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情况下,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对学生们的创新创业教育,这是当前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以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对此,以下文章便基于“互联网+双创”视域,围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平台的发展展开了探讨。
關键词:“互联网+双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平台
一、“互联网+双创”平台的涵义
所谓“互联网+双创”平台,其实合理的结合互联网线上平台和线下平台,就这两者来看,其既存在差异性又相互联系。通过线上的信息采集,高职院校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市场招聘信息或者是一些新的技术信息等内容,而通过线下的平台,高职院校学生们又可以获得创新创业实践的平台,如创业园区或者是其他的创业基地等等。通过这些良好的线下服务平台,毕业生们可以获得更好的就业保障,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在良好的实践环境中展开创业活动。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目前的创新创业平台有利于他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充分了解,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好的吸收和消化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除此之外,在这一校内的社会实践平台中,学生们能够对社会动态和发展方向等进行充分的认知,进而在平台中展开自身的创业计划,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人生经验的丰富,还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提供良好条件。
二、“互联网+双创”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互联网+双创”思维为其带来了创新范式。展开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同时还有利于他们人格的不断健全,使他们最终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高职院校就应该立足于“互联网+双创”,积极展开对创新创业平台的构建,以此来让高职学生们接受到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最终促使自身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业能力的提升。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情况来看,其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很多高职院校以为强调自身和企业之间的供求关系,或者是只关心对创业园和硬件设施等的投入,并没有关注软件方面的投入情况。针对这些情况,高职院校应该做好整体规划,以此来有效培养高职学生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不仅如此,高职院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展开充分的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很难得到充分的锻炼,而学校对学生们培养也仅局限在劳动力的培养层面上,并没有着手于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除此之外,学校管理人员和社会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的重要性,这样一来,便导致创新创业平台缺乏资金和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同时也无法将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
四、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的基本思路
立足于“互联网+创业平台”的模式,围绕创新创业来展开对高职院校创业平台的建设,同时强调平台建设的特色化和创新性。另外,高职院校创业平台中还应该整合多方资源,其中就涉及到院校、社会、研究团体等等。平台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开放优势,强调自身的开放性,以此来广招贤能,并且响应国家所提倡的创新理念,这样一来,基于具有新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创业平台,高职院校便可以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质人才。
五、“互联网+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平台的构建内容
就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来看,其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有些领域发展较为艰难,但实际上,这既是它们发展的瓶颈期又是发展的机遇时期,高职教育便是如此。
(一)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成为重要的创业平台
充分获得政府在资金或者是相关政策上的支持,这样有利于为创新创业平台上的学生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如可以简化公司注册方面的手续,或者是为学生们开展一些政策讲座等,以此来让他们在享受公共资源的同时促使自身能力的提升。
(二)运用创新的“互联网+”思维,发展创新创业平台
就互联网时代来看,其不单单是整合互联网内多个不同的领域,通过对创业园和工作室等的利用,高职院校可以划分互联网,让其成为多个小平台。当前情况下,社会分工越来越具体体化,一个科研成果的完成需要多个单位或者是个人来操作,只有在这样细致分工和共同配合的情况下,才有利于综合性新成果的诞生。
(三)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在校企合作方面,应该坚持创新创业的思维,以此来推动双方的共同发展,致力于让创新创业平台成为一个新的企业产品和研发新技术的重要领地。不仅如此,有效结合创新创业平台和企业,有利于企业优秀员工的诞生,同时,在创新思维的支持下发展创新平台,还可以倡导高职学生在学校内展开创新创业的活动。高职院校可以在创业园区中引入优秀的企业,或者是某个园区外包企业的某一项创新服务,运营成功后,企业可以采用资金收购。这样一来,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企业便可以对市场信息和消费者反馈信息等有更好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将自身所收集到的信息提供到创新创业平台上,以此为基础,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效果便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
(四)基于“互联网+”,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目标
各高职院校一定要更新自身的创业课程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革创新创业课程。高职院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培养出来的技能人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准确的定位,要明确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最主要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职院校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方向,确保最后设置的教学目标始终遵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优秀的技能性人才。
(五)基于教材,利用互联网资源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各高职院校一定要创设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以及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因此,想要建设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一定要有效利用各种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可以采取整合和重构的策略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
(六)构建“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课程评价制度
高职院校一定要基于“互联网+”的背景下建立健全创新创业课程评价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将其和课程评价制度连接在一起,并且和课程评价值制度互通相关信息。高职院校要采取措施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内容和方式,为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一定要制定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与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这些体系能被合理地运用到学校培养创新创业技能型人才,同时,学校还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中的数字评价,一定要有效结合过程性、形成性和终结性的评价,在实际运用中充分发挥评价诊断和导向功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创新创业技能型人才。
总结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双创”视域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是必然趋势,为此,高职院校就应该充分把握好互联网思维,积极展开对创新创业平台的构建,并协同政府、社会及校外企业等多方的力量,以此来共同推动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进而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增强和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文芬.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文教资料, 2017(14).
[2]何林智, 陈华, 安德志.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J]. 科技资讯, 2016, 14(19):157-158.
[3]李冬梅.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明日风尚, 2018(19).
關键词:“互联网+双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平台
一、“互联网+双创”平台的涵义
所谓“互联网+双创”平台,其实合理的结合互联网线上平台和线下平台,就这两者来看,其既存在差异性又相互联系。通过线上的信息采集,高职院校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市场招聘信息或者是一些新的技术信息等内容,而通过线下的平台,高职院校学生们又可以获得创新创业实践的平台,如创业园区或者是其他的创业基地等等。通过这些良好的线下服务平台,毕业生们可以获得更好的就业保障,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在良好的实践环境中展开创业活动。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目前的创新创业平台有利于他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充分了解,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好的吸收和消化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除此之外,在这一校内的社会实践平台中,学生们能够对社会动态和发展方向等进行充分的认知,进而在平台中展开自身的创业计划,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人生经验的丰富,还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提供良好条件。
二、“互联网+双创”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互联网+双创”思维为其带来了创新范式。展开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同时还有利于他们人格的不断健全,使他们最终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高职院校就应该立足于“互联网+双创”,积极展开对创新创业平台的构建,以此来让高职学生们接受到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最终促使自身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业能力的提升。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情况来看,其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很多高职院校以为强调自身和企业之间的供求关系,或者是只关心对创业园和硬件设施等的投入,并没有关注软件方面的投入情况。针对这些情况,高职院校应该做好整体规划,以此来有效培养高职学生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不仅如此,高职院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展开充分的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很难得到充分的锻炼,而学校对学生们培养也仅局限在劳动力的培养层面上,并没有着手于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除此之外,学校管理人员和社会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的重要性,这样一来,便导致创新创业平台缺乏资金和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同时也无法将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
四、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的基本思路
立足于“互联网+创业平台”的模式,围绕创新创业来展开对高职院校创业平台的建设,同时强调平台建设的特色化和创新性。另外,高职院校创业平台中还应该整合多方资源,其中就涉及到院校、社会、研究团体等等。平台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开放优势,强调自身的开放性,以此来广招贤能,并且响应国家所提倡的创新理念,这样一来,基于具有新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创业平台,高职院校便可以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质人才。
五、“互联网+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平台的构建内容
就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来看,其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有些领域发展较为艰难,但实际上,这既是它们发展的瓶颈期又是发展的机遇时期,高职教育便是如此。
(一)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成为重要的创业平台
充分获得政府在资金或者是相关政策上的支持,这样有利于为创新创业平台上的学生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如可以简化公司注册方面的手续,或者是为学生们开展一些政策讲座等,以此来让他们在享受公共资源的同时促使自身能力的提升。
(二)运用创新的“互联网+”思维,发展创新创业平台
就互联网时代来看,其不单单是整合互联网内多个不同的领域,通过对创业园和工作室等的利用,高职院校可以划分互联网,让其成为多个小平台。当前情况下,社会分工越来越具体体化,一个科研成果的完成需要多个单位或者是个人来操作,只有在这样细致分工和共同配合的情况下,才有利于综合性新成果的诞生。
(三)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在校企合作方面,应该坚持创新创业的思维,以此来推动双方的共同发展,致力于让创新创业平台成为一个新的企业产品和研发新技术的重要领地。不仅如此,有效结合创新创业平台和企业,有利于企业优秀员工的诞生,同时,在创新思维的支持下发展创新平台,还可以倡导高职学生在学校内展开创新创业的活动。高职院校可以在创业园区中引入优秀的企业,或者是某个园区外包企业的某一项创新服务,运营成功后,企业可以采用资金收购。这样一来,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企业便可以对市场信息和消费者反馈信息等有更好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将自身所收集到的信息提供到创新创业平台上,以此为基础,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效果便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
(四)基于“互联网+”,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目标
各高职院校一定要更新自身的创业课程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革创新创业课程。高职院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培养出来的技能人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准确的定位,要明确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最主要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职院校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方向,确保最后设置的教学目标始终遵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优秀的技能性人才。
(五)基于教材,利用互联网资源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各高职院校一定要创设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以及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因此,想要建设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一定要有效利用各种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可以采取整合和重构的策略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
(六)构建“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课程评价制度
高职院校一定要基于“互联网+”的背景下建立健全创新创业课程评价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将其和课程评价制度连接在一起,并且和课程评价值制度互通相关信息。高职院校要采取措施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内容和方式,为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一定要制定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与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这些体系能被合理地运用到学校培养创新创业技能型人才,同时,学校还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中的数字评价,一定要有效结合过程性、形成性和终结性的评价,在实际运用中充分发挥评价诊断和导向功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创新创业技能型人才。
总结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双创”视域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是必然趋势,为此,高职院校就应该充分把握好互联网思维,积极展开对创新创业平台的构建,并协同政府、社会及校外企业等多方的力量,以此来共同推动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进而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增强和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文芬.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文教资料, 2017(14).
[2]何林智, 陈华, 安德志.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J]. 科技资讯, 2016, 14(19):157-158.
[3]李冬梅.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明日风尚, 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