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体备课,按照一般的说法就是,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情、制订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集体备课由教学处(或教科研室)实施管理。一般由教研组长具体主持集体备课活动;公共科和规模较大、门类较多的专业教研组可分成若干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具体实施,教研组长指导并参加各小组的备课活动。
由此可见,集体备课,它是有严格的组织要求和任务要求的,既有单个教师的个体智慧,更体现集体力量的结晶。实践证明,集体备课可以强化教育教学效果,集体备课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就是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这也是集体备课的目的所在。作为一个并不新鲜的事物,目前集体备课在一些地方成了鸡肋,或是纯粹做做样子,走在过场,应付所谓的检查。
下面我就语文学科方面,谈谈集体备课。
一、语文集体备课常见的问题
(一)有集体,无备课,形式重于内容。
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语文的分量可想而知。语文教师也是每个学校的比较多的一个群体,学校都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安排语文集体备课,但往往是语文教师人在心不在,备课流于形式,没有统一的安排和规划,漫无目的,属于沙龙性质或是小型的茶话会。
(二)集体备课,各自为政,备课成为“教案之和”。
每个语文教师都在备课,看似集体备课,实则假集体备课,没有沟通,没有交流,无法形成思想的碰撞和心灵的默契。这样的集体备课的结果就是每个语文教师都有了教案,集体备课就变成了教案的累加,失去了集体备课的核心要义。
(三)集体备课,成为各种资料的堆砌搬运。
语文集体备课,需要大家的集体力量,特别是语文,需要查找各种资料,但往往成为各种资料的搬运堆砌,没有目标,缺少思想和逻辑的乱搬乱堆,结果可想而知。
(四)集体备课,成为一个人的独角戏。
集体备课最忌讳的就是“一言堂”,一个人喋喋不休,像是开会或是做报告,这和集体备课格格不入,甚至是背道而驰。
(五)集体备课,成为教师上课的某种模板。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集体备课就是大家共同讨论,共同研讨出一个教案,一个模式,然后大家都按照这个教案去授课,这无疑是犯了教育的大忌:因材施教。
因此,当务之急应该在集体备课这一环节加强规范,尽快还原它的本来面目,恢复它的本质功能,让集体备课真正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课堂,让学生能够切切实实受益。
二、改进策略
(一)语文教师要做到真集体真备课。
真集体顾名思义就是全体语文教师在相对固定的时间集中一处,真备课,就要求语文教师不是走形式,而是真正备课。集体备课要求组织者在集体备课之前就要有所安排,要有主题,有内容,有分工,有记录,等等,集体备课是一次有质量的教研活动。比如,开学初的集体备课,组织者就要根据本学期的时间,各个年级的课程特点,各个专题的篇目,文题特征等,开展专题研讨,共同研讨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总体课时,乃至各个专题的重点难点,练习的设计,等等,这样就对整个学期有了大致的安排与构思,纲举目张,宏观指导以后的教学工作。
(二)集体备课,真正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
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有效的备课途径,我们一定要做到真备课,真备课就是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当然在备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增强合作意识,每个人既要讲究个性,更要突出合作,一定要扬长补短,发挥集体备课的最大优势。
在具体备课时,组织者要求每个人都要明确集体备课备什么?怎样备?至少每位参与的老师对于要备课有自己的思考,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这样在集体备课的时候才能充分“备”。在进行集体备课时,同样要遵循备课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要领:
首先要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充分“备学生”。要具体分析学生实际,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相关的知识,还有哪些没有掌握,在哪些方面会存在问题,怎样讲更易于学生理解、领悟和应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从其感兴趣的方式、方法入手,往往效果更显著。当然,也许每个班级的学生状况不太一样,即使是同一个班级,也有不同的层次,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交流,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其次要备教材。语文教材与理科教材有很大的不同,文章相对独立,每篇文章都有独立性,因此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就要对每篇文本进行教材领悟分析,老师对教材要有宏观上的把握,互相沟通交流,不一定做到观点一致,理解一致,但要合情合理,这样每个教师对课文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还要从微观着手,制订相应的详细的教案,力求实效,进而组织教学。
再次要备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得当,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特别在语文教学上,其特点不像理科的教学那样精准,那样明确,有时答案是模糊的,有时答案是多样的,不是唯一的,学生言之成理就行,等等,这就给教师的备课带来了挑战,因此在集体备课时,教师就要畅所欲言,把可能遇到的问题尽量展示出来加以讨论研究,使问题更加明朗,教师心中更有了底。教师再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相应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三)集体备课,让每个教师动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但毫无疑问这个集体是教师的每个个体构成的,要使集体备课真正有效,当然是要发挥每个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要让每个教师动起来。要想让每个教师都动起来,这就要求集体备课的组织者充分发挥组织的作用,除了组织相关老师到指定地方参加集体备课外,更重要的是组织者每一次的集体备课都要务必有内容有主题,比如在常规教学过程中,大到每个专题的目标,教法,小到每一篇课文的备课,都要安排到位,这样教师才能有的放矢,知道该做什么,该交流什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主动发展,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就很好地避免了教师或者是组织者唱独角戏,“一言堂”的现象得到了遏制,也杜绝了教师为了备课而备课,不得已成了各种资料的搬运工,试想这样的集体备课还有什么效果可言,学生怎么能在一堆堆的毫无章法的资料中吸取必要的养分。教师动起来,集体备课才有活力,课堂才有生机,学生才有未来。
总之,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并积极参与到集体备课中来,逐渐发展自我,更好地服务学生。它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主动发展,要增强合作意识、整体意识、超前意识和反思意识。那么在当前课改大潮中,如何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值得每位教师认真思考,更值得每一位教师积极探索和实践。
由此可见,集体备课,它是有严格的组织要求和任务要求的,既有单个教师的个体智慧,更体现集体力量的结晶。实践证明,集体备课可以强化教育教学效果,集体备课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就是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这也是集体备课的目的所在。作为一个并不新鲜的事物,目前集体备课在一些地方成了鸡肋,或是纯粹做做样子,走在过场,应付所谓的检查。
下面我就语文学科方面,谈谈集体备课。
一、语文集体备课常见的问题
(一)有集体,无备课,形式重于内容。
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语文的分量可想而知。语文教师也是每个学校的比较多的一个群体,学校都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安排语文集体备课,但往往是语文教师人在心不在,备课流于形式,没有统一的安排和规划,漫无目的,属于沙龙性质或是小型的茶话会。
(二)集体备课,各自为政,备课成为“教案之和”。
每个语文教师都在备课,看似集体备课,实则假集体备课,没有沟通,没有交流,无法形成思想的碰撞和心灵的默契。这样的集体备课的结果就是每个语文教师都有了教案,集体备课就变成了教案的累加,失去了集体备课的核心要义。
(三)集体备课,成为各种资料的堆砌搬运。
语文集体备课,需要大家的集体力量,特别是语文,需要查找各种资料,但往往成为各种资料的搬运堆砌,没有目标,缺少思想和逻辑的乱搬乱堆,结果可想而知。
(四)集体备课,成为一个人的独角戏。
集体备课最忌讳的就是“一言堂”,一个人喋喋不休,像是开会或是做报告,这和集体备课格格不入,甚至是背道而驰。
(五)集体备课,成为教师上课的某种模板。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集体备课就是大家共同讨论,共同研讨出一个教案,一个模式,然后大家都按照这个教案去授课,这无疑是犯了教育的大忌:因材施教。
因此,当务之急应该在集体备课这一环节加强规范,尽快还原它的本来面目,恢复它的本质功能,让集体备课真正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课堂,让学生能够切切实实受益。
二、改进策略
(一)语文教师要做到真集体真备课。
真集体顾名思义就是全体语文教师在相对固定的时间集中一处,真备课,就要求语文教师不是走形式,而是真正备课。集体备课要求组织者在集体备课之前就要有所安排,要有主题,有内容,有分工,有记录,等等,集体备课是一次有质量的教研活动。比如,开学初的集体备课,组织者就要根据本学期的时间,各个年级的课程特点,各个专题的篇目,文题特征等,开展专题研讨,共同研讨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总体课时,乃至各个专题的重点难点,练习的设计,等等,这样就对整个学期有了大致的安排与构思,纲举目张,宏观指导以后的教学工作。
(二)集体备课,真正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
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有效的备课途径,我们一定要做到真备课,真备课就是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当然在备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增强合作意识,每个人既要讲究个性,更要突出合作,一定要扬长补短,发挥集体备课的最大优势。
在具体备课时,组织者要求每个人都要明确集体备课备什么?怎样备?至少每位参与的老师对于要备课有自己的思考,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这样在集体备课的时候才能充分“备”。在进行集体备课时,同样要遵循备课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要领:
首先要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充分“备学生”。要具体分析学生实际,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相关的知识,还有哪些没有掌握,在哪些方面会存在问题,怎样讲更易于学生理解、领悟和应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从其感兴趣的方式、方法入手,往往效果更显著。当然,也许每个班级的学生状况不太一样,即使是同一个班级,也有不同的层次,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交流,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其次要备教材。语文教材与理科教材有很大的不同,文章相对独立,每篇文章都有独立性,因此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就要对每篇文本进行教材领悟分析,老师对教材要有宏观上的把握,互相沟通交流,不一定做到观点一致,理解一致,但要合情合理,这样每个教师对课文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还要从微观着手,制订相应的详细的教案,力求实效,进而组织教学。
再次要备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得当,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特别在语文教学上,其特点不像理科的教学那样精准,那样明确,有时答案是模糊的,有时答案是多样的,不是唯一的,学生言之成理就行,等等,这就给教师的备课带来了挑战,因此在集体备课时,教师就要畅所欲言,把可能遇到的问题尽量展示出来加以讨论研究,使问题更加明朗,教师心中更有了底。教师再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相应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三)集体备课,让每个教师动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但毫无疑问这个集体是教师的每个个体构成的,要使集体备课真正有效,当然是要发挥每个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要让每个教师动起来。要想让每个教师都动起来,这就要求集体备课的组织者充分发挥组织的作用,除了组织相关老师到指定地方参加集体备课外,更重要的是组织者每一次的集体备课都要务必有内容有主题,比如在常规教学过程中,大到每个专题的目标,教法,小到每一篇课文的备课,都要安排到位,这样教师才能有的放矢,知道该做什么,该交流什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主动发展,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就很好地避免了教师或者是组织者唱独角戏,“一言堂”的现象得到了遏制,也杜绝了教师为了备课而备课,不得已成了各种资料的搬运工,试想这样的集体备课还有什么效果可言,学生怎么能在一堆堆的毫无章法的资料中吸取必要的养分。教师动起来,集体备课才有活力,课堂才有生机,学生才有未来。
总之,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并积极参与到集体备课中来,逐渐发展自我,更好地服务学生。它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主动发展,要增强合作意识、整体意识、超前意识和反思意识。那么在当前课改大潮中,如何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值得每位教师认真思考,更值得每一位教师积极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