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麟“从良”记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骥伏枥,志在公益。年近六十的杨锦麟第三次华丽转身,这一站他选择了“公益”。从批评者到建设者,这条媒体人“从良路”他走得没有邓飞、王克勤这般轰轰烈烈、义无反顾。
  目前,主职仍是主持人的老杨正在筹建公益基金会,并推动“锦麟乡村读书计划”。他对自己和团队说,脚踏实地很重要,有多少钱做多少事,不吹牛皮。
  进入2010年之后,江湖上频频传来知名媒体人转身做公益的故事,著名的有邓飞的“免费午餐”、王克勤的“大爱清尘”、孙春龙的“大病医保”……目前,前凤凰卫视主持人、年近花甲的杨锦麟似乎也要加入这个行列了,他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锦麟公益基金会”。媒体圈内有人戏称:“老杨要下海了。”
  杨锦麟可不认同“下海”的说法,他说:“我没有下海,我还在海上。”谈起自己的公益行动,在荧屏上横眉怒目,什么话都敢说的老杨低调起来,他甚至为接受采访而忐忑:“接受采访我要挣扎很久,我觉得我还没做什么东西。但我想,借这个机会,宣传一下乡村读书计划也是可以的。”
  锦麟公益基金会的主打项目是乡村读书计划,基金会工作人员会到乡村里选点建造图书馆,并不定期地邀请文化名人到图书馆去与当地的孩子们交流。从去年至今,他们已在福建武平、浙江德清两地建立了乡村图书馆,目前,杨锦麟的公益团队打算把图书馆开到震后的芦山去。
  杨锦麟说,他与邓飞、王克勤等人的投身公益方式不同,他的主职仍是媒体主持人。“邓飞,克勤他们做的公益太成功了,相比之下,我们微不足道。”老杨谦逊地说,“我只是想为孩子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做成一个是一个。”
  然则,一个已近花甲之年的名主持,本可养尊处优,游山玩水,老杨搞得自己那么累干什么?同时,当前众多公益项目皆可为,为什么要选择乡村读书计划?一个细节或能解读这些问题:锦麟乡村读书计划的第一站,选在了福建西南的山区小县武平,那是杨锦麟40多年前当“知青”,上山下乡的地方。
  故事要从1969年的秋天说起,那一年,杨锦麟15岁,他在一列满载哭声与歌声的火车中离开城市,奔赴大山。
  大山里的读书声
  来到山区的少年杨锦麟,初时还觉得有些新鲜,时间一长,“城里人”自然不好过。杨锦麟就试过挑着一个跟自己差不多重的担子走了12里山路。那时的他,人小力弱,每走500米就得停下来休息一次,当时,他一共休息了12次,才把担子挑了回来。
  远离城市,每天劳作,知青们很容易有种错觉:也许一辈子就在这大山里过了,但杨锦麟依然保留着读书看报的习惯。也许就是那时,他爱上了读报。山里的书籍报刊不多,他就把一份报纸反复地读,连天气预报都读。为了在劳动时“偷偷懒,抽口烟”,杨锦麟会在田头给农民读报,那时的他肯定想不到,他日后会被誉为“中华读报第一人”。
  也许是出于兴趣,也许是出于改变命运的期许,知青时代的杨锦麟会去读一切能接触到的书籍。他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在值班煮饭、喂猪放牛的时候读了许多当时被封禁的书籍,托尔斯泰、巴尔扎克、泰戈尔等国外名家的著作让杨锦麟印象深刻。杨锦麟说,当时他没法把书读得很细,但读得“如饥似渴”。
  书报看多了,性格外向的杨锦麟就开始给人讲故事。据他自己说,他讲故事的本领能“让远近几十里的人天天提着小马灯,爬山越岭的听我讲”,他给乡亲们讲《无头骑士》,讲《梅花党》,讲“各种各样神奇的故事”。后来杨锦麟笑言,他能为凤凰卫视打工,就是当时讲故事训练出来的能力。“我完全忘不了那一块充满猪粪的土地。”
  1977年,下乡8年的杨锦麟病退回城,因父亲的“历史遗留问题”,他没有参加高考的资格,也没能进入体制内的单位工作,落魄的少年当过下水道工人,也借钱办过小工厂,但他的内心,始终惦念着读书。1979年,政策风向变动,杨锦麟忽而获准高考,他仅准备了20多天就步入考场。
  山中的苦读改变了杨锦麟一度坎坷的命运。当年,杨政治考满分,历史97.5分,两科均为福建省第一,虽然数学仅考了11分,但仍被厦门大学历史系录取。
  在杨锦麟看来,书籍对山区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是他们改变命运的一个路径。”回忆当年,他常常说,每个人的第二个十年,是一生当中吸取知识的最佳年龄,但山区偏远,信息闭塞,日子又苦,此间少年读书不易。
  由是,功成名就的杨锦麟希望乡村少年读书更容易些,改变的命运的路径更多一点。
  老杨的公益情怀
  其实,在圈内人看来,老杨做公益并不突兀,他一直就是个有公益情怀的媒体人。去年,他给“南都公益盛典”的颁奖礼做主持,其发言让在场的公益人心怀激荡;他也给“大爱清尘”的周年庆当主持,让组织者至今心怀感激。
  杨锦麟主持的节目,总是不乏对权贵的炮轰与对弱者的维护,离开凤凰卫视后,这种直言不讳的风格仍然保留,甚至有所强化。目前,老杨与腾讯视频合作,继续以“读报”的形式针砭时弊。近期,他就红会事件、艾滋病患、受侵女童、户籍歧视等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发表措词激烈的评论,其关注点与立场和民间公益人士几乎完全一致。
  在评女童遭受性侵时,老杨说:“只有你们(女童)可以放开束缚做梦、追梦、圆梦,我们这个国家才能实现共同的中国梦,不管现实当下有多么残酷,还存在多少丑陋,我们为你守住人性的净土,为你们构筑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这是我们大人想推也推不掉的责任。”他甚至在节目中力挺当下颇有争议的叶海燕,称“想开房也可以找我老杨”,并在荧屏上破口大骂性侵女童者是“狗娘养的”。
  杨锦麟有一种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情怀,他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来改变这个在某些方面至今仍令人失望的国家。用杨锦麟的话来说,就是“一种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曾经的苦难和未来的光明还仍然抱有某种憧憬的人,他才会把他生命的一部分,融入到他主持节目的过程中。”所以,他坚持用一种犀利而又“怒形于色”的方式发表时评,这是他报国的一种方式。   这种情怀让他成为了一个知名的媒体人,但也是这种情怀,让他不满足于仅仅当一个有名气的主持人。
  《有报天天读》让杨锦麟红遍华人世界,也为凤凰卫视带来了“比西部省份的电视台一年还要多的广告收入”,但杨锦麟却有更大的追求。2009年,他走出香港的办公楼,主持一档名为《走读大中华》的节目,开始云游四方。他探访的多为贫苦之地,新疆、西藏,还有他当年当知青的福建武平。
  在目睹了大量贫困后,杨锦麟感到悲苦,并一度担心自己会得忧郁症。他说:“我把钱都掏给他们,也只能帮一两个人,但他们身后还有无数这样的人,我有一种无力感。”在说“掏钱”时,老杨的语速很慢,眉头紧缩,他双手在右肋作虚捧状,然后往外一送,似是欲将所有献予他人,却依然感觉力有未逮。
  一个悲悯的媒体人,在采访中看到了他人的苦难,欲救无力,于是想找更多人来帮忙。老杨此番经历与邓飞、王克勤等人颇为相似,也许,这就是媒体人做公益的缘由。
  务实的“媒体公益人”
  尽管有着种种前因,老杨真正挽起袖子做公益,却是缘于一次偶然的机遇。
  2012年的一天,杨锦麟接到一个求助电话,说是他当知青下乡的武平县“缺书”,对方想着老杨人面广,问他能不能“支持一下”。说来也巧,杨当时刚给一家名叫“枫林晚”的连锁书店做完演讲,而这家书店的创始人朱升华,还是杨锦麟的厦门大学的校友。
  朱升华对公益也颇为热衷,他所领导的“枫林晚”就不时组织知名文化人开展公益性质的主题沙龙,凤凰卫视另一名当红主持人梁文道也曾为其义演,企业创始人对以书为载体提升国民素质一事颇有追求。
  杨锦麟、朱升华和几个热心朋友一谈即拢,大家提议说,一次性的捐书效果未够好,“我们能不能把这个事情做成一个更常态化的项目?”大家一合计,于是有了“锦麟乡村读书计划”。当年9月,杨锦麟带着2000多本书重回武平,他还带来福建师大博导孙绍振、厦门大学教授陈动等学者,让这些文化人给山里的孩子们聊天、开讲堂。
  “锦麟乡村读书计划”不止于一个乡村的图书馆,更多还有文化活动的参与和激励,杨锦麟说:“我们计划邀请一些从当地走出去的,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成就的文化人来谈读书对他们的影响,读书的好处,这对于孩子们来说,印象还是比较深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计划不仅在贫困地区开展,也走进一些相对富裕的地区,今年上半年,杨锦麟团队就把他们的第二个图书馆开在了浙江的德清县。他们认为,读书计划并不是简单的扶贫,而是精神上、文化资源上的帮扶,“有的地方是生活待遇好了,但是他精神上仍是贫瘠的。”
  为了更专业地推进读书计划,杨锦麟的团队开始筹建公益基金会,目前,“锦麟公益基金会”已经着手注册,腾讯公益基金会、厦门大学校友会等社会组织都将为其助力,更多的社会机构和个人在加入老杨的行列。
  虽说聚集的资源不少,但做了半辈子媒体的老杨不尚浮夸,他总是对自己公益团队说,脚踏实地很重要,有多少钱做多少事,不要吹牛皮,不要去说一些自己做不完的事。面对采访,杨锦麟坦言“没有大展宏图”的想法,只是强调,自己会用心做好。同为媒体出身的王克勤在微博上对这种“做成一个是一个”的务实做法表示赞同。
  “我是做电视的,会强调‘内容为王’,但同时,我们注意到品牌的营销也很重要,公益项目要依靠影响力、公信力形成品牌的效应。”杨锦麟说,年近花甲的他此趟已是“第三次转身”,“我期待有一个新的出发。”
  中国财富 × 杨锦麟
  为什么会想到做乡村读书计划?
  读书对我们这一代人曾经是一种特殊的指引和力量。在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文化残缺让我们如饥似渴,但是也影响了我们的一生。我们深深地了解文化、情怀和知识、眼界对于人一生成长的意义。
  放眼今日的中国和今天这个年代,我们已经失去了太多常识,我们的孩子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节节败退,很多基本的做人道理和训练都没有接受。房子越起越高,但是地基松松垮垮,这种摇摇欲坠的教育需要我们更多地直面,更需要我们直接的行动。
  以前是我们渴望读书而读不到书,但是现在的孩子是,不知道读什么书也不怎么想读书。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脆弱,动不动就跳楼,一言不合就可以投毒,这很可怕。这个民族一定有问题,这样的民族怎么有前途?所以我想我们还是做一些根部的滴灌工作,从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干起。我们的民族复兴,文化复兴,民族的自强,需要更多健康的、不残缺的孩子。我们只是做点补课的工作,做点常识性的工作,如此而已。
  杨锦麟的图书馆里会有什么书?
  我非常坚持每一个图书馆一定要有两部百科全书,也许有人会认为,孩子们根本没兴趣或无法理解这种大部头。我们认为,看不看得懂你都摆在那里,这种存在是一种信息和眼界的传递,也许有几个乡村少年打开这两本大部头,很多改变慢慢就发生了。另外,还要有不同阅读层次的儿童读物、科普读物,肯定还要有一些中外的经典名著。每一个图书馆的设立和图书的配备会根据不同的地区的需求,相对发达地区的书籍配备跟贫困地区的配备也会不一样。
  内地的公益事业备受质疑,你怎么看?
  把一切放在阳光下,只要你问心无愧,任何人的批判都可以。我认为任何的一种批判都是监督,是鞭策。我告诫我们的所有同仁,每个人要负重前行,这个“重”就是责任,这就是社会的承担。目前,(官办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几近荡然无存,民间的力量是可以弥补这个缺陷的。我们要注意公信力的维护,做有意义的事,一点一滴传播知识、传播常识、传播一种价值观、传播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东西。
其他文献
全世界的城市都为自己设定了同样的目标。阿姆斯特丹、巴塞罗那、伯明翰、迪拜、赫尔辛基、圣地亚哥、斯德哥尔摩、南京、维尔纳、横滨—它们都有一个雄心:成为“智能城市”。西班牙大西洋岸边一个古老城市桑坦德在众多立志追求“智能”的城市中冲到了前列。  智能城市,这听上去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追求。世界各地多个智能城市,都认为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城市生活将变得更加清洁、更具可持续性、更令人愉快。  “智能城市”将
期刊
台湾艺工队承载了一个时代的特殊使命,那些迥别于靡靡之音的高亢表演,已渐成绝响。日前透露出的消息是,它将在今年底前全部裁撤,彻底走入历史。  台湾艺术工作总队(以下简称“艺工队”)成立于1950年。国民党政府败走台湾后,有感于军队在征战上的无力,遂成立融政治宣教与娱乐于一体的艺工团队。  1978年,台湾政论名嘴胡忠信在台湾服兵役时,每到周末,常有艺工队前来演出。1970年代正是台湾军方艺工队的全盛
期刊
过去10年来,企业自行车队在硅谷各大企业园区逐渐普及开来,苹果、Facebook、LinkedIn等等都有园区自行车,但谷歌的确与众不同,设计自行车,设计自行车道,在最好的日子里,他们甚至可以召集到500人参与骑行,这种骑行可以召集到初创公司甚至苹果、Facebook等谷歌竞争对手公司的员工。  离加州谷歌总部不远处,有幢其貌不扬的建筑,看上去挺适合当作某些秘密行动的策源地。不过,如果你走到它面前
期刊
北京律师李恩泽以消费者的身份将江西中烟和广东中烟送上了法庭,理由是它们关于降焦减害的宣传涉嫌误导、欺诈消费者。这是国内首例消费者因买卖合同纠纷起诉烟草公司的诉讼。  民间控烟机构—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宜群将控烟者和烟草行业的力量对比看成是蚂蚁和大象,力量悬殊可见一斑。“我们也只能给烟草企业挠挠痒。”她说,他们的努力,只是想至少保留住挠痒的能力。  每年的5月31日,中国烟草生产者会资助一项
期刊
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或许还得从慈善会的出生说起。慈善会是特定历史时期下所建立的慈善机制。  慈善会这一形式在清末民国时期就出现了。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体制发生巨变,大陆实行社会福利国家通包下的计划经济制度,包括慈善会在内的各类慈善组织和社会组织被国家取缔。“慈善”一词甚至在“文革”时期被彻底否定。  1993年,吉林省慈善总会作为中国第一家省级慈善会成立,组织性质是社会团体,1994年,中华慈
期刊
《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是赵鼎新2012年初出版的著作。从时间上看,这是一本旧书,但从内容上看,却又是很合时宜的。至少从书名上可见,它对于各种类型运动中不同角色的人们,都能有所启示。无论是从实践到理论,还是相反,此书都值得一读。  关于此书的内容,赵鼎新在开头与结尾部分,都给予了全面的总结。他通过对西方社会运动理论的选择,理出了一条运动的历史轨迹。重点在理论比较,令社会运动的线索不是非常清晰,但他
期刊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6月  本书为陈寅恪先生后半生(1949-1969年)的传记。陈先生学贯中西,文史兼通,学术研究有很高的境界。他一生潜心学问,不求显达,深为国内外学人敬重。本书根据大量档案文献和第一手的采访资料,详尽描述了陈先生生命最后二十年的坎坷经历,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为读者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从陈先生的生存状态和人际关系入手,探索了他的内心世界,并以此分析、诠释了陈
期刊
乡村女童性侵案频发的背后,是基层教育的大面积崩塌、乡村的空心化以及儿童性教育的缺失。然而,对于受影响的家庭而言,维权之路尤为艰难:河南桐柏县“教师性侵多名幼女”曝光后,家长索赔被问“依据啥”;同县另一村小学校长以猥亵儿童罪被判刑三年,上诉后目前无定论。  丽丽和弟弟找来一条细绳,拴在麻雀的左爪上,在地上拖着玩。这是一只嘴角嫩黄的小麻雀。到上午10点时,小麻雀快要死了,它羽翼凌乱,横倒在地上,好像在
期刊
凡青年人扎堆儿的地界,必是交通便捷之所。道理简单:因为年轻人没钱,穷忙,对效率有近乎严苛的要求,而日本的下北泽再合适不过。整个街区是步行者天国,除了偶尔有自行车叮铃驶过,连红绿灯都见不到。窄窄的马路上,到处是闲逛的男女。人们呈“之”字形,随意地穿行其间,弹丸之地分布着大大小小1500余家各具特色的店铺。  下北泽的气质,一言以蔽之,就是—好文艺!到底文艺在哪儿呢?这么说吧:下北泽是演剧街。小剧场、
期刊
淘宝创办人马云在卸任演讲时说:“信年轻人,就是相信未来。”简单直爽的一句话,让许多人对于不确定的未来有了新的希望,拨云见日、豁然开朗。  的确,时下有不少好样的年轻人,他们勇于面对现实,忠于理想,回到家乡实践更具人情味与更有生命力的筑梦工程,为地方注入了新活力。正如眼前握在手心的这一块丝瓜布,上头写着“丝瓜孩子的希望”,温情传递了在地的青年行动力,仿佛从中可以看见、听见他们的梦想与热情!  “给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