪水的物价上涨,可能瞬间消失,从而陷入通货紧缩。    股票投资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追求。你必须说服自己,必须很有信心。本文的看法主要适合我本人的投资,不见得适合别人。在很大程度上,这些看法反映了我的偏见和孤陋寡闻。  1电讯业。在未来三到五年的增长会很有限。他们有3G和4G的故事,但是,对于利润和估值都没有太多影响。该
期刊
2010年对于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来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农行北京分行认真落实总行党委要求,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整体经营呈现出同业进位、结构改善、活力增强、形象提升的良好局面。北京分行本外币存款增加937亿元,贷款增加460亿元,存贷款业务近两年翻了接近一番,这是北京分行历史上没有过的,是北京同业大行中没有过的,也是全国农行系统一级分行中没有过的。  2011年,立足“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宏
期刊
这是我们《金融理财》第二次采访于华,这位基金业界的“巨子”。从2004年初到2008年,他执掌的“老十家”大成基金公司一直是业内的标杆公司;2008年底,卸下荣耀、一切归零的于华转投到当时刚经历股权重组的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公司时,公司被停了新产品、人员流失严重,资产管理规模萎缩至十几个亿……  “困难太多,都不知道从哪里讲好。”回忆这两年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公司的绝地突围之路,总经理于华已不止一次发
期刊
央企无法代表全民公平地处置红利,因此,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红利处置权交给财政部,由人大来最终决定红利用于何处。    每次国企报喜之时,就是央企红利分配成为市场焦点之日。2010年央企利润破万亿大关,达到11315亿元人民币,一个永恒的问题是,国企红利为什么不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先生做出回应。2月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邵宁先生表示,“国有企业是属于国家的,属于人民的。它的
期刊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出现过好几波通胀,分别在上世纪80年代中晚期、90年代初期和最近这一轮,在我们看来,前两波通胀的成因和今天有很大不同,甚至不能称为通货膨胀。因为,那时候是转轨期“价格改革”,物价一下子就涨上去了,而今天则是一点一点往上走。  目前对于此轮通胀性质的解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本轮通胀主要是需求拉动型的周期性通胀,反映的是过去两年财政及货币政策刺激下的经济强劲复苏,需求压力是
期刊
近期大热点话题是“新三板”可能将有大改革,并对个人投资者开放。最早的三板市场可以追溯到90年代的STAQ、NET市场,当时虽然对个人开户没那么严格管理,但真正去花心思参与这个市场的,只有极少数思维方式比较“另类”的大户。  时至今日,“新三板”能吸引那么多的眼球,证明证券市场高度发达,已在每个细分的角落里都充满赚钱的机会,吸引了金融投资,投机意识同样高度发达的个人和机构踊跃参与。  但是关注归关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