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只有找到并正确运用了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的方法,小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小学生有了阅读兴趣,自然就如花香引来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阅读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得到的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会增加阅读的兴趣。然而,当今小学生阅读兴趣普遍不浓,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在这里,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创设阅读环境
阅读环境,即一种气氛。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儿童带来阅读的激情,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要在学生常规的校园生活中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这就需要教师就地取材,寻找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阅读资源。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让他们自由地读一些丰富有趣的内容,情节发展符合自己想象和思维特点的作品。首先,我根据小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多看动画片、儿童节目,并告诉他们这些内容书中皆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你就会觉得看书比看电视更有意思。从而把孩子们从爱看电视引向爱看书。其次,我针对学生们爱听故事的特点,利用早会课、班队课给孩子们讲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故事、寓言,并告诉他们这都是老师从书中看到的。如果你们也想变成“故事大王”的话,就去看书吧!这样做,既树立了阅读的榜样,又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无形中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去看书,进而让学生沉醉于书的海洋中去尽情体会书的魅力和阅读的喜悦。
二、推荐适合学生的读本
鲁迅曾告诫青年朋友“只读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因此,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有意义的书籍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学期,我都在班上设立一个图书园地,同时做出好书推荐,把适合学生年龄阶段年龄特点的书籍推荐给学生。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还在课堂上开展讲故事的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在阅读老师所推荐的书中发现的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这样不仅比翻了学生不阅读的弊端,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所谓习惯就是由多次重复而达到的带有稳定特点的自动化的思维或行动方式。既然是多次重复的过程,就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积累,“厚积”才能“薄发”。所以,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有目的地训练:
1、定时定量的训练:课堂上,可利用略读课文简明扼要的特点,让学生有意识地反复阅读,再叫他们自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既训练了他们从容中体会中民思想的能力,同时这样反复训练,更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然后由浅入深,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课外阅读训练。
2、阅读方法的训练:在阅读的方法上,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懂得了阅读方法,就会顺利地进行阅读。如阅读一份报纸,教师指导学生们采用“快速浏览——捕捉感兴趣的文章——精读”的方法;查找资料则可采用“目标——搜索——泛读——精读”的筛选式阅读方法。学生碰到不懂的字词,教师就引导他们借助工具书来阅读,教师还可以引导每个学生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好词佳句抄写下来,抑写写读书笔记什么的,而且要求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随读随记。只要学生能顺利地进行阅读就能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
四、利用榜样的作用
当学生的读书兴趣被激发起来后,如果得不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兴趣就会慢慢消退,为了稳定保护这种兴趣,教师应通過各式各样的评优、评先活动,评选出阅读某方面优胜的同学给予奖励,如可以评出“故事大王”、“进步之星”“手抄报能手”等各式各样的优秀学生,使全体同学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激励,对自己充满自信,不断增强课外阅读的兴趣。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学生的课外阅读通过我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了推动全体同学的课外阅读。我首先在班级成立课外阅读小组,定期召开读书汇报会,让课外阅读小组的成员介绍经验或做法。并树立读书标兵,让全体同学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定期召开故事会,让一些学生在故事会上讲自己读会的故事,使全体同学感受他们会讲故事的乐趣。促使全体同学变得愿读书、爱读书。另外,还经常召开朗诵会,书中人物化装表演会,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变得更加浓厚了。
总之,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各种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读书的兴趣也必然在读书的实践中形成。经常阅读课外书的学生,知识面往往宽一些,理解能力强一些。反之,那些常年不读课外书的学生,知识面窄一些,理解能力弱一些。只要我们为人师者着意地加强指导,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让学生读,并提示阅读方法,组织读书活动,检查阅读效果,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定会达到预期目的,收效显著。
一、创设阅读环境
阅读环境,即一种气氛。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儿童带来阅读的激情,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要在学生常规的校园生活中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这就需要教师就地取材,寻找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阅读资源。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让他们自由地读一些丰富有趣的内容,情节发展符合自己想象和思维特点的作品。首先,我根据小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多看动画片、儿童节目,并告诉他们这些内容书中皆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你就会觉得看书比看电视更有意思。从而把孩子们从爱看电视引向爱看书。其次,我针对学生们爱听故事的特点,利用早会课、班队课给孩子们讲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故事、寓言,并告诉他们这都是老师从书中看到的。如果你们也想变成“故事大王”的话,就去看书吧!这样做,既树立了阅读的榜样,又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无形中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去看书,进而让学生沉醉于书的海洋中去尽情体会书的魅力和阅读的喜悦。
二、推荐适合学生的读本
鲁迅曾告诫青年朋友“只读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因此,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有意义的书籍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学期,我都在班上设立一个图书园地,同时做出好书推荐,把适合学生年龄阶段年龄特点的书籍推荐给学生。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还在课堂上开展讲故事的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在阅读老师所推荐的书中发现的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这样不仅比翻了学生不阅读的弊端,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所谓习惯就是由多次重复而达到的带有稳定特点的自动化的思维或行动方式。既然是多次重复的过程,就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积累,“厚积”才能“薄发”。所以,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有目的地训练:
1、定时定量的训练:课堂上,可利用略读课文简明扼要的特点,让学生有意识地反复阅读,再叫他们自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既训练了他们从容中体会中民思想的能力,同时这样反复训练,更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然后由浅入深,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课外阅读训练。
2、阅读方法的训练:在阅读的方法上,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懂得了阅读方法,就会顺利地进行阅读。如阅读一份报纸,教师指导学生们采用“快速浏览——捕捉感兴趣的文章——精读”的方法;查找资料则可采用“目标——搜索——泛读——精读”的筛选式阅读方法。学生碰到不懂的字词,教师就引导他们借助工具书来阅读,教师还可以引导每个学生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好词佳句抄写下来,抑写写读书笔记什么的,而且要求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随读随记。只要学生能顺利地进行阅读就能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
四、利用榜样的作用
当学生的读书兴趣被激发起来后,如果得不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兴趣就会慢慢消退,为了稳定保护这种兴趣,教师应通過各式各样的评优、评先活动,评选出阅读某方面优胜的同学给予奖励,如可以评出“故事大王”、“进步之星”“手抄报能手”等各式各样的优秀学生,使全体同学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激励,对自己充满自信,不断增强课外阅读的兴趣。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学生的课外阅读通过我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了推动全体同学的课外阅读。我首先在班级成立课外阅读小组,定期召开读书汇报会,让课外阅读小组的成员介绍经验或做法。并树立读书标兵,让全体同学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定期召开故事会,让一些学生在故事会上讲自己读会的故事,使全体同学感受他们会讲故事的乐趣。促使全体同学变得愿读书、爱读书。另外,还经常召开朗诵会,书中人物化装表演会,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变得更加浓厚了。
总之,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各种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读书的兴趣也必然在读书的实践中形成。经常阅读课外书的学生,知识面往往宽一些,理解能力强一些。反之,那些常年不读课外书的学生,知识面窄一些,理解能力弱一些。只要我们为人师者着意地加强指导,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让学生读,并提示阅读方法,组织读书活动,检查阅读效果,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定会达到预期目的,收效显著。