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改变学子专业设想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mf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教关注
  
  “少年组前四名全是中国孩子,青年组第一名也是我们的,我真的是没有想到。虽然知道孩子们有实力获奖,但太出乎意料了!”谈到不久前落幕的第十届2008年“VILLA DE LLANES”国际中提琴-大提琴比赛,带领孩子们参赛的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室内乐教研室主任王绍武似乎依然难以置信。获知这个消息的人谁又不是呢?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学子表现如此优异,更是因为这一创立几十年而从无中国人参加的西班牙两大中提琴赛事之一,2008年首次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而这一次亮相又是如此的惊艳。
  


  少年组第一名梅第扬、第二名邱奕枫、第三名蔡徐安(与李嘉黎并列)和获得青年组第一名的李汶冠,均师从于王绍武。谈起比赛,梅第扬兴奋异常:“中国学生个顶个的牛!在预赛时直接就把老外给淘汰了,而且把大提琴选手也同时淘汰了,于是决赛变成了中国少年的比赛。”梅第扬成了大明星,除了荣誉和奖金,大赛还给了他10月17、18、20日在西班牙城市Oviedo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的机会。中国孩子的优异表现同时改写了大赛的另一个纪录——中提琴和大提琴同场竞技,此前第一名均为大提琴选手,只有这一次因为中国选手表现太过优异,中提琴盖过了大提琴坐到了第一的位置。这次辉煌的经历甚至改变了原来打算出国深造的这群孩子的想法,他们算了一笔明白账:既然在国内学习同样可以获得佳绩,何必千里迢迢到外国留学呢?
  中国孩子好在哪里?如何达到这样的水平?是偶然还是一种必然?显然很多人都在关心。据了解,全部由欧美评委组成的评委会对中国孩子群体评价为“演奏准确、完整、风格把握贴切”,还有就是“没想到中国人会达到这样的水平”。对此,王绍武则表示这得益于多年来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推行的完整而系统的训练。读谱严谨并提出独立见解、严格规范的演奏、经常性室内乐演出的锤炼、国外来访的国际大师讲座与调教等等,贯穿孩子们从初一至高三的学业。“我们的教学既能保证规范有序训练,又能给孩子开阔眼界的机会,可以说与欧洲的教学很接近。而且,中国有附小、附中一条龙学习的体制,中国孩子普遍学琴年龄早、时间长,因此在少年期根本不逊色于国外同龄人”。王绍武在德国留学多年,对中外的不同学习体制和内容相当了解,甚至对评委的口味也多少熟悉,这也是这次完美出手的一个潜在保证。
  在我国业内,提到中提琴,总是免不了谈到小提琴,许多人感觉小提琴拉不出来了才改学中提琴。在很多院校的招生考试中,中提琴的考试就是小提琴考试的附带品,中提琴教师则经常只能挑选小提琴教师“选剩下”的孩子,这种情况已经成了一种惯例。而对于中提琴专业,这种没有独立话语权的局面显然是不利的。今年10月,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中提琴专业终于从小提琴的“阴影”中走出来,独立成立研究室,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与这次西班牙获奖给校方和从业教师带来的震撼一样。这两个利好消息显然将对中提琴的发展带来生机与活力。不仅如此,面对飞速发展的教育形势,那种“中提琴低于小提琴”的传统观念也必须改变,因为从总体而言,中国学习小提琴人数庞大,不仅考学难,就业已经趋于饱和,中提琴学习、就业压力相对小得多。在国际市场上也是如此,由于中提琴优秀人才较少,对之的需求就相对旺盛。王绍武曾经有一个学生20多岁就在加拿大的大学执教,很快被聘为教授,这在其他传统热门专业是很难想像的。
  14岁的梅第扬是从小提琴改学中提琴的成功案例,他11岁改学中提琴,三年后就取得了如此成绩,这引起了许多孩子的好奇和羡慕,业内专家解释其实小提琴与中提琴之间的转换没有许多人想象得那么难,但是如果有志于改专业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教师来鉴定孩子的特点后再作出决定。
  王绍武从今年3月份即开始筹备此次比赛,与钢琴伴奏教师黄蒙拉一起带着6个孩子远赴西班牙,最大的心愿是帮孩子们开拓视野,他认为“越早出去越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不管怎样‘走出去’都是对的。获奖给孩子们的艺术履历上增加了很重要的一笔,为他们今后的求学之路增添了很重的筹码,他们会越走越顺”。几十年来,中提琴在我国的专业发展总难成气候,如果有更多孩子加入到这门专业,更多人获奖、更多优秀人才执教,中提琴将真正拥有良好的教学基础,这也许是这次中国孩子获奖对中提琴最大的帮助。
  ■
其他文献
我是琴童      我叫朱紫琪,4岁8个月,已经是个大男孩儿了。钢琴,早就听爸爸妈妈说过这个名字,但是,我一直不知道,它长什么样儿?有一次,电视里有个很帅的大哥哥,很得意很快乐地在玩儿一个大玩具,妈妈说,大哥哥叫郎朗,大玩具叫钢琴。从此,我就记住了郎朗和钢琴。后来,我上幼儿园了,那个真正的大玩具属于老师,我们玩汽车、机器人。  今年春天,天气渐渐暖和了。我吃完4岁的生日蛋糕后,有一天,从幼儿园放学
期刊
环球资讯    ◆全国乐器标准化委员会成立  如何推进乐器的标准化,一直是乐器产业发展的重要命题。近日,这一问题随着全国乐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迎刃而解。  在首届该委员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十二平均率的频率与音分的计算》《乐器分类》《乐器产品使用说明的编写原则》三项国家标准(送审稿),该三项国家标准将正式上报国家标准委。    ◆江苏凤灵带头人获“全国创业之星”  在刚刚结束的第八届全国创业之星
期刊
琴行群星    早在十几年前,刚刚进军内地发展的柏斯琴行并不起眼,许多北京人对它最早的认识还仅限于每天上班路过东四十条立交桥东北角二环路边上看到的“柏斯琴行”那四个大字。短短的十几年间,柏斯琴行已经发展成为集乐器销售、乐器制造、音乐培训于一体的国内最具规模的龙头乐器企业集团。其在湖北宜昌的钢琴生产基地,年产钢琴1.2万多台,年销售收入两亿多元,年利润1600万元,同时带动当地1000多人就业。其在
期刊
学堂弦歌    “《月光流淌》反映了我对器乐和声乐的双重理解,也反映了我当时追求写作技术的创作倾向,它也使我结识了我一生中的良师益友龚耀年先生”。    “写得不错,但你的写法不符合中国老百姓的审美现状。一个《月光流淌》你转了多少调,而我一个《我爱你中国》从头到尾一个调。你不能只管写作品却不管作品的出路啊,一定要考虑作品的民族化和大众化”。——1992年,作曲家郑秋枫听《月光流淌》告诫金奇。  “
期刊
海外传真    10月18日,2008卢森堡国际当代作曲协会第七届作曲比赛揭晓,奖项全部被华裔作曲家收入囊中。      旅美华裔作曲家黄若为笙与室内乐队创作的作品《MO》,独揽第一名和观众特别奖两个奖项。来自加拿大的林兰芝、马来西亚的钟启荣和中国四川的杨晓忠分别获得二、三、四名。获奖作品公布当天,中国笙独奏家吴巍与卢森堡小交响乐团(Luxembourg Sinfonietta)在马歇尔·温格勒(
期刊
品牌之道      中国是公认的钢琴消费大国,然而,中国却远不是个钢琴生产强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外名牌钢琴把国产钢琴压得透不过气来。今年,国产品牌海伦钢琴终于让同行们扬眉吐气了一把,在欧洲权威技术钢琴企业DIAPASON的苛刻评选中,“海伦·文德隆Mod.178–Professional II”型三角钢琴夺得了国产钢琴的首个全球最高级别的品牌金奖——六星级最佳钢琴奖,创下了中国钢琴制造业50年
期刊
精品赏荐    鲍德温“魔指”钢琴突破传统  全新鲍德温(Baldwin)魔指系列数码钢琴基于美国鲍德温百年钢琴制造经验及其对钢琴的深刻理解,采用了顶级的音源系统技术,配合有独特专利的魔指键盘,具有出色的声学品质和逼真的传统钢琴式的手感。融入全新理念的魔指系列,绝不等同于一般的数码钢琴,即使是挑剔的钢琴大师也对其进行了褒奖,经典设计与多项先进技术的融合使其成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数码钢琴。  特别推荐
期刊
北德广播交响乐团的第二次上海之行被人们寄予了很高的期待,是因为五年前该团在艾森巴赫率领下的第一次上海之行极其成功,可以说是轰动上海滩。因此,人们对北德广播二访申城的期望值非常高,希望他们重现五年前的辉煌和震撼,这种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其中也有将多纳依的北德广播与艾森巴赫的北德广播进行比较的心理暗示在起作用。  然而,听完北德广播交响乐团第二次访沪之行的第二场音乐会,我发现这种心情其实是多余的。首
期刊
2008《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作品音乐会终于在岁末登场。中国作曲家、曲库、音乐会,这3个关键词反映了中国当代器乐创作的脉络、流向和水准;从总谱到分谱、从音响资料到现场演出,这套珍贵文献终将创立一项系列工程;“音乐会”这个普通名词,藉此被赋予全新内涵与深广外延。  12月2日、3日,彭家鹏指挥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谭利华指挥北京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和管弦乐两个专场,分别上演刘长远《抒情变奏曲》、秦文琛《
期刊
身材不高、体态匀称、脸上鲜有皱纹;说起话来底气十足,走起路来步履沉稳……很难相信作曲家谷建芬已经年逾七旬了。再透过金丝边眼镜看看她那双眼睛,你可以分明地感受到年轻人眼中才有的斗志和执着。  1979年2月,谷建芬的一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影响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和生活。  当年当“谷建芬败坏了中国乐风”甚至“谷建芬的音乐毒害青年”的声音冒出来时,谷建芬乘公共汽车从大中小学到工厂再到幼儿园,去“开”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