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建立诚信社会的重要。最近召开的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又强调了这一点。诚信是历史文明的道德基石,是道德的底线、立身处世的标准。历史地看,我国并不是一个缺乏诚信传统的国家,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诚信是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中国古代的先哲们视诚信为道德修业之本,立人立政之本。今天诚信问题已经成为时下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人们之所以关注它,是因为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契约经济、信用经济、诚信经济,“失去信用,交易的链条就会断裂,市场经济根本无法运转”。而与这种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其它领域,也必然要求诚信化。诚信作为市场经济领域基础性的行为规范,作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广泛地存在于整个社会关系之中。因此,构建诚信社会,是历史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道德要求,也是我们做好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诚信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会计诚信是会计与生俱来的品质,会计诚信是会计对社会一种基本承诺。所谓诚信,其基本含义就是诚实守信、恪守诺言。诚实是指言行一致,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守信就是遵守自己所作出的承诺,讲信用、重信用、信守诺言、保守秘密。
诚信,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他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会计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诸如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监督弱化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违纪违法手段隐蔽,做假帐技术不断发展,会计工作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由于会计造假带来的会计诚信危机,已经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并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朱镕基同志曾题词,并多次强调“不做假帐”。这就要求我们会计人员必须增强会计诚信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会计人员,应该做到立身处事,诚信为先。古代先哲们认为,诚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础和从事道德修养的前提,无诚则无德,无诚则事以难成。人进入文明社会后,对道德的获得、进行道德实践以及接受道德评价,都必须借助诚信。市场经济是讲究遵约守诺的,诚信是它的精髓,现代社会广泛而高度的相互依存性,对诚信有着更多更高的要求。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人类能超脱于动物界,“以万物之灵”而树立起自己的文明大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分工合作,而合作的基础在于信用,从原始人对狩猎对象的追捕围合,到现代人进行的大规模的现代化机械操作,特别是网络的无孔不入,使人的交流的空间拓宽,广度增大,其间的配合协作无不以彼此的信用、践诺和利益认同为条件的。人的社会性的本质还表现为,人对社会的承诺、责任、义务以及所获得的回报都和诚信息息相关。诚信的观念和原则本来就是在人们追求利益的活动中产生的,在当今社会中,诚信作为一种文化要素,主要以伦理道德意识以及众多的制度安排的形式存在,实实在在落实在人的一系列活动之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总是通过恪守诚信,建立声誉,来努力增加自己的可信程度,以发展与外人的交易“关系”。在一个成熟的社会里,如果想融入社会、立足于社会并获得自己的利益,信誉是你的通行证,诚信的美德可以帮助一个人事业取得成功,树立社会角色威信。
会计诚信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准则。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的总和,即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不做假帐”是会计从业人员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这也就是说,会计行业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帐,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正因为行为有它那诚信、真实、可靠的职业本质,才能获得社会的信赖与赞誉。会计人员的诚实守信还体现在对单位负责人提出的违纪违法要求要予以拒绝,不得接受单位负责人的授意和指使,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不得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不得随意调节会计报表上的数据。当然,会计人员也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不得泄露本单位的会计信息,更不能采用非法手段,依靠泄密来获取私利。
二、诚信是企业经商的重要秘决和应遵循的原则
企业负责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高首长,他们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而取得投资者的信任。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无非是为了追逐非法所得,他们往往指使会计人员采用低税率、少交税、不纳税的手段来达到偷税、逃税的目的。不如实申报、不按期缴纳税金,造成国家税收大量流失。殊不知税收是国家赋予纳税人的义务,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特征,所以各企业应当根据发生的经济业务行为,依据国家的税收政策如实计税,如实申报,按期缴纳。企业要致富要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要靠企业的诚实可信。
经商致富,无信不达。中国的老秤,十六两为一斤,秤杆上有十六个刻度,每个刻度代表一两,每两用一颗星来表示,七颗代表七斗星,六颗代表南斗星,余下三颗代表福、禄、寿。如果商人给顾客的货物分量少一两,则缺“福”,少给二两,就会缺“福”和“禄”,少给三两,则“福”、“禄”、“寿”俱缺。诚信不存在则“福”、“禄”、“寿”也大打折扣。在大陆法系国家,有一个“帝王规则”,指的就是诚实信用,一个原则上升到“帝王”的高度,可见诚信在商业活动中的意义。商誉的生成与信任密不可分。明清两代势力最强的两股商业力量——晋商、微商,在总结自己的经营之道时,无一例外地把诚信作为自己经商的要诀。清人郭嵩焘说:“中国商贾夙称山陕,山陕之人智术不能望江浙,其推算不及江西湖广,而世守商贾之业,惟心朴而实也。”今天的不少集团企业,凭借“真诚到永远”的经营理念,由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企业,发展到有名的跨国公司。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他们在经营过程中诚实守信,不仅是为了好名声,更根本的原因是诚信经商能给他们带来更丰富、更长远的回报,是生财之道。
新《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就明确了企业负责人是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的第一责任人,也要求企业负责人应该依法领导、组织开展本单位的会计工作,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为会计人员创造诚信执业的良好环境,当好职业道德建设的带头人,全面
提高本单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三、诚信是领导干部为政之道和必备的品德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诚信义务是:积极工作、公正执法、热情服务、廉洁守纪,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的信用度。有了诚信的政府,才能有诚信的人民。治国为政,取信于民。中国历代思想家历来把诚信作为统治天下的伦理道德进行宣传,甚至将其视为“国之大纲”。在西方现行的民法中,也将诚信作为永恒的“统治原则”。荀子说:“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管仲更是把诚信看做为政的根本,治理天下的关键,正所谓“治国不可失信,失信则国不立”,“诚信者,天下之德”。在中国,国家的主体是人民,国家的主权为人民,执政者取信于民的要件之一就是无欺、守诺、践约。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无不体现党群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关系上,群众的信仰、信心、信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政府的诚信。诚信是领导干部为下政之道和必备的品德,为政者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就会受到老百姓的拥戴。居于领导岗位的人不讲信用,轻则贬低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重则危及国家的政治肌体。国家法律制度本身就是一种信用制度,在这个制度架构中,具有契约性质的法律制度也是以诚信为基本点的——立法诚信、司法诚信、行政诚信——按照不自欺、不欺人,践诺守信的原则出发,做到公道、公正、平等、效率。从历史角度来看,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背向,国家兴衰与否,政治稳定与否,无不与执政者的诚信密切相关。
财政、审计、税收等部门是代表国家利益对企业进行监督的部门,这些部门首先本身要有诚信,要按照法律及有关规定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及时发现不诚信现象,并对不诚信的行为予以严惩,把诚信作为一个地区、部门考核的政绩指标。要加快对会计准则的研究与制订,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要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使会计政策更规范、更具体。
完善机制是诚信建设的保证,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尤其是处罚制度,对不守信用的企业要吊销营业执照,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要进行取缔,对主动造假的会计人员要彻底清除出去,并依法对制假者进行经济处罚或刑事处罚,让其付出惨重的代价,使违规成本大大高于违规效益。使企业懂得:只有诚信才能带来效益,失去诚信,就会遭受损失,而且是惨重的损失。对严重制假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势头。
财政部门要认真组织会计人员学习新《会计法》和法律法规,开展财务理论和实务的研讨,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财会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会计人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规范政府行为,就要打造诚信政府,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诚信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在抓好自身诚信的基础上,带动各业各行开展诚信活动,使诚信理念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推动整体诚信意识的提高。人人讲究信用,人人遵纪守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诚信,更加和谐。
一、诚信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会计诚信是会计与生俱来的品质,会计诚信是会计对社会一种基本承诺。所谓诚信,其基本含义就是诚实守信、恪守诺言。诚实是指言行一致,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守信就是遵守自己所作出的承诺,讲信用、重信用、信守诺言、保守秘密。
诚信,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他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会计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诸如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监督弱化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违纪违法手段隐蔽,做假帐技术不断发展,会计工作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由于会计造假带来的会计诚信危机,已经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并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朱镕基同志曾题词,并多次强调“不做假帐”。这就要求我们会计人员必须增强会计诚信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会计人员,应该做到立身处事,诚信为先。古代先哲们认为,诚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础和从事道德修养的前提,无诚则无德,无诚则事以难成。人进入文明社会后,对道德的获得、进行道德实践以及接受道德评价,都必须借助诚信。市场经济是讲究遵约守诺的,诚信是它的精髓,现代社会广泛而高度的相互依存性,对诚信有着更多更高的要求。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人类能超脱于动物界,“以万物之灵”而树立起自己的文明大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分工合作,而合作的基础在于信用,从原始人对狩猎对象的追捕围合,到现代人进行的大规模的现代化机械操作,特别是网络的无孔不入,使人的交流的空间拓宽,广度增大,其间的配合协作无不以彼此的信用、践诺和利益认同为条件的。人的社会性的本质还表现为,人对社会的承诺、责任、义务以及所获得的回报都和诚信息息相关。诚信的观念和原则本来就是在人们追求利益的活动中产生的,在当今社会中,诚信作为一种文化要素,主要以伦理道德意识以及众多的制度安排的形式存在,实实在在落实在人的一系列活动之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总是通过恪守诚信,建立声誉,来努力增加自己的可信程度,以发展与外人的交易“关系”。在一个成熟的社会里,如果想融入社会、立足于社会并获得自己的利益,信誉是你的通行证,诚信的美德可以帮助一个人事业取得成功,树立社会角色威信。
会计诚信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准则。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的总和,即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不做假帐”是会计从业人员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这也就是说,会计行业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帐,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正因为行为有它那诚信、真实、可靠的职业本质,才能获得社会的信赖与赞誉。会计人员的诚实守信还体现在对单位负责人提出的违纪违法要求要予以拒绝,不得接受单位负责人的授意和指使,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不得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不得随意调节会计报表上的数据。当然,会计人员也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不得泄露本单位的会计信息,更不能采用非法手段,依靠泄密来获取私利。
二、诚信是企业经商的重要秘决和应遵循的原则
企业负责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高首长,他们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而取得投资者的信任。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无非是为了追逐非法所得,他们往往指使会计人员采用低税率、少交税、不纳税的手段来达到偷税、逃税的目的。不如实申报、不按期缴纳税金,造成国家税收大量流失。殊不知税收是国家赋予纳税人的义务,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特征,所以各企业应当根据发生的经济业务行为,依据国家的税收政策如实计税,如实申报,按期缴纳。企业要致富要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要靠企业的诚实可信。
经商致富,无信不达。中国的老秤,十六两为一斤,秤杆上有十六个刻度,每个刻度代表一两,每两用一颗星来表示,七颗代表七斗星,六颗代表南斗星,余下三颗代表福、禄、寿。如果商人给顾客的货物分量少一两,则缺“福”,少给二两,就会缺“福”和“禄”,少给三两,则“福”、“禄”、“寿”俱缺。诚信不存在则“福”、“禄”、“寿”也大打折扣。在大陆法系国家,有一个“帝王规则”,指的就是诚实信用,一个原则上升到“帝王”的高度,可见诚信在商业活动中的意义。商誉的生成与信任密不可分。明清两代势力最强的两股商业力量——晋商、微商,在总结自己的经营之道时,无一例外地把诚信作为自己经商的要诀。清人郭嵩焘说:“中国商贾夙称山陕,山陕之人智术不能望江浙,其推算不及江西湖广,而世守商贾之业,惟心朴而实也。”今天的不少集团企业,凭借“真诚到永远”的经营理念,由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企业,发展到有名的跨国公司。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他们在经营过程中诚实守信,不仅是为了好名声,更根本的原因是诚信经商能给他们带来更丰富、更长远的回报,是生财之道。
新《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就明确了企业负责人是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的第一责任人,也要求企业负责人应该依法领导、组织开展本单位的会计工作,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为会计人员创造诚信执业的良好环境,当好职业道德建设的带头人,全面
提高本单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三、诚信是领导干部为政之道和必备的品德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诚信义务是:积极工作、公正执法、热情服务、廉洁守纪,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的信用度。有了诚信的政府,才能有诚信的人民。治国为政,取信于民。中国历代思想家历来把诚信作为统治天下的伦理道德进行宣传,甚至将其视为“国之大纲”。在西方现行的民法中,也将诚信作为永恒的“统治原则”。荀子说:“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管仲更是把诚信看做为政的根本,治理天下的关键,正所谓“治国不可失信,失信则国不立”,“诚信者,天下之德”。在中国,国家的主体是人民,国家的主权为人民,执政者取信于民的要件之一就是无欺、守诺、践约。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无不体现党群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关系上,群众的信仰、信心、信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政府的诚信。诚信是领导干部为下政之道和必备的品德,为政者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就会受到老百姓的拥戴。居于领导岗位的人不讲信用,轻则贬低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重则危及国家的政治肌体。国家法律制度本身就是一种信用制度,在这个制度架构中,具有契约性质的法律制度也是以诚信为基本点的——立法诚信、司法诚信、行政诚信——按照不自欺、不欺人,践诺守信的原则出发,做到公道、公正、平等、效率。从历史角度来看,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背向,国家兴衰与否,政治稳定与否,无不与执政者的诚信密切相关。
财政、审计、税收等部门是代表国家利益对企业进行监督的部门,这些部门首先本身要有诚信,要按照法律及有关规定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及时发现不诚信现象,并对不诚信的行为予以严惩,把诚信作为一个地区、部门考核的政绩指标。要加快对会计准则的研究与制订,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要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使会计政策更规范、更具体。
完善机制是诚信建设的保证,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尤其是处罚制度,对不守信用的企业要吊销营业执照,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要进行取缔,对主动造假的会计人员要彻底清除出去,并依法对制假者进行经济处罚或刑事处罚,让其付出惨重的代价,使违规成本大大高于违规效益。使企业懂得:只有诚信才能带来效益,失去诚信,就会遭受损失,而且是惨重的损失。对严重制假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势头。
财政部门要认真组织会计人员学习新《会计法》和法律法规,开展财务理论和实务的研讨,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财会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会计人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规范政府行为,就要打造诚信政府,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诚信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在抓好自身诚信的基础上,带动各业各行开展诚信活动,使诚信理念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推动整体诚信意识的提高。人人讲究信用,人人遵纪守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诚信,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